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客
这是一部讲述中国当今制造型企业现状和中国当代蓝领工人们为了生活和生存而不断努力的文学,虽然只是一个缩影,但还是值得关心制造业的文学爱好者们看看,着重相互交流。
第一章节宅男学艺进工厂
周永军,终于从那所二类的专科院校毕业了,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三年,有人高兴,有人如同蹲监狱。这所专科院校,是需要打上引号的。为啥呢,那还得从周永军高中毕业那年说起,那年,周永军高考不是名落孙山了,是落在一个自己都找不着去处的方向了。幸亏省里批准了江城市的三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一所二类的专科学院。周永军,丫丫的,又得让他的娘老子为这个不争气的娃操心了。
一晃三年混过去了,别人不是靠亲戚朋友到南方发展,就是回老家做生意了,只有周家的这位公子默默地回到乡下的老家。
家里破落的老屋已经住了二十三年了,翻修过一次,还是经常在下雨天漏水。
父亲是一家小单位的技术员,母亲一直在家务农。没有背景,又没金钱和能力的周永军只好呆在家里。洗刷刷,分担点家务活吧。其实,这些年周永军自己也非常的苦恼,苦恼于自己不能够战胜自己。自己动不动会被外在的环境所感染,或许是嫉恶如仇,或许义愤填膺吧。
一天下午,收拾完家务的周永军看着父亲从单位带回的报纸,看到上面有个新技术寻求加盟合作的。他按照上面提供的联系方式发了一条短信。估摸着一刻钟时间,一个显示为安徽的电话打过来了。
“喂,你,你好。”周永军结巴地说道。
“您好,欢迎咨询XX科技有限公司请问您是寻求项目合作加盟的吧。请您听我为你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
在听了五分钟的讲述后,周永军得知这家企业是做新型燃料的,说是为了保护环境,由留美归国的博士开发的一个新型项目,加盟后总部保证每月的宣传和保底收益等等,不过对方开价要前期四万块的前期保证金,。提到钱周永军就头疼,要是有钱的话,他早跟同学一起南下看看闯荡了。四万块钱在当时的社会不是太多的,但周永军的家境还是拿不出来的,不过他才离开校门时还是留有四千多的钱,这钱一个是来源于在校获得的奖学金,再有的就是平时生活的结余。对方挂了电话,周永军也只能叹气地继续收拾家里。
估摸着呆了半个月,周永军的母亲从外面带回了一个好的消息。她遇到周永军二叔的邻居,得知那邻居在附近的机床厂上班,人家说厂里因为才搬迁到这边,所以招人呢。周永军听了,苦笑一声。
“妈,我又不会什么技术,又没熟人亲戚在里面照应,人家不会招我的。”
“这么这样没出息呢,马上让你爸跟表叔招呼一下,进去好歹学学手艺,自己干活挣钱把自己养活了。”
所谓的周永军的表叔,其实是周永军表叔的表弟,后来周永军在去这位表叔家之前的夜晚,周永军的父亲连夜骑着自行车到十里外的镇上买了一条“电线杆”,叮嘱着周永军“军子啊,到二表叔家,把这带给他,就说我有空再去看看他。”
带着阵阵寒意的大清早,周永军带着父亲的嘱托到了表叔家,他看见表叔在刷牙,还有一位年轻人在院子里待着。趁着表叔进屋后,周永军把“电线杆”塞给表叔,表叔见了笑笑推辞着,周永军又把父亲的话说了,表叔这才收下。不一会儿,表叔开着一辆普桑带着周永军和那个年轻人去机床厂了。
到了机床厂,表叔带着他们进了一座破旧的小楼。找到工会王主席的办公室,进去了。工会主席和表叔打了招呼,对他们上下打量了一番道:“现在形式好,我们这才招人的。我今年五十二了,那个时候退伍分配,上面让我到银行上班。”说到这,王主席喝了口茶接着说道:“我当时都没去,铁了心的到机床厂来,只不过现在政策变了,改制嘛。”表叔趁这停下的功夫,递上了一包“电线杆”。
“王主席,你看是不是给郭厂通个话啊,兄弟们今晚去热乎一下。”
“好的,让我问问。”“喂,郭厂啊,在办公室啊,好的,我这有两个年轻人报名的啊,你帮忙看下,是刘村的秦主任带来的。好的,……好的。”
?通完电话,王主席问周永军想做什么,周永军在家里就考虑过了,说道:“王主席,我想从装配做起。”王主席又问那个年轻人愿意干什么。他回答道:“我叫马建国,今年二十了,以前在南边干过铲刮,想还做这个。”周永军知道这个南边指的是苏州,那时大部分人都喜欢苏州那儿。
王主席听了点点头,说道:“都不错,我们厂就数设计和装配的工资高了,以后你们都要好好干啊。现在你们到隔壁第三间办公室去找郭厂谈谈吧。”
周永军和他走出门去,留下房间里的烟雾弥漫。他们到了隔壁,进去看了,五十多平米的房子,摆着六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堆放着图纸和其它文件,里面有两男一女在商量着什么。看见周永军进入了房间,女的抬头问了:“你们找谁。”
“你好,我们是来找郭厂长的。”周永军说道。
“郭厂啊,他刚出去,你们先坐着吧。”
周永军和马建国坐在了破旧的沙发上,打量着这个屋子里的一切。
估摸着两只烟的功夫,一位戴着金色边框眼镜,个子不高的四十左右的男子拿着资料进来了。周永军直觉地站了起来,小马也跟着站起来了。
“王主席说的人吧,坐下谈谈吧。”
“先介绍自己的学校吧,还有工作经历,技能跟兴趣。”
周永军于是坐在沙发上像背书一样地说出年龄,学校还有专业。郭厂听完后问了句:“数控机床独立地编程序,会啊。”
周永军答道:“不会,但学过。”
郭厂看了他一眼,然后用手指敲着办公桌。
“你呢,也介绍一下吧。”指的是马建国。
马建国说道:“郭厂,我冈中人,在外面做铲刮的,现在想回来。”
郭厂听完点了点头,然后说了句:“我也是冈中人,铲刮的我们这里正好要人呢。你们先留下电话,等两天回去准备准备吧。该办的,提前办办好。”
周永军听了,就站起来和马建国鞠个躬,轻步走出去了。
转身离开郭厂的办公室后,周永军觉得有点悬。两人又敲门进了王主席的办公室。
王主席跟二表叔真能,房间里面是烟雾弥漫着。“怎么样,郭厂怎么说的啊。”王主席开口了。
两人就把郭厂让他们等两天的话一说。“呢,你们那就回去准备一下吧,没事的。”王主席说道。
“那好,我就先带他们回去等信了,哥啊,过两天到红满亭啊,那边才来的几个还不错。”二表叔的脸上露出猥琐的笑容。
“好的,我就不送你们了,左董待会要我也去开会呢。”王主席握着二表叔的手,晃了晃。
三人下楼出了厂门,二表叔带着他们走到一家早餐店去吃早饭。点了三份雪菜肉丝面,三人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周永军要付钱的,二表叔忙着掏出五十递了过去,老板赶紧的找了二十。马建国倒不急不慢地要了面巾纸分给他们。二表叔开着车把他们带回来,让他们各自回家等等准备一下。
周永军回到家时,母亲还在外面干活呢,父亲也没下班回来。他看了下时间该做午饭了,就洗洗菜,淘米做饭了。到了十一点半,家人回来了。周永军就盛饭菜等家人一起吃。一家人坐在一起,也没说什么话,毕竟这是一户本分了几代的人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很少谈外面的事情。但周永军还是在饭后把事情说了,免得父母挂念着。
等了三天,周永军在家接到了马建国的电话,马建国说准备一起到机床厂看看情况,怎么没了下文。。周永军正有这个意思,看看领导们到底想什么呢。周永军和马建国约好骑车到老厂区,一天的大雾笼罩着,多少让人担心着。二人好久才到了市里,在厂门口的小卖部里周永军掏钱买了一包15块的烟。进厂门分给值日的两个保安各一支。到了那栋旧楼房,两人去了郭厂的办公室,没见到郭厂,正好遇到一位上次看见的女的,才知道郭厂这几天在新厂区呢。虽说新厂区就在他们家那附近,但不好轻易去那找郭厂。女技术员看见他们没注意接着说:“要不你们18号来吧,到时郭厂要来开会的。不过你们要早点等着。”两人谢了人家,看看也不好待着,约好18号一起来这里后,各自回家吧。
离18号也就四天时间,对周永军来说是漫长的,生活要独立出来,花钱和收入更要独立。那么早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依靠努力去获得报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他等待着,不如说是期盼着。好不容易等来了18号的清晨,天气还是那样子的寒冷,也许中午太阳会出来的吧。周永军约好和马建国在附近的那个公交车站台见面的,等了好久才把马建国给等到。两人见面相互问问几句,猜测着今天的郭厂会怎么对待他们。两人到老厂区的时候离上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不过值班的保安见过他们,知道他们是找郭厂的,也就让他们进去了。快八点钟的时候,厂门口的人流多了起来,像是早晨到菜市场抢鲜的,真是热闹极了。在楼梯处,他们遇到了郭厂,两人轮流向郭厂问候着。郭厂走上楼的功夫,边回头对着他们喊道:“你们也上来吧,在下面让左董他们看见了不好。”周永军和马建国赶紧地迈开步子走上去。一进入办公室,郭厂把包放在办公桌上,然后提着电水壶烧水了。周永军看见郭厂自己烧水的情形,感到很平常不过了,而马建国觉得郭厂是那样子的亲近。趁着烧水的功夫,郭厂问他们怎么来了,不是说再等等的吗?马建国就抢着说已经等不及了,希望早点工作。郭厂说道:“哎呀,年轻人要有耐心,你们应该是骑车来的吧,最起码回去准备电动车啊,路这么远,我也不放心你们。再说厂规是不许迟到的,你们回去再准备准备,把事情都办好了,我会让通知你们的。我待会儿还有个会要开,就先到这吧。”周马二人只好悻悻地走出来了。现在马建国很急了,他问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这样耗着。周永军知道姓郭的怎么想的,因为他对于官场和企业都有着了解,周永军的母亲有一位表姐,表姐的丈夫是江海市第一大国企的总经理,本来家人想找这个关系让周永军进入这家年销售额达到13亿的发动机制造企业的,但周永军不想让母亲低声下气的去找人家,也不想见到另外一个人,这事才作罢。他把手机掏出来,给二表叔打了过去。二表叔在那头也不知道在忙啥呢,还有女人的叫唤声,经过急匆匆地诉说后总之周永军心里有底了。他安慰着马建国,两人在回来的路上找了个饭店进去吃了饭,不过钱是周永军付的。
随后第二天下午,二表叔的电话里让他明早七点半在机床厂的新厂区门口等他。周永军觉得可能有着落了。
太阳早早地升起来了,阳光是那样的温暖。周永军还是穿着那件黑色的羽绒服在厂外面等着。七点半的光景,陆陆续续的电动车大军开到了厂门口了。每个人都裹着厚厚的棉衣或者军大衣之类的,毕竟他们大部分人员是从城里到这片才开发的乡村来上班,路途还算遥远的。厂门口的打卡机在不停地说着“谢谢”。周永军左看右等地站在厂门口的石狮子旁边,进厂的人渐渐地少了,这时二表叔开着那辆普桑,靠着厂边停了下来。他走下来的同时,周永军跟了上去。两人进了厂门,二表叔给看门的保安每人一支“电线杆”。然后带着周永军进了一栋玻璃门的厂房直奔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