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9700000026

第26章 自成:诚者自成,合内外之道

【原典】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译释】

真诚就是自己成全自己,而道则是自己引导自己。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把真诚看得很贵重。但真诚并不是只成全自己就够了,它是用来成全万物的。成全自己是仁,成全万物是智。这是出于天性的德,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道,所以无论何时施行都是适宜的。

1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

《中庸》所论之诚,非世俗理解的某一行为的诚实。而是站在生命的高度,体悟自然本原的特性,贯通三界万物的真理。并以诚修身正心,完成自身的品德修养。用己之小诚感通天地之大诚,合为一体,对天地万物之变化犹如对自身之了然。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事物。

诚是一个人完整的人格,它不是外在注射到人的内心,也不是通过外在的耳提面命让人获得。“诚”是自己完成的,是自我人格完成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也能成全自己。大道是自己运行的,日月星辰在宇宙规律中自己运行,所以古人常以天、以自然来比喻人。而诚实贯穿万物发展始终,离开诚实,事物的规律就被遮蔽了。

大道生天育地,长养万物,有其不可更改的规律,人依天地之道而顺其法则以修身合道(不违逆自然),所以兴衰成败之机都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行为。

自然之道依其真诚不变的运化,成育万物,从始至终无为而秩序不乱,所以说“诚者,物之终始”。假如自然之道失去诚,五行失调,阴阳无序,则星体运行迟速不定,轨迹莫测,就不会有四季运行,昼夜交替,就会寒热无度,草木不生,就不会有人类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说“不诚无物”。

诚是万物发展的运行规律。太阳如果不诚,就不会每天照样升起,海潮如果不诚,潮汐就会涨落失序,大自然将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因此,诚是自然的规律,君子圣人当以诚实为宝贵的品德。

在人类知性发展、社会文明建立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几乎都在人的视野之内,或者在人的控制范围之内,人类如何对待万物,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了。“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就是《中庸》对此所作的令人惊叹的回答。在人与物的关系中,物是靠人的诚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不以诚待物,物便不成其为物,即等于无物。反过来说,人如果缺乏诚意,他所做的一切便等于没有做,或者更糟糕,因为他很可能对万物造成极大的伤害。诚虽然靠自己完成,但不仅仅是“成己”就完事了,“成己”是为了“成物”,“成己”才能“成物”,这才是《中庸》和儒家所以重视“成己”的用意所在。

2至诚必然是仁德

《中庸》认为,以真诚之道完成自己的身心修养就是仁;使万物得到完成就是智。仁和智是天赋的美德。至诚必然是仁德,“仁者大人也,明至理,悟真宗之圣人也。成物,知之化也。”诚诚相通乃是明理归源,与自然同体,参天地之育化,焉能不知。参透天机,至简至易,都是至诚之天性,在己身之德化,故曰:“合外内之道也。”

《中庸》以“成己”为仁,以“成物”为智,这一说法是对孔子仁知之学的进一步发展。孔子的“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论语·颜渊篇》)之说是从人与人的关系立论的,且以仁为“为己”之学的核心,智也要以仁为据,故又有“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篇》)的说法。《中庸》则将这种学说扩充到人与物的关系,以实现人与万物的统一和谐为宗旨。“成己”以仁,即是完成人的德行主体,所谓“仁者人也”(第二十章);“成物”以知,则是提高人的智慧以“知天地之化育”(第三十二章),“能聪明睿智”而“足以有临”(第三十一章),不仅要知人,而且要知天、知物。知物之所以成物,而不是役物、害物,因为人与物就其广泛的生命意义而言是相通的。就“成己”之仁而言,这是“性之德也”;就“成物”之知而言,这是“合内外之道也,时措之宜也”。其实,仁与知也是统一的,从仁德出发而知物,必定包含着爱物,即对万物的同情与尊重,这就是“合内外之道”,在对待万物的过程中能够“措之以时而得其宜”,即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取得适当的功用。

智、仁与诚的修养要结合起来。因为,诚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从小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靠学习来理解,又要靠实践来实现。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不仅仅像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自我的道德完善,而是还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自己诚了,他人诚了,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也就美好无欺了。

3诚者能够成就自己

要达到“诚”,一方面是自修,一方面是利人,利己跟利人合一。帮人也是成就自己,你要提高,必须要在帮助别人当中提高自己。菩萨为什么要渡人?不渡人他就成不了佛。所以我们人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修为好的,就是要自己真心地帮助别人,无怨无悔、没有条件,这是你真正修出来的。所以我们及子孙后代要诚,踏踏实实、老老实实,不间断地去做,要守住这个大道。

《向导》杂志曾报道了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遭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由于他的穿着装备无法抵御暴风雪,以致手脚开始僵硬。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

结果他遇到了一个和他遭遇相同的人,几乎冻死在路边。他立刻脱下湿手套,跪在那人身边,按摩他的手脚,那人渐渐地有了反应。最后两人合力找到了避难处。他救别人其实也救了自己。他原本手脚僵硬麻木,就是因为替对方按摩而缓和了过来。

下面这则故事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有一个人想看看地狱和天堂的差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因筷子比手长,谁也吃不着。

“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

然后,他又来到天堂。天堂的人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充满欢声笑语。原来,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多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

天堂和地狱拥有同样的食物,相同的食具,相同的环境,但结果却大不相同。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这就是所谓助人助己的道理。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僧人行走在漆黑的道路上,因为夜太黑,僧人被路人撞了好几次。

为了赶路,他继续走着,突然看见有个人提着灯笼向他这边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是奇怪,明明什么都看不见,每天晚上还打着灯笼。”

路人的话让僧人好是纳闷,盲人挑灯岂不多此一举?等那个提着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询问道:“请问施主,老僧听说你什么都看不见,这是真的吗?”

那个人回答说:“是的,我从一生下来就看不到任何东西,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

僧人十分迷惑地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呢?难道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知道你是盲人吗?”

盲人不慌不忙地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跟我一样了,什么都看不见;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无限感叹,说道:“你真是会为人着想呀,你的心地真是善良!原来你完全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自己。”

僧人一怔,非常惊讶,便不解地问道:“为自己?怎么这么说呢?”

盲人答道:“刚才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人碰撞过你呀?”

僧人回答:“有呀,就在刚才,我被好几个人不小心撞到了。”

盲人宛然一笑,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我从来没有被别人碰撞过。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提着灯笼,照亮别人也照亮了我自己,这样他们既能看见路,又不会因为看不到我而撞到我了。”

人与天、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己,真诚对待别人就是真诚对待自己。反之,刻薄对待他人就是刻薄自己,毁谤他人就是毁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

诚既是个人修养内在的必备品质和情操,又是个人外在行为的表现,是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诚者自成也。”诚,不仅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水平,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当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这时候地方上闹饥荒,年成不好,粮食问题日渐严重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不少人活活饿死了,军队也因饥饿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是好。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于是周瑜就去拜访鲁肃,寒暄过后,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仪表不凡,定是大气之才,有心结交,就爽快地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肃存有两仓粮食,各3000斤,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就把其中一仓送给你好了。”周瑜及手下一听他如此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荒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就此交上了朋友。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不忘鲁肃的帮助,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大事业的机会。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就等于在给自己铺路。人常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这里的“准备”,除了实力上的积累外,一种真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心态和行为,恐怕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成功的机遇有时恰恰就掌握在你所要关心与帮助的人手里。

4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中庸》不仅注重诚者自成,而且进一步强调有所超越,要求诚者成天下的践行,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

先圣恐后学者误解真正的诚,而变了味道,为获得利益而诚,一经付出,便存等待回报之心理,所以又戒以“诚者,非自成而已也”。就是说,诚不是完成自我就停止的,还要用来完成事物,独善其身而不兼济天下是不行的。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自我完善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兼济天下。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可谓显示了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精神魅力。

李嘉诚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中兼济天下的“诚”起着重要作用。他的良好信誉主要来源于他积极奉献和回报社会的一系列举动。

李嘉诚的名字中有一个“诚”字,他的诚不仅体现在商业诚信上,还体现在当他身在自家时,心中还想着大家。“自家”与“大家”的关系是:没有大家,就没有自家,没有自家,大家就会没有依靠。因此,一个大的商人应当有这种兼济天下、造福于社会的善举,去赢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嘉诚对家乡潮州市,先后投资建设了民房、医院,兴办70所山区基础小学、兴建韩江大桥、修复开元护国禅寺的山门、天王宝殿及观音阁、开元宾馆等。

科教兴国,创办汕大是李嘉诚有生以来梦寐以求的最为钟情最为惬意的事业。1979年,他首议带头捐资创办汕头大学。经国务院同意批准,汕头大学于1981年8月26日正式成立。1983年秋开始首届招生办学。在汕头大学的筹建过程中,李嘉诚多次追加捐款,从1980年9月的3000万港元增加到1989年10月的37亿港元,一个月后又增至57亿港元。前后相比,所赠款项竟比原计划多出近20倍。

在李嘉诚的亲力亲为下,汕头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1998年6月24日公布)已被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其所属汕大医学院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此时,汕大设有文、理、工、法、商、医、艺术、成人教育等8个学院,拥有14个系、20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及预科文、理班等,在校学生五千多人。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7名,博士生导师6名,正副教授300多名。另外,李嘉诚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均有可观的资助。

李嘉诚对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有关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技发展事业,对华东赈灾、云南丽江地区的赈灾、张家口地区的赈灾、深圳的赈灾、广东的赈灾都慷慨解囊。还有“光明行动”、各种教育、科技基金的资助,各种各样的公益事业、宗教事业、医疗事业,等等,李嘉诚都有巨额捐赠。他还在全国多个省、市的贫困地区捐建了一批中小学校而未作公开公布。前不久,他一次向慈善基金会捐款78亿港元;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他又向灾区捐款13亿元。迄今为止,他累计捐款已近150亿港元。

自我人格完成是诚的实现方式,完成自我让自我人格光辉而充满德行是很难的,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德行。本性的道德体现,结合了主客体而成就内外大道,实践的重要性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李嘉诚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就是对此很好的注解。

同类推荐
  •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申府张岱年研究集刊(第1辑)

    张岱年(1909—2004),河北沧县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在长达70多年的哲学研究和探索中,张岱年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了“兼和”思想,时至今日,影响日益广泛,对“兼和”的研究成为我们洞悉张岱年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 经典思维50法

    经典思维50法

    本书选择了五十种经典思维方式,阐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强调了正确思维的重要。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热门推荐
  • 剣殇

    剣殇

    他是一个无名小子,本该是老死于这片土地。奈何心性好动,去看了一场热闹,从此在离平凡这条道路越来越远。想杀我者,我必杀之,只求问心无愧,成佛成魔那又如何……
  • 三生三世永倾城

    三生三世永倾城

    她,本是松柏大陆龙辰国镇国公府的嫡长女,却是花痴废材,被庶妹踩在脚下,死在自家院子里;她,本是现代豪门大小姐,却意外因车祸而死。当她成为她,会怎样为她讨回公道,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当她得知亲生父母另有其人,又会怎样寻回自己的父母?当她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她会利用这个秘密成为这个世界的女王还是隐藏?天道的王?我不干。只是挂名?嗯,也不错。可是她只是在路上捡了个男娃娃,竟是自己的另一半?这个男娃娃竟然在几个月内长成一个俊美无双的妖孽美男?男主女主1+1,无小三误会,绝对宠文!
  • 穿越之绝俏王妃

    穿越之绝俏王妃

    她因在一次抢救一个失火男童时而死亡,穿越到一个是历史上没有记录的国家,她遇到了一个无耻的不能再无耻的王爷,她立誓一定要打败那个王爷,绝不善罢甘休。
  • 人性的世界末日:地狱变

    人性的世界末日:地狱变

    深夜,一阵有如大地震的剧烈摇晃中,“未来梦”大厦沉入地下一百五十米,仅二十三人侥幸存活。七天七夜之后,传奇警探叶萧带领救援队深入地下,却只救出六名生还者,并发现大量谋杀痕迹。六名幸存者对地下发生的事情讳莫如深,真话之中夹杂大量谎言。他们为什么说谎?地下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谋杀?谋杀背后有何隐情?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火影无双系统

    火影无双系统

    现代少年穿越火影世界,得无双系统,自此一鸣惊人,称霸忍界。
  • 神尊狂妃:帝倾君情

    神尊狂妃:帝倾君情

    清风拂过的夜晚,九星连珠现,一朝穿越,她是星域帝家族的废柴嫡系公主,她是帝神皇朝的帝灵倾,穿越上了废柴嫡系公主的身,为前主报仇,杀恶姐,欺恶奴。九弦冰琴一出,天下人惧怕,万兽臣服,上古五方神兽护法。除了他,他对她的宠爱更是无法无天,护她,宠她,蹂躏她。“来,来,我们去床上谈谈……”“魂淡……”
  • 圈子: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术

    圈子:掌控命运的超级人脉术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明白人脉的重要性。却始终不知道怎么和人交往。在生意场、交际圈中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其他人的重视。别人很容易办好的事情。很容易就融人的团队,对你来说却比登天还难。你是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因为你没有掌握全球政治圈、财经圈金字塔尖人物都在运用的终极社交法则——圈子!解密人脉聚集秘术,揭示人脉整合王道!
  • 吞魂

    吞魂

    古老而神秘的暗荒林地深处,成群结队的巨型野兽登上林地高处,面朝东方,厉声长啸。这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万兽同啸,究竟是等待末日的降临,还是在迎接新的万兽之主?一个充满欲望的世界,热血如岩浆般炽热,兄弟情深,佳人倾城,杀戮如深渊无止境……断六欲,历七劫,逆天吞魂。
  • 神魔大战之神刀与魔剑

    神魔大战之神刀与魔剑

    一个被武林豪门飞龙阁云龙堂首座龙云收养的孤儿,因在八岁时与师傅龙云一起到黄山参加一年一度的论道大会而得奇遇,成为了继至尊祝烈天之后的天命之子。于是,他的传奇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