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8500000053

第53章 余光中先生大事年表(1)

梁笑梅黄维樑编

1928年

重九日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父亲余超英(1895—1992),母亲孙秀君(1905—1958)。

幼时就读于南京崔八巷小学(今秣陵路小学)。

1937年

抗日战争开始,随母逃难,流亡于江苏、安徽沦陷区。

1938年

随母逃难至上海。

1939年

乘船经香港抵达越南,再经昆明、贵阳抵达重庆,与父亲团聚。因日机经常轰炸重庆,无法正常上课。

1940年

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江北县悦来场。

1945年

抗战胜利,随父母由四川回南京。仍在迁回南京的青年会中学就读。

1947年

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分别考取北京大学及金陵大学,因北方不宁,入金陵大学外文系(该校20世纪50年代并入南京大学)。

1949年

年初为避战火,随母自南京迁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下期。开始在厦门《星光》、《江声》两报上发表新诗及短评。7月,随父母迁往香港,失学一年。

1950年

5月底,从舟山乘船到台湾。开始在《新生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野风》杂志等报刊发表新诗。

9月,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

从台大毕业。译海明威《老人与大海》于台湾《大华晚报》连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联勤陆海空军”编译人员训练班。

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

1953年

入“国防部总联络官室”服役,任少尉编译官。

1954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出版诗集《蓝色的羽毛》。

1956年

退役。在东吴大学兼课。

9月,与范我存女士成婚。

1957年

在台湾师范大学兼课,教授英文。主编《蓝星》周刊及《文学杂志·诗辑》。

《梵高传》和《老人与大海》中译本出版。

1958年

6月,长女珊珊出生。

7月,母亲去世。

10月,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国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1959年

6月,次女幼珊出生。

9月,回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之诗辑。加入现代诗第一期论战。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1960年

主编《中外》画刊之文艺版。

诗集《万圣节》及《英诗译注》出版。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

1961年

5月,三女佩珊出生。

在《现代文学》发表长诗《天狼星》,引起现代诗第二期论战。发表《再见,虚无!》,宣告回归古典。与“国语派”作家在《文星》展开文白之争。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兼课。

与林以亮、梁实秋、夏菁、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

英译《中国新诗选》在香港出版。

1962年

获台湾地区中国文艺协会新诗奖。赴菲律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毛姆小说《书袋》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1963年

《缪斯在地中海》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及评论集《掌上雨》出版。

1964年

举办“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

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先后授课于伊利诺伊、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诗集《莲的联想》出版。

1965年

3月,四女季珊出生。

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散文集《逍遥游》出版。

1966年

返台。升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大学兼课。当选台湾地区十大杰出青年。

1967年

诗集《五陵少年》出版。

1968年

主编“蓝星丛书”五种及“近代文学译丛”十种。

散文集《望乡的牧神》先后在台港地区出版。《英美现代诗选》中译两册出版。

1969年

前往香港出席中文大学翻译座谈会。应美国教育部之聘,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两年。

诗集《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天国的夜市》出版。主编《现代文学》双月刊。

1970年

开始中译《录事巴托比》和英译《满田的铁丝网》。接受摇滚乐。

1971年

由美返台。升任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主持寺钟学院留华中心及中视“世界之窗”节目。推广摇滚乐。

英译《满田的铁丝网》及德译《莲的联想》分别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德国出版。

1972年

获澳大利亚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问澳大利亚两个月。

11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香港参加第5届年会,发表题为《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的演讲。转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散文集《焚鹤人》及中译小说《录事巴托比》出版。

1973年

应香港诗风社之邀赴港演说。

9月赴韩国汉城出席第二届亚洲文艺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主编政治大学《大学英文读本》。

1974年

主编《中外文学》诗专号。主持雾社“复兴文艺营”。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诗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听听那冷雨》出版。

1975年

在《今日世界》写每月专栏。

6月,回台参加“现代民谣演唱会”,同年杨弦谱曲之“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

7月,回台出席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

8月,出席香港中英翻译会议。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余光中散文选》在香港出版。

1976年

出席伦敦国际笔会第四十一届大会,并宣读论文《想象之真》。

诗集《天狼星》出版。

1977年

散文集《青青边愁》出版。

1978年

5月,出席瑞典国际笔会第四十三届大会,并游历丹麦及西德。

《梵高传》新译本出版。

1979年

黄维樑编著《浴火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在台湾出版。

诗集《与永恒拔河》出版。

1980年

9月起休假一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满6年,得以休假12个月),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评审。

1981年

6月离台回港。

9月,出席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国际笔会年会。

12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40年代中国文学研讨会”,初晤柯灵与辛笛,并宣读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及主编《文学的沙田》出版。

1982年

发表长文《巴黎看画记》,以及一组评析游记之论文:《山水游记的艺术》、《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国山水游记的知性》、《论民初的游记》。赴吉隆坡和新加坡演讲。《传说》获金鼎奖歌词奖。担任《中国时报》文学奖评审。

1983年

赴委内瑞拉出席第四十六届国际笔会年会。

诗集《隔水观音》出版。

中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台湾出版。

1984年

赴东京出席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年会。《不可儿戏》由香港话剧团演出,杨世彭导演,连满13场。获第七届“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并以《小木屐》再获金鼎奖歌词奖。

中译《土耳其现代诗选》在台湾出版。

1985年

发表五万字论文《龚自珍与雪莱》。为《联合报》副刊写专栏《隔海书》。出席新加坡“国际华文文艺营”,担任新加坡“金狮文学奖”评审。先后赴马尼拉及旧金山主持文学讲座。《不可儿戏》在香港重演14场满座,随即在广州公演3场。暑假偕妻游英、法、西班牙一个半月。

9月,离港返台,定居高雄,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香港文艺》季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春来半岛余光中香港十年诗文选》在香港出版。

1986年

担任“木棉花文艺季”总策划,并发表主题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6月,偕妻赴德国汉堡出席国际笔会年会,并畅游德国。

9月,诗集《紫荆赋》出版。

1987年

主持高雄“木棉花文艺季”。

5月,赴瑞士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出版。《不可儿戏》由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88年

1月24日,发表《送别》,悼念蒋经国。

1月26日,与文友在台北北海墓园以余光中主编《秋之颂》一书焚祭梁实秋先生。

5月,为纪念五四,应《世界日报》之邀,赴曼谷演讲。

6月,赴港,在中文图书展览会演讲。重九日,六十大寿,在五家报纸发表六首诗。

本年起主持“梁实秋翻译奖”,年年担任评审,支持此奖,从未间断。

四川诗人流沙河编《余光中一百首》并附评析,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凭一张地图》出版。

1989年

1月,《余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

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艺术学院讲座。

5月,主编的十五卷《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出版,并获本年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主持“五四,祝你生日快乐”之多场演讲会及座谈会。5月,《鬼雨:余光中散文》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9月,赴加拿大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应“加京中华文化协会”之邀在渥太华演讲。

1990年

1月,《梵高传》重排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

3月,诗集《梦与地理》获台湾地区第十五届文艺大奖新诗奖。

7月,在纽约主持长女珊珊与栗为正之婚礼,再前往荷兰参观梵高逝世百年纪念大展,并在巴黎近郊奥维吊梵高之墓。

8月,《不可儿戏》在台北国家剧院演出12场。

9月,当选为台湾中华笔会会长。

1991年

2月,参加高雄中山大学访问团访问南非各大学。

4月,应邀赴港参加“山水清音:环保诗文朗诵会”。

5月,《不可儿戏》在高雄演出3场。

6月,应美西华人学会之邀,赴洛杉矶发表演讲,并接受该会颁赠“文学成就奖”。重九生日,在五家报纸发表诗五首。

10月底,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获该会颁赠荣誉会士名衔。

11月,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游历匈牙利。

1992年

2月,父亲余超英逝世。

4月,赴西班牙巴塞罗纳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7月,访问巴西。

9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首次回内地一周,在北京做演讲《龚自珍与雪莱》,并访故宫,登长城。

10月,参加珠海市“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继应英国文艺协会之邀,与汤婷婷、张戎、北岛参加“中国作家之旅”,在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6城市巡回朗诵并与听众座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龚氏访问学人”。中英对照诗选《守夜人》出版。中译王尔德的戏剧《温夫人的扇子》出版,并在台北、高雄先后演出6场。

12月,赴巴西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993年

1月,福州《台港文学选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2月,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3月,赴纽约看新生的外孙栗飞黄。

4月,会晤大陆歌手王洛宾,并由王洛宾将《乡愁》一诗谱曲。

5月,赴港参加“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6月,《20世纪世界文学大全》第五卷纳入一整页余氏评传,由钟玲执笔。

7月,主持“梁实秋翻译奖”评审。

8月,参加《联合报》短篇小说奖及《中国时报》散文奖评审。接待湖南评论家李元洛来台。

9月,与高天恩赴西班牙圣地亚哥,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0月,诗文合集《中国结》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4年

1月,应邀菲律宾中正学院之邀赴马尼拉讲学一周,并在菲律宾大学演讲。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高》出版,并获本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6月,参加苏州大学“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继访上海作协,会晤作家柯灵、辛笛。

7月,在台北举行的“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作者、学者、译者”。

8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上做专题演讲“IstheMuseDead?”。

9月,中山大学聘任为“中山讲座教授”。

重九日,黄维樑编撰的各家论余氏作品之选集《璀璨的五彩笔》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10月,赴布拉格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995年

4月,参加厦门大学74周年校庆,应邀演讲,并获赠客座教授名衔,此为阔别母校46年后首度返校。

11月10日,台大50周年校庆,文学院邀请杰出校友演讲,主讲“我与缪斯的不解缘”。中译王尔德戏剧《理想丈夫》出版,并由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在庆祝40周年校庆晚会上演出。

诗与散文纳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选》。

1996年

1月,散文选《桥跨黄金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4月,赴香港参加翻译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论的的不休》。

6月,参加《中央日报》举办的“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大陆作家也有多人出席。应邀致词时,呼吁“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并望两岸交流,多来作家。”

10月,《井然有序》出版,并获《联合报》“读书人本年最佳书奖”。

11月,应四川大学之邀前往成都演讲,并首次会晤流沙河。诗集《安石榴》出版。

1997年

1月,在香港举办“香港文学节”研讨会。

2月,应马来西亚沙巴留台同学会之邀前往演讲。

6月,应高雄市政府之请拍摄《诗人篇——春天从高雄出发》,在TVBS播出,赢得普遍佳评。

6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研究所钱学武以《余光中诗主题研究》为硕士论文题目,取得学位。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散文》。

同类推荐
  • 大都督周瑜

    大都督周瑜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性度恢廓”、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他与小乔之间的爱情浪漫感人,成为千古佳话。本书在大量独家掌握史实的基础上,以“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为艺术原则,以周瑜与孙策的友情、与曹操、刘备、袁术的恩怨及与小乔的爱情为主要线索,艺术的再现了历史上周瑜真实而感人的伟丈夫形象,颂扬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诚信侠义、重义轻利、孝廉、忠于爱情、威武不能屈、仇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等传统美德。
  • 女皇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女人,她的精彩人生不在于她遭遇的浪漫爱情故事,而在于她以女人的柔弱身体支撑起了一片中华的政治天空,创造了震惊男人群体的伟大历史功绩,以赫然在目的成就,得出了女人也可以成为政治家的结论。武则天的故事很多,比如她以颠龙倒凤的手腕,塑造了阴盛阳衰的典型;她以移情太子、羡色投资的方式,驾驭了唐高宗;她有短暂的尼姑生涯,却终成一代帝王;她以控制男人、大兴面首的雅致,想与男人们一较离低;她留下的千年无字碑,将自己的功过潇洒地转手抛给剐人,任凭后人评说。
  • 曼德拉彼得大帝

    曼德拉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是对曼德拉和彼得大帝两位名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做了详细介绍,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而且此书对名人成功前的鲜为人知的事件也有详细的介绍。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逆世魔云

    逆世魔云

    少年凌霄,为红颜报仇之路上,与人同归于尽,偶然穿越,来到异大陆,与另一个凌霄灵魂融合,自立名魔云天,踏上漫漫武道之路,修炼无相心经,炼体炼神,修人修魔,为红颜为兄弟,血战到底,当综合性灵气与吞噬和融合体质容结于一身,凝结天煞本命星,看他如何运用凌驾于九霄之上!
  • 武道咏春

    武道咏春

    北有太极,南有咏春。贴身短打,源自少林。释武,拜师梁赞,不为其他,只为寻仇,日本人杀其父,让小小的释武心头恨透了日本人。最后战争以胜利告终,释武也已长大成人,他要踏上那新的征程......
  • 万万没想到之蜀山传奇

    万万没想到之蜀山传奇

    我叫王大锤,只是个公司小职员,每天被老板辱骂,被同事欺负,直到我遇到一个作者……万万没想到!我穿越到了蜀山,我以为我可以像其他小说主角那样,被掌门发现我灵力极高,通过拜师学艺成为后继大神,最终拯救世界被万人敬仰,迎娶小师妹,走向人生的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然而万万没想到……
  • 美男攻略:天上掉下个相公

    美男攻略:天上掉下个相公

    逃亡中,他第一次见她便对她说:我的身子都给你看光了,以后你便是我娘子了!于是,他便不择手段的把她骗入府邸,甚至不惜装傻充愣,更甚至用着下三滥的春药逼迫她就范。洞房那天,懵酣无知的她居然把自家相公严严实实的踹下了床,冷冷的对他说:我睡床,你睡地!于是,每天在房中便会上演这样的把戏!“娘子,你让我上床吧!”“不行,我们不是说好了的,成亲你睡地,我睡床!”“可是娘子,我们已经成亲了啊,我们就应该睡在一起!”“好吧你上来吧!”三秒钟之后——作为相公的他便又被踹了下来,女人一声吼:“谁让你乱摸的!”“......”
  • 超级死神分身

    超级死神分身

    拥有无比牛叉的鬼差分身!叶羽的生活就与原来严重的脱轨了有改造人体的仙露、有保护人的仙宝、也有看破阴阳的阴果有阴森无比的黄泉路、有恋生忘死的望乡台、也有雄伟无比的阎罗殿鬼差不仅能索取死人的灵魂,还能隐身、穿墙。更让猪脚兴奋的是,在得到一部仙法修炼之后,分身竟然能靠近生死转轮掌生控死,猪脚的人生路一路精彩!你们懂的交流群(139635585)
  • 清朝十大奇案

    清朝十大奇案

    本书讲述了发生在清朝时期的十个离奇案件,分别是麻城涂氏杀妻案、嘉禾三换主犯案、怀宁张家三命案、山阳查赈毒杀案、丽山村连环案、五台山和尚断头案、七涧桥凶杀案、张汶祥刺马案、杨月楼婚姻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每个案件均附有插图。这些案子不但情节真实、曲折,描写生动,可读性强,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而且都是轰动当时朝野的大案。有些案件由于皇帝亲自过问,更因办案人员各怀鬼胎,以至于案中人物的表演真假难辨,使本来五光十色的案情更具神秘色彩。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TFBOYS暖风吹过

    TFBOYS暖风吹过

    (请勿上升到真人。)女主木子雪和妹妹木子曦还有闺蜜夏沐瑾来到重庆,邂逅了三只,展开了唯美的恋情。有悲有乐,有离有聚。但最后总会是美好的结局。祝福,只有祝福吧……
  • 王妃你靠边

    王妃你靠边

    洞房花烛之夜,身为夫君的男人竟然和别的女人在床上大肆作秀,这还不算,居然还让她手持白绫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什么狗屁王爷?!不喜欢她不娶就算了,大不了一纸休书,有必要赏她一条白绫么?好,她就如他所愿,找个大树自行了断,他就在那继续嘿咻吧,老娘她闪,上吊去也!
  • 北大领导课

    北大领导课

    《北大领导课》结合北大实践经验,探讨了决策、战略、沟通、激励、实践、授权、目标管理、创新、情感领导、团队精神等领导过程中必须涉及的重大课题,总结出了一套被北大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领导实践方案。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北大领导课》,探索北大领导艺术的精髓,感悟北大领先的领导力水平,也可以学到简单而实用的领导方法,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为日后的领导工作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