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25100000024

第24章 开展劳动竞赛(1)

爱国丰产倡议

回到长治,李顺达听说地委决定在全地区试办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风尘仆仆前来领任务,令他吃惊与不解的是上级领导不让西沟办合作社。

领导让顺达坐下,十分耐心地对他说:“顺达同志,现在全国解放了,广大的新区正在搞土改、办互助组。咱们这里是老区,下一步该怎么办,还没个准,让别处先走一步,总结一点经验再说。”李顺达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他没有听明白领导的意思,按照自己搞好生产的思路,把群众的要求,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汇报了一遍,地委领导同志满意地说:“顺达,咱们想到一股道上了。”顺达高兴得呼地站起来,好像准备立即返回西沟去,他说:“我们西沟算一个试办社,行不行?”领导同志温和地笑着把一只手搭在顺达肩上,让顺达重新坐下后,又说:“地委考虑过西沟的情况,打算给你们另外一个任务,这任务也很重要。”

“什么任务?”

“你们办互助组的历史很长,有不少经验,希望你们起骨干带头作用,把全国的农业生产,向前推进一步。至于办社的事情,西沟的知名度高,影响大,还是谨慎些好。”李顺达这下明白了,领导说得很清楚,不让西沟办社。他一时还有些想不通,西沟在全国第一家办互助组,已经有九年的合作经验,为什么这次办社试点反而不要我们呢?地委领导耐心地对顺达说:

“不论什么形式的组织,提高生产是关键。西沟作为山区,有自己的特点。”顺达心里有些不安地返回西沟,他仔细琢磨了上级领导的话,觉得不必忙着挂个什么牌子,重要的是抓生产。他决定立即响应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精神,开展全国性的爱国生产运动,他要向全国各地的互助组提出保证今年农作物丰产的挑战书,开展一场爱国丰产竞赛。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后,首次向全国农民发出的丰产劳动竞赛挑战,怎么个搞法,李顺达心里也没有底。县里、区里的领导为他出了不少主意、提了不少建议,他的眼前亮堂起来:是呀,新中国刚刚建立,作为农民,要想一切办法,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西沟是个小地方,在全国地图上还没有半个小米粒大,只顾自己订规划搞建设,搞得再热火,也就是一个互助组。全国、全省农村千千万万个互助组,虽说各在各的农村闹生产,但是应该互相促进。

组织起来的农民,不光要关心自己打多少粮,还要看到全省、全国,大家干活儿比着、赛着,就有劲头,这个道理顺达从互助组的经验中得到了很深的体会。

晚上宋金山、王周则和组员们来看李顺达,想和他坐一坐。他们进了土窑,只见李顺达一手端上小油灯,一手拿着铅笔头,正专心致志地在窑洞那张地图上,细心地看着什么。顺达见他们来了,忙招呼他们进屋,向组员们传达了上级党委关于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计划。一听上级不让西沟搞合作社,都有些失望,他们想不通,纷纷议论说:“地委不批准咱办社,是嫌西沟山高石头多,沟深土层薄,地块小吧?”顺达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伙,话题一转说:“上级支持咱们互助组向全省全国劳模和农民提出挑战,开展爱国生产竞赛,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都说一说。”“这也不赖,我同意!”“我支持!”宋金山挑明了自己的看法:“要说是出风头也算话,出个风头有甚不好?”“种庄稼悄悄干就行,搞什么竞赛?”“是啊,出那风头做甚哩?”有人在窃窃私语。

“这不是要赛一个谁前谁后,是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耕作技术,争取全省全国多打粮食、全面发展,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有好处。”李顺达仍在说服大家。

大伙由不让办社的失望、不理解,很快转移到了丰产竞赛的话题上。经过民主讨论,当即写好了挑战书,其中包括今年全组农业和副业生产的全部计划。

他们在挑战书中提出:“每亩生产粮食三百七十八斤,比上一年增长二十一斤,超过战前每亩生产水平的一百零八点四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耕作上要做到耕三、耢三、肥三、锄三,并在全组半数的耕地上使用单把犁、解放式耘犁锄、喷雾器等新式农具;完成十五亩耕地的土地改良工作,每亩地施肥一百二十六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副业生产,种党参十亩,增加羊二十三头、猪两头、耕畜两头……”这份详细、实在,透着纯朴气息山区建设的践行者开展劳动竞赛的挑战书于1951年3月6日向全国发出,《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许多报纸刊出了新华社播发的《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起开展爱国丰产竞赛倡议》的消息,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负责人就这一倡议发表谈话,指出“各地领导机关对于李顺达的倡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动员和组织当地农业劳动模范和互助组奋起响应……”全国许许多多互助组的应战信,一封封寄到西沟村,一天收到一大堆。每天晚上,组员们围着油灯,听识字的干部们读应战信。组员们听着这些信,眼睛看到了雁门关外、松花江边、黄河两岸、长江南北,看到了四川盆地,也听到了福建前线农民的声音……

从这些应战信里,李顺达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兄弟互助组以同样坦诚的态度,把自己的做法告诉了西沟的弟兄们。有一份应战书里提出了合理密植的问题,顺达立即说:“合理密植,这一点咱们要学习。俗话说得好,有苗苗就不愁穗穗,地里边的苗数增多了,肯定多打粮食。”牛老叔吧嗒着吸了一阵烟,提出了一个问题:“合理密植,怎个密植法?比如种谷,一尺二寸的穗腿,那是钉死的。”宋金山不等老汉把话说完,就风趣地说:“老叔,你也是种了一辈子庄稼的人,怎么能这样不开窍?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穗腿是钉死的,咱的手没有钉死吧?”老汉淡淡地笑着,很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你会这样说,咱间苗时,就不能把苗留稠一些?那当然能,咱的手不会叫钉死。可是土地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苗稠不壮,比方说,顺达是一个硬梆庄稼汉,他能担一百八十斤的担子,你给他担上二百斤,他就上不了肩。”“老叔,你讲得也有些道理。”顺达说话了,牛老叔眼巴巴地看着他,竖起了耳朵。顺达又说:“可是也不绝对,就说我担担子吧,在旧社会,吞糠咽菜肚里饥,我只能担一百二十斤,现在吃饱喝足身体壮,就能担一百八十斤,走起路来还比过去快,上陡坡也不气喘。”牛老叔在鞋底上轻轻地叩着烟灰,捉摸着顺达的意思。他想:互助组提出“人翻身地也翻身”的口号,里切外垫,精耕细作,上足肥料,地力比过去提高了,自然会多打粮食,顺达就是个有心人,这样还怕种不好庄稼?

路文全轻轻地推了一下老牛叔,笑着说:“老叔,你怎么不说话,顺达讲的道理不对?”“对着哩。顺达说的话,一听就开窍。”“你同意密植?”“庄稼人谁不喜欢多打粮食?俺同意试一试。”组员们都开心地笑了,牛老叔也高兴得合不拢嘴。顺达说:“把苗适当留稠,是合理密植的一项措施,但是还很不够。一尺二寸宽的穗腿,能不能改成一尺宽?”王周则也在捉摸这个道理,他接着顺达的话说:

“为什么不能?

能。东北有一个互助给咱们来信说,要改革旧农具。把穗腿改窄,这就是改革。要向东北那个互助组学习。”周则这么一说,大伙又嚷开了:“咱们互助组向全国农民兄弟提出爱国丰产竞赛,就是要向全国农民兄弟学习,要学习得好,就要把每一封来信讲到的好经验全装在自己肚里,经常捉摸着点。”顺达把两架旧耧扛到自家院里,请来一个木匠,一边指点着,一边学习做木匠活,两人把宽腿耧改成窄腿耧。种谷时,顺达亲自摇耧,扛着一架耧山上山下转,给这家种完,又给那家种。

李顺达是种庄稼的好把式,方圆几十里的庄稼人,谈起他来都李顺达互助组在试用改造后的农具要跷起大拇指,他这个人有个特点,不满足老一辈庄稼人传给自己的耕作技术,也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他好用脑、肯学习,早在1946年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母壮儿肥”的道理,在互助组里坚持年年选种。有一年天旱,有几块斜挂在山顶上的坡地土薄石多,地里的谷子几乎都旱死了,只有那么稀稀拉拉几苗还活着。

顺达把这些活着的庄稼当成宝贝,用酸枣圪针做了栅栏保护着,几天就来照看一次,总担心山害糟蹋了它们。收割时节,李顺达提了几个布袋,领上互助组的男女组员到地边观察,李顺达一边采谷子一边说:“在同一块地里,大多数谷苗旱死了,但这些谷苗长得还算不赖,你们都仔细看看,谷穗不算小,颗粒很饱满,这是什么道理?”组员们用手捏着谷穗,掂了掂分量,有的还捏下几个谷粒放在嘴里,格嘣嘣地咬着,都赞不绝口。

顺达用镰刀切了一把谷穗,高兴得举到大伙面前说:“这是老天帮咱们搞的试验田,给咱们选种哩,这说明庄稼也和人一样,有的体质就好,抵抗力强,不怕旱,咱选种,要重视选这些优良品种,咱西沟缺水,咱选出抗旱能力强的种子,这可是老天给咱送来的宝贝啊!”宋金山、王周则、路文全等人个个都点头称是,觉得这里面有道理、学问挺深。于是,都走进地里,专门挑选那经得起灾害考验的、籽粒饱满的谷穗装进布袋。

宋金山今天采集优种,心里感受很深。他和王周则一块装谷,对王周则说:“周则,你想过没有,顺达和咱们都是庄稼人,他也没学过文化,可是,你看他想的问题,出的这些点子,真有水平!”“可不是哩,人家顺达把种庄稼就当成干革命,他不踩着老人的脚印走,不是改革农具,就是选优种,他那心眼里多会儿也不闲。

咱们应该好好向顺达学习哩!”两个人正谈得热火,李顺达扛着布袋过来了,说:“明年春天,咱们再搞一次试验。在山顶上挑选一块向阳的高坡地,别的地小旱它大旱,别的地不旱它也旱,再把这种谷子种进去。庄稼也有一种遗传性,连续两代就会培养出耐旱力很强的好品种,你们说,行不行?”金山心服口服地说:“行!”顺达说:“试验么,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了咱推广;失败了咱长点知识也有好处。光靠老人传的老办法种庄稼,改变不了咱山区的面貌。”大家又想到几天前读过的一封信,周则说“那是哪一个省来?

有个互助组给咱们来信,还提到想要一些耐旱的谷种。”顺达告诉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那封信我单另保存着。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是干旱区,谷子又是一种重要农作物,咱们要能培养出耐旱性强的谷子,那意义才大着哩!挑战竞赛么,就是要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提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那封信来,蹲在门口听热闹的马机灵就有些着急,他觉得西沟李顺达互助组在全国出了名,人家写信来要一些耐旱性强的谷种,总不能回信说个没有,那样好像有点不大光彩,他说:“顺达,我看这几块地里的谷子,是经过干旱考验的,耐旱性一定很强,咱们就拿一些寄给内蒙古那个互助组吧。”马机灵一下子关心起内蒙古来了,有的组员回过头来朝他说:

“机灵哥,你想得也不近哩!”有人笑着说:“我看他想得也没那么远,还不出咱西沟,对不对机灵哥?”马机灵有时倒很老实,他突然不好意思起来了:“我是怕人家对咱互助组的印象不好,在全国那么有名,连一些耐旱性强的谷子都拿不出来,或者,有的人还会误会认为咱们是保守,有好的谷种不肯给人。”听机灵这么一说,大伙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宋金山拍着马机灵的肩膀说:“机灵哥呀机灵哥,有时候你就是比别人想得怪,照你的想法,咱们李顺达互助组就应当什么都有,没有抗旱性强的优种谷子,还必须拿上一些普通谷子去哄人?”马机灵不服气了,翻起眼皮说:“谁说要哄人呀,这些谷子若不是耐旱性强,早干旱死了。”金山推开机灵,打趣地说:“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就听大家的,你问一问顺达,看他同意你的意见么?”“好,顺达你说吧!”机灵看着顺达,顺达说:“这些谷子是经过一次干旱考验,有可能耐旱性强,可是咱们还没有经过实验,没这个把握。”“在寄谷子时,咱们给人家写封信,把情况实实在在写明白,还不行?”机灵是真心真意想帮助别人。

“那倒可以。”西沟人把自己的热情和干劲、经验与做法无私地传达给了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如同那包耐旱的种子,从这个小山庄飞了出去,在那陌生的土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国先后有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千九百三十个互助组和一千六百八十一位劳动模范应战,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连环竞赛活动。

在全国爱国丰产竞赛热潮推动下,西沟的广大农民群众也充分发动起来了,以李顺达互助组为中心,大家一面学习政治时事和外地先进经验,一面精耕细作,大伙的觉悟、增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时间“西沟”两字,成为传媒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从五十年代起,报纸上隔三差五就有西沟的消息出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介绍李顺达互助组的一批通讯报道。

同类推荐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她有一个“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请不要悲伤,你们要从中汲取,犹存的力量。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

    《曹雪芹:清朝才子的红楼一梦》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李丽编著。他是出身富贵温柔乡的公子哥儿,他是惊才绝艳的江南才子。一朝大厦倾,繁华转眼成空。穷困潦倒之际,于悼红轩中著成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盛宣怀

    盛宣怀,字杏荪,号次沂、止叟,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他生于1844年11月4日,正是鸦片战争后《中英汇宁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之时。他死在1916年4月27日,终年73岁。这时民国成立,清朝已被推翻。他的一生十分矛盾:一方面是清朝腐败封建统治的支持和维护者,反对革命,曾做到邮传部尚书;另一方面,他又积极主张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成为我国早期民族工商业的开创者之一。
  • 开拓进取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开拓进取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介绍了42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包括推动18世纪化学革命的拉瓦锡、给元素王国立法的门捷列夫、发现大气压力的托里拆利、被命名为频率单位的科学家赫兹、星学之王第谷以及发现海王星的天文双杰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铭纹镇命歌

    铭纹镇命歌

    春秋的秦王爷有双好儿女,小王爷善使胡杨琴,秦小妹一身好武艺,小王爷倒乘一匹胖马儿,持大戟,穿白衣的左慈腰间挂葫芦,满口黄牙的驼背老马是个相马师,北凉之地有个好舞姫,一舞倾国世俗离。小王爷立了个大花楼,折一枝桃花抚出一首镇命曲,掳了北凉地的好舞姫。
  • 惹上首席总裁

    惹上首席总裁

    她是落魄千金,为了母亲的公司她不得不与虎谋皮。他是聊城的神,一言既出,生死既定!这是一场交易,她却爱上了主导这场交易的恶魔!“今生,你只属于我!”他说得慵懒却毋庸置疑!
  • 本事词

    本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灵狐

    极品灵狐

    欢脱版简介:传闻司花神君养了一只宠物,宠上了天。传闻这只宠物爱上了一条龙,闹翻了天。坑蒙拐骗,厮混天阙。化身萌宠,调戏神君。寻到真爱,死缠烂打……最后,画花了王母容颜,剪坏了圣君发型,天阙一怒,天雷降世,一下把萌宠轰下凡间变成狐狸。你才是狐狸,你全家都是狐狸,你祖祖辈辈都是狐狸!严肃版文案:白罹:她为了寻他来到九重天阙,忘了世界却忘不了他的容颜。她献上一切,换来的却是他消失在九重天阙的惩罚。既然你已不在,徒留天阙又有何意?碧落:他第一次见到她就知道她是那个人,为她摆平一切,为她收拾烂摊子,为她自降凡尘,化为谪仙,可她却不爱他。傲炽:他是龙族的太子,天降奇才,却因此引来灭族之灾。他不愿面对她的真心,因为他的人生没有爱情,只有复仇。路人甲乙丙丁:我们见证了一场三生三世的纠葛,甘愿化作路人。这是一个暖萌温馨小虐的故事,也是一个另类的异族修仙故事。
  • 重生之痴傻丞相惊天下

    重生之痴傻丞相惊天下

    ——谁与谁执手,收,天下于眼底?谁与谁执手,玩,天下于鼓掌?谁与谁执手,笑,天下于指端?红妆倾城,半世浮华,笑点江山,弹指之间。——以天下为聘,许你今生来世,流离浮华,半世离殇唯独看不清你。——得你,即便将天下拱手相让,亦甘之如饮。失你,即便允我天下,亦弃之如履。许你半世浮华,嫁我可好?硝烟袅袅,战火纷乱,一袭红铠,乱天下。作为国家S级特工军师的楼钰凰居然是被懒死的?重生成为痴傻楼相遗孤?被人耻笑?痴傻相爷本红妆?楼钰凰本想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奈何,阴谋阳谋,接憧而来,硝烟四起,怒火焚天,素手轻抬,薄唇微抿,笑点江山,以天为赌,倾尽一世繁华离殇,不许来世许你今生,一世白头,方不悔!
  • 造化之祖

    造化之祖

    昔年妖帝问道于仙祖,曰:“子有何凭,可胜于吾?”仙祖跏趺而坐,笑而不语。再问,曰:“我身一具,执剑一柄,慧眼一双,道心一颗。”“此四者乃何如?”“一身永恒不朽灭,一剑斩断三千界,一眼可穿万古道,一心可达造化天。”这是一个流浪者回归的故事。
  • 改变女孩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

    改变女孩一生的100个关键细节

    本书为您精选了培养女孩需要注意的100个关键细节,相信它会帮助您把女儿培养成一个举止优雅、充满智慧、性格迷人、敢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实力派淑女”。
  • 逗比小姐不逗比

    逗比小姐不逗比

    俗话说的好!脸皮不厚枉为人!碰到欠债逃跑的父亲绝不怨天尤人!但是奇怪.债主似乎很喜欢自己?结果莫名其妙成了未婚妻?可似乎....未婚夫很讨厌自己?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福是祸?
  • 魔尊夫君上仙妻

    魔尊夫君上仙妻

    有道是“仙魔殊途,禁止通婚”,可一旦碰上无耻腹黑妖孽男,这规矩就该重新审视了!妙华仙子:“做神仙最好,逍遥快活!”无涯魔尊:“还是嫁给我做魔后好,随心所欲!”妙华仙子:“我立志要在五千岁时修成上仙!”无涯魔尊:“你年纪尚小,本尊已经两万岁了!”妙华仙子:“我下界渡个劫,你别给我添乱!”无涯魔尊:“渡什么劫?当什么上仙?本尊养你!”妙华仙子:“我仙根稳固,不易被勾引入魔。”无涯魔尊:“那本尊只好陪你成仙!”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炼石补天处,禁忌的仙魔之恋如何才能修成正果?【备注】本书作者有考据癖,这不仅是个仙侠文,完全可以当神话读!
  • 十次追妻腹黑死神俏公主

    十次追妻腹黑死神俏公主

    在天上,她是灵琴,扶摇仙子的宝贝,在领域大陆,她是公主,举国上下膜拜的神女,在现代,她是爷爷哥哥的心尖宠,在外面,她是楚家大小姐,帝都小霸王,无人敢惹的存在,可是,这个男人不仅威胁天帝,还给她气受,是可忍琴不可忍。本来想找他拼命,结果,一不留神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