奥义书中关于冥想的进展
当知识的五个器官,再加上心意,不再活跃,当理智不再运动,这被称为至上的状态。稳定地控制感官,被称为瑜伽。一个人必须警惕:因为瑜伽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羯陀奥义书》2:3:10-11今世有什么,来世也有什么;来世有什么,今世也有什么。从死亡走向死亡的人看不出有任何的分别。
——《羯陀奥义书》2:1:10
一个能够分辨出他的车夫,并且牢牢握住心意缰绳的人,来到路的尽头;那是毗湿奴至高无上的宝座。
——《羯陀奥义书》1:3:9
把奥义书视为弓,伟大的武器,用冥想来把利箭放置在它上面。然后,用一颗指向梵之思想的心意拉起弓,击中那目标,哦,我的好友——这是永恒不灭者。
——《蒙查羯奥义书》2:2:3
当心意意识到只有阿特曼才是真实以后,才会从幻想中解脱,因此不能识别任何事,因为如果客观对象想要被识别,它就不再是心意了。
——《蛙氏奥义颂》3:32
阿特曼,比渺小的还要渺小,比伟大的还要伟大。隐藏在所有生命的心里。不受欲望束缚的人会通过平静的感觉和心意来看到自我的威严形象,也变得不为贪婪所束缚。
——《羯陀奥义书》1:2:20
悟到这广阔无边、遍布一切的阿特曼,平静的灵魂不会感到悲伤。
——《羯陀奥义书》2:1:4
这个阿特曼不会被缺乏力量与真挚的人,也不会被欠缺伴随弃绝而来的知识的人所获得。但是如果一位智者运用这些辅助手段来努力,他的灵魂会进入梵之居所。
——《曼都卡奥义书》3:2:4
哦,我的好友,认识了梵——隐藏在心穴中的至高无上者和永恒不朽者——即使在此生也能够砍断无明的死结。
——《蒙查羯奥义书》2:1:10
梵不被眼睛所领会,也不被语言或其他感官,也不被忏悔或善行所领会。一个人通过智性所带来的平静而变得纯洁;因此,在冥想中,他看到无分裂的神(Him)。
——《蒙查羯奥义书》3:1:8
梵的世界属于那些通过节制(无欲)的手段来领悟它(Him)的人——对于他们,在所有世界中都是自由的。
——《唱赞奥义书》8:4:3
不是通过工作,不是通过繁衍,不是通过财富,而是通过弃绝,使一些人获得永生。
——《解脱奥义书》第2节
《薄伽梵歌》中关于冥想的进展
当一个人对感官对象和感官活动无所执著,当他完全弃绝了他的意愿,可以说他已经达到瑜伽。
——《薄伽梵歌》6:4
心意不在控制之下的人没有自我知识,也没有冥想。没有冥想,他无法拥有宁静;没有宁静,他如何能拥有快乐?
——《薄伽梵歌》2:66
为伪君子。
——《薄伽梵歌》3:6
如同隐藏在烟雾里面的火,如同蒙上了灰尘的镜子,如同子宫里的未出生婴儿,知识也隐藏在无知里面。
——《薄伽梵歌》3:38
哦,昆缇之子,知识被欲望的贪婪之火封藏着。那火是智慧的宿敌。
——《薄伽梵歌》3:39
完全弃绝一切由意愿所生的欲望,用心意的力量把来自各个方向的感官收回,以坚韧为装备,在菩提(理智)的帮助下,让人一点一点地获得平静。一旦心意确立于自我中,他不再去想其他事。
——《薄伽梵歌》6:24-25
随着罪被摧毁,疑惑被驱散,感官被控制,圣人们奉献自己于众生的福祉中,在梵里面获得了解脱。
——《薄伽梵歌》5:25
那些崇拜我(Me),冥想自己与我为一体和永远奉献于我的人——我会为他们带来他们欠缺的,为他们保存他们已经拥有的。
——《薄伽梵歌》9:22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谈论冥想的进展
在深度冥想中,感觉器官停止运作;心意不朝外。这就像关上一间屋子里通向外界的庭院大门一样。感官对象有五种:色、味、香、触和声。它们全都留在外面。
我抱着一个愿望。我对神圣母亲说:“哦,母亲,我要成为奉献者之王。”再者,这个想法涌现在我心中:“那些真诚地向上帝祷告的人一定会来到这儿。他一定会。”你看,这就是现在所发生的。只有这样的人出现了。
只要昆达里尼还在沉睡,就不会获得上帝的知识。你可能花上数小时去阅读书本或者讨论哲学,但是如果你内心没有对上帝不停的向往,你就没有上帝的知识。
一个人必须持续多长时间的桑迪亚(sandhya,正式崇拜)?只要他还未发展出对上帝的莲花足的爱;只要在他念诵上帝的名字的时候,还没有流下眼泪,毛发还没有直竖。
你越靠近上帝,推敲和争论就越少。当你达至上帝,那么所有声音——所有的推敲和争吵——都结束了。接着你进入三摩地——沉睡——在沉默中与上帝恳谈。
领悟上帝的方法是分辨、弃绝和渴望上帝。这是什么样的渴望?一个人渴望上帝要像母牛,带着渴求的心去追随着它的小牛。人们会为妻子、为孩子而痛哭流涕。他们为了钱而洒泪。但是谁为上帝而流泪?用一种真正的哭泣来呼唤上帝……渴求就像黎明时的玫瑰色。黎明过后太阳出来。渴求是跟着上帝之异象而来。瑜伽士试图明白超灵,至高无上的灵魂。他的理想是让具体化的灵魂与超灵合为一体。他将他的心从感官对象中收回,设法让它专注于超灵。因此,在他灵性训练的第一个阶段,他退居至僻静处,专心致志地,以一种固定的姿势来练习冥想。
一个人要花多长时间来推敲?只要他还未认识上帝。但是,光是语言是不行的。比如我自己,我清晰地看到上帝本身已经成了一切。内在意识必须通过上帝的恩典来唤醒。通过这种觉醒,人进入三摩地。他经常忘记了自己有一个身体。他不喜欢任何的谈话,除非是关于上帝的。
世俗的交谈使他痛苦。透过内在意识的唤醒,人会认识到那遍布一切的至上意识。
上帝是劫波树(Kalpataru),即如愿树。无论你向他(上帝)要什么,都一定会得到,但是你必须要靠近劫波树来祈求。只有这样,你的祈求才会得到满足。不过你必须记住另一件事。上帝知道我们的内在感受。当一个人练习萨达那(规范修习)时,他抱着的愿望会实现。所求皆遂。上帝无法用这双肉眼来看见。在灵修过程中,一个人会得到一个“爱的身体”,被赋予“爱的眼睛”、“爱的耳朵”等等。一个人要用这些“爱的眼睛”来看到上帝,用这些“爱的耳朵”来听到上帝的声音。当想着上帝时,求道者可能会感觉到一种对物质享受的渴望。这种渴望使他从求道路上滑倒。他无法在现世生活中把灵性转化成行动。在他的下一世,他会带着灵性的倾向而出生。
如果你没有分辨智和不动心,光靠课堂和学问会得到什么?只有上帝是真实的,其余一切皆虚幻。只有上帝才是实在的,其余一切都是非实在的。这就是分辨。
没有纯净的心无法认识上帝。人要通过克服激情——色欲、愤怒和贪婪等来获得上帝的恩典,然后他会看到上帝。首先第一步,要把上帝放置在内心的神龛里,然后随你所欲来发表演说。如果你不是充满着分辨智和不动心,仅是重复“梵天”一词有何益处呢?那是一个像海螺壳般的空洞声音。
有三个层次的奉献者。最低层次的说,“上帝高高在上。”他指着天空。中等层次的奉献者说上帝居于心中,如同一位“内在的控制者”。但是最高等的奉献者说:“唯有上帝已经成为了一切。我们感知的一切都是上帝的众多形式。”
临近黎明,东方的地平线变成了红色,然后就马上知道很快要日出了。同样地,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会为上帝而感到不安,你可以确定他用不了多久就会看到上帝之异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