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他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伦敦也是世界闻名的金融中心,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为数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中国和英国在世界经济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之间的经贸往来也自然成了两国关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查培新:因为经济是两国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这两年来中英的经贸关系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我来的这4年多时间,两国的贸易额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去年已经突破300亿美元。英国是欧盟当中对华投资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这个讲的是直接投资,还不包括金融领域的投资。我们的角色就是起一种推动的作用,就是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同时也确保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地发展。
鲍威尔勋爵(前中英贸易协会主席):首先,他是中国的出色代表,向英国各界人士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和观点。他表述准确,善于演讲,在媒体采访中表现出色。第二,他经常对英国工商界发表演讲,告诉他们怎样与中国企业合作,从而有效地加强中英贸易关系。我必须说,就目前而言,在英国的所有外国大使中,查大使是其中最出色的大使之一,因为他出色而有效地推动了两国间关系的发展。当然他也与我们中英贸易协会有着紧密的合作,我们很高兴总是能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这使我们在处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事务中受益匪浅。比如,我们要派人去中国考察经济,查大使经常会帮助我们安排具体事务,确保我们见到所要见的人。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是个出色的大使。
在英国有家做48家集团俱乐部的企业,它的前身就是伦敦进出口贸易公司;50年代,它曾经是第一个来中国做生意的英国公司。公司的现任主席斯蒂芬·佩里先生和他父亲一样对中国充满了好感,和中国的大使也是很好的朋友。
斯蒂芬·佩里(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目前,我们与中英贸易协会紧密合作,同时也积极地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由我们组织的中国新年招待会,也已经成为英国每年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都会有许多中英高层人士聚在一起,庆祝双边关系不断取得进展。3年前,我们希望组织一个纪念仪式,向那些为中英关系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颁奖。我们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这个想法,并得到了他的肯定和支持。
2006年,查培新大使被48家集团俱乐部授予“破冰者”大奖;此后,他和张小康公参多次参加由48家集团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担任颁奖嘉宾。在外人眼里,他们是一对杰出的伉俪大使。而在他们自己心中他们也仅仅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也有着一段青涩的记忆。
1974年,刚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张小康在同学家中第一次见到英姿勃发的查培新,当时的查培新正在驻美国联络处工作,刚巧回国休假。两个年轻人一见面就互相产生了好感。
张小康:很温和,也很周到,很宽厚,也很大气。你觉得这双眼睛不会隐藏任何东西。为人非常正直,很热情。很谈得来,与我有很多共同语言吧。
从此,这个略显羞涩但却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开始进入了张小康的世界。从那一刻起她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人都将是他的伴侣。之后,查培新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工作,和妻子张小康也经常相隔千里,但是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2002年,当查培新出使英国的时候,这一对亲密的战友终于站到了一起。
何时才能有一个团聚的家
查培新夫妇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儿子,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小和父母共处的时间就很短。
查培新:我小孩生下来5个月就送去江苏了,就是因为我们两个工作都非常忙。5个月到3岁之间,他是在江苏过的;然后呢,3岁到6岁,就是幼儿园这个阶段,我们把他接回了北京。当时送的是外交部部里办的一个幼儿园,那时他也是全托,周末才回来。然后上小学又送到江苏,上初中才回到北京。当然上初中阶段,其中我去加拿大工作,当时张小康留在北京,主要还是张小康对他照顾得多一点。这中间三口人在一起的时间,确实非常有限。比如说,他曾经在上海我姑妈那儿,他的那些表兄妹就问他,在北京好不好啊?他说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我总是在幼儿园,不能天天见到我妈妈。
哪个父母不想和自己的子女天天在一起,但是外交官的身份注定他们很多事情不能像其他父母一样随心所欲。英国又是一个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作为英国的大使更是一项非常艰巨而辛苦的职责。查培新在任期间工作繁忙,压力巨大,因为他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他个人。除了出席各种场合的演讲之外,查培新还经常参加英国各界组织的活动。2005年,他乘直升飞机登上了英国的航空母舰,这在驻英国各国大使之中是不多见的。同时他还担任了国际海事组织第24届大会主席,这是中国自1973年恢复在该组织地位以来首次担任大会主席一职。
张仁平(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国际海事组织代表):查大使担任国际海事组织大会主席,有他自己的一些特色。国际海事组织大会是一个两年一次性的大会,并且呢,它所讨论的议题十分众多,特别是有一些传统上难以解决的、具有极端争议性的议题。比如预算,在查大使的主持之下,能得以协商一致地通过,还有大会能够比预期的提前一天结束,这种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令各国代表赞叹不已。国际海事组织协会秘书长米乔尔普鲁斯曾在大会上对查大使主持大会的整个会议的高效顺利和成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且称赞查大使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聪明才智,并对中国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查培新知道,作为一个大使同英国王室及英国政要加强联系、搞好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担任大使期间他多次在各种场合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同他们之间的交流,增进双方的友谊。他曾多次前往一些政要的选区或者家乡参观,从而使得双方的关系更进一层。
约翰·普雷斯科特(英国副首相):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李肇星外长有一次来英国访问,我正好在我的选区,离伦敦有200英里,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伦敦。查大使非常有意思,他安排李外长特意到约克郡邓肯斯特市来见我。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查大使的安排下,李外长能够亲自赶到这个小城市来见我,传递中国总理给我的口信。这象征我们之间有着良好关系,同时,也让邓肯斯特市的市民们有机会见到浩荡的外交车队和众多来自中国的外交官们走进市政厅的情形,非常美妙。看得出来,市民们都很高兴。
查培新:英国外交大臣,我大概是第一个被英国外交大臣邀请到他选区去访问的。因为一个外交大臣,他邀请你到他选区去访问,还是比较少的。
2008年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而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举办地则在英国伦敦,这无疑是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个全新的合作平台,而作为中国大使的查培新也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7年1月,在泰晤士河边、伦敦塔桥附近的市政厅内举行了一次中国奥运雕塑国际巡展,期间展出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奥运题材雕塑,向世界宣传了中国人对奥运理想的理解和追求。
本·查普曼(英国议会中国小组主席):我们英国议会的议员也常常去中国体验那里的经济发展。我们也积极参与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几个主要的文化、艺术活动,我们也大力促进了在更广范围内的中英文化联系,涉及到教育和科技等各个方面。当然在以上各个方面,查大使都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将在北京之后举办奥运会,所以我们特别关注和希望学习北京奥运的组委会经验。
随着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当地的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也积极在宣传中国,宣传中国奥运。英国正悄然间掀起新一轮的“中国热”。
许多时候查培新和张小康在英国的官邸也是他们重要的会客地点。他们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不知不觉已经5年时间了。工作带给他们满足,然而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愧疚的。这么多年来,三口之家相聚的时间毕竟太短太短。
查培新:他初中的时候就写过一篇作文,还被他们学校评为优秀作文,后来我看到过,就是《何时才能有一个团聚的家》。我还记得他是这么写的:一上来几行字就交代说爸爸妈妈都是外交官,他们的工作是经常要在外面,我最盼望的就是过节或者放假,能够有机会和爸爸妈妈团聚。他说我就问蓝天,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没有听到回答。我再问风爷爷,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也没有听到回答。只听到风爷爷一声低低的叹息声。我想最终我们这个家,终归还是能够团圆的。因为他们是在为国家工作。
2007年4月,查培新卸任了中国驻英国大使,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战斗了5年的地方。如今,他又进入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继续他的外交工作,而妻子张小康则接到了一个全新的任务,远赴新加坡担任大使。
查培新一直保存着一张纸,上面写满了英国各界人士留给他的签名。这也许是留给一个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的外交官最好的礼物!这里有着他30多年外交生涯的点点滴滴,有着他这大半辈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也有着一个外交工作人员所应得的尊重和荣耀。从一个江南小镇的书生,到一个泱泱大国的堂堂大使,这岁月的变迁,见证的又岂是一个人的人生旅程。“只有国家发展了,个人才能讲发展。”这是一个大使的肺腑之言,他将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外交官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纵横驰骋,因为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将更为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