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智慧大师老子所著《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是老子对生命的一种诠释,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
老子在《道德经》第九章中由衷地称赞水的美德,认为水是最好的“善”。这种善等同于“上德”,具有最为接近“道”的品质:纯洁明净、甘居幽下、变化无碍、兼容宽厚、方圆自在、动静合时、生生不息、周流不止、滋润万物、利乐无争……老子赞美水“善”的德行,推崇它“不争”的品质。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我们能够从中发掘或引申出诸多有益的启示。
1。滋润万物 没有水这个世界就没有生命和生气。人体内7成以上是水分。上善若水,是说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上善的水德,没有分别心,它不因对方是小草而吝啬不施,不因对方是鲜花而慷慨多与。它对万物和众生一视同仁,兼爱不偏。“上善”在老子看来是五德中最接近上德的品性,水德之善与,润物无声,蓄养无形,予而不图报,施而不留名。水“善”的德行启示人们:我们应当有乐善好施、慈心爱物、普济万物和百姓的仁慈之心,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在职场也是如此,有为才有位。
2。甘于处下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水的甘于处下而与世无争的品性还启示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要谦虚谨慎,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博大包容 水给了山林,便是清澈的涓涓溪流;给了大海,便是浩瀚无边,涛走云飞;给了江河,水便是浪涛滚滚,悠悠荡荡,深沉不渝,东流而逝;水遇洼地,则成湖泊海洋;水遇沟壑,则成溪流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4。洁净灵活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唯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我们应做一个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机体。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上善若水”,滋润万物、甘于处下、与世无争、博大包容、至柔洁净、灵活无常,等等,悠远旖旎之间囊括万千气象,浩大豪迈中饱含挚情与哲思。这些对我们从中汲取道德智慧、精神力量和科学方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对我们为人处世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
“上善若水”。让我们像水一样,存善心,敦善行,做善人。视善良为天职,视善良为生命,无端加罪而不怒,无辜受辱而坦然,代人受过,以德报怨。在被人误解时,若无其事,一如既往,不鸣冤叫屈,洗清自己,将所有问题自己扛;在真相大白时,心如止水,宁静谦和,对给自己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的人笑脸相待,不表露一点不满。
禅语说,善要人知不是真善。真正的善应该是一种虔诚的君子人格,是一种无我的至高境界,是一种始终不渝的执著信念,是一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如此而且只能如此的自觉习惯。善人不求回报,不求别人理解感激。他们听任心灵的差遣,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竭诚奉献,甘愿为他人开花,在芬芳别人的过程中美丽了自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像细心打磨抽屉背面的老木匠,不在意别人是否看得见,只求无愧于天,无愧于心。善人甚至也不企求平安,良药多苦,好事多磨,好人更容易受伤。尽管常无辜遭受摧残蹂躏,弄得遍体伤痕,却痴心不改,无怨无悔,依然默默地吐露芬芳;坚守信念的罗盘,为了心中的水阔天蓝,在滚滚红尘中踽踽独行,走过一路风雨,把坚实的背影留给世人。在善人看来,能够成为善人,扶危济困,有益于大众苍生,体验精神的高尚,追求做人的极致,这是上天对他的最好酬谢。受到如此垂爱,他无以为报,惟有恪尽职守,全力以赴,永远心存善念,播种善果,将善良进行到底。
上善若水是一种境界,惟至诚才能达到;上善若水是一种智慧,惟至善才能获得;上善若水是一种谋略,惟至精才能运用;上善若水是一种功德,惟至美才能成就。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呢?功、名、利、禄吗?其实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惟有真、善、美才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