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9700000005

第5章 行明: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原典】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释】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这正如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1万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孔子在这里提出了“过”和“不及”两个概念,是后来成语“过犹不及”的最早来源。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这一段话是对“过犹不及”的生动说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及貌似不同,其实质却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

为什么一般人修道而不能成道、得道呢?孔子说,我现在懂了。聪明人太聪明了,超过头了。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有时手里拿着帽子找帽子,找了半天,哦!在这里!禅宗里头讲“骑牛觅牛”。骑在牛背上,说,“我的牛找不到了!”“愚者不及”,笨的又太笨了,够不到。所以不能“中庸”,做不到恰到好处。

因此,学问太好的人不能成道,像佛家的“所知障”,学问越好、佛学越懂得高,越不会成功,只能讲讲经、讲讲佛学。那么,不念经,也不学佛,好不好呢?“愚者不及也”,也一样不会成功。

孔子又重复地赞叹:道——后世这个道为什么不明了呢?我知道了,“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贤”与“不肖”,是古代两个代号。贤——有道德的人,有学问有道德谓之贤人。不肖——看不起学问,不守道德谓之不肖。这两者也都不能成功。

所以中庸之难,难在恰到好处!这个同做菜一样,不咸又不淡,那真不容易!

好多事情如果走向极端,把事情做过了头,会远离自己的目的。同样道理,如果做得不及,往往导致功亏一篑的惋惜,或者被人愚弄欺骗的无奈。所以万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字。

三国时期,杨修恃才傲物,熟知曹操心思,为曹所忌恨,终招杀身之祸。曹操修一花园,在门口写一活字,众人不解其意,独杨修知其嫌门阔,于是将门改小。又一次,曹在一酥盒上长长地写道“一合酥”。因古时写字是竖着写,别人又不知曹意,独杨修开盒拿起酥饼吃起来。杨修见别人不吃,就得意洋洋地对旁人讲:“将这三字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大家吃吧!”曹操听说此事,深为不满。

又一日,行军途中,曹操发出军令“鸡肋”。杨修于是收拾行李,准备撤兵。当时曹操还没有令将士撤军,于是众将士问杨修为何要收兵。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要撤兵!”曹操听说后,以造谣惑众、扰乱军心罪处死了杨修。

杨修的才华,在中庸学看来,其实只是小聪明。行中庸之道者,虽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表现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灾祸,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之处,就在于不知自己的聪明会招来杀身之祸。这样的人是聪明吗?多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肯定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对此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疑心越来越重。这就是说,该聪明的时候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能迎合曹操,不表现他的聪明,或适时适地适量地表现才能,那么他很可能会成功的。人们也许会说,杨修之死,关键在于曹操也聪明并且多疑,但是换了谁,一个上级能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吗?显然杨修最终非失败不可。这可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他的才华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曹操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重用,才能太露又有“才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过犹不及。

相反,朱元璋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得益于他早期的“藏锋守拙”。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打天下的前期,攻克徽州后,在各支争雄队伍中,实力可说是很强大了。但是否应马上称王,引起天下的瞩目,还是继续增强内功,扩大根基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关键而急切的问题,这时他采取了由部下邓愈给他推荐的隐居知识分子朱升的建议。针对朱元璋问朱升,“在当时形势下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说,第一要巩固后方;第二要重视发展生产;第三要作长远打算,别忙于称王。朱元璋认为很好,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可以说,朱元璋走向成功,与此大有关系。

如果说杨修之死是“过”的后果,那么“不及”同样也不会善终。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大军相持在长平,一时难以决出胜负。后来,赵王误中了秦的反间计,使用赵奢的儿子,只会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的母亲放心不下,面见赵王,说:“了解自己儿子莫如他的母亲,我认为绝不可用赵括为将。”赵王不解,反问道:“此话怎讲?”赵括的母亲回答说:“我刚嫁给他父亲赵奢的时候,见赵奢为将,不把官俸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养士,仰仗他供给衣食的达数百人。大王赏赐给他的财物,全部分给下级军吏。自从他领受大王之命的那天起,便一心为公,不再过问家庭私事。今赵括一旦当了大将,便目中无人,趾高气扬起来,军吏没人敢抬头正视他的。大王之所赐,都归他个人私有,而且经常说:‘看有价钱便宜的好田地、好住宅,能买就赶紧买下来。’父子虽都姓赵,但二人的志向却大异。因此,我建议大王不要重用他。”

赵王说:“不要说三道四,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大王如果非用不可,出了问题,恳请不要株连赵家本族。”赵王连声答应说:“好,好。”

赵括当上大将以后,完全改变了老将廉颇坚守不出的策略,大举出击,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余万降卒尽被坑杀,赵括也被乱箭射死。他母亲哀叹道:“果然不出所料!我早把他看成死人了,像没有这个儿子一样。”赵王也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不再追究赵家之罪。但此役之后,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终于为秦所灭。赵括只知纸上谈兵,在实战和凝聚人心方面,远不如其父赵奢和大将廉颇,最终招致全军覆没,实在可悲可叹!

如果说赵括是实践上的不及,那么有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则是在认识上的不及。这位人物就是项羽。项羽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不是战略家,一旦涉及战略问题,他就显得极其幼稚和目光短浅。

例如,在灭秦之后,他放弃关中四塞之地而东归彭城,这使他在军事上失去战略要地,在经济上也失去了大后方。如果他以关中为都城,那么刘邦就不会那样轻易地从汉中杀出,可以说是掐住了刘邦的咽喉。项羽懂得军事、深知关中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不封刘邦为关中王,而封秦王朝三位降将,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他目光短浅,认识上存在不及,稍有成就便急于回家乡炫耀富贵,这不是战略家的风度。他过于迷信自己的力量,迷信到自我崇拜的程度,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这种自我迷信的氛围之中。这种过分的自我迷信使他看不清自己的政治对手。鸿门宴上他放走刘邦,有人说项羽沽名钓誉,有人说项羽性格宽厚憨直,这都没有说及要害。项羽之放走刘邦,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充分自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自己可以打败虎狼之秦,区区刘邦又何足挂齿!因此当刘邦前来谢罪表示不敢背德的时候,他的警戒线就全部撤除了。尽管有范增在身边一再暗示提醒,但他的自信心又促成了他的刚愎自用。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将来与自己争夺天下、要自己脑袋的人,正是眼前这个俯首帖耳的刘邦!在这一点上,范增比他高明得多。后来待到他看清自己的政治对手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

项羽在认识上的不及,导致了他的失败。在乌江边上,一老者欲渡其过河,以图东山再起。但他又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自刎乌江,实在令人叹息不已!

2物壮则老,过犹不及

“酒饮微醉,花看半开”,凡事总要恰到好处。事物达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弱,这就违反了“中庸”的原理,会很快地灭亡。

月盈则亏,水盈则溢。水与月都是自然界最有道的两种事物,连它们都不能太满,何况人。

你喜欢眼光明亮,这样过了头,就会沉溺于色彩,追求华丽;你要求耳朵清楚,这样走过头,就会迷惑于音乐,追求空洞不实的东西。

你喜欢仁,过分苛求,就会与人们的日常习惯发生冲突。你喜欢义,不顾常情,就要违背事物的常理。你讲究礼节、仪式,就容易犯虚伪造作的毛病。

人欢喜过度了,便会阳气偏旺;愤怒过度了,便会阴气过盛。如果阴阳二气都涨起来了,人体必受伤害。这就是阴阳失调,人体平衡被打破,生物钟被打乱。

人们高兴或者发怒,一旦失去常态,生活也便失去常规,思考问题便会不得要领,办事也会一意孤行,不成体统……

凡事不可太过,应有度。

这个度不是外物加于我身的规定制度,而是每个人自知之明的极限与临界点。

人在各方面都是有限的,行动、认知,莫不如此。庄子也曾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就是说有限认知的人不可能获得无限的知识。如果硬要以有限追求无限,那么注定失败。

凡事不可太过。“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际遇总是最短暂的,要懂得见好就收,锦上添花固然精彩,适可而止却最明智。

对于钱财,也不要大肆积聚。要积聚钱财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钱财运用得当。一个人只要肯努力,有好机会,多半能赚到某种程度的资产。

问题是,积聚了钱财后怎么办?

有的人投资事业,有的人买华屋、买名车,只要是不过分,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人专用一些旁门左道的伎俩,罔顾法纪,大赚不义之财,虽然他累积财产看起来易如反掌,可是法网恢恢,迟早必有牢狱之灾。又如一些爱名贪利的人,必定会拼命地追逐争取,甚至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最后也都会自食恶果。

谁都乐于追求完美,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但问题不在于完美能否实现,欲望是否得到满足,而在于能不能“止于至善”,不要画蛇添足,否则自己打破了完美,欲望也变得扭曲变形,人也就迷失了自己。

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能做的便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人生变故,犹如流水,事盛则衰,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则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3适度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饮一食皆有味,然而孔子却说饮食者“鲜能知味也”,为什么呢?因为饮食者大多“过”或“不及”。“过”者以超越的态度将味消解、转换为生命的材料、工具等,而“不及”者匆匆忙忙把饭吞进去,而不回味、不思想。“过”与“不及”尽管有差异,但都是食而不知其味。

《中庸》寻求的是饮食而知味。知味的办法就是消除对饮食的思想超越(“过”)以及食而不思想(“不及”),就是回到饮食本身,在饮食中让味到来(“回味”)。就对道的理解、把握(即知“道”)而言,则须消除以言、知“过”道,以及沉溺于“身”而“不及道”,从而如饮食知味般“身”入“道”、“道”入“身”,而得以知“道”之味。道入“身”才使道得以“行”,得以“明”,此即破除“过”与“不及”的中庸之法。此是“味”之方法论的秘密。

《百喻经》里讲了一个“愚人食盐”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夹了一筷子菜,觉得味道淡了些,便告诉主人,主人往菜里加了半勺盐,愚人再尝,觉得非常好吃,味道鲜美无比!于是,愚人想,主人只是往菜里加了半勺盐,菜就如此鲜美,若是再加几勺,那肯定是天宫佳肴之味了!于是,愚人趁主人没留神,偷偷地又往菜里放了几勺盐,结果呢?咸得他苦不堪言。

这则故事同样告诉人们,适度才是正确的选择。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若是在纠正偏差时,分寸把握不当,力度不够或者过猛,都将会事与愿违,从而陷入新的失误与偏差之中。心正行则正,心偏行则偏!无论对谁,无论解决处理任何事,都要心正、心清、心公,否则,就不可能“执中”。

偏激要不得。无论碰到什么事、什么情况,要冷静,不能出现偏激的心理。如果出现偏激的心理,头脑就会发热;头脑一发热,什么过激的话都有可能说出来,什么过激的事都有可能做出来。

偏废同样要不得。面对事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去处理,更不能依自己的恩怨情仇去解决。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需要训练学习,“知味”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应“志于学”,哪怕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甚或年岁大,记忆力减退了,也应该不忘学习,持续悟“道”。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提高“知味”的能力,才能让人生之灯永远明亮。

这就需要善动脑,能举一反三;善联想,能触类旁通;善推理,能以近制远。听于无声,见于无形;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光,而见日轮之体。品味而不“回味”,很难真正地享受到味道之美、之鲜。人不应似蚂蚁,只会去收集;也不应似蜘蛛,只会从自己肚中抽丝;人应如辛勤劳作的蜜蜂,采集百花之蕊,酿造出人见人爱的香甜蜂蜜。在对比中品味而感恩,在实践中知味而奋进,在总结创新中体味而发展。只有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体味人生,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享受成长、发展的快乐。

4骄矜者无知,自知者智慧

“中庸”不是平庸、碌碌无为,中庸追求的是不亏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得人生大智慧与为人处世中较为完美的平衡点。中庸要求我们做人处世追求适量、守度、得当,不偏不倚为宜,越位和缺位都不合适。

现实中,有许多人过于骄傲专横,傲慢无礼,妄自尊大,好自夸,自以为是。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他人。由于骄傲,往往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劝忍百箴》中对于骄矜这个问题这样说:金玉满堂,没有人能够把守住。富贵而骄奢,便会自食其果。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骄傲自夸,是出现恶果的先兆;而过于骄奢注定要灭亡。人们如果不听先哲的话,后果将会怎样呢?贾思伯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谦虚的原因。思伯回答了四个字:骄至便衰。这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他人。做领导的过于骄横,就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做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做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骄矜的对立面是谦恭、礼让。要忍耐骄矜之态,必须不居功自傲,自我约束。常常考虑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虚心地向他人请教学习。

固执自己见解的人,会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会通达情理;自傲者,不会获得成功;自夸的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会保持长久。

太平军攻破向南大营后,清将向荣战死,太平军举酒相庆,歌颂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的功绩。天王洪秀全更是深居不出,军事指挥全权由杨秀清决断。告捷文报先到天王府,天王命令赏罚升降参战人员的事都由杨秀清做主,告谕太平军诸王。像韦昌辉、石达开等虽与杨秀清同时起事,但地位低下如同偏将。

清军大营既已被攻破,南京再没有清军包围。杨秀清自认为他的功勋无人可比,阴谋自立为王,胁迫洪秀全拜访他,并命令他在下面高呼万岁。洪秀全无法忍受,因此召见韦昌辉秘密商量对策。韦昌辉自从江西兵败回来,杨秀清责备他没有功劳,不许入城;韦昌辉第二次请命,才答应。韦昌辉先去见洪秀全,洪秀全假装责备他,让他赶紧到东王府听命,但暗地里告诉他如何应付,韦昌辉心怀戒备去见东王。韦昌辉谒见杨秀清时,杨秀清告诉他别人对他呼万岁的事,韦昌辉佯作高兴,恭贺他,留在杨秀清处宴饮。酒过半旬,韦昌辉出其不意,拔出佩刀刺中杨秀清,当场穿胸而死。韦昌辉向众人号令:“东王谋反,我暗从天王那里领命诛杀他。”他出示诏书给众人看,又剁碎杨秀清尸身命令紧闭城门,搜索东王一派的人予以灭除。

东王一派的人十分恐慌,每天与北王一派的人斗杀,结果是东王一派的人多数死亡或逃匿。洪秀全的妻子赖氏说:“祛除邪恶不彻底,必留祸。”因而劝说洪秀全以韦昌辉杀人太残酷为名,施以杖刑,并安慰东王派的人,召集他们来观看对韦昌辉用刑,可借机全歼他们。洪秀全采用了她的办法,而突然派武士围杀观众。经此一劫,东王派的人差不多全被除尽,前后被杀死的多达三万人。

《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句子,也是说不张狂、不自满,人才能有所收益。一个谦虚的人必然能够博采众长,用以充实自己,还会自觉地改过从善,提高自己的修养,并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子》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讲的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有不足之处,有欠缺的地方,这是明智的人。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毛病之所在。圣人已经很完美了,没有缺陷了,却忧虑自己有过失,有毛病,谦虚自省,正是这样检查自身的过失、错误、毛病,才能真正地没有过失,所以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世界上有些自以为是、沾沾自喜、自高自大的人,目光短浅,犹如井底之蛙。骄傲使人变得无知,让真正有识之士看了发笑。《王阳明全集》卷八中这样写道:“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因此狷狂必忍,否则害人害己。如何忍傲忍狂?王阳明认为:狷狂、傲慢的反面是谦虚,谦逊是对症之药。人真正的谦虚不是表面的恭敬,外貌的卑逊,而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狷狂之害,发自内心的谦和。自我克制,明进退,常常能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虚以处己,礼以待人,不自是,不屈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忍狂制傲,方可成大事。

自满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防止自满情绪产生,就要不断完善自我,不被表面的胜利所陶醉,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同类推荐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 尼采的幸福哲学

    尼采的幸福哲学

    这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开心、幸福生活的读物。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在“经营幸福人生”上的精髓和感悟,给生活中常感到浮躁、压力巨大、不快乐的人们以指导。本书可以引导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卸下压力和负担……从而让喜悦永驻心间,活出自己的精彩,拥有幸福的人生。
  • 老子修身27妙术

    老子修身27妙术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世界的奥妙无处不在,世界的真相无时不在暗示我们,但我们没有觉察到。这本书带你走进老子修身的世界。因为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太多的人生使命去完成,所以你无法静下心来看世界。
热门推荐
  • 异世火影纵横

    异世火影纵横

    带着来自火影世界的强大技能,穿越到了一个强大的世界,附身在一个绝世废材的身上,他的人生已然改写,切看在这里还会发生什么……
  • 骄阳遥影相随

    骄阳遥影相随

    他是天上一轮骄阳,以挥洒不完的热度照耀着整个世界,她是他的一名膜拜者,在青春的岁月里最渴望的事便是与他相伴。他是她身后的影子,无论天晴天阴,都会紧密相随。她只顾追逐那轮耀眼的骄阳,却忽视了身后一路默默无言的影子。只是那骄阳遥远,无论她怎样追逐,他都不会属于自己;而自己身后的影子,一直与自己相伴,却一直被忽略。终于有一日,她明白骄阳永远只属于这个世界,而非她自己。她背对阳光,才赫然发现跟随自己多年的背影。
  • 混混王爷女儿身

    混混王爷女儿身

    花样年华,她不爱红妆爱武装。蹉跎了多少光阴岁月,却依然不改心中的执着。人前欢笑,人后心却在滴血。保家园,除奸佞,她功劳显赫,却不求高官厚禄。想爱不能爱,想恨不能恨。多情总似无情苦。一身男装背后的心酸无人诉…一场风雨过后,谁才是相知相伴之人?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 神之外挂

    神之外挂

    穿越位面,让陈天之名响彻各个位面。外挂在手天下我有。
  • 憩园词话

    憩园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收录了少年行;采莲曲;戏赠杜甫;劝学;励学;人日立春;苦吟;野望;咏柳;边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采桑子;忆秦娥;小重山;苏幕遮;贺新郎;夜游宫;浪淘沙令;苏武令等唐诗宋词。
  • 网游之生存

    网游之生存

    进了游戏,却发现无法退出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村长,在乱世之中生存、发展、壮大……喜欢建设类网游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 广武轩辕传

    广武轩辕传

    广武大陆五行能量充沛,万物吸纳修行。数万年以来。连年征战,种族势力林立。轩辕后人,手执神剑,开启传奇。
  • 聆听自然的歌唱

    聆听自然的歌唱

    本书阐述了动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环境污染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科普知识。正是伴随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事业才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增进公众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请不要让我对你的爱被时间淡忘

    请不要让我对你的爱被时间淡忘

    有人说爱情很渺小,渺小到它在时间机中是一个细小的零件!曾经在我身上发生这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宿舍和舍友在聊天。突然,一个和我平时关系不太好的女孩说:"雪妍,你写小说时间也不短了吧!怎么现在还不见你赚钱呢?你看我……"抱歉,这个事情一两句也说不完,至于这件事我是怎么回答的,我会在这本书中为大家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