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时候,点燃一炷香,好像心里就生起了炉火,暖暖的,那是心的向往,也是心的幽香。寂寂地与轻烟对视,就给了自己一个美妙的幻想,一个暖暖的心安。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烦”是现代人标志性口头禅之一,我们每天都能在各种场合听到这个字。在因红灯暂停的公车上,不止一个人说着“烦死了,这么慢,迟到了怎么办”;在人头攒动的餐厅里,有人一边打电话一边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只差拿筷子敲盘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室,很多人神经高度紧张,以厌倦的神色加班到深夜……他们脸上的疲惫和厌倦让他们没有力气找人吐苦水,只能变成嘴边无奈的一个字:烦。
人生的烦恼无穷无尽,从出生那一刻,就要为生存烦恼;长大后,学习、恋爱、工作都伴随着大大小小的烦恼,没有人能说自己没烦恼,只能说烦恼有大有小,心态有坏有好。即使有再好的心态,也经不住日复一日单调烦躁的生活,而且有时候自己想要寻找一块清静的地方,寻觅一点悠闲的情致,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份闲暇,需要解决的烦恼那么多,根本没有闲情逸致存放的地方。
唐朝时,名将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也是皇帝倚重的股肱之臣,他为人低调,与朝臣们关系良好,从不招惹是非。他知道古往今来劳苦功高的大臣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疑心,所以做起事来小心翼翼,从不抢风头。不过,自从他的儿子郭暧娶了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他便觉得日子不太好过。
皇帝的公主金枝玉叶,难免脾气刁蛮。郭暧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常和公主发生争吵。有一次,郭暧喝醉了,又和公主吵了起来,还打了公主一巴掌,并且嚷嚷:“你的父亲是皇上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我的父亲,还不知道他能不能当这个皇上!”这件事很快在朝廷上传开了。
郭子仪听了吓得不轻,他心想,这件事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做文章,岂不是要被扣个“谋反”的帽子?他连忙将郭暧绑了起来送给皇帝发落。皇帝却说:“不痴不聋,不做阿翁,小孩子们闺房里打架,怎么能当真呢?”郭子仪虚惊一场,不禁感叹皇帝的大度。
对于郭子仪来说,最烦恼的事就是皇帝因为郭暧的话对自己起疑心。他的烦恼不是没有道理,古往今来,多少疑心重的皇帝因为臣子的一句戏言、一句气话而导致内心不安,不得不夺走臣子的身家性命。不过,比起烦恼,郭子仪更重视的是如何解决烦恼。与其战战兢兢地担忧,不如赶快做点什么,使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世间最烦恼的不是那些事情众多却能妥善应对的聪明人,而是那些事情不多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庸人。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如果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至少不会到让人心烦意乱的程度。多数时候,你采取装聋作哑的方法,烦恼自然而然就会消散,而那些没法消散的,你烦恼也没用,何必自己苦了自己?在生活中,要能够辨别什么样的事值得烦恼、什么样的事根本无须烦恼,例如下面这些事,千万不要为它们伤脑筋:
1. 无法更改的事
如果事情已经有了决定性的结论,不论结果对你来说是不幸还是郁闷,是好还是坏,它都已经成了一个再也不能更改的事实,你能做的只有尽量消化和接受。因为不论你做再多的努力,投入再多的感情,也是做无用功,根本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际益处。
和无法更改的事较劲儿就是做蠢事,还不如赶快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做,不要为无法更改的事烦恼,那只会让你的心情越来越糟糕。
2. 芝麻绿豆大的小事
一个人是否整天都生活在烦恼中,也和他的心胸有直接关系,他人给你带来的麻烦有时很不起眼,如果你连别人踩你一脚都要唠叨,别人说你一句都要气上半天,你的生活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对那些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能放则放,一笑了之是最好的。计较那些不值一提的事,只能显得你太看不开,小心眼儿。
3. 和你无关的、别人的私事
有时候人们的烦恼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他人的状况,如果对方是与你亲近的人,你的烦恼还可以理解,如果是根本与你无关的人,你长吁短叹就太过多愁善感。他人的烦恼,他人会自己解决,你再烦也使不上力。何况,他人也许只是抱怨几句,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你想都不想就开始为对方着急,未免太过劳心。如果涉及别人的私事,你烦起来还会有越权的嫌疑。
4. 真假难辨的事
有些事传来传去,谁也不知道真假,比如说办公室传出小道消息要裁员,你为此饭都吃不下去。但这件事是真是假无法考证,你还没得到确切消息就开始烦恼,未免杞人忧天。何况,就算真的裁员,你确定裁下去的一定是你吗?
成熟的人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即使遇到烦恼,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冷静,他们把烦恼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坚决不人为地增多。处理烦恼需要智慧,也许每天都有意外让你头疼,但至少你要告诉自己:烦恼已经够多了,千万别再自己找来添乱。
放飞心灵,自在旅行
面对烦恼,心态很重要。但是,有时候,再好的心态也无法承受接连不断地冲击和折磨。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不要去自寻烦恼,人生在世,谁不想潇潇洒洒、快快乐乐?有时候,不是自己去找烦恼,而是烦恼就在面前堆着,推也推不倒,绕也绕不过。想要告诉自己不去想,却发现衣食住行样样都是烦恼,没有办法不看到、不想到。
特别是现代人,烦恼更是无以计数。现代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很清醒的认识,竞争激烈,稍不小心就会被打败,时时小心就很难心平气和。想要过得逍遥自在一点,奈何生存压力太大。现代人的烦恼多半来自生存压力和环境压力,时刻存在的紧迫感让他们只能急匆匆地来来去去,当好心情越来越少,能够调整心理状态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烦恼逐渐挤压过来,再也无法摆脱。
对待压力,成熟的人多数时候选择承受、消化,少数情况会选择回避。比起那些整天烦恼的人,他们明白压力是无法避免的,想要生存就要面对压力。何况,有压力就有动力,压力来的地方都和成功目的地有关,既然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要首先承担起巨大的压力,他们甚至认为这很公平。也许就是这样的认识,让他们逐渐有了良好的抗压心态,由压力衍生的那些变化、突发的紧急情况,都不能扰乱他们稳重的步伐。
进入新公司后,胡先生的生活可以用“诸事不顺”形容,工作上,他的下属不愿意配合他的步调,甚至和他公开唱反调。上司们对他持观望态度,很少发表评价,他也摸不准领导者的心理,做事越发小心翼翼。从前看上去贤惠的妻子突然多了很多毛病,变得唠唠叨叨,整天问东问西,让他烦上加烦。一直支持他的父母突然变成了“成功学家”,每件事都要过问,都要提出意见,教导他应该如何做。胡先生甚至想去算算命,是不是这个工作和自己犯冲?
一天,他和妻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他怪妻子不体谅自己的烦恼。妻子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自从换了新工作,你每天都不给人好脸色,以前问你什么,你都很有耐心,现在还没等开口你就先说烦!以前你遇到什么事都找爸爸妈妈商量,现在你根本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听了妻子一席话,胡先生才发现原来“不顺”的原因不在他人身上,他人没什么改变,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工作带来的烦躁影响了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耐心,这烦躁来自换工作后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只会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糟。
“烦恼”这句话常常和“糟糕”联系在一起,就像故事中的胡先生,他的糟糕来自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烦恼来自工作、生活的不顺利,追本溯源,所有“糟糕”的原因都来自心理上无法排解的压力。最糟糕的是,这样的人一般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而把问题统统想成外界的、他人的,于是他们的处境越来越不顺利。
一个人的心情也分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像胡先生这样“压力—烦恼—更大压力—更多烦恼”就属于恶性循环。如果能在压力产生之初看开一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排解心情,压力的分量就会减轻,烦恼就会变少,就能使人更有干劲,解决更多的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每个头脑聪明的人都应该按照以下方法保持这种良性循环:
1. 合理的饮食和作息
爱惜自己要从生理做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情上的问题和生理是否良好息息相关。拥有合理的饮食习惯、按照正常时间起床睡觉,看起来和心情没有什么关系,却能让身体维持一种健康的状态,至少让疾病和亚健康远离你,不会在生理上给你带来新麻烦,而且也能抵抗焦虑,让心理不那么紧张。
2. 适当地运动
运动的好处很多: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提高免疫力、健美身形、防止肥胖……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喜欢待在家里,不出去呼吸新鲜空气,一个人憋在狭小的空间,很容易想东想西,不是麻烦的事也被想成麻烦。如果能出去运动一下,既锻炼了身体,又在劳累中享受到“焕然一新”的充实感,真可谓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3. 陶冶身心的业余爱好
闲暇时间,与其为烦恼伤身,不如培养自己的爱好,不论是听音乐还是烤面包,那些让你觉得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都能让你察觉到生活本身的美好,从而使你在业余爱好中发掘很多乐趣,那些一直压在自己身上的烦恼也能暂时放在一边。和你得到的欢乐与笑声相比,烦恼是件不受欢迎的事,你会觉得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喜欢的事比想讨厌的事要划算得多。
4. 旅行
如果压力太大,打扰到正常生活,建议你给自己放一个假,来一次长途和短途的旅行。选那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自然是舒缓身心的最好去处。旅行不但可以让你看到秀丽的景色,还能够接触到风土人情,经历那些陌生的事物,这都能让你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
压力大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减压,不要眼睁睁地看着烦恼压下来,而要撑起自己的“防护罩”,将它们挡回去。要相信,烦恼都是暂时的,压力总有解决的办法。
幸福,其实是心灵的满足
社会学家曾经调查过人们普遍的烦躁情绪来自何方,其中,“欲望得不到满足”是最重要的一项。欲望是人生的原动力之一,每个人都有,这没有什么不对,但太过看重欲望的人难免遗忘生活本身的多面性,把满足欲望看作成功的唯一标准,把一切事都围绕这个标准来衡量,心态难免变得浮躁,表现为现代人脸上越来越多的不耐烦与不满足。
浮躁,让人的幸福感不断降低。人的幸福感完全是一个心理状态,你觉得满足,你就是幸福的,即使粗茶淡饭也能甘之如饴。一旦心灵产生空洞,看什么都不满意,即使锦衣玉食也会觉得空虚。浮躁的心态让人们习惯以否定的眼光看待一切,对一切挑挑拣拣,他们对生活有很高的要求,但即使达到了这个要求,他们也不会满足,还盯着更高的地方,完全不想想自己的能力。
浮躁,让人越来越贪婪。浮躁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贪婪,浮躁的人恨不得抓住什么成绩来证明自己,抓住一切可能炫耀自己,这种贪婪是心理上对成功的追求,生活中对物质的追求,还有人际上对赞美的追求。他们只希望自己得到的再多点儿,更多点儿,但生活给他们的往往只有“一点点”,这让他们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现代社会,修炼自身的内涵就是同时在提高自身的素质,抑制浮躁是其中重要一环。不论是贪婪还是抑郁,浮躁带来的负面影响都限制了人们的发展,摆脱这种桎梏,关注生命更本源的东西,首先要做的是戒贪戒躁。
一个农民和一个商人一起赶路回家,在一座山里他们发现了一堆别人丢弃的羊毛和布匹。商人连忙捡起羊毛和布匹背在身上,农民背起羊毛,觉得太重不利于赶路,就捡起了一些布匹。
过了一个山头,他们看到有人丢掉了一些银质餐具,农民便扔掉布匹捡了一些银质餐具,商人身上的羊毛太重无法弯腰,但他还是捡了一些餐具放在羊毛上。
两个人继续赶路,突然一场大雨降临,商人因为负重太多不断摔倒。当他回到家里,不但羊毛全都被雨水弄脏,布匹花得不能贩卖,那些餐具也不知去向,他还因为淋雨得了一场重病。而农民快步回到家中,卖掉银质餐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从需求到满足的过程,需求和满足对等,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需求和满足差距悬殊,或者这个人的能力有限、运气不好,以致需求常常得不到相应的满足,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人,或者他的欲望太多,需求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就像故事中的两个人,商人只注重满足,根本不考虑自己需要多少、能承受多少,而农民按需而求,才过上了富裕生活。
在这个故事中,商人抓着越来越多的东西,而农民只要他认为最贵重的。看起来,农民得到的少,实际上,他的日子比商人更幸福。那么,远离不切实际的欲望有没有什么秘诀?如何才能让自己更踏实?
1.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