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求道者可以选择其中一句圣句,也就是伟大的吠陀圣言,作为冥想的对象,每一句圣句(mahavakya)都是一个精炼的句子,阐述了奥义书教导的真正本质。圣句总共有四句:
Prajnanam Brahma:意识是梵。
Aham Brahmasmi:我是梵。
Ayam Atma Brahma:这个阿特曼是梵。
Tat Tvam Asi:你是那。
Prajnanam Brahma:意识是梵
首句圣句是出现在属于《梨俱吠陀》的《爱列多雅奥义书》里。它指出了终极实在的真实本性:梵是所有形式的可见意识中的超意识。因此,它是光中之光。诗句如是说:
他是[限定的]梵,他是因陀罗,他是众生之主;他是所有的神;他是五大元素——地、风、空[以太]、水和光;他是所有的小生物和[与它们]混合在一起的其他生物;他是[活动与非活动]的根源——卵生、湿生、胎生和化生;他是马、牛、人和大象——不管是在世上呼吸,还是用腿走动,或者是在空中飞翔,或者是静止不动,所有一切皆受意识(Prajnanam)指引,由意识所支配。[宇宙的]基础是意识,意识即是梵。在诗句中,至上意识的意义如下:
梵,或无属性的纯精神——无染、平静、自足、非二元和超验性——当受到名和色限制的时候,便成为无所不知的主(自在天),宇宙显现的源头。所有被创造出来的生命都在那里享有它们的欢乐。作为一切生命的内在控制者,它称为大我(Antaryamin)。它与宇宙的智慧,可触知宇宙的种子相连,被称为金胎(Hiranyagarbha);它由宇宙的金卵所生,受到所有形体的限制,被称为Virat;它与火、语言等等相连,成为了提婆(devas,天神)。因此,梵与不同的形体相连的时候,是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和形象,从造物主梵天到昆虫不等。那唯一的存在,超越了所有的限制,被不同的思想家根据他们头脑所构想的,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予描述。在《大林间奥义书》的加纳克国王与祭皮衣仙(Yajnavalkya)的对话中,祭皮衣仙指出梵是自明和永恒的。但是,由于要突显无上自我的光,世界会显得黑暗。太阳、月亮和恒星,以及银河——由于无上自我之光,所有一切都在闪烁。此外,这种光依然在人类存在的所有三种状态里不断地闪耀——清醒、做梦和深眠。
“祭皮衣仙,什么会充当人类的光?”
“国王陛下,是太阳的光,”祭皮衣仙说,“因为有了太阳的光,他休息、出外、工作和回家。”
“正是如此,祭皮衣仙。祭皮衣仙,太阳下山了,什么会充当人类的光?”
“月亮是人类的光,因为有了月亮的光,他休息、出外、工作和回家。”
“正是如此,祭皮衣仙。太阳和月亮都下山了,祭皮衣仙,什么会充当人类的光?”
“语言(声音)是他的光。有了语言作为他的光,他休息、出外、工作和回家。因此,陛下,一个人连自己的手也看不见的时候,只要有声音发出,还可以走到那里去。”
“正是如此,祭皮衣仙。太阳下山了,月亮下山了,火熄灭了,声音也停止了,什么会充当人类的光?”
“事实上,自我是他的光。有了自我做他的光,他休息、出外、工作和回家。”
商羯罗进一步解释:
在清醒状态下,人是靠太阳、月亮等光的帮助来活动。没有了光,身体和感官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这种光在他的身体之外,是不同部分的组合。但是,当一个人处于做梦和睡眠中的时候,什么会充当他的光?没有了光,人无法看到梦的对象。一个人在梦中也见到了朋友,与他们在一起,去了不同的地方——一切都是某种光的帮助。此外,一个人从深眠中醒来,记起自己睡得很香,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这表现了某些光也作用于深眠中。因此,加纳卡(Janaka)问:太阳、月亮等不再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入睡的时候,什么是他的光呢?祭皮衣仙回答说自我(阿特曼)是那种光,在所有活动中帮助他,不管他是清醒还是做梦,或者是体验着深眠状态。自我不同于身体和器官,它的光照亮了所有一切,就像太阳、月亮等外面的光一样;但是自我本身并不被其他任何的光所照亮。自我是在身体里,尽管是与身体和器官分离。外在的光,例如太阳、月亮和火等都被自我的光所照亮。自我,本身非物质,并不被眼睛和其他器官所感知。
Aham Brahmasmi:我是梵
第二句圣句是表示对个体自我和梵为一体的直接认识。“我是梵”中的“我是”是指我内在深处的自我和梵,也就是宇宙的无上自我为一体。作为阿特曼的梵依然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最隐蔽处。作为阿特曼,梵是眼睛中的眼睛,耳朵中的耳朵,声音中的声音,思想中的思想。梵与阿特曼之间的不同之处只是名字,而不是本质。梵与阿特曼为一,而且还是相同的本体。自我知识——所有的自我控制和冥想的目的,是发现与认识这种同一性。
这句圣句出现在属于《夜柔吠陀》的《大林间奥义书》中,诗句如下:
这个[我]事实上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梵。只有在“我是梵”的时候,它才会认识自己。因此,它成为了一切。众神之中,无论谁有了这种觉悟,也会成为那[梵]。它等同于知微者(仙人),也等同于人。知微者涡摩提婆,认识到这[自我]即是那,明白到:“我是摩奴和太阳。”直到今天,无论谁用正确的方式知道自我即是“我是梵”,都会成为这[宇宙]。甚至众神也无法阻止他成为这,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自我。现在,如果一个人敬拜另一个神,想:“他是一个,我是另一个,”那么他并不知道。他对于众神来说,就像一头动物。正如很多动物侍奉神一样,每一个人也在侍奉神。即使一头动物病倒,也会[使他的主人]极度痛苦;更何况是如此多的动物[病倒];因此,这是神所不悦的,人应当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冥想“Aham Brahmasmi”,“我是梵”,探索者意识到阿特曼,他内在深处的自我,也是梵,所有一切的自我。作为梵知者,他也成为梵本身。探索者现在把自己视为与所有生命为一体。由于他成为了所有生命的真正自我,没有人可以对他表现出敌意,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会对自己的本性产生敌意。阿特曼是近中之近,亲密中的亲密。在《大林间奥义书》里面,祭皮衣仙指出,任何的人和事离我们都是如此亲近,并不是因为这人或事,而是因为这个阿特曼,所有生命和事物普遍的内在自我。作为不朽的内在精神,自我是唯一的实在:它独一无二地存在。它是所有真实中的真实,所有存在中的存在。因此,自我比任何其他东西还要真实。“应当要把自我冥想为亲近者。把唯一的自我冥想为亲近者——他所拥有的亲近者不会凋谢。”《潘查达悉》用数个陈述来解释祭皮衣仙的话:
一位妻子渴望跟她的丈夫在一起的时候,她会寻找她的丈夫。但是,如果丈夫受到饥饿、疾病等的影响,他便没有了跟妻子在一起的欲望。因此,妻子爱她的丈夫,并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她自己。丈夫和妻子相互的爱其实是满足他自己或者是她自己,并无其他。一个被父亲所吻的孩子会被父亲那粗硬的胡子刺痛而大哭起来。父亲继续吻孩子,并不是为了孩子的缘故,而是为了他自己。宝石和财富既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但是一个人拥有了它们,就非常小心地保护它们,不是为了它们,而是为了他自己。(对他来说,他对财富的爱从来不会是为财富着想)……一个人想去天堂和梵天的世界,不是为了促进那些世界的幸福,而是为了他自己的欢乐。湿婆、毗湿奴和其他的神是为了清除崇拜者的罪而受到崇拜。这些崇拜并不是为了那些神,那些神本身无罪,而是为了崇拜者自己。
圣句“Aham Brahmasmi”指出阿特曼,最内在的自我,不是别的,正是梵,宇宙的自我。因此,梵是我们真正的身份。So'ham,意思是“我是他”,是“我是谁(Koham)?”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除非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否则我们无法知道其他人。由于我们是通过我们意识的光谱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对待不同事物的知识取决于我们个体的自我。
自我知识,或者是阿特曼的知识,不同于多元性的知识。后者是分析,试图通过把它们分解来认识事物,而前者是通过把破裂的碎片再次重新组合而获得知识。
梵,作为阿特曼,是所有事物的观看者、认识者和享受者。它是内在意识永远存在的见证,在清醒、做梦和深眠三种状态背后,发出闪耀的光芒。
《曼都卡奥义书》把梵形容为图利亚,永恒不变,是我们存在的第四维度。梵是至尊神性。它没有特定的形象。正如一件东西在燃烧的时候呈现出火的形象一样,梵也呈现出它所显现之物的形象。不同的神圣传统和经典对这种至尊神性的不同名字和形象的描述,是人类心智企图为无名无象者加上名字和形象的无力尝试。《奥义书》这样说道:
作为永恒和至上之主,它代表的是所有不幸的终结。它在所有实体里面,是独一无二者。它被称为是图利亚(第四),光辉灿烂和遍布一切……阿特曼被想象成是生命之气和其他没完没了的形象。这是由于发光体(阿特曼本身)的摩耶(maya,无知),它因此(宛如)是被迷惑。只知道生命之气者称它(阿特曼)为生命之气;知道元素(bhutas)者称它为元素;知道基质(gunas,自然的限制)者称它为基质;知道宇宙法则或范畴(tattvas)者称它为宇宙法则或范畴。得知各部分(padas)者称它为各部分;携带对象的便是那对象;携带楼卡(lokas,存在的平面,界)的便是楼卡;携带提婆(闪光的生命,devas,天神)的便是提婆。懂得吠陀的称它为吠陀;熟悉献祭(yajna)的称它为献祭;那些熟知那享受者的人称它为那享受者;那些带有享受对象的称它为那享受对象。精微体的知晓者称它为精微体;粗糙体的知晓者称它为粗糙体。熟知一种位格的(有形象的)就称它为一个人;不相信任何形象的就称它为虚空。
时间的知晓者称它为时间;空间(以太)的知晓者称它为空间。精通辩论的称它为辩论中的问题;世界的知晓者称它为世界。心智的知晓者称它为心智;菩提(buddhi,觉,觉性)的知晓者称它为菩提;心质(chitta)的知晓者称它为心质;法(dharma公义)与非法(adharma)的知晓者称它为法或非法。一些说实在是由二十五个范畴组成;其他的则说是二十六个;还有一些认为它是由三十一个范畴组成;最后,人们不愿想想谁会认为这些范畴是无限的。只知道如何取悦其他人者称它(实在)为那种取悦;认识到生命的四个阶段(asramas)的就称它为生命的四个阶段;语法学家称它为阳性、阴性和中性;其他的人把它称为Para和Apara(上梵和下梵)。知道创造的人称它为创造;知道消亡的人称它为消亡;存在的信仰者就称它为一种存在。真正地说,所有这些想法都总是在阿特曼里想象出来的。这种非二元的梵,感知为内在的阿特曼,是所有伦理和道德的基础。我们只能通过利益他人来利益我们自己。罪被认为是黑暗,因为它阻挡了这种阿特曼,我们普遍的自我之光,把我们从他者中分离。灵修并不创造或产生自我的知识;它们仅仅是通过净化我们的感官之门来使我们感知到那不断发光的自我。尽管我们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身体和心智也彼此不同,但是在这种阿特曼中,我们所有人都连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