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核物理专家伊雷娜与丈夫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世人对她投去羡慕眼光的同时,也把焦点聚集在了她母亲的身上,原来她的母亲就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
我们总是极力推崇居里夫人作为“镭”的发现者的伟大;作为一个妈妈,她的表现绝不逊于在科学实验上的表现。有人为了称赞她在教育上的贡献,称其是“20世纪送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礼物。是上帝对人类重视母亲的不断诚恳暗示里的一次重要的提醒!”马克·吐温说:“19世纪诞生了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一位是海伦·凯勒。”那么,20世纪也有两位伟人,一位是爱因斯坦,另外的一位就是居里夫人。她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最伟大的教育实践者。
居里夫人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尽管没有按照一套成文的教育理论来进行,但她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她对两个女儿的家教观念是以挖掘她们的某种天赋为主的。早在女儿牙牙学语时,居里夫人就开始对她俩的潜质进行了探索性的发掘。女儿刚上小学,居里夫人便让她俩每天放学后在家里进行一小时智力活动,以便进一步发掘其天赋。当她们进入赛维尼埃中学后,居里夫人让女儿每天再补一节“特殊教育课”———在索尔本的实验室里,由让·佩韩为伊雷娜和艾芙教化学,保罗·朗之万教数学,沙瓦纳夫人教文学和历史,雕塑家马格鲁教雕塑和绘画,穆勒教授教四门外语和自然科学。这些人都是居里夫人科学上的好朋友、艺术上的知音。而每星期四下午在巴黎市理化学校里,由居里夫人教女儿物理学。经过两年“特殊教育课”的观察鉴别后,她发现:大女儿伊雷娜性格镇静、朴实、专注和自然,着迷于物理和化学,她明确自己的使命是要当科学家并研究镭,这些正是科学家所具备的素质。小女儿艾芙心灵跳跃、充满梦幻、情绪多变,居里夫人先培养她学医,再引导她研究镭,又激励她从事自然科学,可她对科学不感兴趣,艾芙的天赋是文艺。正是运用这种发掘孩子天赋的家教方式,居里夫人最终使大女儿伊雷娜·居里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5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也使小女儿艾芙·居里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从她的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中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当伊雷娜和艾芙还在幼年时期,居里夫人为了锻炼女儿勇敢的品质,她就不许女儿怕黑,不许雷声轰隆时把头藏在枕头下,不许怕贼与流行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恐怖日子里,居里夫人强迫她的女儿暑假到国内外旅行,并让她俩给战士织毛衣。她俩还加入收获队,代替男子冒着危险去抢收麦子,从小培养她们勇敢而有主见的独立人格。
她教育女儿要有爱心,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战爆发以后,居里夫人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是否同意将保障她们生活的财产捐给国家,两个女儿都欣然同意了。随后,她们又加入战地救护的队伍当中。居里夫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亲自创设并且指导装备了20辆X光汽车和200个X射线室。没有司机的时候,她就自己开车到外面营救伤员,遇到故障,她就下车自己动手修理。
居里夫人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将生命的热忱传递给女儿,感染她们,影响她们,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将妈妈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做妈妈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把自身的优点发挥出来,这样孩子才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走得更远。有着良好素质的母亲才会在教育实践中,扬长避短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来。素质低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北京市教育工作者曾对家庭教育问题作过一次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孩子,20%以上的母亲综合素质不能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妈妈素质不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孩子的素质。
很多妈妈总是溺爱孩子,这样在独生子女中往往会出现“小公主”“小皇帝”,让孩子贪婪任性、蛮横自私。有一些妈妈不懂得教育的规律,整天给孩子施行“高压”政策,学习上稍微退步就拳脚相加,导致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养成说谎的习惯。有的妈妈对孩子进行“放任”型教育,相信“树大自然直”,对孩子不管不问,造成孩子从小缺乏关爱,形成孤僻的性格。这些都是妈妈“失职”的结果。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实践中,妈妈要及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正如当代教育家卢勤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影响孩子,把自己爱学习的习惯传达给孩子,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把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时传递给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