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8400000037

第37章 双拐为腿,母爱做翅,残疾明星在飞翔

2004年5月17日,作为特奥会形象大使的李琛回西安参加陕西省特奥会成立大会,住到宾馆后立即给妈妈打电话问好,并请母亲到宾馆见面。自从参加完儿子的婚礼回到西安,母子一直没有见面,而这次见面时,母亲不但带着李琛需要的儿时照片,还带了一封特殊的家书:“李琛吾儿,有人说亲人之间能有心灵感应,我觉得这个应该叫默契。开年初,我就想着你会有机会回西安。正因为如此,我才没有寄出修改后的遗嘱,是想等你回来细看。看到这里,李琛的眼圈红了,而看了母亲不留骨灰不办丧事的遗嘱,李琛掉下了眼泪,他知道,母亲这一切都是为儿子考虑,生前不给他添麻烦,死后更不麻烦行动不便的他……2004年5月31日,笔者到李琛西安的老家见到了他年近七旬的母亲。在老人居住的小屋,处处都留着她精心收藏的李琛的物品:他小时的鞋帽,上学的书包,获奖的证书,发黄的绘画作品……母亲就守着这些物品以及对远在北京儿子的思念快乐地生活着。

离婚为他,再婚为他,再离婚也是为了他

李琛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当时母亲还在陕南一座大山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受了多少委屈都不曾掉泪的她却为儿子的疾病默默垂泪。哭过之后,她发誓不管结果怎样,她要尽全力让儿子站起来。然而即使母亲用卖掉五间瓦房的钱跑遍商洛、西安等地也没能使他康复,从此他的生命与轮椅、双拐还有泪水为伴。6岁时,他随母亲来到父亲工作的四川雅安一个山沟里。而这时李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比残疾更不幸的是父亲开始嫌弃李琛,对他连骂带打,有一次,母亲不在,父亲给李琛洗澡时,竟然因为儿子嫌烫就将一丝不挂的他扔到了门外边,李琛哭着爬回来,浑身沾满泥土。母亲回来后才边流泪边给儿子洗澡,儿子是娘的心头肉,丈夫一次次对李琛的折磨一次次刺痛着母亲的心。实在无法忍受丈夫对儿子的虐待,母亲坚决与父亲离了婚,带着受伤的李琛和姐姐回到西安。从此,李琛与母亲相依为命。

回到西安不久,一位中年男子热情地追求母亲。这个男子是李琛外公的学生,妻子因病去世。再次面对爱情,年轻的母亲犹豫而惶惑:孩子成长不能缺少父爱,何况残疾的李琛呢?有了爸爸,孩子的心就有了依靠;有了爸爸,男孩子就有了成长的榜样;有了爸爸,残疾的孩子才没人敢欺负……如果有1000条嫁人的理由,那么这1000条都是为了李琛。就这样,母亲嫁给了这位男子。新婚的日子,男子殷勤备至,接母亲回家,用掸子为母亲掸身上尘土,给李琛讲故事,好夫慈父形象俨然。不久,男子单位分房子,他和母亲一起去见领导,要求照顾给他们更大一点的房子,原因是他家孩子多,而且有个残疾男孩子李琛……男子如愿以偿。然而,一拿到新房钥匙,男子立即翻脸,不但李琛和姐姐不能住到新分的房子里,就连母亲也不能回新家。母亲带着李琛和姐姐住到了单位的办公室,她偶尔回去,就会遭到男人的咒骂和毒打。有一次她回家取东西,男子把墨水瓶扔了过来,她的一只眼睛被打伤,落下病根……这次婚姻给母亲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她独自承受着痛苦,李琛至今都不知道这些事情。经过这次苦难的婚姻,母亲对男人已经不抱希望,她决心独自承担起养育李琛的重任。

再苦再累,也要让儿子的生命里有歌声

10岁那年夏天,李琛看见别的小朋友穿短裤,他缠着妈妈也要一条,母亲满足了他。但当他撑着双拐走到学校时,没有听到赞扬却听到了小朋友厌恶的喊叫:“瘸子,瘸子,麻秆,麻秆……他开始明白因为自己的腿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所以他的人生也将与别人大不相同。李琛伤心极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里。不能与同学一起上体育课,不能和小朋友一起踢毽子……幼小的心灵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万念俱灰中他想走绝路,拿起剪刀要剪电线,被破门而入的母亲强行夺下,依在母亲的肩头,他哭了……而母亲用爱抚慰着他的心:陪他下棋,陪他作画,陪他干一切他想干的事情。身为教师的母亲收入不高,却常常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李琛的要求。知道李琛自卑,母亲越发偏爱他。比如买回3颗糖,一家3口每人一颗,姐弟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却将自己的一颗偷偷藏起,留给儿子。为了培养李琛的自信,也为了他能更便捷地生活,母亲为他买了轮椅。第一次坐上轮椅,李琛兴奋不已,早已忘记自己是个残疾,摇着轮椅往前冲,结果翻到了路旁的臭水沟里,自己也被压在车下,母亲赶紧上前把他扶起来,看儿子浑身是水,母亲心疼得泪流满面。

李琛放学后只能待在家里,少年的他情绪很郁闷,这让母亲非常着急。每天下班后母亲就用自行车推李琛到胡同口看一个修锁的残疾人,还有残疾人的妻子、孩子。母亲和残疾人聊天,让李琛也和人家说说话。李琛每次都看到残疾人带着微笑,平和地修锁,妻子帮忙,孩子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一次,李琛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让我老来看他们?母亲说:“如果你以后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就非常满意了。明白了母亲的苦心,李琛沉默许久。有时看见李琛实在寂寞得难受,母亲就说:“你难受你就大声喊吧,喊出来心里就痛快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琛没有喊,却喜欢上了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母亲看着他这么痴迷,就从工资里抠出70块钱来给李琛买了一台录音机,还有许多歌曲磁带。此后,听歌唱歌成了李琛生命里最重要的内容。一段时间后,李琛已经唱得像模像样。但是,清唱总显得干巴无味。李琛知道母亲一个女人家带着姐姐和自己很不容易,所以从来不问母亲要新衣服、零食。但是,有一天,他期期艾艾地开了口:“妈妈,我想要把吉他。母亲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家里除了日常开销,母亲把大量的费用花在了为李琛买药上。为了能让儿子站起来,母亲从来没有放弃治疗的努力。该想的办法都想到了:电疗、针灸……李琛一直用了20年的中药,母亲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天天给李琛熬药。熬好药后,先用蒸汽给李琛蒸腿,等水凉一点了,母亲再为李琛泡洗双腿。李琛长大后,母亲扶他洗脚时很吃力,经常要找人帮忙才能完成。这时候李琛要吉他,母亲当然为难,但是母亲还是决定给儿子买把吉他。第二天,母亲驮着李琛出去,为李琛选了一把“梅花吉他。看着儿子抱着吉他,用手轻轻地、久久地抚摩着,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母亲的心酸楚又欢快。在母亲的提议下,李琛参加了吉他初级培训班。上吉他班时,母亲把李琛的手摇车子从二楼吃力地抱下来,把吉他绑在车子前面,然后送李琛到胡同口,看着儿子摇着车子走后,她还要凝望许久。李琛上课回来一般要到晚上九点半,而一进胡同口,李琛总能看见母亲等待的身影。李琛明白自己已经花费了家里太多的金钱,耗费了母亲太多的心血,他发现母亲为了省钱让自己上培训班,每次吃饭都吃得很少,而桌上的蔬菜只给他和姐姐吃,他们让母亲吃菜时,母亲说她不爱吃菜,后来吉他高级班开课时,母亲想给李琛报名,李琛拒绝了。

有一年,母亲给两个孩子看了一封信,信是远在四川的父亲写来的。信里写道,“给孩子二支钢笔,母亲拿出两支一模一样的钢笔,姐姐和李琛每人得到一支,都高兴坏了。可是他们谁也不知道,一向嫌弃李琛的爸爸只给姐姐买了一支钢笔,母亲收到后很是为难。如果只给姐姐钢笔,李琛会更加伤心自卑。于是母亲跑遍了西安的商场,终于买回完全一样的一支钢笔,并在信中“给孩子一支钢笔上面偷偷添了一横。

照顾一个残疾儿至少要付出照顾两个正常孩子的心血。女儿总认为母亲太偏心,为弟弟干这干那,在弟弟身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叫弟弟时叫“我娃,却从来没有叫她过“我娃,为这她对母亲很有意见,可是,她哪里知道母亲心中的苦涩:女儿是健康人,长大后怎么都能自己养活自己,而残疾的儿子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恐怕很难生存。

由于要全身心地照顾儿子,母亲很少和领导同事交流感情、协调关系,评职称时领导以对母亲“印象不深为由没有给她高级教师的职称,尽管在学生做的民意测验中,母亲的课最受学生欢迎,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这让处处做事好强的母亲很不服气,在外边受了委屈,从来都是自己默默承受,但是,这次她回家后对李琛说:“要不是你拖累我,我能有今天吗?这是母亲一生说的唯一一句让李琛伤心的话。他离开家,走了两个多小时,走到了西安火车站的轨道上躺下,等待火车过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真的当火车越来越逼近时,他却滚到了一边。他当时的确怕死,但更重要的是他想到他死了母亲怎么活……

就在这样的艰难环境里,李琛自己琢磨着练习着唱歌,技巧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他没有表演的机会。母亲为了给李琛表演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家里的来客,请他们听李琛的演唱成了招待客人的一道“大宴。虽然家里地方很小,母亲还是让李琛把同学请到家里来聚会。聚会时,母亲提议李琛模仿齐秦唱歌为大家助兴,结果很成功,大家欢呼鼓掌,李琛也更加自信。一旦找准目标,他就有点奋不顾身:自弹自唱、自唱自弹,怕影响四周的邻居,他就去旷野去僻巷,去没人的地方弹。苦心人,天不负,19岁的他在西安市首届吉他演唱大奖赛上夺得一等奖,这让他更加自信。1993年,他又进京参加首届残疾人《中华曲库》歌曲电视大赛。此次外出,彻底改变了李琛的观念,他发现原来北京是艺术的沃土、成功的摇篮,比赛后回西安,他的心再也安静不下来。几天后,在母亲的泪水里,他拄着拐杖身装800元钱带着一个残疾人不残的梦想孑然一身地进了京城,把自己交给了北京这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

“娃,你唱得好得很,好得很

李琛在北京苦苦拼打,受尽歧视,吃尽苦头,终于打开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支撑李琛不倒下去的信念就是母亲的爱、牵挂和如期而至充满关怀的信件。李琛把所有的苦都藏在心底,给母亲的电话里只传递成功的喜悦。

1998年7月李琛在北京已经站稳了脚跟,他便迫不及待地把母亲接到北京。游了长城,去过故宫,母亲准备回西安时,李琛又问:“您还有啥愿望?母亲说:“我是郭达的忠实观众,我最喜欢看他的小品,我想见见他。李琛笑了:“妈,您咋不早说呢?原来李琛和郭达由于经常一同演出,加上又是陕西老乡,所以关系很好。李琛立即给郭达打电话,郭达一听是李琛母亲想见自己,赶紧开车过来接李琛母亲到一家饭店吃饭。酒席上,一口陕西话的郭达让母亲觉得很亲切,郭达没有一点架子,和母亲聊了很多心里话。说起小品,郭达还开玩笑对李琛母亲说:“我们一块去卖大米。逗得大家都笑了。这件事情被母亲认为是李琛带给自己最快乐的一件事情。不久后,李琛将母亲与郭达的合影洗了几十张寄回西安,还特别放大了几张,母亲现在就把和郭达的合影挂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

1999年6月,李琛准备把《窗外》制成 MTV,需要20万,他四处借钱,母亲也把自己的一点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当时有人劝他:“这首歌曲虽然旋律优美,但内容不深刻,万一唱不红,几十万不就打水漂了吗?而且,有多少歌手就是由于一时莽撞,结果血本无归,最终寻死觅活。李琛犹豫了,打电话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看准的事情,你就大胆去干。成不了,你就回西安。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妈哩!这话给李琛吃了定心丸。1999年8月13日,《窗外》MTV准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李琛提前通知母亲。播放那天,母亲早早守在电视机前面,把老花镜擦了又擦,等待着儿子的出现。一看完,母亲就立即给李琛打电话:“娃,你唱得好得很,好得很!李琛知道母亲在鼓励自己呢。一个月后,母亲又惊喜地给李琛打电话:“娃,街上到处都有人在唱《窗外》。李琛十分感动,他明白,在母亲的关爱下,他成功了。《窗外》是李琛唱给初恋女友雪儿的,尽管两人的爱情没有结果,但是母亲和雪儿关系形同母女。母亲至今还保存着她与雪儿、李琛的合影,照片上三人的微笑很灿烂,可那已是明日黄花,她为他们的结局感到惋惜,但是,让她安慰的是:李琛又找到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媳妇艾晓惠。艾晓惠是李琛的秘书兼助理,两人共事10年,心心相印。

儿子是妈妈心头的一块宝

2003年9月16日,母亲到北京参加李琛电视婚礼。9月21日,由程前主持北京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为李琛、艾晓惠举办了国内第一次电视婚礼,母亲在婚礼上向两位新人表示了最诚挚的祝福。

2003年10月1日夜里12点,李琛开车带母亲到长安街感受举国欢庆的气氛。转了几圈后,李琛打开汽车顶上的窗口,让母亲站立起来像伟人一样挥手致意。李琛把自己全藏起来,母亲挥着手,艾晓惠在地上照相。三个人的行为招来周围人奇异的目光,母亲觉得不好意思,李琛却问:“妈妈,这辈子能想到有今天吗?母亲说:“实在没有想到,当时就希望你像门口摆摊子的那个人一样活着。

在北京,李琛两口子带着母亲再上长城。回来后母亲的腰疼病犯了,就喊李琛:“小勇(李琛小名),你来给我捶捶背。李琛虽然正忙着,但赶紧过来给母亲捶背,因为太了解母亲,李琛的手法轻重缓急正好,一会儿就不疼了。以后,李琛和媳妇轮流给母亲捶背,让老人倍感惬意。母亲和媳妇艾晓惠相处得非常好。李琛不在家时,媳妇就陪伴着母亲说话,一说就是几个小时。母亲问:“你和李琛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媳妇就讲起了他们相识的过程。媳妇还告诉母亲一个小秘密,当时连她在内三个女孩子都喜欢上了李琛,李琛和他的歌曲是她们永不厌倦的话题,三个人在私下里约定,大家一起追求李琛,看最后谁能追得上。“李琛最后喜欢上我了,我胜利了。媳妇笑了,母亲笑得更开心,但母亲不解的是:这些姑娘们怎么互相能不吃醋呢?媳妇解释说:那是因为李琛优秀,大家都喜欢他,顾不上吃醋。艾晓惠是重庆人,喜欢吃米饭和辣椒,但不会做陕西菜和面食。这次到北京,李琛委屈地对母亲说:“米饭我已经不想再吃了,您培训培训晓惠。母亲心疼儿子,当然培养媳妇做菜、做饭就不遗余力。她教媳妇和面、扯面、包饺子、撮麻食。媳妇聪明能干,又心疼李琛,学做李琛家乡饭也很下工夫,很快就出师了。李琛吃着媳妇亲手做的面条,说感觉就像儿时吃母亲做的饭,母亲快慰地笑了。

媳妇名字原来叫艾晓惠,最后一个字与母亲的名字里的字一样,李琛告诉她要改改名字,媳妇就把“惠改成了“慧。媳妇对母亲说:“我名字这样一改,我就变得更加智慧了。把大家都逗乐了。李琛让媳妇带着妈妈到北京的大商场四处买衣服,结果一下子把四季的衣服都买齐了。

去北京前,母亲觉得眼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是老年白内障附带青光眼。母亲打电话告诉了李琛。几天后,李琛给母亲打电话说:“妈,您到北京来吧。我问了好多专家,都说青光眼是要瞎眼睛的。您可不敢瞎了。您到北京来做眼睛手术,可以住在我这里,还有,我和晓慧可以好好照顾您。参加完李琛婚礼后,李琛开着车带着母亲跑了很多医院检查。一到医院门口,媳妇就搀扶着母亲上楼下楼各个科室去做检查。最终结果出来了,排除了青光眼的可能性,李琛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5年前,母亲到北京,李琛发现她的耳朵明显背了,他说一句话要大声重复几遍,他很伤感和心疼,就带母亲到医院,配了一个当时最好的德国西门子助听器。母亲的耳朵一下子亮了许多。但是当时的这个助听器把什么声音都能放大,妈妈上街,小贩的吆喝声、汽车的喇叭声,声声贯耳,突然的声音常把母亲吓一跳,所以在嘈杂的时候她就要去掉助听器,用的时候又要赶紧带上,很不方便。这次到北京,李琛执意要给母亲换一副助听器,母亲不同意,一来嫌麻烦李琛,因为配助听器要先做耳模,再试听,反复多次,再一个她觉得这个助听器没有坏,还能用。可是李琛已经预付了定金,逼得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到康复中心选了一副丹麦最新的助听器,这个助听器果然很好,能够过滤噪音,还能够限制分贝,从此母亲耳根清净了许多,李琛也宽心许多。

李琛义演时,主办单位常常会赠一些物品。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主办单位准备了不少礼品,李琛特意挑了一台治疗仪。回家后媳妇奇怪他怎么带了这个回来,李琛说:“咱妈有风湿病最需要这个,你忘了?母亲很感动,儿子那么忙,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母亲,回西安时,李琛专门让母亲带上了这台治疗仪器,并且花了不少时间教给她如何使用它。

母亲想回西安,李琛舍不得,可是母亲想家了。李琛就想带着母亲再吃点好东西,他问:“妈妈,您还想吃啥?母亲说:“来北京几个月了,我最想吃咱西安的搅团。李琛开着车,带着母亲满北京找西安小吃。最后李琛向朋友打听到有一家杂粮食府不错,开车一个多小时过去吃饭。在半路,母亲说:“要不算了,你整天忙得不着家。好不容易回来了,你要好好休息休息。李琛说:“妈,我不用休息,带您吃饭是我最好的休息方式。

虽然说现在电话非常方便,但是母亲还是喜欢给儿子写信。写信前可以先做深思熟虑的考虑,想法可以更成熟,而且还可以打草稿。另外,在北京,母亲发现,座机和两个手机经常同时响起,他刚刚放下这个电话,就要赶紧抓起别的电话,她不忍心自己再打电话劳累儿子。在信中,她反复叮咛儿子,做人要低调,不要因为成名了就趾高气扬。

家书抵万金,李琛最喜欢的就是读母亲的家书。李琛常常在夜深人静、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后展读家书,认为是一种享受。2004年5月17日,李琛回西安。母亲当面把遗嘱给了他,遗嘱里写道:“听母亲叙说,了解母亲的心,知道母亲的为人处世,也是尽孝的方式,同时,可以丰富你的艺术生命。我的后事,要务实,不要务虚,不要摆明星架子,要以普通人的身份埋葬生母。一切从简,不留骨灰。李琛当即表示:遵从母命。

母亲生命里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搜集明星的反面素材,复印寄给儿子警戒他。比如报纸上报道有明星偷税漏税,还有明星酒后驾驶丧命,母亲都要把材料剪下来寄给儿子。不久前,她看见一篇《明星自杀,人生如戏》的文章,赶紧给李琛寄去,后来还打电话说:“明星某某某自杀了,你知道吗?你打算怎么做,你说说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李琛笑道:“妈,早知道了。李琛安慰母亲放心,说自己不喝酒不抽烟,心态很平和,人生态度也很乐观,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寻死觅活。

至今,母亲保留着李琛成长过程里的所有东西。一次,女儿收拾屋子,看见一个破旧的塑料小鸽子,就扔进了垃圾桶,还埋怨母亲:“留着这个破烂玩意干什么呢?母亲赶紧捡回来,说:“这是我的宝贝,是你弟弟的第一次获奖的奖品。

母亲怕李琛忘本,又怕他骄傲,还怕他心理失衡,于是就在李琛当年画的国画《仕女图》上题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上联是:神静不嫌居室小;下联是:心安何须存钱多;横批:知足常乐。

(人物简介:李琛,著名残疾歌手、演员。母亲李荫惠,西北大学1961级生物系本科毕业生,西安某中学生物老师,已退休。)

我多次采访李琛,最深的感触是,他虽然下肢残疾,但是信心满满。我一直非常奇怪,按照一般人的成长规律,残疾者多半应该自卑才对。这增加了我探索李琛成长的兴趣。等我见过他的母亲后,终于有了答案。李琛的母亲是老牌名校大学毕业生,有较高的学识和修养,又有坚韧的性格,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绝招。每个成功的男人身后,一定会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显然,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的起点、为我们成长铺就大路。李琛的微博我一直关注,他至今仍然忙于拍戏、做节目、出碟片、参加演唱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微博上晒出的照片,依然帅气,依然阳光。他的神情,似乎越来越接近他的母亲。一个孩子的血管里,流着母亲的血液;一个孩子的性格中,烙着母亲的印记;一个孩子的成就,依托伟大的母爱。

“虽然绍光现在是国际著名画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退休教授,可是,我们的亲情从来没有改变过。

同类推荐
  • 思考定位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思考定位梦想-中国梦青少年教育读本

    本书以思考为专题讲解实现梦想需要具有的心态、品质和实际行动,并以一个个真切感人的生动故事进行阐述。
  • 智慧的故事全集

    智慧的故事全集

    本书虽然只是一些短短的小故事,却涵盖了我们会遇到的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向黑暗中的一线灵光。照亮人生的智慧之门,教会你去发现,去思考,我上面说的那些。你在这本书里会找到更完整的答案。我们不能拒绝思考,人类的星空,也只有智慧才能点缀。由此,我想说的是,学会思考,就不能拒绝读书。读书是人类走向智慧的通道,希望这些充满灵性的小故事能为你打开智慧的大门。
  •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阳光下的守望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阳光下的守望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成也习惯,败也习惯,习惯大于天。很多事情,我们做一次也许不习惯,但是只要反复去做,终究会成为我们的习惯。很多成功的人,从小就拥有好习惯,所以说这些习惯成为了他的品质,促进了他的成功。《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是一本讲述好习惯的书,拥有无数关于习惯的小故事,《卓越青少年成才励志馆: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从学习、做人、生活、品行等各个方面讲述了拥有一个好习惯对我们的人生多么重要。
  • 写给心理专家的36封信

    写给心理专家的36封信

    沿着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你会收到上天的回信,你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他给了你很多有效的方法去减轻压力,有很多可能是你以前不曾想到的。试一试这些吸引你的方法,给自己一个机会一这些方法真的很管用。记住,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是必须的,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如果说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那么青少年无疑是这个大花园中最娇艳的花朵!如何培养、造就自己是每一个有远见的青少年需要关注的事。青少年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就是——更快,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更高,为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更强,不断超越自我!
热门推荐
  • 苦笑红尘

    苦笑红尘

    所有的世界都应该被一个皇统治,沦落月尘能否从新坐会自己皇位,寻找失落的缘,来自万千世界的阻碍,手掌大权。一日掌权,万世为冕。
  • 一念苍魂

    一念苍魂

    在这广阔的神宇大陆之上,一位看似平凡的小人物的崛起,又有怎样的离奇身世,不平凡的道路之上,不停的挣扎在命运的交叉点,为红颜下九幽,断生死,斩血海,枯骨成山,不成魔不成神,只为逆轮回,去追寻你那刹那的气息,三生三世去追寻,即使万古成空,没有你的日子,我一人又如何守着漫漫无期的混沌,你究竟在何处.............
  • 国共往事风云录1

    国共往事风云录1

    本书通过国共两党的风云往事,展现中国现代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和人物的命运。从黄埔到北伐展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人的历史命运。
  • 谢谢你,敢和我相爱

    谢谢你,敢和我相爱

    我是生来就被抛弃的孤星,但我有一个爱我的雅馨,所以我不怕。——夜凡玄我还是愿意为玄做任何事,愿意随时在玄需要的时候出现,愿意当玄最信赖的那个人。——韩雅馨我从不担心,你会走去更远的地方,看见更美的风景或是遇上更好的人,因为那是属于你的幸福,只要能让我知道你很好,那我也会很好。——慕青在你身边的人,可以是我吗?——千以亦韩雅馨:不许你在靠近夜凡玄。千以亦:靠近了又怎样?韩雅馨:我毁了你。
  • 始于处见止于终老

    始于处见止于终老

    你若赐我一段浮华,我便许你满世繁花。对他来说,她爱他便是浮华,你若爱我,若愿意,我的就是你的,满世的繁花,你要,我便许。
  • 梦里家山(格致文库)

    梦里家山(格致文库)

    凡是说出来的,写出来的,都是从前人们说过的话。想说点新鲜话,那是难上加难,简直不可能。
  • 一品大明

    一品大明

    梦回明朝,前世金山,交错而成,纵横朝堂。
  • 老板忠告员工

    老板忠告员工

    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资深记者惠德曼·丹尼斯用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先后采访了一百个知名企业的老板和总裁,征求他们对员工或部属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并请他们以老板的身份以及对企业、对员工前途高度负责的心态,给员工提出善意的忠告、真挚的嘱托和殷切的寄语,当然还有一些话头话尾的警示,一些明里暗里的戒则,一些深中肯綮的劝勉。这些话差不多是每一个老板对员工一直想吐露的心声,其中有些内容是老板们讳莫如深的。
  • 金牌红娘

    金牌红娘

    京都首富有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而这大女儿最像其父亲,稀罕金灿灿的黄金。为了财富,棒打鸳鸯的事情没有少做,奈何她却有一个死对头,常常和她作对,而这人便是当朝丞相的小儿子白辰轩。在他的眼里,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唯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才是人世间最为重要的,为了阻止第一媒的女子乱点鸳鸯,他们成了欢喜冤家,整天斗得你死我活。直到后来,两人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关系。
  • The Anti-Slavery Crusade

    The Anti-Slavery Crusa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