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9800000015

第15章 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3)

晋代的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是祖母刘氏将他抚养成人的。李密对祖母十分孝敬,祖母有病时他都昼夜守护,亲尝汤药,并利用照顾祖母的空闲时间,刻苦读书。

李密曾在蜀汉做过小官,蜀亡后,因其才能出众被晋武帝任命为太子洗马。他上书晋武帝说:“我自幼是孤儿,是祖母刘氏将我抚养成人的。现在她年老多病,经常卧床不起,离不开我的照顾。可您却叫我做官,我实在是左右为难。好在本朝提倡以孝治天下,对老人十分优待,现在我的祖母已经96岁了,可以说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如果我去做官就无人为她送终。我今年才44岁,报效国家的时间还长,但孝敬祖母的时间却不多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晋武帝看了他的上书后,很受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李密一直等到为祖母送终以后,才外出做官。

通过这几个故事,我们看到了大“孝”之美。

儒家一直以来都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讲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视,生存的体系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变得粗野。我们不能因为老人无用而把他们遗弃。如果为子女的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就等于鼓励他们的子女将来也同样对待他们。”

孔子说:“孝悌,人之本也。”这样就把一个“孝”字放在了所有价值之上。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好自己的子女身份。此言并非只是一句伦理说教,而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关乎我们一生成败,不可不知。

孔子教学图我们的全部生命得之于父母,我们的欢乐与父母息息相关。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

人们不应该在失去时才知道拥有。

孔子生下来时父亲就死了,十几岁时母亲又死了,对母亲的无限追恋,对父亲的无限渴望使他深刻了解父母对人类成长的重要性,这是起源与本原,绝不可舍本逐末,绝不可本末倒置。

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面打天下,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都无一例外地蹉跎了岁月。他们或因成功而忙碌,没有时间看父母;或因一事无成而羞于见爹娘。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子女一去无回,等到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中时,却发现父母老了、病了,甚至死了。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重演,我们为人儿女的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父母放在心上,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多做些事。须知,一个“孝”字足可以将一个人的人品高下昭然揭示。

【原典】

为人父,止于慈。

7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

【译文】

作为父亲,他的言行要体现慈爱。

最真挚的父爱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作为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体现出自己的慈爱之心。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慈爱并不是溺爱,溺爱不是爱。真正的父爱是从实际出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精心教诲,并且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父亲,他学问博洽、见识广博、阅历丰富、位高权重、要求严格,他把所有的经验、智慧、理想、兴趣、已成之志、未竟之业全部传递给了孩子。做曾国藩幸运,做曾国藩的儿子更幸运。他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和智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他为儿子提供了远比一般人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他为儿子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困难和失败的机会,他把儿子看作他的躯体和心灵的新的延续。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变凤,可是人世间父母的爱,并不能使自己的子女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但教子成功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的,曾国藩就是一例。

从道光十八年(1828年)曾国藩被点为翰林以后,他鲜有回家的机会。教育子女全依赖他在家书中对子女的殷殷教诲。从咸丰二年(1852年)到同治十年(1871年)的二十年中,他写给两个儿子近两百封信,包括其教子如何读书、作文、做人。在家书中,曾国藩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只求读书明理,不求做官发财。

如果说在此以前曾国藩还只不过是一个二品侍郎、团练大臣,并无实权,算不上是名贵,可在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他身为总督,权绾四省,俨然是清王朝封疆大吏,而教子则更为严格: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五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其照例应用之钱不宜过啬。

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临行前,教以三戒之首末二条及力去傲情二弊,当已牢记之矣。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读书乃寒士本业,切不可有官家风味。吾于书箱及文房器具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家中新居富托,一切须存此意,莫做代代做官之想,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门外挂匾不可写“侯府”、“相府”字样,天下多难此等均未必可靠,但挂“宫太保弟”一匾而已。

在赴天津议结教案之前,曾国藩料定此行凶多吉少,因此他在遗嘱中谆谆教诲儿子,时至今日读之仍令人感伤:

余生平略涉儒先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令,忌者谓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患来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伴、势位相峙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仕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饬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代戒之。附作《忮求诗》二首录后。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功。己苦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敬相敌,畏逼又相恶。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幽明丛谚忌,乖气相回互。重灾老汝躬,轻亦减汝祚。我今告后生,依然大觉悟。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曾天雨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顶带。未得求速赏,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求荣不知餍,志亢神愈伏,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遂欣,患难无迟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依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途,奚事生嗟忾?子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在家书中,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他十分清楚,沉湎于权贵之中的子女,往往骄纵且不思进取。因此,曾国藩身体力行,戒奢、戒侈。他曾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奢也,但任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飞于傲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传》称:“骄奢淫使,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曾国藩对于古训“身教重于言教”的理解十分深刻。他虽十分重视读书、做人的教育,可他却避免了高高在上、夸夸其谈的督责。他从自己学习的亲身体会出发,以商量的口吻、研究的态度中肯地指出儿子在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因此收效十分显著。

他教育儿子学习、做事贵在有恒:

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监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闻殊多,三耻也。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此三耻。推步算学,纵难通晓,恒星五纬,观认尚易。家中言天文之书,有《十七史》中各天文志及《五礼通教》中所辑《观象授时》一种。每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矣。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书一方,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毫不费力。将来以之为学,则手钞群书;以之从政,书案无留牍。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且极生出,三者皆能弥吾之缺憾矣。

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曾国藩像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种人生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老,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明清用八股试士,八股文是读书人敲开官府大门的一块砖,曾国藩也是从八股文走上仕途的,然而,曾国藩却相当讨厌八股文。他对儿子提出:“八股文、试帖诗皆非今日之急务,尽可不看不作。至要至要!”“纪鸿儿亦不必读八股文,徒费时日,实无益也。”岂止无益?而且有害。他说:“万不可徒看考墨卷,汨没性灵。”曾国藩认为八股文桎梏思想、汨没性灵,这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八股文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还不止于此,他认为孜孜于八股文之中,终会使一个人学业无成,误了终身。他对六弟温甫说:“年过二十,已非年少,如果再挖空心思耗费精力于八股考试之中,将来时过学业仍不精,必有悔恨的一天,不可不早图谋改变。”他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说:“说实话,我从前也没看到这一点。幸亏科举早得功名,没受到损害。假如现在还没有中举,花几十年的时间去研摩写八股文,仍然一无所得,岂不让人羞惭?八股取士误人终身不胜枚举。”在他看来,举子之业并不是大者远者,大者远者是道德文章。这种见解比起那些死盯考卷、追逐名利之徒,实在是眼界高明得多,心境宽广得多。他进而认为汲汲于科举的人常常命意不高,不能写出好文章,不能吟成好诗。曾国藩生活在科举取士的时代,虽然自己并未把科举视为身外物,但他能对科举做如此彻底的揭露与批判,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慧眼与胆识。

子弟没有做官时,曾国藩如此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八股文和科举;子弟做官之后,曾国藩又常常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权位和富贵。他对那位有几分傲气又有几分贪财的九弟的反复开导,最为突出。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湘军既得安庆,正包围金陵,他警告两个弟弟说:“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金陵即将攻破之时,他又告诫两个弟弟说:“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郭子仪)外,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他害怕功败垂成,勉励弟弟须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又怕成大功大名时飞来无名横祸,勉励弟弟须有临深履薄的畏惧之情。同时,他时时刻刻考虑后路,写信给在乡间的澄侯,嘱咐他“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属者,二语而已”,及至金陵攻克,兄弟封侯封伯之后,他又多次写信给颇有抑郁之气的九弟,劝他“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教他要兢兢业业,临深履薄,看透“万事浮云过太虚”的现实,放眼未来,经过千磨万炼,将自己再铸全人。

总之,曾国藩从自身自家免祸保泰的角度出发,虽封官封爵,全家鼎盛,仍慎重告诫子弟,千万“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拗施牌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富不忘贫、贵不忘贱这是避祸保泰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故曾国藩“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他指出耕读孝友之家可以绵延五代、十代而不破败,“天下官宦家庭,大多是荣华富贵享用一代就完了。子孙开始骄奢淫逸,接着是贫而到处流荡,最后死无葬身之所,庆幸能延长荣华一两代的已很少了”。这是何等深刻的阅历语!这是对千古历史现象的准确概括!

同类推荐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最强韩娱

    最强韩娱

    这是一本写韩娱的小说,音乐电影作品与人物出现时间不对请忽视,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男主角当然必须一定得牛逼,不牛逼能行吗?至于女主嘛。或单或后宫谁知道呢?鉴于自己工作关于。只能保证每周有六天三更不定时爆发请见谅新手上路求支持。
  • 滴滴捡漏

    滴滴捡漏

    “滴滴一响,马上发达!”手机里多了个“滴滴捡漏”的APP,吉一野开始了神奇的捡漏之路。“200米外有个三级捡漏任务,是否接受?”吉一野这才发现,捡漏除了珍宝、钱财,还有名望、人脉、事业,甚至还有爱情……“等我成了捡漏神人,这个世界就都是我的了!”
  • 一曲清歌

    一曲清歌

    他是卧病在床的王爷,她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少女,阴差阳错之下她嫁给了他,原本以为这场婚姻就是守活寡了,可没想到这个王爷对她也还不错嘛……
  •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世界是对的,你也是

    这本“轻心理”+“私观点”作品中,毫无当前泛滥的“能量”、“修炼”、“觉醒”,相反,它提示人们用平静、清醒的态度,重新审视自我与世界。同时,它努力协助每个人梳理出自己的逻辑,建立更理性、更有趣的认知体系,与自我、与世界愉快共处。作者优雅而冷静的书写背后,是真正的温暖。对于年轻的读者群体来说,这样一本不拘泥门派、不引经据典、不装腔、不卖弄的“参考书”,或许比各种“流行疗愈系”或艰深的专业理论更具实用价值。
  • 医女弃妃

    医女弃妃

    一杯掺了迷情散的毒酒,让她万劫不复,到死都背负着不贞不洁的罪名。再世为人时,她成了苏府的庶出养女。面对嫡姐的欺凌侮辱,未婚夫的毁婚改娶,爹爹的无情冷酷,婢女的不屑轻视……她全部都坦然面对,对她而言,这一切都抵不过曾经的伤痛。她怎么也没想到,那个让她身败名裂的男人,竟然会再次出现在她面前,以权压人,逼她出嫁。她尸骨未寒,他竟然再娶新人,好,很好,当真是绝情无义。
  • 36计谋略

    36计谋略

    本书将三十六计中蕴涵的谋略手段,每种举出数例,供读者推敲,运用其中的谋略思想,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
  • 仙子爱

    仙子爱

    这是上古年间一段英雄美人的故事!那个年代,英才辈出,他们各司其职,各自怀揣着梦想与野心。她的一生极其传奇,无论是呼风唤雨的仙界太子还是避世万万年的洪荒尊神亦或是睥睨天下桀骜不驯的魔界圣君,都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爱人、知己亦或是仇人?仇归何处、情依何处,在大义与野心面前,真情是否可以战胜一切?
  • 问剑无情

    问剑无情

    问剑有情似无情,一把名为无情的宝剑重出江湖锋芒毕露,惹得江湖名人侠客眼红,为夺得此剑不断拼杀,引起一场场腥风血雨,而得到后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徒添烦恼罢了,倒不如以前什么都没有活的逍遥自在……
  • 此生此世,此情不变

    此生此世,此情不变

    浩渺宇宙,无尽苍穹,你为谁独舞?谁为你漂泊?相遇于山水间的那份深情,一见如故的那份情意,多少年后,你是否还会忆起?网络深深深几许?回眸时,几人欢笑?几人在哭泣?最怕是花开花谢,人去楼空;最怕是见,不知再见时是否已物是人非?红尘一笑,你为谁心醉?相逢一笑,恩恩怨怨,一笔勾销!
  • 不朽至尊

    不朽至尊

    我是天道法师,我能主宰一切!废物?不?因我有我,他绝对不是废物!天才?不?因为有我,所有的天才,都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