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效率在工作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很重要的,为追求质量而舍弃进度缓慢,或为追求效率而使质量低下,都是不可取的。想要获得质量同时又拥有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要怎样才能让质量与效率获得最佳的平衡呢?
两个同年龄、同学历的女子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小陈青云直上,而小黄总是低小陈一级。小黄很不满意老板对自己不公平的待遇。
终于有一天,小黄到老板那儿发牢骚:“老板,你交代我做的事,我都努力去完成。几乎每天,我都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去完成,即使牺牲睡眠时间,我也在所不惜。我为公司那么卖力,为什么你总是先升小陈不升我·”
“小黄,恕我直言。”老板开口说话了,“同样是朝九晚五,同样性质的工作,小陈能在下班以前就把工作完成。她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你却只能做到‘今日事,今夜毕’。我感激你的苦劳,但我更欣赏她的功劳!”
小黄哑口无言。她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是输在效率上了。
现在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新时代了,那些光知道苦干、穷忙的人,越来越得不到认可。社会正越来越认可一个新的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效率和效益。
有些人认为,工作时间越长,越能显示自己的勤奋。其实,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最重要的,整天忙忙碌碌但不出成果,并不是一个有效率的工作者。这就是质量和效率的并存概念。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尽管你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却没有用足够的效率,试问这又有什么用呢?你拥有了质量,可是你缺少的却是效率,那么这样的你永远都是不会被人所发现的。你要达到的是质量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
“发达国家及著名跨国公司,对人才标准的界定早已走出了‘唯学历’、‘唯学位’的误区,而主要强调‘两个导向’。”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问题专家沈荣华分析说,“一是能力导向。虽然要考虑人才的学历和职称,但更要突出其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真正做到唯才是用。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难用学历体现出来的。如果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五年内做不出成绩,就很难讲他是一个有用之才。
二是业绩导向。在竞争环境中,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业绩才能把一个人同其他竞争者区别开来。在进行人才评价时,不能仅看文凭和其毕业的大学,还要看他给社会做了哪些贡献,有何业绩。”
聂灵是一所普通大学的在校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大三那一年,他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进入一个大城市的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的时候他干坐着,领导看他有点可怜,就扔给他一个东西,说:“三天内完成就行了,到时给你个实习鉴定。”
三天里,他几乎住在单位,最后——完成了它。
在当天上午,领导吓了一跳,对他刮目相看了。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很少的时间,而他居然都提前完成了。
实习结束了,领导没多说什么。但不久,机构领导到他的学校要人,点名要他。
在这之前,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有好几个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你都不要,却要一个普通的大专生,不是开玩笑吧?
“不是开玩笑,他有能力,能做成事。”那个领导说。
后来,有一次上级部门临时借调他去帮忙,结果是:这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交的,并且还让返工,但这一次,这个部门的报表是第一个送上去的,成为少数几个一次通过的部门之一。后来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意放,但硬是调走了。
这个例子是值得借鉴的。不管你是谁,是名牌大学生也好,是普通的高职大专生也好,只要你有能力,那么就一样是会被挖掘的。拥有很好的质量与效率是你在社会当中必胜的武器,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在企业中也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如果你不尝试着去做的话,你永远只是小角落的一只昆虫,碌碌无为;只有你去尝试了,去寻找机会了,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所以寻找质量和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岗位看重的是结果,业绩决定一切。因此,把能力转化为业绩最重要。质量重要,效率重要,那就想办法让它们达到平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