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你坚持原则了吗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妈妈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谁也不愿意每天都听到孩子的哭声,所以,每当孩子不停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多半会顺了孩子的心意。让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些情况是不是也经常在你家上演呢?
本来和孩子说好让他看20分钟电视就去洗漱,然后再给他讲两个故事就睡觉。结果20分钟后,孩子还在津津有味地看《天线宝宝》,你一再提醒他该去洗漱了,但他就是不动,你要强行把他抱走,他就开始跟你讨价还价:“妈妈,我再看5分钟,好不好?”于是你妥协了,5 分钟后他又要求再看5分钟,拗不过孩子的你又妥协了。好不容易让他洗漱完,你也给他讲完了两个故事,但他要求你再给他讲一个故事,要不就不睡觉,你不同意,他就开始又哭又闹。听着孩子哭,你又心疼他,最后你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周末带孩子去逛街,出门之前你和孩子说好今天不买玩具,只买衣服,要是他非要买玩具那就不能买衣服了。等到了商场,孩子看着各式各样的玩具爱不释手,在玩具柜前赖着不走,非让你给他买了那辆价格不菲的玩具枪,你和他说买了玩具就不能买衣服,他点头答应。可是在看到漂亮的童装时,他又心动了,拉着你的衣角不让你走,一心想把那身衣服买回家。你和他说已经买了玩具就不能再买衣服,但他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哭没用了就在地上打滚,引得众人纷纷侧目,为了化解尴尬,你赶紧掏钱买下衣服,拉着孩子离开。
孩子玩时总是把自己的玩具丢得屋子里哪都是,你每次都对他说不玩了要把玩具收好,可孩子每次都像没听见一样,于是你一边骂孩子一边动手收玩具。孩子忙着玩不吃饭,你说:“你现在不乖乖吃饭,等会儿饿了不理你,没有东西给你吃。”可只要孩子一喊饿,你就立刻给他张罗吃喝……
当自己的某个愿望没有被满足时,大部分孩子都会使出“又哭又闹”的本领,而绝大部分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没有原则的坚定性,经不起孩子的哭闹,经常向孩子妥协。时间长了,孩子就能从中获得以哭闹来“要挟”成人就能够“胜利”的经验,就会知道哭是“万能钥匙”,只要自己使劲哭,不管什么要求爸爸妈妈都会答应的。其实换位想想,如果你是孩子,爸爸妈妈如此没有原则底线的话你会去遵守吗?
培养孩子的原则性要靠谁
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越早越好,因为一旦恶习养成了就很难再改正。同样,培养孩子的原则性也是越早越好,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克制自己的某些情感了,如果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得当,培养孩子的原则性并不是一件难事。
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爸爸妈妈首先要坚持原则,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爸爸妈妈要明白,爱孩子并不是要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如果孩子长期处于有求必应的成长环境中,一旦哪一次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极大不适应,容易造成情感冲动和行为失控,日久天长,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
也有很多爸爸妈妈想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给他定各种规矩,但往往受不了孩子的眼泪和求饶,最终还是不断让步,向孩子妥协。爸爸妈妈必须明白,管教孩子可以不打不骂,可以用民主方式来对待,但一定要有“原则底限”,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这件事必须要这么做,没有商量的余地。
其实,孩子的哭闹、耍赖都是在不断试探爸爸妈妈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规则的,而当他三岁以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开始意识到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遵守某项规则的,而这个规则的界限在哪里他不知道,所以,他就开始不断摸索和试探。如果爸爸妈妈能清楚并坚定地告诉他做事的原则,他就会停止试探,并乖乖地遵守;但如果爸爸妈妈说话做事不能坚定地遵守这些原则,孩子就会觉得他还没有探索到最终的界限,还会不断地试探,如果爸爸妈妈一直对孩子妥协,那孩子就会以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原则的,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做任何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做出违背常理的事,甚至可能会犯罪。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原则性是十分必要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受得了孩子的眼泪,坚持做事的原则和底线。
爸爸妈妈除了自己要坚持原则外,还要让孩子懂得他自己要学会克制,学会等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三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承受力,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某些情感的,有些事情他可以克制自己不要去做。所以,当孩子再没完没了地和你提要求时,你要告诉孩子他自己有能力克制自己想买这个玩具的欲望,让他自己再想想是不是非要买这个玩具不可。
坚持原则不妥协
我们一直在说要培养孩子的原则性,那我们到底要培养三岁的孩子遵守哪些原则呢?
培养孩子的原则性,爸爸妈妈首先要遵守这条原则:弄清楚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什么时候要和孩子商量,什么时候说“不”。
尊重孩子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让他根据自己的天性自由自在地玩耍。比如雨后孩子喜欢在积水坑里跑来跑去,甚至用手拍打积水坑;孩子看到垃圾车来装垃圾觉得好奇想在一边观看;孩子喜欢捡路上的小木棍、小石头……不要嫌脏,只要孩子喜欢们就让他去做,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力。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试着用商量的语气和他说,并征求他的意见,尤其是在给他制定规矩时,一定要和他商量,和他一起制定。三岁的孩子已经明白一些事情了,也是该给他立规矩的时候,但爸爸妈妈不要只是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单方面给他制定很多规矩让他遵守,却不听听他的意见,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如果爸爸妈妈能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并听取他的意见,给他解释为什么要制定这项规则,他会感到被尊重,会比较自愿地执行这些规矩。
当孩子违反了某项规定或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爸爸妈妈要坚定地说“不”,用温和但坚决的语气拒绝他的要求。
那对三岁的孩子来说,什么是原则性问题呢?这个答案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但一般来说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已经说好的事情要做到,比如每天只看20分钟电视,吃饭时要到餐桌上自己吃,不许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出门前说好去商场不买玩具就不买等一些日常琐事;第二,不能随便扔垃圾,要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如果在外面没有找到垃圾桶,要把垃圾先放到自己的袋子里,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这一点完全可以培养三岁的孩子做到;第三,别人的东西不可以要,如果想要,要经过别人的同意,三岁的孩子与小朋友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在孩子眼里东西都是别人的好,如果孩子能遵守这一条原则,他就不会去抢别人的玩具;第四,公共场合的东西是大家的,谁先拿到谁先玩,后到的要等前面的小朋友不玩了才能玩,如果是你先拿到,可以和别人轮流玩,三岁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还很强,如果能遵守这一原则就可以避免和小朋友争吵打闹,还能培养他的分享意识;第五,如果你生气或不舒服可以说出来,但不许乱扔东西发脾气。
给孩子确立某些原则后,最难处理的就是面对孩子的求饶和眼泪,看着孩子因为要遵守某项原则而放弃自己很喜欢的活动,那种痛苦的表情很容易让爸爸妈妈动摇。为了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再三的妥协退让只会鼓励孩子继续纠缠不休达到目的,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要清楚地告诉他你的底线。比如他看了20分钟动画片了,这时他要求再看5分钟,为了避免他看完5分钟后再提要求,你可以告诉他再多看10分钟,但10分钟后必须去洗漱睡觉,并在10分钟后关掉电视,带他离开客厅去洗漱。
孩子可能还会使出一些五花八门的小花招,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持平静,坚决不让步。孩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赖在地上不起来,这时你不要理他,把脸扭到一边,装作要离开。一般情况下这时孩子都会起来,如果他还是不肯起身,你可以把他抱起来,但不要看他,任由他哭闹。如果他出现更激烈的反抗行为,不要激动,你要平静地告诉他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那就要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事的计划,比如取消周六带他去游乐场的计划或取消他三天看电视的权利。
爸爸妈妈要记得自己做出的决定,并一定实施,以此来保证自己的权威,也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必须要承担这个后果。一般来说,孩子在5次哭闹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就不会再使用这个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