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要揭示的是远东的佛陀智慧中的最后一个秘密,那个真正让他“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心想事成,拥有无比强大力量与号召力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什么?
答案是顺应!
既要顺应自己内心的梦想与坚持,也要顺应外在的客观世界,最终将我们的思想与我们的行为,甚至包括整个世界完美地统一起来。这听起来也许有些玄妙,但事实上却并不困难。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许多的梦想,这些梦想中有些是善良而美好的,但也有一些却是自私而荒唐的;有一些梦想明显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身边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另一些也许根本违反了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别说难以实现,即便真的实现了恐怕对于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来说也不是好事情。
有人也许会说,我的梦想就是任何人都不许对我有丝毫不敬,但我可以对任何人指手画脚,予取予求,对于这种梦想,我只能说它根本不能称之为梦想,最多也不过是一种偏执的妄想而已。
很显然,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对自己不敬,我们首先就应该学会自尊与尊重他人!
所以这个秘密很简单,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将我们个人的梦想与自己及其身边人的幸福维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1871年8月30日,一个名叫卢瑟福的新生儿出生在了新西兰维纳尔森的农民家庭之中,尽管他的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匠,但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木匠的儿子日后会拥有怎样的成就。正是这位卢瑟福不但自己荣获了19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更是培养出了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说,如果卢瑟福带领着他的弟子们出去旅游,我们将会见到一场难得一见的、令人惊讶莫名的景象:世界上活着的几乎全部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一起野餐!开个玩笑来说,如果他们的“班车”出了点事故,我们将失去全世界几乎所有最为优秀的物理学家,整个人类的物理研究将倒退数十年。
但事实上,卢瑟福却是一个简单的人,他成功的秘诀在于:“我永远不给一个学生一个以上的课题,也从不把一个人放在无用的研究项目上。”也就是说,卢瑟福总是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他会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方向,甚至是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为他们逐一安排研究的方向与课题,在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与扮演的角色,并且总是及时地给予他们最为重要的指导。
这样做的结果是卢瑟福等于将自己全部的学生的智慧都挖掘了出来,同时也用这种方式将世界上所有天才的智慧凝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他将自己的梦想与学生们的梦想捆绑在一起,将自己的兴趣与学生们的兴趣捆绑在一起,最终也将自己的成就与学生们的成就捆绑在了一起。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伦敦的一个贫穷的艺人家庭里。卓别林的父亲是个马戏团的杂耍演员,而他的母亲则以卖唱为生。
19世纪的英国,艺人的地位低下,被人们所看不起,同时他们的收入也少得可怜。更加不幸的是,卓别林出生的时候正赶上英国的经济大萧条时代,父亲在失业的打击下整天借酒浇愁,不久就抑郁而亡。从此以后,家中的条件越发恶劣起来,而卓别林的母亲为了让小卓别林以及他的哥哥能够略微生活得更好一些,每天都拼命地赶场挣钱,但又担心两个孩子年纪太小放在家中无人照顾,所以他们的母亲进场都会在演出的时候将他们兄弟两人放在舞台两侧的帷幕后边。就这样,时间一长,聪明的小卓别林渐渐学会了母亲演唱过的许多歌曲。
卓别林的母亲一边要拉扯两个孩子,一边操持家务,还得每天赶许多场演出挣钱维持家用,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渐渐地,她的嗓子大不如前,但为了挣扎求生,她也不得不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坚持下去。
在小卓别林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小卓别林和他的哥哥依然像往常一样站在舞台的帷幕后边看母亲的演出。而他们的母亲在一开始的演唱依然优美动听,但长期积劳过度的不良影响终于爆发开来,一首歌曲只唱了一半,卓别林的妈妈就突然发不出声音。
咱们前边说过,在那个时代的英国艺人们地位低下,其他人对他们也毫无尊重可言,眼看着这位劳累的母亲突然失声,台下的观众不但没有丝毫的同情,反倒纷纷发出嘘声,甚至大喊着要退票。
面对这样的情况,剧场的老板可吓坏了,他马上走到前台,一边向观众们道歉一边大声地训斥着还没有从失声的打击中回过神儿来的卓别林的母亲。
看到母亲受到这样的委屈,小卓别林一边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家庭的命运,改变艺人的命运,一边勇敢地走上台来对老板说:“你不许再骂我的妈妈了,如果你需要,我可以代替我妈妈唱歌!”
事实上这位剧场老板以前在后台也曾经听到过卓别林的歌声,虽然这个孩子只有五岁,但他的歌声却同样优美动听,那种稚嫩的童音,事实上更加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更何况一时也找不到别人救场,老板最终决定让小卓别林上台试试,但是仍然挥舞着拳头警告他说:“可以,但是你可得给我好好唱,要是再出什么差错你就得小心点了!”
小卓别林无视老板的威胁,大方地走到舞台中央,接着刚才母亲的曲调放声高歌,他的声音清脆嘹亮,而且他并没有任何初上舞台的生疏与紧张,反倒配合着音乐发挥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看到这样别出心裁的演出,台下的观众们也渐渐安静了下来,当小卓别林一曲唱完,剧场里居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甚至台下的观众们还要求小卓别林再演唱一首。就这样,卓别林的第一次演出获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从那以后卓别林妈妈的嗓子再也没有恢复。
生活更加拮据,卓别林的妈妈不得不到处打零工挣钱,而且利用空余时间教卓别林兄弟两人一些唱歌与表演的技巧。为了尽可能地让家庭的生活条件好一些,卓别林开始了在大街上卖艺的生活。
即便是这样,当小卓别林成长到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前途仍然咬着牙将小卓别林送进了学校。小卓别林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异常珍惜,他读书非常刻苦,而且特别擅长朗诵,学校的老师们都对这个聪明好学而又多才多艺的孩子很是喜爱。但小卓别林的家庭条件太差了,无论他如何努力,成绩有多么优秀,一年之后他还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8岁的小卓别林开始了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的生活。
他在杂货店做过小伙计,在印刷厂当过学徒,给有钱人当过佣人,甚至还自己贩卖一些小东西。这些曲折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让卓别林在小小年纪就看尽了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不但为他日后的表演生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阅历,更让他更加坚定了改变自己命运,为艺人以及广大底层劳动者争一口气的信念。
10岁的时候,卓别林通过关系进入了当地比较有名的一个戏班里做学徒,而这个戏班的老板对他们这些小学徒非常严厉,按照规定,戏班中所有的孩子必须都得学会一种木屐舞,而且每天都要练习。
卓别林对这种僵硬而无法发挥任何个人风格的木屐舞毫无兴趣,相反,他倒是对丑角扮演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于是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向那些小丑演员请教,还经常去偷看小丑们的演出和训练,时间长了,他渐渐积累了许多丑角演出的经验与技巧。
有一年圣诞节,法国著名的小丑演员马赛林要到伦敦来演出,更加幸运的是与他合作的单位正是卓别林所在的戏班。按照演出安排,戏班中需要出一位小丑作为马赛林表演时的配角,但是因为马赛林的名气太大,戏班中的职业小丑们都不敢接下这个角色,这就让卓别林抓住了机会,他自告奋勇地找到戏班的老板,并声称自己愿意去表演这个角色。
戏班的老板知道卓别林对于小丑演出很了解,同时也知道他在艺术方面的天分,再加上一时无人可用,就答应了卓别林的要求。就这样,卓别林拥有了一次与当时的艺术大师马赛林先生同台表演的机会。在演出当日,卓别林与马赛林的配合相当默契,演出的效果好到远远超过老板与观众的期待,从此卓别林成了戏班中最为重要的小丑演员。几年后,卓别林随同戏班一起在欧洲进行巡回演出,途中他又被法国的著名哑剧团卡尔诺哑剧团看重,成功进入了当时世界演艺界的中心之一——法国巴黎。
1913年,卡尔诺哑剧团又到美国巡演,而卓别林在纽约的百老汇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喜剧《拿手好戏》,一下引起轰动。此后,他又凭借着这次在美国巡演所积累的人气与好莱坞的片商成功签约,开始了喜剧电影短片的演出。这个时候卓别林已经成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小时候发下的誓愿,他要为备受压榨的底层劳动者呐喊,终于,在1935年,卓别林拍摄了在世界戏剧史,世界电影史上都堪称经典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在这部电影之中,卓别林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巧妙的剧情设计,辛辣地讽刺了资本家的贪婪与底层劳动工人遭受资本家无情盘剥与疯狂压榨的痛苦与艰辛。剧中卓别林所扮演的拧螺丝工人最后疯了,跑到大街上见到圆形的东西就想拧的一连串镜头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永远的经典,卓别林不但凭借着这部电影为那些底层劳动者发出了不平的呐喊,也成功地将自己的身份从“著名喜剧演员”变成了“永远的喜剧大师”。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真正让卓别林成功的也许是他的艺术天分,但最终让卓别林取得在演艺界无可比拟地位的却是他将自己“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梦想与整个社会底层劳动者不甘被侮辱,不甘被压榨的理想联系起来的努力。正是因为卓别林将自己的梦想与许多人的梦想联系了起来,在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为更为广大的群体奔走呼吁,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帮助许多陌生人改变残酷的生活局面,他才成就了“永远的喜剧大师”的赫赫声名——卓别林不愧为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