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29500000008

第8章 墙内开花墙外香——明朝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老母病逝,与早走的父亲合葬于明山丽水的山阴道尽头。清明时节,回乡扫墓,行车山阴道上。正值淫雨新霁,天空澄碧如洗,林篁葱绿欲滴,身临其境,才领悟了清朝诗人查慎生在《山阴道中喜雨》中所抒发的真意:

谢家双屐旧曾携,转觉清游爱会稽。白塔红亭山向背,赤栏鸟榜岸东西。波光拂镜群鹅浴,竹气通烟一鸟啼。野老岂知身入画,满田春雨自扶犁。

双亲生前,做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心,如今看到他们安然长眠于风景如画的山阴道上,歉疚的内心似乎多了些许欣慰。

不言而喻,山阴道上的明珠当数兰亭。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这里留下了铁划银钩的墨迹和行云流水的华章。千百年来,优哉游哉的乌篷船,迎载过多少书法家,他们背负着文房四宝,前往兰亭朝圣、临摹;优哉游哉的乌篷船,又从兰亭送走了多少凭吊、怀古的文人,连同他们一卷卷怅意绵绵的诗文。

由兰亭上行两公里即至青山环抱的花街,此处曾是古绍兴的关隘。车过花街,沿洪溪拐弯后,又一片柳暗花明。正当应接不暇的景致令人眼花缭乱时,蓦地,从山麓浓荫处闪出一座圆形石墓,从其坐向、气派、所处环境看,墓主人决非等闲之辈。再一细看,果不其然,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原来墓主人竟是学贯东西、名震中外的心学大师王守仁,即王阳明。

倡导致良知的王阳明,在归居绍兴、研读讲学六年后,于嘉靖六年(1527年)奉诏前往广西镇压少数民族起义。1528年,57岁的王阳明因病离广西北上,终因肺病咯血,于次年初客死于江西南安舟上。弥留之际,学生周积问他有什么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在绍兴、余姚的两位高足王畿和钱德洪闻讯赶去,扶榇归越,经济丧事,庐于墓,安葬于绍兴兰亭山的花街洪溪。到明穆宗时,诏赠其谥号文成,至神宗万历十二年又下诏从祀文庙。

王阳明的墓在绍兴,而绍兴并非他出生之地,他的家族世居山阴(今绍兴),但其曾祖因避祸而迁居余姚,因此他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在余姚出生。余姚先民在七千年前创造了辉煌的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余姚为浙东古县城之一,在明朝属于绍兴府,明末史学大师张岱说:绍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读书,各行各业的人对历史、文物、典章等,知之甚多。

余姚县境内最大的山是龙泉山,为四明山的支脉,王阳明就出生于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王阳明热爱故乡山水,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的《忆龙泉山》一诗中,发出了我爱龙泉山的心声: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后来王阳明父亲王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但因恋鉴湖山水,归还本籍,定居于绍兴城东光相桥畔。曾是淼淼宦海中一位疲惫不堪的过客,王阳明多次来到绍兴,或了悟心性或躲避风浪。在经受多年的宦海浮沉和战争征尘后,王阳明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归居绍兴,践行了他归隐古越山水的宿愿:

百战归来白发新,青山从此做闲人。峰攒尚忆冲蛮阵,云起犹疑见虏尘。岛屿微茫沧海暮,桃花烂熳武陵春。而今始信还丹诀,却笑当年识未真。

(《归兴二首》其一)

归去休来归去休,千貂不换一羊裘。青山待我长为主,白发从他自满头。种果移花新事业,茂林修竹旧风流。多情最爱沦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

(《归兴二首》其二)

摆脱了政治漩涡,悠游于乡土山水,学先贤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开种果移花新事业;效先祖王羲之修禊于兰亭,行茂林修竹旧风流。诗中流露了诗人平和淡泊的心境和高远恬静的志趣,而其实在他的内心仍然怀有对现实的忧虑。

以第二故乡绍兴作为归宿地,是王阳明的遗愿,也是深深了解他和爱戴他的弟子们的正确选择。王阳明对绍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充满着鱼依于水、鸟恋于林的感情。他在这座古城里,养生悟道,读经学哲,奠定了他学术成功的基础。名声大噪后,他又在这里讲学收徒、著书立说,使他的学说及其学派从肇端、集成到光大。

也难怪我这个绍兴通竟然对王阳明墓浑然不知,问了同行的善駿长兄才知道,这座曾显赫几百年的名墓,近百年来渐渐破败,残碑扑地,杂草丛生,特别自20世纪50年代后,索性被打入冷宫,无人再敢问津。直到1981年,当地有关部门才过问此事,成立了王守仁墓修复委员会,并得到日本学术界的资助,从而使名墓得以重见天日。现王阳明墓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王阳明墓气势不凡,建于当地称为抖水鲜虾的风水宝地,背靠青松森森的鲜虾山,面临碧流潺潺的洪溪水,四周群山环峙,墓前阳光铺道。墓地依山势而上,沿数十级石阶俯首登临,不时仰头望逐渐移近的石砌圆形大墓,似乎愈来愈感受到庄严、肃穆的凝重气氛。

王阳明(1472~1529年)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朝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王阳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纵观他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神、通、光、大。神者,荣膺五顶家的桂冠;通者,精通儒学、佛学、道学,还有军事学;光者,以集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事业于一身而彪炳史册;大者,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神的意思就是人们常说的传奇色彩,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据说在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他就出生了,祖父为之起名王云。然而他到了5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王阳明年幼时,王华对儿子勤奋地学文习武颇感满意,唯儿子喜爱下棋并因此耽误功课让他操心。终于有一次他生气地将象棋投落河中,使王阳明为之震惊,顿时感悟,当即赋下一诗以明志: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王华中状元后,10岁的王阳明随他赴京,路过金山寺与父亲一起参加酒宴。席间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却已朗朗成咏: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以蔽月山房为题赋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王阳明自小就立志成圣贤之才。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他听后不以为然,小小年纪出言不俗: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王阳明真正的神还是如《明史》所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王阳明)者。王阳明十分好学,从小博览群书,同时习武,骑、射、兵法皆精通。他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提督军务的太监张忠对以文士授兵部主事的王阳明甚为蔑视。一次他强令王阳明当众射箭,想让他出丑,并不允他推辞。王阳明遂提起弓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发全中红心,全军欢呼,张忠自讨没趣,十分尴尬。

博学之士能够统军征战,而且每战必胜,历史上能有几人?王阳明身为文臣,却在一生中打了多次武将未能力克的硬仗,平定江西是他初试牛刀。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东南一带山区爆发民变,声势波及方圆近千里。地方官员无可奈何,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被推荐出任江西巡抚,前往镇压。他到任后,攻打和招安同时进行,一方面出兵攻破实力最强的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另一方面又亲自前往其他军寨劝降,从而在一年多时间取得胜利。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王朝宗室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叛军十万,势如破竹,克安庆,逼南京,大有挥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势,明朝廷上下震动,惊慌失措。这时,驻守在丰城的赣南巡抚王阳明迅速赶到吉安,率领数量不多的兵力直捣叛军老巢南昌,并与叛军大战鄱阳湖。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乱仅在月余就以生擒朱宸濠而被平定。王阳明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功绩。

不料在王阳明擒获宁王后,又节外生枝地出现一段插曲:荒淫无道的昏君正德皇帝在宦官江彬挑唆下,异想天开地要亲自出征和宁王打一仗,亲手将他俘获。经王阳明的再三说服和协调,正德皇帝才同意在王阳明到南京后,放出宁王让他俘虏,高兴一下。

通即通才,王阳明不是泛泛的通才,而是对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精通、实践和超越。王阳明的弟子、明清大史学家黄宗羲曾说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即他曾相继对儒、释、道三家孜孜研读,在求圣仍不得其门后才促成了龙场之悟。

王阳明自幼受儒学熏陶,渴求成圣贤之道。18岁那年,程朱学派的理学家娄谅告诫他,圣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学习的方法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所谓格物就是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大至天地宇宙,小至草木昆虫,都存在着一种先天本然之理,人与人之间的仁、义、礼、智、信也是此理的表现。格物致知就是通过读书及践履来探究这个理,做个真正的明白人,达到圣人的标准。

陪父居于京师期间,王阳明广搜博览朱熹的书,深入程朱理学堂奥、旁涉老释;不光读书,他还深入进行实践体验。在读到朱熹名言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后,他就面对一片竹林做起格物之功:两眼紧盯着竹子,心中反反复复地琢磨着,渴望从竹子中得到至理。但一连七天,不但沉思不得其理,反而得了一场大病。

按儒学求圣不得其门,使王阳明曾一度对佛家及道家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王阳明所处时代,佛道思想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王阳明佛学修养很高,他的理学思想受禅宗影响很深,甚至有他前身就是和尚之说。明刘仕义《新知录摘抄》载有一个故事:有一天,王阳明偶游僧寺,看一个僧房锁得严密,便动了疑心,要求和尚打开门看个清楚。和尚对他说,房里有一位老僧入定,已经五十年,上代交付,不可随便开关。王阳明却坚持要开门一看,和尚只好开门,果然看到一个和尚肉身坐在龛中入定,面色俨然如生,而且很像王阳明自己的相貌。他看了心中如有所悟,觉得这个和尚,就是他的前生,抬头又见墙壁上还留有一首诗: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精灵剥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怅然若失的王阳明,便出钱吩咐寺僧为这坐龛圆寂的和尚肉身建塔。

至于王阳明与道家的交往,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岁时,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那天他不见了。原来他在独自散步中无意走到道观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打坐,就向道士请教起养生术,并与之闭目相对静坐而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遣人才把他找回。此后他常在泰山、九华山各地和道士讨论修炼、养生问题,探讨佛道思想。在游历名山大川、寻访道观庙宇之际,他写下了许多山水诗,其中不乏抒发自己神往凌霄、早登仙境的心境之作。

灵峭九万丈,参差生晓寒。仙人招我去,挥水青云端。

这是王阳明在道家名山、佛教圣地九华山写下的诗篇之一——《列仙峰》。此峰多人形怪石,仿佛众多行者、拜者、舞者接踵相从,如同众仙结队去天庭赴会。相传汉朝陵阳县令窦子明在此做了道士,乘白龙飞天成仙。李白来此也飘飘如入仙境,写诗想象着浮丘公、公子乔两位古仙人吹笙骑鹤来与他同游。

与王阳明结下特殊缘分和感情的是会稽山主峰宛委山,即香炉峰。宛委山古为越中道教圣地,宛委山下的龙瑞宫,又是越中著名道观,宫旁的阳明洞天是道教的旧经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天宝三年春(1744年),辞官还乡的黄冠道士贺知章,写下了一篇《龙瑞宫记》,并被镌刻于阳明洞上方的飞来石上。王阳明一生中,曾两次上宛委山,在山中度过了难忘的时光。他先是偶闻道士谈养生,遂有遗世入山之意,在阳明洞侧学养生之道,钻研程朱理学;后又在宛委山结庐读书,结庐洞侧,默坐三年,了悟心性。阳明书屋的遗址至今犹存。

王阳明走进宛委山,跨入阳明洞天,就像当年武陵人来到了桃花源。两处胜境,都建造在神秘、超逸的雾霭中,萦回着离奇的传说,会聚了美妙的理想。但是,阳明洞天与桃花源又有霄壤之别:桃花源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栖所,阳明洞天却是客观存在的人间仙境。王阳明也绝不是那位糊涂而迷惘的武陵人,他选择了静谧、玄妙的龙瑞宫,作为他养生、悟性、修道、读书的最佳处所。在正德辛巳年(1521年)王阳明晚年34首居越诗中,有一首观宛委山而抒心中情的诗——《登香炉峰次萝石韵》。阅尽人事,历经沧桑,此时的王阳明早已是另外一种心态了: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光就是荣光,对祖宗之业的光大,对中华文化的光大。诚如王阳明故居的一副楹联所云: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据称,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达到立德、立功、立言标准的三不朽只有两个半人,两个人是指诸葛亮(一说孔子)、王阳明,另半个人是曾国藩。

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是: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

钱穆说王阳明是:明代学者的重镇、宋明理学的高峰。

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赞扬王阳明的七言绝句: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话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

日本海军元帅、大将、侯爵东乡平八郎,在其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七字。

说到大,人们挖空心思地将王阳明往大的位置上抬,诸如心学大师、思想大家、旷世大儒云云。与历代伟人相比较,王阳明即使不是最大个儿,但也绝对不会是小个儿了。

凭借优裕的官宦家庭背景,王阳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他从11岁起就侍父于北京任上,有机会出塞漫游,纵览山川形胜,广开眼界,积累知识。同为朝廷命官的岳父诸养和,又为他创造了深读四书五经和学习养生之道的条件。在父辈的促进下,王阳明立下了当一代圣人的决心,并且不负众望,于弱冠之年,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试,成为以后浙江三大人。

继弱冠中举后,王阳明在八年后又登二甲进士,步入官场。少年得志,急于建功立业的王阳明,一踏入官场就吃了记闷棍。当朝皇帝明孝宗仅仅给他一个闲职敷衍了事,对他那寄予厚望的国是建议也不置可否、束之高阁。郁闷的王阳明因此旧病复发,只好告假回家乡养病,其实这只是他在人生旅途的最初遭到的一次小小的挫折,更大的祸事正等待着他。

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宦官刘瑾擅权,21名正直官吏遇难。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抗疏救援,直言武宗要开忠谠之路,因而触犯权臣,受廷杖处分,远谪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为驿丞。对如此严惩刘谨仍不甘心,又派人尾随侦察,图谋暗害王阳明。幸亏王阳明巧施妙计,在钱塘江上浮一斗笠,江边放一双鞋子,伪装跳江自杀,并留下了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的绝命诗,才得以甩掉跟踪。金蝉脱壳后,他赶忙搭一艘商船从舟山出海,不料途中又遇飓风。惊天巨浪如同脱缰的烈马,野蛮地甩弄着载于它背上的木船,而王阳明却镇定自若地端坐船内,悠悠地吟着一首《泛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耳边是狂风肆虐,眼前是惊涛压顶,然而在一个哲学家的心中,心外无物,与己无关,譬如浮云,飘过天空。明明是风波险恶,处境危急,然而在一个政治家的心中,却是风平浪静,光风霁月,正如同游方僧那样,执锡杖,乘天风,飞越三万里海涛。短短四句话,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以及他高洁的圣者境界和哲人的审美情趣。处惊不乱,泛海悟道,或许成为王阳明的心学巨著的序言。

穷山恶水,蛮烟瘴雨,王阳明的谪地是个极其偏僻的地方。贵州龙场驿在贵阳西北万山丛中,当地居住的人多半是苗人,王阳明都无法与他们交谈。刚到那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他泰然自若,伐木为室,居洞悟道,并以渊博的知识和才能,赢得了当地苗人的信服。在身处逆境、壮志难酬的岁月中,王阳明并没有气馁,更没有倒下,而是开始日绎旧闻,冷静思索,重新领悟孔孟之道,再度审读程朱理学。

尽管王阳明可以在艰苦环境中坦然处之,但他带来的随从却一个个病倒了,乃至要靠他亲自烧水做饭服侍他们。他还常和随从们一起唱唱家乡的曲子,尽量设法让他们心情开朗。如果是圣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个让王阳明昼夜苦思而不得其解的难题。突然他在一个夜梦中,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认识到朱熹所强调的在外物中寻找至理的方法是不适合自己的,每个人应当向自己的内心寻找理。

经过独立思考,王阳明终于大彻大悟,不知不觉中摆脱了以经解经的羁绊,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学说。后人将王阳明在艰难困苦中创造心学、自成体系并奠定王学基石的三年称为龙场悟道。王阳明还在贵州创办了龙冈书院,又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请,主讲文明书院,一时学子蚁聚,使贵州自由讲学蔚然成风。

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阳明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接着刘瑾被处死,使他的官职略有升迁,于当年十月起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次年,他游览滁州写下一首体悟玄理的诗——《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人已离,心犹留,诗人还在想龙潭。想着山中之夜的静谧,闻着暗暗花香,听着淙淙溪流,月下幽人与空山栖鸟浑然一体。诗人独坐龙潭,露中草鞋,风中葛衣,俨如一个隐士,但自己不会因失意而消沉,仍会继续努力,因为这片山河寄托着他太多的感情。江北江南无限情,余韵悠长,含蓄不尽,留下无限遐想。

数年以后,王阳明迅速地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军事行动。然而立了大功的王阳明,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毁谤与陷害,结果落了个明迁暗绌。嘉靖元年(1522年)王华去世,王阳明以父死守制为借口,辞爵又一次回乡归居。这一次回乡,他终于可以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传播和发展他的心学思想。这时候的王阳明,既有学说,又建书院,已经成了独树一帜、一呼百应的学界首领。他以致良知的观点赢得了人心,从而实现了自身的理想和价值。

但是,倡导致良知的王阳明,在抉择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却表现得十分无知。对官宦生涯旧情难舍,终于禁不住一文诏书的诱惑。在他归居六年后,于嘉靖六年(1527年)东山再起,就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作为两广总督,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后因肺病加重,上疏乞归,于1529年1月病逝于江西南安舟中。

王阳明终于结束了他独步一时的心学历程,以及他璀璨的一生。

王阳明是在1522年怀着愤懑的心情,辞爵回乡讲学的,这一讲竟讲了六年之多,因祸得福,促成了他学说的完善和发展。在六年多中,他如同一个农夫,虽然朝乾夕惕,却逍遥自在地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学术土壤;又像一个工匠,虽然绞尽脑汁,却独立自主地营造着属于自己的哲学殿堂。在这段时间,王阳明写下来许多阐述他哲学思想的文函,同时又大张旗鼓地宣扬他的致良知学说。他甚至毫不理会朝廷对其心学的禁令,公然我行我素,宣称良知以外的学说都是邪妄和异端。

王阳明称: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既然心本身就包含着义理(伦理),所以首要的问题并不是道学家所说的格物穷理,由外而内,而是如何发明本心,由内而外,把人人同有的义理之心发散于外,付诸实践。为说明根于人心的儒家伦理,王阳明用了一个著名的岩中花树比喻:王阳明游南镇,一个朋友指着石头中的花树,问他说:你说天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和我心有什么关系?王阳明回答说:你见到这花之前,花与你的心各自寂静;你来看此花时,花进入你的内心,此花便在心头显现出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岩中花树对于心来说,其存在本身及其意义的被确认,在于花在人心中的显现。

通过此论证,王阳明得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的结论,而他所言之心,就是生而知之的道德观念、善良意识,或者叫良知。致良知就是要去掉私念,找回良知,为此,在教育上就要求知行合一、心口如一。以后,他又将其哲学思想总结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在王阳明看来,没有善、恶之分,这是心的本质;做好事必定出于良知,做坏事则是被私欲所蒙。只有良知,才能区分善恶;去恶从善就要通过研究事物,获得真知。他把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归结到心、性二字,认为只要努力去私欲、存天理,就可以通过研究客观事物,获得真知;有了真知,只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实践,就可以将自己改造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

以南宋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一系,是在与程朱道学的辩论中不断发展的。明朝中后期,程朱理学已进入它的反动阶段,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的王阳明,以程朱理学反对派的身份挺身而出,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代表作是以其语录和论学书信为主要内容的《传习录》,以及其晚年研究《大学》的定型之作《大学问》。

他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也不同意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就是良知,即所谓天理。他主张把真理交给大众,叫大家都来思考,不以程朱之是非为是非。

王学成为中国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王阳明在学术上的杰出贡献,成就了他的历史地位。他设立稽山书院、阳明书院,以良知之学创立姚江学派,思想、学术显耀于世,经久不朽。他还总结出一套符合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致力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公开辩论,要求因材施教、学问要点化,主张启迪而反对灌输,同时还注重体育。他又提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求是精神后来成为浙江大学校训的主体,在浮躁之风盛行的今天,倡导求是精神尤有现实意义。

王阳明的学说简单明了,发人深省,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打破了沿袭两百余年处于独尊地位却僵化教条的程朱哲学,表现了一位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为改造人的灵魂、改变颓靡的社会风气而做出的巨大努力。王氏心学的理论体系向着真理逼近了一大步,一时风靡南北二京,学者纷纷信从。

在心学学派的大本营绍兴,王阳明讲学于稽山书院,招收了绍兴八县以及湖广、直隶、南赣等地三百余人听讲,绍兴知府南大吉野拜他为师。此外,他在余姚设立的学院也有众多学员。嘉靖四年(1525年)十月,他又在越城西郭门内光相桥之东,自立阳明书院讲学。至此,王阳明的学术活动如日中天,在明朝中期以后,形成了影响很大的阳明学派,他的四句教也成为弟子们的晨钟暮鼓。

起源和活跃于16世纪中叶的阳明学,虽然在明清两朝数百年间,时时受贬遭禁,但是依然显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敢于鄙视正统道学并与之对擂叫阵的王阳明,对自己的学说充满了必胜信心。他大办书院,广收弟子,一时间桃李满天下。阳明学不仅在南北二京显露峥嵘,而且这枝怒放的红杏,探头伸到了一江之隔的高丽国和一衣带水的东瀛国,对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阳明学在朝鲜、日本的风行,归根到底还是时势造就了英雄。17世纪的李朝高丽,效法中国的思想统治,倡导业已陈腐的朱子理学,遭到本国学者群起攻之。其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实学派学者,推崇王阳明,汲取了阳明学的精髓,提出和实践了该学派的政治理想,从而推动了朝鲜的新政治、维新变法。随后阳明学又传到日本,其时日本的有志之士研究儒学蔚然成风。具有陶冶人性之功的阳明学与颇多固陋迂腐的朱子理学在异国狭路相逢,相形之下,朱学不禁黯然失色。于是信奉和研究阳明学,成为革新求变的志士仁人的追求,为明治维新做了理论准备。

虽然王阳明在自己的国家遭逢不遇,备尝酸甜苦辣,然而却成全了他的成功。在封闭、死寂、浅隘、僵化的程朱理学樊笼里,敢于拍案而起,一鸣惊人,致使天公抖擞、百家鹊起,岂非他的一大成功?但对王阳明来说,他更大的成功和欣慰是百年树人,桃李芬芳。他培养和影响的一大批弟子中不乏栋才。散布各地的众多王学门生,不仅传宗接代,后继有人;而且青胜于蓝,各显身手。

在学派林立的王门后学中,高足王畿由于对阳明学大胆发挥,戛戛独造,自成一家,最终被官府斥为伪学。其弟子王艮鲜明地袒露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而被蔑为狂士。再传弟子何心隐,更是一位对贪赃枉法抨击的逆犯,竟为实践乌托邦的社会理想而被捕处死。到了李贽,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跳出师说,追求新的理论和思想,却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及至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命题和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先师们的基础上又更上一层楼。

民谚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王阳明首创的以心学为特色食谱的这桌筵席,却整整绵延了两个世纪。两百年中,星移斗转,人事代谢,但他的筵席仍在继续,只是食谱不断更新,场面愈加红火。这真是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哲人聚义,一代代师生们,评说孔孟,纵谈高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虽然看不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然而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到那种慷慨激昂的气氛和场面。

同类推荐
  •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大学史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望雁行

    望雁行

    本书为一部杂文集。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的各类散文、杂文、工作论文等数十篇,这些文章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事业、对亲情友情等的感悟和思索。《望雁行》文字流畅,文笔细腻,情感真挚,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 黑女诗稿

    黑女诗稿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 53种离别

    53种离别

    她是怪异、爱自由、具个性的“火狐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人气作家。她有5部长篇被译成25种文字在海外出版,2005年获意大利“罗马文学奖”。本书是虹影亲历离别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一种彻底的自我净化与救赎的力量……
  • 世相物语

    世相物语

    在20世纪中国文坛上,林语堂是个经历非凡、很有个性、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风云人物。有人曾说:“全世界大多数的外国人只知道中国有两大文人:一位是德配天地的孔夫子;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林语堂。”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本书收录了林语堂先生的小品文数十篇。
热门推荐
  • 倾世霸宠:绝色太子祸水妃

    倾世霸宠:绝色太子祸水妃

    学艺一个月便被无良师父丢下山,在这妖魔鬼怪横行的年代,沐灵歌一度以为自己会再一次地把自己的小命玩完,但是人走运起来真的是爽得没有天理,她不仅没有把小命玩完,身边还美男围绕,不仅魔族尊主、绵羊族之王还有东华上神齐齐来示好,就连神界最尊贵的太子殿下都愿意将这九界献给她作为聘礼!为更加爽的是,她居然成了神仙!啊啊啊,她这运气,真的是好到令人发指啊!等等——她是那谁谁谁的转世?还有,她的身上有别人的一魂两魄是什么意思?还有,这太子妃的位置,到底还算不算数啊?
  • 倾琴天下:废材四小姐

    倾琴天下:废材四小姐

    一次穿越,令她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份属于她的爱情。片段一:报——王爷,王妃把丞相府的花园炸毁了。“什么!琴儿可有伤到。"侍卫:"……"片段二:报——王爷,王妃将和亲公主给打残了。“走!带人,和我去吧和亲公主给弄死,敢惹我家琴儿。”侍卫“……”片段三:报——王爷,王妃独自出府玩儿了。“哦,玩就玩吧,不对,这么冷的天气琴儿多穿了一件衣服没有。”侍卫“……”
  • 创界之书

    创界之书

    上帝用一口气吹出了亚当,亚当用肋骨化成了夏娃,但是刚刚出生的亚当和夏娃没有任何知识,而蛇将智慧树化为一本书给予了亚当和夏娃知识让他们创造了这个世界
  • 争霸玄界

    争霸玄界

    一个世界一个主宰,一个世界一个辉煌!在乱世,在天天都在斗争的玄界!李乾能否成为他最想成为的世界主宰?
  • 偶尔会想你:大学季

    偶尔会想你:大学季

    《偶尔会想你》的大学季开始了!最新的故事!!
  • 族恨

    族恨

    一名由老人抚养的无名顽孩,却身系被灭族的血海深仇,漫漫长路,最终到底是起是落?
  • 陈应松作品精选

    陈应松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陈应松的中短篇小说,包括《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太平狗》、《巨兽》……《母亲》、《金鸡岩》、《我们的牛栏》等,囊括了作者最有代表性的文本,可以看出作家创作的多样性,浓郁的神农架风情,对底层人命运与历史的关注,构成了作者的主要风格。
  • 网游仙葫

    网游仙葫

    这是一个喜欢蛤蟆的家伙用《仙葫》的设定写的一本类似《蜀山》的书!
  • 心婚醉爱

    心婚醉爱

    “那个,咱们有话好好说,别动粗成吗?”看着像狼一样逼近的男人,钱米吓得一张小脸煞白。“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讨价还价。”冷厉的男人一步步将她逼到墙边,如同毒蛇盯住了猎物一般。他是腹黑的A城贵公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却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阴差阳错之下做了豪门的替身千金。第一次见面就踢了他最脆弱的地方,接二连三的让他吃瘪,最后却想要拍拍屁股逃走。“惹了我,你还想全身而退?”冷厉的男人捏着她的手腕,似乎要将她望到心底去。
  • 爱上男模特

    爱上男模特

    如果两个人相爱需要那么多的磨砺,那就不要爱了吧。可是除了你,自己还真是不愿意去爱任何人了。为什么不是我忘记你,就是你忘记我?我们就是不能注定彼此铭记于心?虽然不愿意,也要为你了争取一切,可是为什么会换来生与死的交替?我们的爱就那么不可值得祝福?为什么我无力改变这一切?没关系,命运之轮轮回旋转,会有一个人改变这些的。我们等待那个华丽扭转命运的人儿出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