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8500000039

第39章 创作的旅程——自序及后记(6)

一个主题,我有时喜欢从正反两面去探索,想写出相反相成的两首诗来。近例是《松下有人》与《松下无人》。远例则可举这本诗集里的《双人床》与《如果远方有战争》;《凡我至处》与《熊的独白》。《双人床》的主题是:惟爱情可靠,但《如果远方有战争》却问:爱情足够吗?《凡我至处》说:掌声不可靠;《熊的独白》却说:嘘声不足畏。评论家如果只拈一首来大做文章,未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隔了十多年再来读这些“壮作”,觉得其中有一股锐气,为自己的近作所不及。像《一武士之死》中这两句:

死,是灵魂出鞘的一种典礼

礼成,只留下生锈的剑鞘

今天我恐怕写不出来了。可是也有几首文字不够自然,欠缺锻炼,在新版中已经酌加修改。

《在冷战的年代》是我风格变化的一大转折,不经过这一变,我就到不了《白玉苦瓜》。它是我现代中国意识的惊蛰。但是蓝星丛书初版迄今已十四年,未曾再版,其间除了出过一个香港版之外,只有部分作品常在选集和评论里露面。现在可喜“纯文学”为它重排新版,年轻一代的读者当可尽览全豹。对作者说来,却有一点回顾展的滋味。所谓“时间的考验”,大概就是这样吧?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诗的三度空间:历史—地域—现实

——《白玉苦瓜·自序》

从前有一个小小孩,出生在一块大大陆,头上戴的是高高的天,祖先祈祷时仰望的天,脚下踩的是厚厚的土,祖先血汗灌溉的土。但是小小孩并不满足,每天他怔怔看外国地图,津津有味地咀嚼那些奇异的名字,心想哪一天才能走出生我的天地,异乡异国任我去遨游?

一晃就是三十年,小小孩变成了中年人,时间,是最好的化妆师,心犹热,霜发已冷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走出那一块大大陆,走破几双浪子的鞋子,异乡异国,走来走去,绕多少空空洞洞的圈子?再回头,那一块大大陆可记得从前那小小孩,春,夏,秋,冬,他曾经俯仰于其中?家,真的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还是少年想出来,中年想回去?

究竟是什么在召唤中年人呢?小小孩的记忆,三十年前,后土之宽厚与博大,长江之滚滚千里而长,巨者如是,固长在胸臆,细者即如井边的一声蟋蟀,阶下的一叶红枫,于今忆及,亦莫不历历皆在心头。不过中年人的乡思与孺慕,不仅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不仅是那一块大大陆的母体,也是,甚且更是,那上面发生过的一切。土地的意义,因历史而更形丰富。湖北,只是一省,而楚,便是一部历史、一个梦、一首歌了。整块大大陆,是一座露天的巨博物馆,一座人去台空的戏台,角色虽已散尽,余音袅袅,气氛仍然令今人低徊。

人是这样,笔也是这样。少年时代,笔尖所蘸,不是希颇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葡萄酒。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枝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大陆,去蘸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隔着千年,跟古代最敏感的心灵,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抬一抬杠。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现代诗的三度空间,或许便是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加上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吧。不肯进入民族特有的时空,便泛泛然要“超越时空”,只是一种逃避。以往的现代诗,太像抽象画了。

《白玉苦瓜》容纳我四年来的作品五十多篇,是我的第十本诗集,除了前面的六篇是在美国写成,其余的都是三年前回台后的作品。书以“白玉苦瓜”为名,也许是因为这一首诗比较接近前面所是“三度空间”的期望吧。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白玉苦瓜,滑不留指的莹白玉肌下,隐隐然透现一片浅绿的光泽,是我最喜欢的玉品之一。我当然也叹赏鬼刀神工的翠玉白菜和青玉莲藕之类,但是以言象征的含意,仍以白玉苦瓜最富。瓜而曰苦,正象征生命的现实。神匠当日临摹的那只苦瓜,像所有的苦瓜,所有的生命一样,终必枯朽,但是经过了白玉也就是艺术的转化,假的苦瓜不仅延续了,也更提升了真苦瓜的生命。生命的苦瓜成了艺术的正果,这便是诗的意义。短暂而容易受伤的,在一首歌里,变成恒久而不可侵犯的,这便是诗的胜利。

一九七四年六诗人节前夕

诗乐合,歌乃生

——《白玉苦瓜·后记》

一位诗人过了四十五岁居然还出诗集,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华兹华斯的众作,多在三十七岁以前完成,四十五岁以后,便真个江郎才尽了。柯立芝和安诺德的情形,也大致如此。缪斯,好像是不喜欢中年的,更无论老年了。当然,认真追她的诗人,到了四十、五十以后,倒是真能微闻芗泽的。至于七十岁的诗翁竟赢得缪斯青睐眷顾的,也不乏前例。相形之下,西方的诗观似乎强调青春,中国人就似乎看得淡些。希腊的诗神阿波罗,同时也是青春之神,中国人则强调“庾信文章老更成”,强调老树著花,大器晚成。华兹华斯和史云朋,到了晚年,还在诗中津津乐道童年,中国诗人则绝少这种现象。相反地中国的古典诗歌咏中年的哀乐和老年的感慨,最多杰作。西方的观念,认为诗应狂放不羁,至于散文,则是一种“文雅的艺术”(acivilofart)。中国的诗观比较讲究温柔敦厚,中年的沉潜和少年的激越同样受到重视。一般说来,中国的诗人进入成熟期,都比较旷达而自然,不像叶芝那样既惊且怒,也不像白朗宁那样虚张声势。

中国虽有江郎才尽之说,实际的例子反而不像西方多。创作力持续之谜,说得玄秘一点,简直上通天机,不可思议,说得扫兴一点呢,也许下通生理,跟什么“腺”之类的不无关系,当非灵感派的诗人所愿接受。除了人力不能控制的因素而外,主观的坚持和努力仍是决定性的条件。三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经扬言,说什么“在踌入地狱之前,假使容我选择带一个伴侣,则我要选择的不一定是诗,而且一定不是西洋现代诗”,当时颇令一些学朋诗友怀抱杞忧,担心从此我将弃缪斯而去。事实上,《现代诗与摇滚乐》里的那一番话,是激于现代诗之冷与摇滚乐之热,炎凉对比之下,有感而发。现代诗为什么冷?摇滚乐为什么热?简单说来,是因为前者的形式不容易让人亲近,内容又不大切合时代与环境,而后者恰恰相反。当时我身在美国,浪荡已有两年,心情幽远而寥落,创作也十分歉收,面对摇滚乐的诱惑,不免怨起现代诗来。前引那一番话,不过是要气气缪斯,表示天下之美,不尽在卿。那只是情人吵架,当不得真的。

我是在一九七一年六月底回台的。学府和文坛的朋友,热切的学生和读者,忙碌的市民和浑厚的乡人,电话铃,限时信,门铃门铃,一回到这一切的中间,无论是国难之大或私情之小,都觉得十指连心,怎么也潇洒不起来。记得回家的第一夜,百感危急,时空的轮转,乡情的震撼,令我失眠。听着邻居后院幽沉的蛙噪和厦门街巷底深邃的犬吠,真真感觉自己是回来了。第二天一大清早的鸡啼和卖豆腐女人的呼喊,使回来的感觉更形真切。因为这一切就是中国,从诗经的第一句起就是如此,每次听到,都令人打心的巷底响起回声,袅袅难绝。就这样,人回来了,心回来了,诗,也回来了。

我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交代一下。意象与节奏,原来是诗之感性的两个要素。节奏感与音调感可能因人而有小异,但是诗人而缺乏一只敏感的耳朵,是不可思议的。音调之高低,节奏之舒疾,句法之长短,语气之正反顺逆,这些,都是诗人必须常加试验并又善为把握的。自从现代诗反传统以来,不少作者连中文的基本声调都忽略了,结果一首诗不是音不副义,甚或音义相左,在声调上“表错了情”,便是完全丧失了节奏的张力,成为一首“哑诗”。国语只有四声,少了一个峭急险骤的入声,新诗的音域先天上已经比古典诗狭窄。剩下来的四声,如果还不能充分发挥功用,新诗的音乐性,也就难怪要日趋贫乏。有一次和芳明谈诗,曾自称是新诗人中最爱在情绪的高潮和行末用去声字的作者。技巧上的这种苦心,论我的文本里几乎从未加以分析。我认为,凡是成功的现代诗人,没有一体不是在音乐性上别有建树的。这一点,除了温任平等极少的评论家外,也几乎无人论及。

诗和音乐结婚,歌乃生。十年前,谁要是为了歌去写一首诗,就会有追求“流行”的嫌疑。这种为晦涩殉道的高等幻觉,在今日,已经是落伍了。不说摇滚乐正是诗与歌的结合,即使“正宗”的现代诗人如奥登等,也写过不少歌谣体的诗。如果诗人和作曲家视“流行”为失节,面对唱片、电台、电视,只晓得退守一隅,自艾自怨,那就只有注定“冷藏”的份了。歌,正如发行刊物和举办朗诵会一样,也是现代诗大众化的一个途径。当社会需要歌,好听又有深度的歌,诗人就应该满足这需要。

当然,并不是每位诗人都必须写歌,也不必每一首诗都为歌而写。可以想见,有许多必须熟读深思的现代诗,那意境只容慢慢咀嚼,那形式也只有眼耳并赏,原不必与歌强为配合。中国诗的古风和律诗,西洋诗的十四行和无韵体等等,都是与歌无涉的。我们不能想象杜甫的《北征》怎么唱法。我只是觉得,一位诗人的创作,不妨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既可以写深刻的诗,也可以写平易的歌。

至于我自己,对于诗与音乐的结合,是颇有兴趣与信心的。《白玉苦瓜》之中,和歌有关系的作品,竟然将近十首,便是最好的说明。譬如《乡愁四韵》一首,便是音乐家戴洪轩要我写的,据戴先生说,已经有四五位作曲家谱成了歌。另有音乐歌手杨弦将它谱成了民谣,在今年六月一日的“胡德夫民谣演唱会”上,和胡德夫、李敏合唱,并且伴以邓豫德的钢琴、陈雪霞的古筝和周嘉伦的提琴,听众千余人的反应很是热烈。此外,音乐家李泰祥曾将《民歌》与《海棠纹身》谱曲,还有一位刘文六先生也将一首《云》(未收集中)编成了歌;可惜我自己都还没听到。歌的生命不应该仅止于五线谱上或演奏会中,它应该传诵于街头巷尾,活在广大青年的唇间。看来诗人和音乐家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我向来不记日记,一来因为已经太忙,二来因为作品便是最真实的记录了。在付印的前夕,把这些记录再翻阅一遍,感觉之中,四年的经验,个人的,希望也是民族的,似乎在这里留下了一泓倒影。其中《小时候》和《蒙特瑞半岛》四年前发表在纽约一份留学生的刊物上,没有再在岛内的刊物上登载。《落矶大山》和《大江东去》两首,发表以后,自己颇不满意,在付印前夕乃大加修改,现在的形式和当日发表时,已有甚大差别。以前我没有这样的习惯,现在才发现,如果改得好,是可以把一首坏诗救活过来的。

这本集子里的不少作品,发表以后,曾引起或大或小或正或反的反应。四年来,对我的诗鼓励有加而且形于文字披诸报刊的,包括陈芳明、碧竹、梅新、杨子、管管、关云、石公、孙同勋、陈鼎环、姚一苇、陈克环、罗青、刘绍铭、李元贞、温任平、林亨泰、林钟隆、冯云涛和香港的杨晋、凝凝、也斯、萧艾、凡妮、连心、雅伦等多位先生,当时不及一一致意,现在请容我利用《白玉苦瓜》出版的机会,向他们说一声谢谢。至于写信给我而竟然不获回信的部分读者,也请在这里接受我的致意:我所以如此无礼,不是因为当时太忙、太累,便是因为来信的要求已超出我的能力之外,使我答复为难。

另有某些读者来信,说要阅读或者评析我全部的诗作,问我一共有多少作品。我只能简单地说,到《白玉苦瓜》为止,我一共出版了十卷诗集。俱见书末所附单行本一览。其中的前四种已经绝版。至于早应问世而迄未出版的,尚有两种:其一为创作年代介于《天国的夜市》和《钟乳石》之间的一卷《跳高者》;另一则为包括《天狼星》、《大度山》和《忧郁狂想曲》的长篇诗集,写作时期约当《莲的联想》前后。《跳高者》的剪稿散失殆尽,事隔十多年,风格亦已嫌旧,除了满足某些读者的收集癖之外,恐怕已无多大出版的价值了。至于那部长篇诗集,价值应当略高,但是短期内也出不来了。

一九七四年端午之夜

清泉撕碎了黄沙的锦缎

——《白玉苦瓜·三版自序》

《白玉苦瓜》初版于去年七月,迄今十三个月,即将三版面世。作者颇感欣慰。“现代诗没有读者”这谣言,想来甚是可笑。

一本书出版后,立刻面对两项考验。第一项是市场,以量取胜;第二项是批评,以质为准。到了这时,名义上这本书仍属于作者,但是自身的命运,已不是作者所能控制的了。《白玉苦瓜》出版以后,不但台港两地有评多篇,香港出现了海盗版,而且直接间接还催生了一场民谣演唱会,现在又正准备三版,上述两项考验似乎勉可通过。这本书,先天的秉赋来自作者,后天的养育则有赖出版人姚宜瑛女士。再版三版,出版人当然“与有功焉”。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大清相国魏裔介

    大清相国魏裔介

    本书从明末写起,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采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刻画了清初名臣魏裔介从生到死,从入仕为官叱咤朝廷,到激流勇退久居乡野,死后却迟迟未能得到皇上封谥的辉煌却又布满凄凉的悲情人生。
  • 胡雪岩

    胡雪岩

    走近《胡雪岩》,你将会了解,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跑堂的小伙计,成为一名历史上如此为后人所看重的巨贾。阅读《胡雪岩》,你将会领略到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商业智慧与不拘一格的商业运作方式,并体会到其中前无古人的气势。翻过《胡雪岩》,你将会懂得,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怎样去为人处世,又应该怎样去扬长避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 天下归心:周公旦

    天下归心:周公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周公旦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西周建国前后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周公旦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法国东部乡村里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穿上男装,骑着战马,娇小瘦弱却也无比坚强。贞德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0年,可是她在生命最后的4年里,解救了奥尔良城,促成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加冕。为什么这样一个对法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孩,最后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热门推荐
  • 别乱来我有后台的

    别乱来我有后台的

    张佳慧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边缘职业者——“神婆”,为避世仇,“借”走传家宝穿梭镜,遁到异世大陆。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佳慧小盆友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不屈不挠,坚决做到有空气就呼吸,有阳光就灿烂,有钞票就揣着,有帅哥——咱签收。。。佳慧天生好命,穿过来就有隐世高人相救。出去打工挣钱,又遇上了超体贴的五星级好男人。好男人帮忙给工作,给工钱,给房子。。。好吧,你对自个这么上心,那咱也不嫌弃你是个开青楼的了。。。
  • 牛逼男人牛逼事

    牛逼男人牛逼事

    盗墓的可以写《盗墓笔记》,杀人的可以写《死亡笔记》,作为一个牛逼的男人,我本来想写一本《牛逼笔记》,后又觉得牛逼笔记这名字实在不雅,我急啊!再怎么着我这书也得有个名字不是?我和我六十亿书友商量了一下午,决定书名就叫做《牛逼男人牛逼事》。
  • 大异能时代

    大异能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热血】浇灌的世界。这,更是【陈浩北】需要踏上巅峰的世界!当【大异能时代】的足迹渐渐扩散开来......当陈浩北被封印的【黑暗】力量渐渐开启.....只有强者的鲜血,才配来祭奠这个异能时代!而当陈浩北踏上征程的那一刻,一个【终结】时代的阴谋同样已悄然无声的逼近......本书异能者【等级设定】:启能者,异动者,转系者,凝力者,控能者,大异能者,圣级大异能者,神级大异能者。本书异能【体系设定】:战斗系,防御系,变身系,神秘系。四系异能当中又分为无数的小类别。
  •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的故事(之四)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 南宫王爷紫兮公主

    南宫王爷紫兮公主

    紫兮,你看,今晚的月色多美啊!是啊!好久没看过这么美的月色了她说道。南宫语!真希望我们可以永远一起这样看那么美的月亮了。………………
  • 未来之笙

    未来之笙

    这是一个真实到虚幻的古事他很善良,但世界却没有给他应有的善待有天,一个恶魔开始引导他他该相信吗?或者说,他有能力选择吗?(我给你讲,中间若是有感觉不适,或者情节影响你的世界观,概不负责!!!)
  • 极品狐神:魔尊小姐我陪你

    极品狐神:魔尊小姐我陪你

    她是相府嫡女,却受尽欺凌,大婚的前一天竟被庶姐打死,尸身被推落悬崖。再一次苏醒,她刻苦学习仙术,拥有精湛的仙术及不毁的仙身。一年后,当她重返伊栾之都报仇雪恨时,他领着重要的任务下凡。她逐渐爱上他,心却因他那一掌碎的四分五裂。本该安详的世界,变得混乱起来,相府嫡女堕落成魔,大举向天界进攻,这其中的事情又有几个人会知晓?昔日诺言不复存在,你可知我还苦苦站在那樱花树下等候?
  • 大帝之巫始祖

    大帝之巫始祖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了。我们所做的一切,会不会只是外面世界的一部电视剧,或者说一部小说而已……原本我会像其他人那样混混僵僵的活下去,当个普通人。上学、长大、结婚、生子、老去、死亡。直到…五十年前,我遇见了一群人,他们让我想起了自己是谁,找到了世界的大门、摆脱命运的枷锁…………
  • 黑姑娘的幸福生活

    黑姑娘的幸福生活

    当爱情成了纪念,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纯纯的文字记录我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当你落魄到一无所有,逃到我看不到的无名小城,我会依然微笑着说,我愿意等你。于是在等待的日子里,我永不停休的怀念着滚滚而去的懵懂青春,记录着铭刻于心的纪念……
  • 中华国学经典(易经)

    中华国学经典(易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