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59700000019

第19章 无忧:中庸而行,可以无忧

【原典】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译释】

孔子说:“无忧无憾的人大概只有文王吧。王季是他的父亲,武王是他的儿子。父亲开创的基业,儿子继承下来。武王继承太王、王季、文王的基业,一穿上军服就得到天下。自己没有失去显赫天下的名声,尊贵成了天子,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宗庙祭祀他,子子孙孙保持祭祀不断。武王晚年承受天命成了天子,周公完成了文王、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祭祀先祖。这种礼制,通行到诸侯大夫,直到士、庶人。如果父是大夫,子是士,父亲的葬仪按大夫的礼制,祭祀按士的礼制。如果父是士,子是大夫,父亲的葬仪按士的礼制,祭祀则按大夫的礼制。一周年的守丧期通行到大夫,三年的守丧期通行到天子。给父母守丧的日期,没有贵贱之分,是一样的。”

1中庸道德价值的评判

在这一章中,《中庸》的作者子思举了孔子对周文王的评价。这一段是追述王季、文王、武王的事迹,是从继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问题出发,并着重指出,有了承前启后的周文王的思想,有了周文王若干年辛勤治国,新政治国之策,也才有日后的武王伐殷。是周文王奠定了消灭殷商王朝的最根本的基础。

王季是古公亶父的儿子季历,是姬昌的父亲。古公卒,少子季历继位,是为公季,后周人追称王季。周国势发展,季历同商朝属下的任姓挚氏通婚,加强了与商朝的关系。商王武乙末年,季历入朝,武乙赐以土地及玉、马等物品。随后季历征伐西落鬼戎,俘获“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时,季历进一步对诸戎作战,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余无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取得胜利,使周的势力深入今山西境内。文丁(一说帝乙)封季历为牧师(即方伯)。可能是由于周的强大,引起同商朝的矛盾,季历终为商王所杀。

文王是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姓姬,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传说古公亶父见少子季历和昌贤德,想传位给他们,季历的两兄太伯、仲雍为让位奔于荆蛮。古公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得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鄂侯一起,任商朝三公。商纣王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谗,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西伯昌晚年,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终称他为文王。

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由后立的太子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兴师东至孟津伐商,但因时机不够成熟,只得暂时还师。后来商纣王更加暴虐,杀比干,囚箕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又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进至商郊,与纣兵于牧野决战。牧野之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将篡取王位,传播流言,武庚也谋划复国,与管、蔡结合叛周,纠集徐(在今江苏泗洪)、奄(在今山东曲阜)、薄姑(在今山东博兴东南)和熊、盈等方国部落作乱。周公奉成王命东征,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平定叛乱。武庚和管叔被诛,蔡叔被流放。为了消弭殷商残余势力叛周的隐患,周朝首先命令诸侯在伊洛地区合力营建新邑,即周朝的东都洛邑(成周)。东都既成,遂迁曾反对周朝的“殷顽民”于此,加以控制。同时,封降周的商贵族微子于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后;封武王少弟康叔于纣都,成立卫国,赐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长子伯禽以奄国旧地,成立鲁国,赐以殷民六族。这样,殷商余民遂被分割,逐渐服从于周朝的统治。

从这一章里,我们可以读到儒家的关于中庸道德价值的最权威的评判。

对文王的评判比较容易理解,他在整个事业的开创与继承里,起了关键的作用,但他本身没有用武的举动,符合中庸之道的判断。

对武王的一举用兵(穿戎衣)伐纣灭殷而取得天下,看似以下伐上的举动,但这里可是完全以天下百姓的判断为是非的取舍准则。

可见,儒家认为真正符合中庸之道的,是那符合了百姓愿望的,能够给天下苍生带来安定幸福的人,所以即使有讨伐之举,那也是剪除恶孽,不影响他本身的显赫美名。他代表了天意,代表了天命,所以照样可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2对自己的修养和作为要谨慎

为什么孔子说文王没有什么忧虑呢?这是因为,文王能够继承并完成前人的事业,又能使后代子孙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愧对父母祖先,也不愧对子孙后代,这样的一生还会有什么遗憾呢?

文王的父祖就重视仁义,文王继承父祖的志向,修身践履,他的以身作则直接影响着他的子孙,因此,武王、周公也能继承父祖的志向,修身践履,最终成为圣王。

也许我们没有像文王的父祖那样道德出众的父母祖先,但是,这又何妨从自己做起呢?每一代人都可以是起点,一个人一生中的每一点都可以作为起点。我们自己的修养和成就,不仅仅属于自己,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祖先生命的延续,而且还会延续给子孙后代,所以,我们自己的修养和作为不能不谨慎。

一个人所能成就的事业,往往是中小事业,几代人共同实现的事业才会成为宏业。灭纣兴周,固然是由武王直接完成,但是,如果没有太王、王季、文王在前为之奠基,得到了民心和众多诸侯的拥戴,武王即使一举灭纣,周的天下也难以持续七百年之久。武王的征战,因以仁义为前提,所以没有人因此而说他穷兵黩武、少杀斗勇,反而被尊奉为天子。假如我们的前代人已经为我们奠定了基础,那么,我们继承前人的事业而使之发扬光大,这是孝道的体现;而如果我们的前人并没有为我们奠定基础,我们难道不能为后代奠定基础吗?

周武王因为晚年才尊奉天道而灭纣,仅仅过了几年就离开了人间,虽然独夫纣王已经被灭,天下却并未因此而获得太平,文治武功的责任由周公担当了起来,平定叛乱,制定礼乐,仍然是在完成祖先的遗愿。周公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天下的权力与财富,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要国泰民安。这样,不仅使天下百姓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而且使祖先的在天之灵也获得了荣耀。这种荣耀的获得,是建立在国泰民安的基础上,假如国家不能安泰,百姓不能安宁,即使周公追封太王、王季、文王为王,也难以长久。

国家的安泰,是建立在百姓安宁的基础之上的,假如百姓生活不得安宁,国家不可能安泰;百姓生活安宁,必须有礼制,而礼制之中又以祭祀为重,所以,《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礼记》中也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公制定祭祀之礼,是继承祖先遗志,同时又能使天下百姓安宁。

不管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其修养和作为都影响着前人和后人,所以,能否对得起前人,要靠我们自己;能否对得起后人,也要靠我们自己。

3按礼制服丧也是孝道的体现

本章的后半部分讲了葬仪的礼制,这种追封、丧礼、祭礼的礼制通用于诸侯、大夫、士、庶人等各个级别。为什么父亲生前的职位是大夫,儿子的职位是士,父亲去世后的丧礼就按照大夫的级别举办,祭祀的时候用士这个级别的礼仪形式呢?因为在给父亲举行丧礼的时候,所重视的是父亲生前的身份和地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父亲去世之后,儿子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就与父亲无关了,毕竟儿子的身份和地位直接影响着对父亲的祭祀级别,所以,做儿子的怎能不修养自己、自强不息呢?

礼制之中,有可变的,也有不可变的。祭祀父母的级别因儿子的身份和地位而确定,这是可变的,变得更高还是更低,则由儿子的所作所为决定,所以,可以从礼制中获得勉励自己的力量,做儿子的就不能不奋勉。

守丧的时限和服制却是不变的,比如给旁系亲属守丧,是一年的时限,丧服也根据亲疏而确定;又比如,父母之丧的丧期及丧服,不论身份和地位,完全一样。

守丧的时限与服制之中又有可变和不可变之分,旁系亲属的丧事,大夫以下的人都一致,公卿、诸侯及天子则可以降低一些;因为任何人的父母都一样,所以,在为父母守丧的时候,即使天子也要与众人完全一样,不区分高低贵贱。按照礼制服丧,也是孝道的体现。

但这种礼制是周文王之后才开始的,殷商王朝祭祀仪式只能由王族举行,周文王打破了这种“神权专制”的制度,周公则颁布国家法令明确每一个人都可以举行祭祀仪式,祭拜自己的祖先,彻底打破了殷商王朝的“尚鬼神”思想和“王族祭祀”权利。这不能不说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其意义是很深远的。同时也说明,打破殷商王朝统治人民的政治规律,建立起适合人民的统治政策,亦是符合天地规律的。因为商纣王不“中庸”的生活方式是违背天地的规律的。因此,舜的所作所为、周文王的所作所为、周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持守着“中庸”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的正确作为,也是平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正确作为。如果有更多的人这样做了,人类社会也就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了。

同类推荐
  •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六种,内容取自已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书稿以胡适讲西学为线索,遴选胡适讲述西方文化特征的文章,特别是讲述西方哲学的较为通俗的著作,反映了胡适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观点。由于胡适深受西学,特别是其中的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对西方文化的解读是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阐释,有助于一般读者准确了解西方文化的精神,形成对西方文化较为客观的看法。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热门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唐诗宋词元曲-宋词(上)

    代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上承晚唐五代词风,受南唐词影响尤深。他们多作小令,词风清丽深婉;苏轼的词在词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宋末年的周邦彦称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和陆游同时的辛庆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之一;羔夔是南宋另一位极有影响的大词人;南宋后期的吴文英,词风浓艳丽密,运意深远。
  •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有凤归兮:扑倒傲娇冷仙尊

    一朝穿越到一个从未出现在历史书上的朝代,凤灵灵原本以为只要像在小说中看过的穿越的女子的方式过一辈子就行了,谁知一不小心爱上禁欲系的仙尊,她才知道她的人生不那么平稳,为了扑倒攻略他,凤灵灵带着伙伴和萌宠踏上一条名为“回家”的不归路……
  • 绝色特种兵:神君快到碗里来

    绝色特种兵:神君快到碗里来

    她,现代特种兵老大。他,异世界的殿君。一朝穿越,被人当怪物?被小白莲欺负?被人陷害?没事没事,有咱家殿君。可为毛咱家殿君会在她的床上?嗷,还我那个高冷殿君!哼!个个都欺负她没权没势是吧?那就看看她如何锋芒毕露,笑傲天下!
  • 九月的记忆六月的雪

    九月的记忆六月的雪

    那年,上官冬雪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记忆。她现实和过往中徘徊,打开了属于她的那本日记……曾经的故事也就随着一页页纸展现在了她的面前……
  • 君寻琪

    君寻琪

    水沫光影,世轮回现,魂来重生,凤女惊乾。尔虞我诈,乱世沧溟,琪心誰得,笑看苍凛。南天断,雨重楼,君寻倾卿卿赋,笔点墨墨殇魂情。
  • 莫在花拾

    莫在花拾

    小时候,六岁的她为了和最好的朋友赴约意外被车撞导致了失忆,变得不再像她,记忆恢复后她恰好在上高中,相反却不记得失忆的那段时光。随后结识了古怪高冷的帅气却土气的男生,以及和明星帅哥的尴尬相遇……最后,梦依妍才知道这一切早就被安排好了,她再一次穿越时空回到失忆那几年来到的异世界。
  • 至尊封魔录

    至尊封魔录

    马上要高考了,先注册,以后有机会再来写。。哇咔咔~(≧▽≦)/~!!!!至尊封魔录,现在感觉好俗气。不过没办法了,偶尔想到的╮(╯▽╰)╭。按想法写,内容有深度就行。O(∩_∩)O
  • 网游之热血狂战

    网游之热血狂战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逆贼兄弟盟,用卑劣手段偷袭帝国军队,致使帝国损失惨重!更甚者,逆贼头领龙战天,竟敢自立为王!公然抵抗帝国,至此,陛下龙颜大怒,特邀请整个大陆的勇士讨伐兄弟盟,普通勇士若杀兄弟盟一普通百姓,赏五百两白银,若杀兄弟盟什夫长一名,则赏千两白银,若杀兄弟盟百夫长一名,则赏两千两白银……钦此!
  • 沉沙中的失乐园:追踪上古印度

    沉沙中的失乐园:追踪上古印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印度河的前夜;“死亡之丘”的复活;沉沙下的失乐园;散落天边的余晖;传颂诸神与英雄的时代。
  • 皇兄,你是暴君

    皇兄,你是暴君

    八岁,她夜闯他的寝宫,从他身下拖走尖叫失声的妃子,从此,他有了阴影。八岁,她大闹宫宴,赶走百官,吵着要他要她,他恼羞成怒。八岁,他亲自为她选驸马,她伤心欲绝,闹的皇宫鸡飞狗跳,从此消失匿迹。八岁以后,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八年后,她恍如重生,他却步步沦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