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将其收入的一美元储蓄起来,便可用这一美元在国内进行投资或购买国外资产,这代表了可贷资本的两个方面:来自国民储蓄的资本供给;与来自国内的投资需求,以及国外的净投资。也就是说,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上国外净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资本资产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无论该资产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因为国外净投资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它可以增加或减少可贷资金的需求,从而增加国内投资。
而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和可贷资金的需求量都取决于实际利率,较高的实际利率鼓励人们储蓄,因此提高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量。但高利率也使得借贷资本变得更加昂贵,这就阻碍了人们的投资意愿,并减少可贷资金的需求量。
实际利率除了影响国民储蓄和国内投资,还将影响该国的国外净投资。这是为什么呢?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想要通过两个共同基金(一个在美国,一个在德国)来决定究竟是购买美国债券,还是德国债券,就必须比较实际利率来做出决定。当美国实际利率上升时,美国国债对双方共同基金来说更具吸引力,因而就阻碍了美国人购买外国资产,并鼓励外国人购买美国资产。因此美国实际利率上升,其实是降低美国的国外净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资本是如何流入美国的?
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一个经济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贸易顺差和天量的外汇储备,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以及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债券,源源不断为世界工业化列强之首美国输送资本。这种投资型的流动资金补充进入了美国住房市场,帮助美国长期维持低利率。
由于中国的高储蓄、外资持续流入和严格控制国内支出,中国累计储存了大量资本,而超过近一半的外汇储备都流向海外投资,呈现资本如喷泉般涌出的现象。
其实发展中国家往国外输出资本,而非把资本投入国内使用,中国并不是第一个。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90年代的俄罗斯和非洲。通常来说,这样的资本输出很不稳定。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将资本投资在发展经济体,而尚未完全摆脱贫穷的中国,去资助一个工业化的强国,似乎很不可思议。中国甚至没有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比如1998年,中国为1300亿美元外债要支付平均7%或8%的利率,但储备海外的1400亿投资仅获得约5%的回报率。
由于美中贸易存在逆差的原因,包括美元定价权、美国限制中国购买高科技产品和自然资源等。当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时,中国制造商获得的是美元,这些美元被存放在美国银行。当中国出口商需要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时,则需要通过这些商业银行出售美元给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因美中贸易的不平衡,致使中国央行美元盈余,而人民币则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必须“创造”人民币——这又导致了国内通货膨胀。
为了保护中国的利益,中国央行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央行用盈余的美元购入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比如美国国债。中国之所以购买美国国债,部分原因是由于美国国债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证券。我曾说过多次,美债就好似一群瞎子中的独眼龙,是我们无奈的选择。
于是洪水般流入美国的中国资本,保证了市场的资金流动,使普通美国购房者能享受低利率的房贷按揭,对此中国人民奉献巨大。但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评论家,对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往往指责外国人,认为来自国外的竞争对美国构成威胁。
事实上,外国人是政客最方便的攻击目标,因为责怪外国人,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来逃避责任,以显示没有侮辱他们的选区。但经济学家则更倾向于感叹美国人储蓄水平太低,低储蓄阻碍了增长的资本、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中美两国的贸易中,如果中国资本停止流入美国,美国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大家应该可以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