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12400000120

第120章 被遗忘的李白遗产(2)

我不知道林语堂这些见解到底源于十足的自信还是源于深切的悲哀。在一个积弱积贫的国度和时代,一个单纯质朴的农家子,几乎全然在强劲的外来文化的浸染中生长,却始终保守着那份本土文化的骄傲(这骄傲还表现在他在美三十年而不入美国籍),我相信这是林语堂发生世界影响的一个原因。与此同时,当下莫衷一是的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价值定位以及当代人的价值选择,我相信也是林语林从尘封中走出的一个很自然的原因。

林语堂直到今天仍然同时被诟病和被激赏的,是他对幽默、性灵、闲适的提倡。我不具备对这桩历史公案作出切实的评判的起码学养和能力,只隐约知道,作为“论语派”代表人物的林语堂当时是很惹起了严正的知识分子的不满的。

而林语堂对指责的回应,仍是不失幽默:

“某月日,日本陷秦皇岛,迫滦河,觉得办公也不是,作文也不是,抗日会不许开,开必变成共产党,于是愿做商女一次,乘春日游杭。该当有人说,将来亡国责任,应由幽默派文人独负的吧?因为听说明朝之亡,也是亡于东林党人,并非亡于吴三桂、李自成、魏忠贤。其实,这样也好,近日推诿误国责任颇成问题,国民党推给民众,民众推给政府,政府推给军阀,军阀一塌刮子推给共产党,弄得鸡犬不宁,朝野躁动。如果有一人能代众受过,使问题解决,天下太平,从此不再听推诿的话,也是情愿的。”

谑而不虐,颇有妙悟,让人生会心的微笑。

当历史的风烟渐渐沉落,我们离当时的语境越走越远,林语堂的幽默和闲适,作为一种纯粹的人生姿态和文化格调,无可避免地显现出其现实的价值。

恬静自足的南国风习,仁爱宽容的基督教义,深蕴内在的道家精神,加上非凡的聪慧与博学,酿成了林语堂式的平和雍容的中庸哲学。

“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最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谁最会享受人生》)

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林语堂的人生宣言,也是他的人生写照:

“我在中学以第二名毕业,在圣约翰亦然。毕业第二名似是我一生学校教育中的运气,我也曾分析其因果如下:大概在各学校中都有一个傻小子,如我一样聪颖,或者稍逊一筹的,然而比我相信积分而且能认真攻读课堂内的功课而为我所不能的。我相信如果我肯在功课上努力一点,便不难得到冠军,不过我不干。第一,我向来对于课程不太认真;其次,凡做什么事我一生都不愿居第一的。这也许是由于我血液里含有道教徒元素。”

许多今天甚至愈益看得神圣的传统教条,林语堂当时就弃之若屣。太太只会生女儿,他说,女儿和儿子一样好;女儿每晚花许多钟头做功课,他总是劝阻,“不要再做了,分数不要紧”。他不重视学位,连博士学位都不重视:“荣誉毕业生的名堂算是什么?”

在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中,读书的艺术无疑属于华彩部分,也是我最觉喜欢的部分: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称为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读书向称雅事乐事。”倘若“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

“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读一部小说概论,到底不如读《三国》、《水浒》;读一部历史教科书,不如读《史记》。”“且学校所教非慎思明辨之学,乃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书上怎么说,你便怎样答,一字不错,叫做记问之学。”“学堂所以非注重记问之学不可,是因为便于考试,如拿破仑生卒年月,形容词共有几种……事实上与学问无补……要用时自可在百科全书去查。又如罗马帝国之亡,有三大原因,书上这样讲……然而事实上问题极复杂。有人说罗马帝国之亡,是亡于蚊子(传布寒热疟),这是书上所无的。”

“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如从校外所见所闻能得到的知识;只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一部字典在手,凭自修,什么学问都能学到。”

林语堂在教会学校读书读到大学,三十岁在北大教英文时忽然觉悟自己对中国文、史、哲各科的知识还不如他对西方同类学科了解,由而发愤自修,乃成大师。

他对女儿的教育亦取此道。他什么地方都带女儿去:去中国馆子叫条子;去瑞士滑雪;去意大利探火山口;去法国下“地狱”娱乐场;去美国百老汇看脱衣舞……他“觉得我们什么都应该看看”,“出门、走路、看戏,也乱看乱学,文学乎,不文学也”。

女儿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富有的父亲果然不要她上大学,要她踏入社会做事,念“文学所取材的人生”。这选择的结果是女儿后来成为美国耶鲁大学的中文教授、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著名作家、翻译家。

“读书人每为‘苦学’二字所误。”“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读书本来是至乐的事。”“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女儿们在美国学校学不到中文,林语堂便和她们一起读书:

“笑话得很,一点没有定规。今天英文,明天中文,今天唐诗,明天聊斋——今古奇观、《宇宙风》、《冰莹自传》、《沈从文自传》,当天报纸。忽讲历史,忽讲美国总统大选,忽讲书法,都没一定”;地理书只看清地图,余者考前再念,及格则已。“而且看电影上各地风景就是地理”;元曲、《琵琶行》、李白的诗,“喜欢就选读,不喜欢就拉倒——但是如果喜欢,就是心中真正的喜欢,这个喜欢,这个‘好学’之‘好’,就是将来一切学问的泉源”;“最要紧,还在指出书中的趣味,尝尝读书的快乐”;“把做人与读书合为一谈”。“因得其‘致’便知其味,不至开卷昏昏”;“庄子与西厢同等看待。韩(愈)文与《宇宙风》同等看待,而且在我看来,宁可少读韩文,不可少读现代通行文章”。“学问之事,是与看《红楼》、《水浒》相同,完全是个人享乐的一件事……若不能用看《红楼》、《水浒》的方法去看哲学史、经济学,就是不懂得读书之乐。”

“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读书时,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或在暮春之夕,与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就兴味与程度相近的书选读,未有不可无师自通,或者偶有疑难,未能遽然了解,涉猎既久,自可融会贯通。”“一人找到一种有趣的书,必定由一问题引起其他问题,由一本书而不能不去找关系的十几种书,如此循序渐进,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门径自熟;或是发现问题,发明新义,更可触类旁通,广求博引,以证己说,如此一步一步地深入,自可成名。”

“一方面要几种精读,一方面也要尽量涉猎翻览……知其书名、作者、内容大概,也就不愧为一读书人了。”

至于“群籍”的范围和获得,除去现成的图书馆外,偶然性、随意性、任从自然亦是一途。林语堂女儿详细记录了父亲的一次购书过程,可证一斑:

“吃过午饭,父亲则去逛书店。那时,小书局大批翻印一折书。他买一大堆雇黄包车载回家,很得意。他花五分钱买一本《曼殊小说集》,五毛钱买一部《饮冰室全集》,七分钱买一本铜版《孟子集注》,三分钱买一本《随园诗话》,又三分钱买一本《陶庵梦忆》,又三分钱买一本《浮生六记》,一毛六买一本《曾文正公六种》,六分钱买一本《绝妙好词》,又六分钱买一本《白香词谱》,三分六买一本《郑板桥集》,一毛八买一本《龚定安史》,三分钱买一本《乌素堂文集》,一毛钱买一本《今古奇观》,一毛四买一本《儒林外史》,一毛六买一本《徐霞客游记》,八分钱买一本《虞初新志》,两毛钱买一部《明清十大名人尺牍》,又两毛钱买一部《近代十大名人尺牍》,七分钱买一本《苏黄尺牍》,三分钱买一本《李笠翁曲话》,七分钱买一本《桃花扇》,两毛半买一部《红楼梦》,四分钱买一本《莫泊桑小说集》,三分钱买一本《安徒生童话》,九分钱买一本《粉妆楼》,一毛钱买一本《孟丽君》,两毛钱买一部《经史百家杂抄》,四毛半买一部《十八家诗抄》。”

林语堂说:“我花了三块钱买的书就够一个人自修国文两年了,如果花五块钱,岂不是有套相当完备的国文自修丛书了吗?”

仅因此,我们便不能不承认,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充满了智慧上的优越感;便不难理解,林语堂何以会被西方读者视作“东方哲人”。

林语堂纪念馆建在一个山包上。四面是海一样的香蕉林,一条长长的甬道从香蕉林中间穿过,抵达那山道的脚下。然后是宽阔的台阶:分了多少层,每层多少级,均各有寓意。上边是个大平台——多宽多长也有讲究。纪念馆就建在这平台上,正面是一堵高墙,很巍峨、很肃穆,像个城堡。“城墙”的前面,是一尊林语堂穿着长衫、握着烟斗,满脸睿智微笑地坐在藤椅上的石雕。

这“城堡”从高处俯视着前面不远的村庄,那里有林家的祖屋。“城堡”后面不远,是林家的祖坟。林语堂纪念馆处在他的祖屋和祖坟之间的中轴线的制高点上。

这选址和设计的立意,让我想起那些政治上的大人物的陵墓。这与林语堂透彻通达的人生信念和行为方式,似乎有些不相协调。

林语堂一生都没有离开政治,但他自己却总是在设法逃避政治对自己生活的可能的扰乱。

除了早年担任过政府部门英文秘书之类的职务,林语堂从来没有担任过握有实权的政府公职——这与胡适先生有很大的不同,到七十岁之后,应邀担任的仍是大学的研究教授一类。即便是为国家抗战作宣传,他也没有政府赐予的什么名分和俸禄之类。相反,他离开重庆时把自己的房产借给了当时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许多逃难到重庆的文化人在这里住过。老舍一家人从北平逃出后在这里住了两年多。后来这里作为“老舍旧居”而成为重庆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我的感觉是错的,我总觉得林语堂一心只想做一个不失道义、讲究操守但自由自在的文化人,并不想在政治上有怎样的作为。即便他也介入过种种政治事件,比如“三一八”时支持学生与北洋政府作对;“四一二”后参与发起民权保障同盟;“二战”期间在美组织抵制日货,抨击美政府中立政策,就弱国外交向中国最高当局建言献策;以及晚年的反对“两个中国”,批评大陆“文革”,等等,所有这些,我以为那只是因为他觉得那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应尽的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并非有什么个人功利上的所图。

一面是对道义的担当,一面是著书立说,即所谓立德立言,并且坚持特立独行的自主精神原则,便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化人人文关怀的全部。

林语堂从写了全国最畅销的英文教科书开始,成了有丰厚版税收入的自由文化人。他第一部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在美国一经出版即成畅销书,被视作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奠定他在国际文坛地位的《生活的艺术》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历五十二个星期。在欧、亚有近二十种译本并且四、五十年畅销不衰,单在美国就再版四十次以上。活到八十一岁的林语堂一生有关东西方文学、历史、哲学的著译多达八十种,差不多一年一本书。令人难以想象的数量巨大的写作,使他不得不把英文文本寄给国内的友人翻译中文版。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人讲述中国,“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使“若干浅识的西方人则知林语堂而后知有中国,知有中国而后知有中国灿烂的文化”,成为“近百年来对国际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最大的一位作家与学者”。美国文化界曾将之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林语堂在欧美的极大的知名度,甚至使他的观点给予西方舆论及政府决策以直接的影响。

我最早关注“林语堂”这个名字,已是1983年。当时中国作协组织我们几个人在海南岛的农场采访,中间去过苏东坡流放的儋县,在书摊见到《苏东坡传》,作者是林语堂。

好多年后我才悟到,尽管他自己说“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但实际上,林语堂所以在中国无数的古典泰斗中单挑了一个苏东坡来写,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甚至不妨说,林语堂写苏东坡,其实是写自己。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写道: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终其一生他对自己完全自然,完全忠实。他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自然的流露……他始终卷在政治漩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没有心计,没有目标,他一路唱歌、作文、评论,只是想表达心中的感受,不计本身的一切后果。就因为这样,今天的读者才欣赏他的作品,佩服他把心智用在事件过程中,最先也最后保留替自己说话的权利。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有时候顽皮,有时候庄重,随场合而定,但却永远真挚、诚恳、不自欺欺人。他写作没有别的理由,只是爱写……他感觉强烈,思想清晰,文笔优美,行动勇敢,从来不因自己的利益或舆论的潮流而改变方向……他固执、多嘴、妙语如珠,口没遮拦,光明磊落;多才多艺,好奇,有深度,好儿戏,态度浪漫,作品典雅,为人父兄夫君颇有儒家的风范,骨子里却是道教徒,讨厌一切虚伪和欺骗。他的才华和学问比别人高出许多,根本用不着忌妒;他太伟大,有资格待人温文和蔼。他单纯真挚,向来不喜欢作态……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虑,像旋风般活过一辈子。”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林语堂引此比照苏东坡,当然也可以比照他自己。

林语堂的自我是一个很难攻破的堡垒。他“靠著作来证明”自己的完全独立的人格。无论当时还是后世,褒还是贬,供奉还是冷落,在他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事情。纪念一个值得纪念的人,尤其是林语堂这样的一个人,似乎不需要庙堂。他留给后世的财富,是由他的著述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对于这样一个卓尔不凡的人,少一些世俗的眼光和世俗的方式,也许反而会是对他的更切实的理解和更得当的纪念。

注: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林太乙所著《林家次女》(学林出版社2001年六月版)

同类推荐
  • 旌水流连

    旌水流连

    亭江畔,亭江畔,十载风依旧,草声花语随人变。白沙旧为景,鹅石今成患,愁坏了白鹭点点,急懵了杂鹜片片。暮色笼江岸,嶙峋参差,却是旧时芳甸。道模问我:美景何见?有夜渔归舟,笛声唱晚:官道清清,桃红李白,莺燕自现。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 在文化树下喝茶

    在文化树下喝茶

    散文集装帧精美,共20余万字,遴选了作者近年来利用工作、生活闲暇潜心创作的各类散文作品百余篇。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一马平川”,描摹冀中平原的人文风貌,对语生长于斯的这片土地,呈现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第二辑“平原故事”,以故事形式记录平原的流年碎影,试图拨开生活的表象,寻找文化的影子;第三辑“从平原出发”,领略平原之外的景物和风情,字里行间镀染着作者思考的印痕。作品文笔清丽,画面感强,时空转换明快,富有时代气息,深得“新荷花淀派”风韵,于漫不经心间给人以心灵的感动,传递大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 解密中国大案II

    解密中国大案II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热门推荐
  • 萌学园之危机来临

    萌学园之危机来临

    一个个危险等着面临,一个个谜团即将解开??PS:这篇文已经停写了,请各位读者谨慎入坑!
  • 史上最强女帝

    史上最强女帝

    我为女帝,当威压天下。——一万打赏加更一章,盟主十更。读者群:566020142,欢迎大家进来,我在群里等着你。
  • 扶贫羊

    扶贫羊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秦仙

    秦仙

    仙分两种:一曰隐仙,乃是栖居于仙山云海,吸天地日月之精华以求飞升得道者。二曰人仙,乃纵横于天地之间,视天下万物如盘中之棋,料敌先机于万里之外。隐仙反手落雨,挥手换晴,而人仙起子可将天下打乱,落子可判一国兴衰。为求自保的燕国后裔姬武,冥冥中踏上了一条人仙之路。游离于诸子百家之中,穿梭于秦末、楚汉之间,冒天下之无人敢为,行世间诡兵之道,且看他如何只手覆灭大秦,将楚汉胜败握于掌中,踏上人仙之道。《秦仙》已经签约质量保证必不太监或烂尾请放心支持谢谢(PS:有效期15年)
  •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民国年间,天下大乱,位于华北中部的小县安肃,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着悠久历史的一座老烧锅,也同样没能逃过一场场劫难。但老烧锅主人张树亭敢于面对一场场灾难的来临,不但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一座老烧锅,也靠着自己微薄之力,不但维系了人间良心,也为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商人应该做出的贡献。后来,杨成武将军还对此烧锅有过很高评价。
  • 终极king班

    终极king班

    相信大家都有看过终极一家和终极一班,而这部小说是由它们延伸而来的,它拥有全新的剧情,希望大家喜欢!
  • 嫡妃的三亩田园

    嫡妃的三亩田园

    爹死娘没种,仰人鼻息吃白食,日子真心不好过。沈香徕仰天长叹:穿越这门技术实在不好掌握,回头得多练练!眼下么!还是得抓紧给这俩窝囊娘当家作主,带着便宜弟弟奔小康。前有山,后有江,脑子里有现代农业新技术,荒难洼地全是宝,千里江岸稻飘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华灵变

    天华灵变

    前前世没不甘陨落,第二世含恨不然,第三世终于迎来转机,看张阳这次的完美逆袭“神仙”,当只见他身怀六器四兽二女一妖,成就荒古第一神!
  • 逆天仙瞳

    逆天仙瞳

    凡人时,想懂天!修真后,天要懂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喊一句,还能不能有收藏和推荐了?
  • 极品仵作娘子

    极品仵作娘子

    简介:一次郊游,简一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重生回到一百年后的前世成了宰相府里的五小姐,一朝呱呱坠地,却因长相奇特,凭空而出,被世人称之为妖怪,幸之有爹娘恩宠,才不被贼人乱棍打死而弃之,她四岁学会制造毒粉治下人,八岁学会一身轻功逗兄姐,十二岁又学会仵作一职治姨娘。简一离知道,她这一世都会颠沛流离自刎而死,可她不服,竟然有幸老天让她重来一回,她定要搬回局势倾尽全力护得宰相府安全,找出前世灭她满门的凶手,可是这一天天隆起的肚子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