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7100000027

第27章 应激与心身疾病(3)

Kaplan将应激的后果归纳为三期:第一期为冲击期,当个体遭受应激性事件后,处于一种“茫然”休克状态,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定向力障碍和注意力分散,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这就是本病急性期临床主要症状发生的机理;第二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其结果是可能出现两者之一,即一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改善水平,另一方面为心理、躯体或人际关系的障碍,并可能趋向慢性化。

(二)临床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发病急,一般在遭受严重创伤性事件时或几分钟后发作,通常会出现下列几种症状:

(1)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多数病人初发症状表现为茫然状态或麻木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定向障碍,沉默寡言,偶有自发性的只言片语,词句零乱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病情继续发展,有的病人呈现木僵状态。

(2)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表现:有的病人表现兴奋、激越、恐惧、紧张或叫喊,甚至冲动或无目的的漫游活动。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心跳加快、面红、出汗等。

(3)混合性且常常有变化的临床相:部分病人常常有变动的混合性临床表现。有的可伴有焦虑、紧张、恐惧、抑郁,有的人表现为自责,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亲人等的悔恨与抑郁情绪,有的人则出现头昏、头痛、睡眠障碍、周身不适等躯体症状。

(三)治疗

1.心理治疗

急性应激障碍采用心理治疗尤为重要,因为它是由强烈的应激性事件引发的。治疗中,需要与病人接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发挥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减弱或消除应激反应,并且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应对,促进康复,从而恢复正常生活。

2.药物治疗

对于在急性期患者需要采用对症治疗,针对激越、焦虑、抑郁病人分别选用抗精神药物、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缓解症状,药物剂量以中、小量为宜,疗程不宜过长。对处于精神运动抑制性状态的病人,如果不能主动进食,还要给予输液、补充能量等一般性支持治疗。

附一CCMD‐3对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与急性应激障碍的起病急相比,本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几日、几周到几个月,多不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上,有的可长达1年;病程波动,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少数患者有人格改变。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严重精神创伤后经过一段潜伏期才发病的,因而也被我国学者称为“延迟性心因反应(delayed psychogenic reaction)”。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PTSD的研究从早期主要以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等为研究对象,后来扩展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本病在各种年龄、男女中均可发生,它的发病率尚不清楚。

引起PTSD的应激事件可以是交通事故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等,也可以是人为的创伤性事件如强暴等。有研究表明,人为的创伤性事件比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事件更常引起PTSD。比如,在遭受强奸的受害者中55%的人发生PTSD,而事故受害者为7.5%。虽然创伤性事件是发生PTSD的一个基本要素,但并非有了创伤性事件之后就一定发展为PTSD,这与个体自身的遗传素质、人格特征、对创伤性事件的认知以及生活经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PTSD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创伤性事件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临床表现

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

1.反复回忆创伤性体验

主要表现为患者无法控制、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遭受创伤的经历和体验,仿佛创伤性事件就发生在刚才,并发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同电影中的“闪回(flashback)”;有的在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做噩梦。

2.警觉性增高

患者的警觉性过高,容易受惊吓,易激惹或暴怒发作。有的可表现出难以入睡,不能维持长时间的熟睡,或易醒。不能专心做事,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集中也不能持久。

3.持续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对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具体的情境,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

回避的同时,还有被称为“情感麻木”的表现,病人在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表现出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对生活中重要活动的兴趣显着减退,兴趣爱好范围缩窄,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对未来感到心灰意冷,轻则抱听天由命的态度,重则万念俱灰,以致自杀。

(三)治疗

1.心理治疗

目前,对PTSD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是认知治疗结合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对情感麻木和回避症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行为治疗特别是暴露治疗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复回忆有较好疗效。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对创伤性记忆做干预和改变患者对PTSD症状的解释。暴露疗法要求患者集中描述创伤体验的细节和创伤事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内容,在描述时如同创伤性事件正在发生一样,病人会感到痛苦。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接受所面临的不幸与自身的反应,鼓励其面对事件,表达、宣泄与创伤性事件相伴的情感。

2.药物治疗

对PTSD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是选用抗抑郁剂治疗。抗抑郁剂能改善睡眠和抑郁焦虑症状,减弱创伤性记忆和回避症状。综合文献报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剂对创伤性体验反复回忆和噩梦疗效显着,5‐HT再摄取抑制剂对回避和情感麻木疗效较好。此外,根据患者症状特点,酌情选用抗焦虑剂、镇静剂等。除非患者有过度兴奋或暴力性的发作,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附二CCMD‐3对创伤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

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

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②易激惹;

③集中注意困难;

④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

①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

②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③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④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

⑤选择性遗忘;

⑥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有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地震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某高中学生因地震房屋倒塌,差点丧命。此后在感觉到道路施工的振动或看到房屋建筑现场时会感到恐惧,发生恐慌,进而还会因害怕摇动而不能乘车,逐渐躲避在家中不肯出门。对于以前喜欢的体育项目也失去了兴趣,看到电视中出现地震、火灾等画面便匆忙换台。

这是一例典型的由地震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描述可追溯到1966年英国的一位着名日记作者Samuel Pepys,当时他目睹了发生在伦敦的一场大火,这场火灾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使整个城市一度陷入混乱之中,随后,他报道了这一事件。不幸的是,Pepys未能逃脱这一可怕事件的影响。他在6个月后写道:“很奇怪,由于对火的巨大恐惧,我经常在夜里醒来。由于总想着那场大火,我不到凌晨2点就再也睡不着了。”根据其描述,他完全符合现代PTSD的诊断标准(Daly,1983)。在我国最近10年来,心理创伤的研究和干预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1998年张北地区地震和2002年大连“5·7空难”,均有心理工作者介入。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地震,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加入抢险救灾的热潮之时,如何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因地震而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流行病学研究,在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群中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5%~70.0%不等,创伤后的急性应激障碍的发病率为30%~67.9%。国内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受灾群体的抽样调查发现,1813人中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ASR)的有335例(18.48%),延迟性应激障碍(DSD)的有402例(22.17%),其中现患DSD 17例,现患率为0.94%。这表明大地震后ASR和DSD的患病率高,个体远期心身健康水平较低(张本等,1999)。

另外,对地震所致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基础血清皮质醇浓度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发现,唐山大地震所致慢性PTSD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增高而导致PHA轴负反馈抑制增强,并且无性别差异(张本等,2002)。国内对1998年河北张北地区地震受灾群体中的调查发现,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8.8%和24.4%(汪向东等,2000),17个月后受灾青少年中PTSD的发生率为9.4%(赵丞智等,2001)。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需要心理工作者对灾民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由于长期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事件后的适应期间,主观上产生痛苦和情绪变化,并常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状态。其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

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心理障碍随之缓解。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

适应性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在精神科门诊中占5%~20%。在困境中生活的个体和经历应激事件较多的个体,患本病的危险性较高。适应性障碍可发病于任何年龄,男女患者均等。引起适应性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应激源较多的是日常生活事件,如失恋、刚走上工作岗位、出国、退休、亲人死亡等,也可以是自然灾难、意外事故等创伤性事件;应激源可以是单一事件,也可以是多个事件;应激源可以反复出现,也可以持续存在;应激源可以影响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或一群人;应激源可以是人生旅程中必须经历的事件(如上学、离开父母、结婚、为人父母、事业未成功、退休等)。

应激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件类,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展出适应性障碍,有些人适应良好,有些人则适应不良。究其原因,可能与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易患素质有密切关系。有研究指出,人格较脆弱、胆怯、敏感的人,较易发生适应性障碍;人格坚强或无易患素质者,即使遭受严重的应激源也无明显适应不良。

(二)临床表现

适应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烦恼、抑郁心境、胆小害怕、易激惹等。在情绪障碍的同时还伴有心慌、睡眠不佳、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同时可出现行为适应不良而影响到日常活动。根据临床表现的优势症状群,可将适应性障碍分为以下类型:

1.抑郁心境的适应性障碍

这是成年人中较常见的适应性障碍。突出表现为抑郁心境、流泪和绝望感,但比重度抑郁轻。

2.焦虑心境的适应性障碍

突出表现为神经过敏、心烦、心悸、紧张不安。有关焦虑心境的适应性障碍的病例报道不多,可能因其与一般神经症难以鉴别有关。

3.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

突出表现为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不履行法律责任,违反社会公德。有关品行异常的适应性障碍多见于青少年,如逃学、毁坏公物、乱开汽车、打架和饮酒过量等。

4.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性障碍

临床表现为既有情绪障碍,也有上述品行异常的表现。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本书正是从上面这些角度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人员,为校长、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工作者,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家长和学生,介绍和描述心理援助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以及实施心理援助的基本任务、基本途径、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更多的学校管理工作者、校长、教师能参与到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施中,能有更多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出现,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安全、和谐、健康的地方。
  • 心理奇境

    心理奇境

    屠格涅夫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本书的这些小故事,带领您走进神奇的心灵小径,让您轻松认识种种心理现象,从这些哲思般的故事中得到精彩且经典的启示,跟着本书的内容走进您的内心深处,让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请在一个个故事中涤荡您的心灵,保持心理的健康,发掘内心的潜能,为成功做好充分的准备。
  • 遇见潜意识的自己:直觉修炼课

    遇见潜意识的自己:直觉修炼课

    本书从人的潜意识出发,指出每个人的心灵是一个“聚能点”,主动和自己的心灵交流,感知体内的潜能,不断地以明示和暗示的方法遇见潜意识的自己,正视过去,接纳不同的新观点,摒弃旧思想,创造新的生活模式,用全新的思维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迈上成功之路。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热门推荐
  • 念乱异尘

    念乱异尘

    嵘消失了。但是没关系,我会让她回来的。和我交易吧。对,我是骗子,但你还有其他选择么?嵘是很重要,但你的话似乎更有意思一些,那就我当是附加娱乐项做了吧。原因?你不觉得生活太无趣了么,又或者,我是想证明自己,自己判断不好么?再说这也不重要。弑神嘛,我会做给你看的。
  •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左手表扬,右手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一门艺术,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两种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子活动中时刻都离不开它们,父母只有科学地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它们,才能在教子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是一本国内本土原创的教育方法指导书,通过作者教育一双儿女的亲子实践经历及周边的家庭教育案例向家长讲解了“用表扬促进孩子进步,用批评促使孩子改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有效使用“表扬批评”这两种教育手段的方法,既有较高的可读性,又不失深度和实用性。
  • 惊梦浮生

    惊梦浮生

    凌云王朝武穆宗年间,丞相段骞休妻迎娶青楼花魁,轰动京城。不久发妻病逝,段骞废除其二女之位,仅立新夫人的女儿为唯一千金。有的人说,那两个女儿已经被杀。有的人说,她们侥幸逃出来了。她微微一笑,眸光清冷不言不语。她说:"我只求你来结束我的梦魇,其他尊位恩宠我从来不求。"他说:"我不能信你心中毫无怨言,却愿意带你逃离噩梦,信你辅佐于我。"他愿意帮助她复仇,也是在帮助自己巩固势力。随着层层抽丝剥茧,却意外发现她的接近不只是为了朝堂之上的恩怨博弈,还牵扯到江湖,引出更大的玄机……
  • 空间农场

    空间农场

    农场空间在手,农场主的生活乐悠悠——山村小子身怀神器,过悠闲生活,调戏妹子……出任CEO,赢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巅峰之后,故事更精彩……一个故事的结束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咳!
  • 步步成婚:首席宠妻无限

    步步成婚:首席宠妻无限

    堂堂颜氏集团总裁颜司曜,白天是让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撒旦。可一到晚上就成了媳妇的专职补课老师、营养师……兼暖床人。"熙熙,书上说木瓜可以丰胸,明天开始我就让冬妈给你炖,好吗?”颜司曜拿着一本《少女美容手册》,看着自家媳妇那平坦的飞机场,温柔的哄骗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克鲁索孤岛学院

    克鲁索孤岛学院

    酷暑下迎来的却是一场无趣的考试,冥冥中注定那‘无趣’的一天会成为死亡的舞台,“我们无处可逃,却无法停下脚步,在末世的人间地狱徘徊”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死去的亡魂,最终的栖息之所又是哪里?
  • 鸿蒙真灵

    鸿蒙真灵

    一个魔法世界的魔武双修天才,重生到了没有魔法元素的世界,且看他何玩转异界。天才?那只是勤奋与努力的代名词!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主角却说:路都是前人走出来的,当眼前没路了的时候,就看你有没有决心与毅力去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路!一直就在你脚下,就看你有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 生命里的那抹暖阳

    生命里的那抹暖阳

    青梅竹马的他们经过了好多好多坎坷,最后找到了自己最爱的归宿...
  • 至尊霸主系统

    至尊霸主系统

    天降系统,改变了一个孤儿的一生,强化后的身体,各种各样的能力,一颗技能之树眼花缭乱。各种的高调,引来亲人的相认。纵横都市的生活,各种奇迹般的事件。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