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决定心境。
你内心安静了,便有了自然的心境,
也就能从容淡定一些。
心静自然凉,人们难以控制天气,但是心态却可以。生活当中,像天气一样难以控制的事情有很多,这时我们就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争取平和些,才能消除内心的烦忧。心平气则静,心态好一些,凡事看淡一些,才能做到真正地从容。
可以想象,炎炎夏日,蛙鸣蝉叫,总是让我们感到心烦气躁,但是到了夜凉如水的晚上,心头的烦躁好像就能缓和一些。我们的心也分为两面,一面是夏日的太阳,一面是淡如水的月亮,只有如月般从容,才能消除心底的烦躁和忧虑。环境在于我们怎样去感受,如果只沉浸于自己的安然中,自然不会受环境影响,反之,如果太过注意周围的环境,就只能让自己产生忧虑和烦躁。
从前在一个庙里有很多小和尚,因为年龄小,所以很难保持安静,住持是慈祥的,对这些小和尚的管教并不严厉,他希望他们能够自己悟出道理,而不是通过自己强制地传授。小和尚们每天在不坐禅的时候都在寺院中唧唧喳喳,打扫的时候也会玩闹起来。
有一个入寺比较早的小和尚,年龄稍大,此时的他,已经习惯于坐禅的生活,他曾经厌恶喧嚣,才选得此地出家,也正是这样才能够让他远离喧嚣,过上平静如水的生活。但是这些小和尚打乱了他的内心,他在坐禅的时候总能听到那些小和尚的喧哗和笑闹。虽然他很想教训他们,但是住持曾经告诉他要慈悲为怀,宽容待人,与世无争。没有办法,为了留得一方清净,他只能选择到寺庙外的树林中坐禅。
有一天,住持在小和尚坐禅的时候来到了树林,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坐禅,小和尚便一五一十地说了。
小和尚说:“因为这里难得清净,寺院中的小和尚实在是太过吵闹了,为了修禅,我只能找得一方清净。”
住持笑了笑,问他:“这里的蝉鸣没有吵到你吗?”
小和尚答:“不去注意就不会影响到我。”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他:“那么你觉得小和尚们的吵闹和蝉鸣有什么区别呢?”听完住持的话,小和尚恍然大悟。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到树林中坐禅了。
住持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取决我们心境的并非是客观的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在意周围的环境,就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从容一些,就能忽视那些让我们烦躁忧虑的环境。
如果我们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难以做到从容,那么即使处于再安静的环境,我们也只会感到烦闷,这种情绪持续发展就会成为忧虑。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波动,只有从自己本身出发,做到从容,才能收获心中向往的安然。
有一个女孩异常容易焦躁,这使得她的气质大打折扣。每当她焦躁的时候,就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变得非常冲动,从而致使她周围的空气都像改变了一样。每到夏天的时候,她的焦躁就会更胜以往,这样的季节让她非常反感。
午睡时,女孩会被蝉鸣影响得睡不着,晚上又会感觉燥热,有时越想安静下来就越是听到规律的表针走动的声音,这些都成为了影响她睡眠的因素。越是安静的环境,她越是容易听到各种声音,这让她难以入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生活,她感觉自己有些神经衰弱了。
有一天,女孩的朋友约她一起出去玩,她想,反正回到家里也是睡不着,不如就去放松一下好了。他们选择到酒吧去消遣,那里异常喧哗,大家疯狂地跳着舞,音乐的声音大得震耳,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缺少睡眠了,也或者是放轻松了,这个女孩渐渐沉入自己的小世界之中,不一会儿竟然在沙发上睡着了。
耳边震耳的音乐没能成为影响她的因素,直到最后朋友叫她,她才从睡梦中醒过来。真是奇迹,这竟然是她睡得最舒服的一次。由此,这个女孩也领悟到了,环境并非是影响自己的因素,影响自己的是自己焦躁的内心。从那之后,女孩下班后就给自己减压,从容地面对生活,也是从那时开始,她每天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从容一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困扰。佛之所以能够成为佛,远离世间的烦恼,并非是佛所处的环境没有烦恼,而是因为佛的心已经脱离了情绪的控制,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了烦扰,生活自然能够恬淡而幸福。我们缺少的,就是佛的从容。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静,越是安静的环境,声音反而越容易凸显出来。只要我们能够不在意,那么客观环境就不再是影响我们心情的因素了。放宽自己的心,从容淡定,放下不必要的忧虑,自然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