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弃时见富贫
人人都想做富人,然而先富起来的却是少数人,多数人只能巴巴地观望着。经济学家告诉我们,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上,显然富人永远只是凤毛麟角。然而,正因为富之难能可贵,富之席位紧缺、富之光辉耀眼,激励着更多人期待脱贫致富,告别贫穷痛苦的煎熬,享受富裕快乐的滋润。
曾经,有幸结识一位亿万富翁张哥,并获邀参加他安排的私人聚会。其实,之前就对张哥的背景略略有些了解,他虽然不是衔着金钥匙长大的“富二代”,但是他爷爷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他爸爸又是当地位高权重的大官,可谓是十足的“军三代”和“官二代”。当时,我就自以为是地认为,张哥之所以拥有惊人的财富,其实跟他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财富的降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见面后,我才了解到,张哥的创业路其实并不平坦:创业伊始,他的爷爷和爸爸都不允许他暴露身份,甚至不愿意给予充足的创业资金,而是让他以一个普通创业者的姿态去奋斗。此后,张哥的创业路充满了艰辛,甚至一次次遭遇毁灭性打击,但是从爷爷和爸爸身上继承的坚韧,让他并没有轻易地放弃最初的追求。最终,三代人在三个不同的领域,获得了同样值得称道的成绩。
当我请教张哥成功之道时,他笑着说,“富在迎来,贫在弃时。富者要有长远的打算,眼光要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不要被当下的点滴困难吓倒,不要因为未来看不见就退场,不要因为花未开就质疑花期早到。而贫者往往是不善于抓住时机,甚至将摆在面前的机会,已然握到手上的财富,都不经意地弃之如敝屣。”
迎来弃时见富贫,贫与富不仅关乎创业者的背景,而比背景更重要的还是意识,是抓住机会和适时出击的意识。其实,不光是创业之路如此,人生的每一条路,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火锅“外卖”
夏天刚刚过去的时候,老乡大明的火锅店就热热闹闹地开张了。秋季也是火锅开始走俏的季节,大明的火锅店运营状况非常不错,朋友们都说大明的眼光真是不错。而大明却说,冬天才是火锅店的真正旺季,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旺季抓牢,给火锅店的生意再添一把“火”。
冬天悄悄来临了,大明的火锅店生意继续兴旺,而店里还悄悄有了新动作——火锅“外卖”。所谓火锅“外卖”,就是由外送员将锅碗瓢盆、配菜和锅底送到食客家里,食客只需要简简单单点个火,就能在家吃上热气腾腾、原滋原味的火锅了。而等食客美餐一顿后,外送员便会再次前往收回锅碗瓢盆,并退还食客交纳相应的押金。简而言之,食客就算在家里,也能轻轻松松地吃上火锅,火锅“外卖”跟盒饭一样能随叫随到。
坦白说,当我得知火锅也能送外卖时,两只眼睛瞪得像一对灯笼。为了体验一下火锅“外卖”,于是我特意打通了大明火锅店的电话。很快,按预约好的时间,大明火锅店里的服务生送来了火锅“外卖”,还麻利地摆好了一切的装备。除了餐桌不是火锅店的餐桌,进餐的地方也换成了自己家,其实吃火锅的感觉根本没两样。等我和家人风卷残云后,服务生带走了装备,打包走进餐后的垃圾,我的家又恢复了原样。
不过,我感兴趣的是,大明是如何想到这个主意的,火锅“外卖”是很多人想不到、也不敢想的。大明笑着跟我说,顾客的需求便是最好的商机,是顾客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原来,大明常听到进餐的年轻男女说,“火锅确实好吃,但是若能在家里吃到火锅店的火锅,该多好。”当大明借机推销火锅店的火锅底料时,年轻男女却说,“吃火锅,其实吃的就是一种感觉,我们需要的是在家里享受同样品质的服务。”
那一刻,大明突然明白,都市里宅男宅女特别多,许多人同样渴望足不出户吃到火锅,而且是和火锅店一样美味的火锅。虽然火锅“外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大明一旦发现全新的商机,便开始着手研究火锅“外卖”的可行性,并且最终让火锅“外卖”变成了现实。而火锅“外卖”不仅吸引了宅男宅女,连一些家庭聚会也会点一份火锅“外卖”,甚至有加班的白领也会感兴趣。
不用说,大明的火锅店开辟火锅“外卖”服务后,整个冬天的生意自然是旺上加旺。而商机,和人生中的种种机会一样,从来都是眷顾擅于捕捉、敢于进取的人。如果有商机却视而不见,或者行动起来畏首畏尾,那也就只能和成功无缘了。
“直播”厨房
老王在普晖社区干了间湘菜馆,湘菜麻辣鲜香很是吸引附近的居民,湘菜馆的生意打开张就很红火。本来,老王指望湘菜馆的生意越来越火,甚至有机会开第二间、第三间,做成有规模的连锁湘菜馆。
然而,湘菜馆的好生意却并没持续多久,渐渐地,来湘菜馆的新面孔越来越少,而一些老顾客也绕道而走。服装厂的李厂长以前是湘菜馆的常客,每周少说也要来个两三回,不仅会带生意上的伙伴来,夫人懒得做饭时也会来撮一顿。一次,老王在超市遇到李厂长,便直截了当地问,“李厂长,最近怎么都不光顾我的湘菜馆啦,是我给您的优惠幅度太小了,还是您的厂子不景气?”李厂长犹豫了一会儿,说了实话,“现在,食品卫生是个大问题,在外边进餐总担心不干净。”
为了打消李厂长的顾虑,老王邀请李厂长到湘菜馆的厨房参观。可是,李厂长摆摆手说,“老王,你总不至于让每位进餐的顾客都跑到你的厨房里去监督吧?”李厂长硬生生的拒绝让老王语塞,不过老王不仅没有责怪李厂长的生硬,反而从李厂长的话中得到了启发。老王暗暗跟自己说,“如果让每位进餐的顾客,都能轻松自在地监督我的厨房,相信他们不会因担心食品卫生而不敢登门了。”
老王有了初步的设想,便开始琢磨如何将设想兑现。很快,老王便有了主意,他在厨房安装了好几个摄像头,然后连接包厢和大厅里的电视机,让顾客在进餐的过程中,能够随时观看厨房的实况。老王“直播”厨房的消息传开了,李厂长又带家人来湘菜馆光顾了,看着整洁的湘菜馆厨房和大厨们规范的操作,李厂长和他的家人都既新奇又满意。李厂长的儿子小东,还指着屏幕开心地说,“那是我刚才选的大鲈鱼,现在还活蹦乱跳呢。”
一传十,十传百。不仅许多流失的老顾客回来了,一些不熟悉湘菜馆的新顾客也来了。显然,大家不仅是图湘菜馆的菜品味道好,更是在老王“直播”厨房的创意里,无形中得到了一种安全进餐的保证。大多数人认为,老王“直播”厨房是诚信经营的表现,也有人心底揣着小九九——想通过“直播”厨房“偷师”学艺,回去炒几个好菜给家人吃。遇到这样的顾客,老王总是一笑了之,还说,“铁打的顾客,流水的菜品”。
老王的湘菜馆持续地红火着,虽然他再没提开分店、搞连锁的想法,但是大家都相信他圆梦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五床黑心棉里的良心
那一年,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他硬生生从桥上“掉”了下来。不能以新生的身份进入校园,他却没有放弃走向象牙塔的决心。于是,他在心仪的高校找了一份工作,哪怕接下来工作换了又换,工作地点依旧在高校,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四年过去了,那些跟他一起进高校的学子离开了,而他依旧选择留下来工作。在高校待久了,他渐渐地有了一种意识,赚学生的钱或许是一条捷径,可以最稳定、最快捷地积累财富。又一年,新的一批学子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看到了金灿灿的商机。迎新时刻,他摆了个卖棉被的小摊子,希望通过卖棉被赚一桶金。遗憾的是,别的小贩大赚特赚,他却只卖出五床棉被而已。
迎新的商机转眼即逝,他开始寻找新的经营的路子,却处在前路一片朦胧的阶段。一天,他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新闻,XX批发点大量出售黑心棉,这些棉被大量流入各大高校。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卖出的五床棉被,其实就来自这家批发点。他暗暗告诉自己,“我虽然只是个临时小贩,但是我会为自己卖出的商品负责,我一定追回那些卖出的棉被,并给予两倍的赔偿。”
他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自己的顾客——那五床黑心棉的新主人,他在校园里贴了很多寻人启事,发了很多油印的传单,还在校园的论坛发帖。最后,他还是求助校广播电台,才找到那五位购买棉被的新生,这些新生甚至不知自己买了黑心棉。不管五位新生怎么拒绝,他坚持要进行售价两倍的赔偿,他说,“这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生意人的诚信其实就是经营的‘生命’。”
他的举动不仅感动了五位学子,当更多的师生知道他的故事后,一时间,他突然成为这个校园里的英雄。后来,不管他在校园里出售什么商品,他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师生,他的商品很快就会销售一空。再后来,他在校园里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店,店里的商品越来越丰富,而他一直坚持不卖假货、售假赔二,哪怕并不是自己店里的错。他还被学校的市场管理部门评为“最诚信商铺”,据说他的店是唯一没有经营纠纷的店。
现在,他的诚信小店早已“关门大吉”了,因为他承包了校园里最大的超市,营业额也比以前翻了好多倍。然而,他依旧是高校里的一个传说,一个关于诚信至上的传说。显然,是五床黑心棉里的良心让他开启了经营之路,而对诚信一如既往的坚持,最终让他毫无悬念地获得更大的财富和成功。
货卖堆山
那一年,妹妹妹夫在大学开了间水果店,明明校园里有上万的师生,店里的生意却上不去。
那是妹妹妹夫第一次创业,面对一时的窘境他们一筹莫展,找了很多朋友献计献策,依旧没有振兴生意的办法。住在乡下的母亲坐不住了,父亲却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去省城无非是浪费车费钱。”可是,父亲的话母亲根本听不进去,她非要到妹妹妹夫的店里瞧瞧,还说,“没准我能出点好主意,难不成让店子倒闭掉?”
说来也奇怪,母亲只在省城待了一天,就匆匆地回到了老家乡下。然而,妹妹妹夫水果店的生意却突然好了起来,小两口常常忙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脸上却是满足的笑容。过了一段时间,我忍不住问妹妹,“你们到底得到什么经营秘笈,生意突然就改观了?”妹妹笑着说,“其实,全归功于母亲专程送来的四个字,这四个字让我们走出了迷局。”
原来,以前妹妹妹夫见生意不好,往往只摆放很少数量的水果,担心开箱后的水果见风打蔫。另外,他们见一些先摆放的水果成色不太好,又害怕上了品相好的水果,成色不好的又彻底滞销了。殊不知,顾客见摆放的水果量少、成色普通,就越发没有购买的欲望了。而母亲通过观察后,送给他们的四个字是“货卖堆山”,就是这土里土气的四个字,让妹妹妹夫知道经营不顺的原因。
“货卖堆山”,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将货物堆得像小山一样出售,让顾客有一种货物充足、丰富的感觉。由于“货卖堆山”,许多顾客就会被吸引而驻足,而其他顾客又有从众心理,于是光顾的顾客也就越来越多了。说到底,经营的过程不必藏着掖着,手头的货物都是为了出售赢取利润,与其害羞地“待字闺中”,倒不如大大方方地展示。正是因为母亲赋予的开放的经营思维,“解绑”了妹妹妹夫一度受困的生意。
其实,不仅是一间小小的水果店,我们拼搏奋斗的人生,何尝不是该将自己的正能量“货卖堆山”呢?
商之道
二十年前,镇上的国营家具厂倒闭后,小镇上多了许多木工作坊。失了业的父亲离开了家具厂,也学昔日的工友试着“独立”,开了属于自己的木工作坊。由于父亲的木工技术很出色,木工作坊的生意一直不错,我们一家人也过着小康的生活。
后来,有一位外地人游说父亲关掉木工作坊,与他合作在镇上开家具厂。外地人看中的是父亲过硬的手艺和在小镇的知名度,父亲看中的是外地人描述的美好前景。家具厂还没开,母亲便担忧父亲的家具厂会跟国营家具厂一样倒掉,还不如好好守住眼前的木工作坊,至少能维持还不赖的生活水平。可是,父亲铁了心要改变现状,义无反顾地和外地人合作,大张旗鼓地将家具厂开了起来。
母亲的担忧成真,外地人收取了几十笔家具款后,突然人间蒸发了。外地人惹的祸,让家具厂四面楚歌,父亲的脸上也愁云密布。母亲劝父亲,“离开家具厂吧,外地人留下的烂摊子,你没有义务来承担。”母亲的话父亲听不进去,“我堂堂七尺男儿,能做这么不负责任的事情吗?”父亲敢于担当的行为当然很伟岸,可是要如约完成那几十套家具,光家具的材料钱加上木工的工钱,就会让家具厂彻底破产,父亲也要成为四处举债的“负翁”了。
那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场面,父亲的家具厂每天干得热火朝天,可是热火朝天的背后却是残酷的凋零。母亲常常絮絮叨叨,“都是你太固执、太刻板,把一家人的好日子都葬送了。”父亲认真地说,“诚信之道,就是最基本的商之道,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商人、好木工。”父亲还常常说,“就算我这次倾家荡产,恪守诚信之道的我,也总会有翻身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