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2600000029

第29章 学术重镇的“八不斋”主人——文史大师姜亮夫

姜亮夫(1902-1995)

当代着名语言学家。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1953年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任教,后为杭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音韵学、文字学、敦煌学、楚辞学研究,善于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和中外古代史知识考释文字。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任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等职。所着《中国声韵学》是早期讨论传统音韵学的概论性着作之一。论文《声考声数转纽表》用列表统计法,对古声母及其变化条贯整理。着有《瀛涯敦煌韵辑》、《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屈原赋校注》、《楚辞书目五种》、《楚辞通故》、《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等。

“水木清华”和“花都巴黎”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字亮夫,云南昭通人。着名的楚辞学家、文献学家、敦煌学家和语言学家。

姜亮夫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曾是滇东昭通十二州县反清“光复”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而在姜亮夫年少之时,他还接受了梁启超、章太炎诸的思想影响,从小就以天下之事为己任。他后来回忆说:“我父亲有一件事情使我非常感动,他喜欢文天祥的《正气歌》,几乎每年都要写一次,并且都写成大的条幅,可以在墙上挂的。所以,我八岁时就把它背熟,父亲给我讲解,我一生之所以有一些爱国主义思想,恐怕要数父亲的影响来得大。”出生在这样一个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家庭,又遇到了新旧交替的历史时代,使得姜亮夫在思想上从小就奠定了民主爱国的根基。

1921年,姜亮夫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6年,他又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诸。“水木清华”的学习和研究更让他奠定了一生从事学术的根基,此后,他经常怀念那段问学清华的岁月。在1946年,姜亮夫曾收集了许多材料,编纂了《四先生合谱》一书,记述他先后问学的导师——廖平、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这四人的学术活动;“文革”结束之后,他又写了《思师录》,于四川林山腴、龚向农之外,又特别列举了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和陈寅恪诸先生对自己的教诲之恩。我们说姜亮夫的学问宏大,若究其实,确是兼采众长、自成一家的,而当年清华研究院的学风又是古今贯通、中西融会,这又予他以良好的学问根基。

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姜亮夫曾先后执教于江苏南通中学、无锡中学,后来又在大夏大学、济南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任教,并在上海北新书局担任编辑。这期间,他曾师从于章太炎。那时,他还广泛浏览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摩尔根、穆勒利尔、梭罗金、涂尔干等人的着作,并于1935年赴法国自费留学。

在法国巴黎,姜亮夫埋首于“敦煌卷子”,过着非常清苦的留学生活。当时他在巴黎大学进修考古学,期间与马伯乐、伯希和、戴密微、叶慈、翟理斯等一批英国和法国的汉学家结识,他还应当时也在法国从事研究的王重民的邀请,共同“泡”在图书馆里披阅“敦煌卷子”。

在那里,他有一个固定的座位,一坐下便是一整天的抄录工作。中午时分,他只就着白开水,吃点干面包来充饥,在打发了午饭之后,接着紧张工作,这样一直到晚上博物馆关门。回到住处,自己弄点晚饭,一般就是用菜叶和米煮点粥。就是这样,姜亮夫和王重民潜心在“花都巴黎”清点和研究了中国流失到法国的许多珍贵文物,并进行拍片、拓摹、抄录,达数千张之多。那时,他一天的生活费是20多法郎,但拍一张照片就需要14个法郎,其生活艰苦就可想而知了。为了抄录和拍照,以及描摹大量的中国古物,如青铜器皿、石刻碑传、敦煌经卷等,他的眼睛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但是,他对这一切都毫不在意。

也是在这之后,他毅然放弃攻读考古博士学位的机会,专心致志地在巴黎图书馆抄录被伯希和等人窃走的“敦煌卷子”中的音韵学等部分。到了1937年,他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踏上了回国的征程。当时,他还把他从巴黎抄录的“敦煌卷子”,结合了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加以整理、校录和研究,汇集成当时中国第一部抄录和研究“敦煌学”的巨着——《瀛涯敦煌韵辑》。

一位中国的“敦煌学”学者,终于诞生了。

一生功业 青史长传

敦煌的藏经洞于1900年被发现,由于清廷腐败,外国的一些“探险家”乘机窃走了藏经洞中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直到1924年,陈垣在整理敦煌残存的文献资料时还不禁感慨道:“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王重民、向达(也曾是浙大教员)、姜亮夫等一批本土的“敦煌学”学者先后回到祖国,并开始了他们的整理、研究工作。岂料,日本侵略者的炮声又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当时姜亮夫已完成的《瀛涯敦煌韵辑》却无法出版,规模宏大的《敦煌志》手稿也因战乱而遗失,他从海外苦苦带回来的大量珍贵资料除300余张“敦煌卷子”的照片得以幸存之外,其余均毁于战火。

姜亮夫于1937年经莫斯科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师范学院,后因被国民党特务所盯梢,他转赴苏州,担任英士大学教授兼文理院院长。

1949年5月,姜亮夫受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云南省军政委员会文教处处长,后又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他被安排在云南博物馆工作。

自1953年起,姜亮夫奉调浙江杭州,先后在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期间先后任中文系教授、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等职。1955年,他又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文革”中,他遭到了迫害和歧视,期间曾被迫以打扫楼梯为业。

改革开放之后,姜亮夫已是八旬高龄的老人,但他焕发了学术青春,他不顾身衰体病,先后创办研究所、开设讲习班,招收博士、硕士数十人,并主持多种学会,出版10余部专着和百余篇论文。当时,面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处境,他与国内许多着名学者联名呼吁注重“敦煌学”的研究。此后,他毅然接受教育部的委托,主持开办了“敦煌学”讲习班,并先后推出《敦煌学概论》、《莫高窟年表》等多部新作。

晚年的姜亮夫因德高望重,曾先后出任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顾问、《汉语大词典》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文学主编、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等。他的一些着作如《瀛涯敦煌韵辑》、《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陈本礼楚辞精义留真》、《屈原赋校注》、《陆平原年谱》、《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屈原赋今绎》、《敦煌学论文集》、《中国声韵学》、《张华年谱》、《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古文字学》、《敦煌碎金》、《古史学论文集》、《姜亮夫文录》、《文学概论讲述》、《姜亮夫全集》(共24卷,内容涉及楚辞学、敦煌学、语言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以及文学类文稿、治学心得、学术杂论、日记、回忆录等)等先后出版或再版。其中,《楚辞通故》一书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着”,并荣获全国高校第一期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的一等奖。

1995年12月4日,姜亮夫逝世,享年93岁。他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保卫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奋斗了一生,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学有所本 硕果累累

晚年姜亮夫有一篇《谢本师:学术研究方法的自我剖析》,作为对业师的怀念和一生学术的总结。文中他所怀念的业师,有四川的林山腴、龚向农以及北京时期的王国维、梁任公、陈寅恪、赵元任、吴检斋诸先生,此外还有章太炎。

他说:“我一生的学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同这几位先生都有关系,道路是他们给我指引的,目标也是他们给我定的,等我走上道了,我就吸收了当前学术界许多新资料、新观点进我的思想体系中来,形成自己学术研究思想体系,但他们指引我的基本思想体系未变。”“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有时用国外的方法及他们所得出的结论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而不是用外国人的资料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因此我研究学术的方法和观点,严格说来是奉行‘八不主义’:即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汉不唐、不心不物。不中不西:不是中国的,也有中国的;不是西洋的,也有西洋的。不古不今:不是完全古代的,也有古代的;不是完全现代的,也有现代的。不汉不唐:不完全根据汉代人注,也不完全根据唐代人的注释。不心不物:我既不是唯心主义者,也不是唯物主义者。”这很好地诠释了他一生的学术风貌,为此他还曾题其书斋为“八不斋”,又自称“八不斋主”。

这也是他的学有所本,如他早年追随王国维从事研究,曾归纳学术研究的方法:即“博览以见异说”、“贯通以求重点”、“温故以寻流变”、“比较以得是非”。后来他在从事楚辞研究时,又作了新的开拓,即“穷源尽委,以明其所以然之故”、“自整体推断,不为割裂分解了”、“从比较得真象”、“自矛盾或正反之端,综合以求其实”、“以实证定结论,无证不断”等。由于他有所本而有所创新,加上他一生的执着经营,学术成就斐然,硕果累累,如从他1921年进入成都“高师”国文部学习起,他在人文科学领域辛勤耕耘了70个春秋,期间完成专着28部、撰写论文280多篇,且大多享誉于中外。

其学术成果归纳为一是他的楚辞学研究。当年姜亮夫因恩师王国维蹈昆明湖之痛,寄情于屈子沉江,于是收集楚辞资料极丰,并专心于楚辞研究数十年,写有《楚辞通故》、《楚辞书目五种》、《重订屈原赋校注》、《二招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和《楚辞学论文集》,其中特别是180多万字的《楚辞通故》,可谓是楚辞学的总结性着作,也堪为一部完备的、具有丰富学术内涵的楚辞学大词典。

姜亮夫曾坦言:“余一生业绩,此为最巨。”他把楚辞研究从传统章句之学中解放出来,别开生面地引入了语言、历史、哲学、地理、考古、民俗、博物诸学科,走上了一条融会贯通的新道路,实开一代之新风。二是他对敦煌学的研究,他的《莫高窟年表》以年代为经、史事为纬,对全部敦煌文献及有关资料进行编年汇编,并从典籍中披沙沥金,摘录出大量材料,所谓徵考入表,体大思精;《瀛涯敦煌韵辑》则是敦煌音韵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恢复了已经佚失千余年的隋代音韵学家陆法言的《切韵》残本,是中国第一部关于敦煌发现的唐代韵书的汇编,也是语言学文献集的首创;《敦煌——伟大的文物宝藏》则是第一部全面阐述敦煌学的着作;《敦煌学概论》是国内第一部敦煌学的概论着作;《敦煌学论文集》更涉及于目录学、校勘学、音韵学、文艺学、历史学等。三是语言学,所涉及有音韵学、文字学等,其代表作有《中国声韵学》、《诗骚绵字考》、《古文学史》、《昭通方言疏证》等。此外还有史学领域,虽然他的一些重要史论如《夏殷民族考》、《尚书新证》等均散佚无存,《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则是近代记述历代人物生卒、字号、籍贯、出处等的一部常用工具书,一直有着嘉惠后学、沾溉靡穷的作用。

除了着述,姜亮夫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教育家,他一生执教70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他有许多值得重视的经验之谈,如重视基础之学,扩大学术眼光,注重编纂工具书和引得等等,可惜限于篇幅,无法一一纳于此篇之中了。

同类推荐
  • 客斋随笔

    客斋随笔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之冠!读这部书,就像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视察。
  •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我愿小说气势如虹

    本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系列之一的《我愿小说气势如虹》,书中具体包括了:《文学研究的分野与批评的理想景象》、《信息时代看中篇小说的尴尬》、《都市文学絮语》等文章。《我愿小说气势如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这是一部在上海人中去寻找上海的书,它不仅触摸了近代上海百年历史留下的烙印,也展现了今日上海与过去的不同。就挖掘一座城市的人文传承而言,这部书中的过去和现在都鲜活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部书中可以找到张爱玲笔下许多人物的影子,尤其是那些有着相似命运的女性,她们既像是上海昨天的一面,又反映着上海今天的一面。这部书最让人信服的,是它呈现出的真实。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热门推荐
  • 暹罗原鸡谜案
  • 少爷是女人

    少爷是女人

    十年前,武林盟主云家中,他与双胞胎哥哥是云家的小少爷,却每日每夜受尽折磨。在他以为就要摆脱一切的时候,他与哥哥竟遭到暗杀,一同掉落山崖。十年后,江湖上出现了一个绝美邪气的妖魅少年。他为了给报仇,而展开了对云家的报复……
  • 毁灭之火

    毁灭之火

    如果这就是生命的重点,龙炎唯有不甘的接受。繁华喧嚣后的冷漠寂静,寒冷的让龙炎感到害怕。只有抱紧自己,随着身体不断的下沉,沉入这红城中,只有滔天之罪,才会沉入的无尽之湖。龙炎突然间睁开双眼,想看一看,这最后的景象。流不出的眼泪,只有心中传来阵阵的剧痛,以及不能呼吸的压迫感,冲击着早已模糊的神智。而此时,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熟悉的人,回映着曾经的默默过往。那些曾让人感觉温暖的东西,却在冰冷的敲打,一幕一幕,一幕一幕。
  • 兰奇缘

    兰奇缘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哪有什么善恶;人,原本就是一张白纸,生存的环境和不同的境遇,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的选择了正途,有的一时偏离了轨迹。兰当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且看尹阳如何逆天---。天价兰花频频爆出,幕后的推手又是谁?又隐藏了多少秘密?曾经的少管所‘废柴一哥’,如何逆袭成就宏图伟业,又如何左拥右抱得到双胞胎姐妹花的芳心。兰界传说的至尊宝典,为何只是一篇未入流的杂记手稿。‘四大家族’又为何为此明争暗斗,不惜拿命相搏。
  •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本书精选当代生活短文妙语,主要内容涉及:伦理与智慧、为人处事方法、正能量话题、男士与女士、搞笑的小段子、赞美与祝福、人间真情、蓝色幽默、真心交友、美德孝道等。
  • 生死李连杰

    生死李连杰

    李连杰头上有很多光环,很多荣耀,但他身上也汇集了诸多矛盾,诸多质疑。他呼吁影迷及所有爱心人士持之以恒的捐款,称赞李光标的裸捐,但他自己花费2亿巨资打造私人豪宅;他积极创建壹基金,参与壹基金的各类救援活动,但他自己到底为壹基金捐了多少钱,却打死也不肯说;他是个深情的男人,被……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

    一场惊世豪赌,牵扯出那个被藏了锋芒的人镜少年。一幅溅血松涛图铭刻了结发之痛,青丝妄断,孤灯长伴!“无忧”……这不是毒丹,你可以当它是世上难求的一种酒——一种让人饮后沉睡不醒的酒!永眠了,人世间的繁琐从此不必牵挂!而他……可永世无忧!
  • 竹无心

    竹无心

    我本无心因你一言而思绪丛生千劫百难到头来却发现原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 昭姬

    昭姬

    她,从一个家族小庶女,到开国君主的皇后。她,从母仪天下,到垂帘听政。这是一个小女子,在古代社会的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