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58400000034

第34章 带着父母去上学

父母遭遇车祸,自己面临失学,贫困大学生路在何方?他哭过、恨过、退缩过,可最终坚强地站了起来,在学习之余拼命打工自救,并将已陷入绝境的父母带到学校共同打工。大学4年里,他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学杂费、生活费,还一直给父母提供生活费、医药费,并担负妹妹上学的一切费用,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带上了富裕之路……几年的风雨人生路让他明白了一个理儿:苦难才是人生真正的试金石。他最爱唱的歌就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一场车祸,李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李锋,哈尔滨理工大学99级机械电子专业学生。1981年生于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西少村4组。从有记忆开始,他就一直以为自己是整个西少村最幸福的孩子。因为上有姐姐无穷无尽的呵护,下有妹妹事事谦让的容忍,还有父母对于身为独子的他“掌上明珠般的疼爱,他几乎要被全家人的溺爱惯坏了。而且那时家境还算殷实,年轻的父母凭着健康的身体、勤劳的本色,将一个五口之家经营得红红火火。即使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他仍然没有迷失自己,早早就立下宏愿:上大学、做工程师。1994年11月李锋进入高中还不到两个月,那是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邻居的一位大婶很早就急匆匆来到学校来找他,告诉他家里出了点事,让他赶快回去。当时见大婶脸色不对,他就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但还是没太在意,总以为是年事已高的爷爷病重了。回到家里没有见到父母,村里人才告诉他,他父母出车祸啦。他心急火燎赶到医院的急救室一看就傻眼了:母亲正躺在病床上,已经认不出他这个儿子了,而父亲正在另外一个屋里急救,一直昏迷不醒。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医院不能哭,他就狠命地咬住嘴唇,结果嘴唇被咬出了血。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他吓得腿软软得直往下倒,后来被亲戚扶着到医院的办公室签了两张父母手术必需的“家人签字。父母同时倒下,这个家的天塌了。那年姐姐20岁,是村小学的代理老师,妹妹读小学5年级,李锋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在农村,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承担这种生死关头签字的重担。

事后才得知父亲当时双下肢粉碎性骨折,母亲盆骨、右胳膊、左脚腕骨折,光是给两人输血就花了近8000元。母亲伤势较轻,很快脱离危险,而父亲经过两天两夜的抢救才幽幽醒转。这次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是当地一位农民,事故责任应由他一人全部承担,但他已经被吓跑了,只有肇事车辆被扣留下来。那时最让李锋头痛的是,家里仅有的积蓄已经全部交到医院做了押金,这些钱刚够当日的医疗费用,第二天的医疗费就成问题,他们急需钱,可他们已经没有1分钱了。那一刻他开始明白什么是山穷水尽。

将父母完全安排好后已经是午夜时分,他伤心而疲累地回到学校。可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觉,大约凌晨3点左右,他实在忍不住自己的悲痛,放声大哭,把整个寝室的同学全吓醒了。他为父母的伤痛哭泣,更为自己的前程哭泣。第二天,他就向老师请假,神色黯淡地离开了学校。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和家成了他生命里仅有的两个驿站,他在其中穿梭往来,梦想和亲情将他一颗完整的心撕碎。虽未辍学,但有许多许多的课他都没有上。

刚开始,亲友都纷纷解囊相助,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又都纷纷退缩,他能理解,农村人来个钱不容易,养起自己的家都有困难,何况他家这个无底洞。这时,千斤的重担全压在了16岁的李锋肩上。父母在医院住了23天后,医院要他们在1天之内将所有欠款还清。无计可施,李锋就将那辆卡车以一万五千元的价格抵押了出去。这钱全给了医院后还有几千元的债务。他又开始卖家里能卖的所有东西,可那实在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当时父亲腿部的一块巴掌大的骨头露在体外,已经转为骨髓炎,急需治疗。所有能想的办法想完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白天他就放下自己一个一直受宠爱的独子、一个一直被老师器重的高中生的架子和妹妹沿街乞讨,在公路上阻挡来往的车辆要点钱,晚上再送到医院。医院收到多少钱,再按钱的多少给父亲做相应的治疗。在乞讨的途中,他碰到了《韩城报》的一位好心的记者,他被李锋家的悲情故事深深感动,写了一篇《救救我家》的文章发在了报纸上。文章见报后在韩城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人们纷纷伸出救助之手捐钱捐物。那次他们共收到8000元的捐款。有了这些钱他又将父亲转到了毗邻韩城的山西稷县一家骨髓炎专科医院继续治疗。到稷县时,母亲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健康,可以走路了。她留在山西,一直照顾父亲,而李锋就两边跑,既要回韩城学习和照顾小妹,还牵挂着在稷县的父母,他承担着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责任。最艰难的一年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

李锋不甘心地呐喊:我要上学

1997年7月,李锋带着因车祸而残疾的父母回到了破旧不堪的家里。虽然家已不“家,可他们总算回来了,在这里,他们一家才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一觉,才可以踏踏实实做个好梦,他长长地吐一口气,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就是李锋高一生活的全部内容。上高中时,他在司马迁中学排35名,但是高二时,他成绩已经跌到了200名,而且他已经没有钱交学杂费。他当时想先退学,然后出门打工赚钱、养家糊口,并给父亲继续治病。他将他的想法告诉了校长严金科,严校长说:“你现在条件是很艰苦,但是只有读书,才有出头之日,虽然打工可以一时赚点钱,但一生恐怕会毁掉。我给你想想办法吧。第二天,校长就发动全校师生为他捐款,当天就捐到1000多块钱。这钱后来就留在了学校,成了他以后读书的费用。他当时特别感动,发誓要将落下的课程补上去,就没日没夜地苦学。

他们家里的经济非常紧张,有时连买盐的钱都没有,父母就吃着没有任何调料的饭过日子,那人生的况味该是多么的寡淡呀!而他也从来没有在学校吃过1.5元钱一碗的热汤面,那在同学的眼里是再廉价不过的东西,而他吃不起,只能吃母亲为他们3个孩子蒸的干硬的馒头,端一碗不花钱的开水,就着馒头,这就是李锋的一顿饭了。1999年7月,参加完高考,同学们相约出去游山玩水,放松神经,他是多么的想去,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但是,他不能,他没有和同学打招呼就偷偷地回家了。因为他知道父母需要他,这个家需要他,他得想办法赚钱去,几天后,他到了一家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每天有10块钱的收入……

在等待出榜的日子,李锋很矛盾,他知道,即使考上,他也上不起。果然,成绩出来他考了612分,考上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按韩城县的惯例,是要由邮政局放着鞭炮送到家里来的。他的录取通知书送来的时候,鞭炮声惊动了全村人,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来看热闹,当时,他扶着父亲出门迎接邮政局的人,一看见大红的录取通知书,父亲就哭了,泪流满面,惹得家人和村人都掉下了眼泪。人家考上大学全家笑,而他们却是全家哭:一年8000元的学杂费对他们家是个天文数字。借钱肯定是没有人愿意借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家能借得起钱但还不起钱,他上高中时就有一次,母亲向一位开商店的村人说好要借5块钱,但当他去拿时,人家却说没有了……但是要是在这个时候让他放弃上学,他真的不甘心,高中3年,多少个日夜的辛劳,多少个日夜的起早贪黑,多少个缺穿少吃的日子他都熬了过来,此时让他不去上大学,他实在不甘心啊!

第二天,他就将录取通知书复印了数份,骑着自行车沿街散发,见了店铺就进,并向路边上的生意人讲述他家的遭遇,好心人被打动了,纷纷伸出关爱之手:2元、5元……钱虽都不多,可那是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呀!他的感激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时能做的就是将每一个捐款者名字深深地铭刻心底,如有机会,他当以涌泉相报。通知书下来后的十几天里,他一天未停地奔走,就这样,开学前他终于有了4000块的救命钱,捧钱在手,他泪如雨下。临行前,他只是从捐助款中拿出了一点点钱理了个发,洗了一个已经3年都没有洗的热水澡,穿着被姐姐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坐上了火车。那一刻,他心情的欢跃是3年来从未有过的。

为了生存为了家,李锋要用勤奋搏明天

在大学里,李锋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就更加珍惜,他一面努力学习,一面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交完学杂费后从家里带来的钱已经所剩无几,学校食堂一天六七元的生活费也让他望而生畏。每顿吃饭时他都要在食堂转悠半天,不是没菜,而是他在等那道最便宜的土豆丝,只有吃这样的菜,他的生活才能得以维系。手上的钱眼看着快花完了,他不敢再去食堂吃饭,只能到街上买些馒头咸菜。可是东北的馒头加碱面太多,他实在吃不惯,但他还是要吃,而且它没办法夹咸菜,他吃着苦苦的馒头心里想:不能夹咸菜,还能节省一点钱。有一年春节回家,李锋从陕西老家带了一大蛇皮袋晒干的馍片,可是由于返回的路上遇上了春运高峰,他的馍片被挤成碎渣渣。开饭时间,同学们都到食堂吃饭,只有他一个人在宿舍吃馍渣渣,后来被同宿舍的人发现,他们笑着问他:“好吃吗?他也笑着回答说:“好吃。还请他们尝尝,他们一尝都吐着舌头苦笑。那时他天天晚上要为第二天没有饭吃而发愁,有几次夜里做梦在吃西安泡馍……为了能有饭吃,他找到了学校的伙食科长,请求给他安排一个活儿,活轻活重、有钱无钱都无所谓,只要有饭吃。科长被打动,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活儿,让他打扫食堂卫生,并清扫地板。就这样,李锋每天在同学们吃完饭到宿舍睡觉、打牌、玩游戏或者看电影谈恋爱去以后,他一个人在偌大而空落的食堂里将他们撒在桌上的残羹冷炙收拾在一起,并将桌子擦洗干净,将地面拖干净。虽然一天3次这样高强度的劳动特别累人,可因为可以放开肚皮吃免费的好饭好菜,他还是特别地高兴和满足。本来李锋挺瘦的,在食堂干了一段时间,他竟然发胖了。将这事写信告诉家人,他们也特别地高兴。这份工作不但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而且食堂工作人员了解了他的境况后既同情又敬佩他,纷纷为他介绍家教工作。李锋自己终于可以衣食无忧了,可是家里人还等着钱用呢!于是他就将干家教挣的钱一点一点攒起来,半个月差不多能攒够200元钱,他马上就寄回家里去,他想让小妹也能够无忧无虑地上学,让父母能够无忧无虑地养病。就是这样的辛苦,他的学习一点也没有落下,成绩还有了起色,在班上排到了前几名。

正当李锋准备轻装前进时,妹妹写来的一封家信扰乱了他的心。他春节离家后不久,父亲可以拄着双拐走动,也能给自己做饭,有了自理能力。因为家里已经三四年分文未进,富裕家庭也会坐吃山空,何况他们这样的家?母亲实在在家里待不住了,就跟着村上的一个邻居到新疆打工去了。因怕影响李锋的学习,家里人一直没有将这事告诉他。然而,母亲一走,家境大变,亲人邻居上门讨债,以前有母亲挡着,父亲并不知情,现在父亲成了大家索要的对象,他心情很坏,腿上又开始流脓。父亲只有40多岁,原来身体强健,个性也很强,现在沦落成这副样子,不能养活家人还成了孩子的拖累,他心情本来就很郁闷,这样一来情绪更不稳定,他将家里那些已经不值钱的家具全部砸掉了,一天晚上,竟然用玻璃碎片割脉自杀,幸亏小妹及时发现,唤来邻居才将他阻止。看完信,李锋的心在滴血,心想命运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要将全部的苦难让他承担?那夜,他在校园400米的大操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泪水淌了一脸又一脸,泪眼中,他仰望长天,只有星月与他为伴,孤独无助的他在静夜里大喊:“为什么?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可回应他的只是无边的黑暗和寂静。天亮时他下定了决心:退学、打工、赚钱。一直关心着他的辅导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安慰他、鼓励他,并说:“现在退学干啥?假期回去看看再说。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听从了辅导员的劝告,对于一个爱家、想家却不能回家的人,等待回家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

将母亲带到学校打工,再苦再累他不怕

假期回家,李锋才发现家里的窘迫出乎自己的想象,甚至连买盐的钱都没有了。母亲也回到家里,可是她并没有赚到钱,年轻人都赚不到钱,何况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过春节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小孩穿花衣,大人做肉菜,而悲愁笼罩着李锋家,他们竟然连一斤猪肉都买不起,看着长期营养不良而身体日见消瘦的小妹,看着全家老小破旧的衣着打扮,李锋心如刀割。“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不退学又能养家糊口?他一遍一遍问自己。

春节后他决定将母亲带到哈尔滨。至于带母亲到哈尔滨干什么,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带着母亲他可以照顾她,而且大城市机会多。李锋和母亲到学校后,他给母亲找了一份给学校的私人饭馆洗碗的活,每月260元钱工资,李锋刚想松一口气,可好景不长,母亲才干了20天,学校嫌私营饭馆影响校容,就全部关闭了。母亲一下子又失业了。李锋陪母亲来到劳务市场,可是适合母亲干的活只有做保姆。这时有人刚好要找保姆,李锋好说歹说,那人总算答应让母亲干干再说,可母亲一张口说的是陕西土话,人家怕影响自己孩子的讲话转身走开了……实在找不到活,李锋心急如焚,母亲更是无计可施,看着他疲累不堪,她一点忙都帮不上,只能背着李锋悄悄淌眼泪。

最后李锋发现同学们下了晚自习都会肚子饿,吃饭很不方便,就只有买方便面吃。他想也许做点陕西的面食可以卖给同学们,既能赚点钱,又能为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说干就干,李锋到外边租了房子,买了做面食的工具,这样一来,已经剩不下多少钱了,他的亲爱的同学们又给他凑了一些钱。第一天,他们所有的钱只够蒸8笼包子,一笼包子卖1块钱。包子出笼后,他让忙碌了半天的母亲休息,自己将包子装进书包到学生宿舍去卖了。然而,那天串了许多宿舍却没有卖出去一个包子,而且还遭受了一些同学的白眼。他气恨交加,就将包子全部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回去见到母亲后,她带着渴望的神情问他卖得怎么样,他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说:“不错,挺好卖的,明天继续做。然后从兜中掏出借来的8块钱给了母亲。母亲接过钱,紧紧地抓在手里,哭了……用第一天“收入的8块钱做底,第二天母亲做了10笼包子。提着包子出门,李锋暗下决心今天一定要全部卖完。在去宿舍的路上,他碰见了几个女生,她们看他端着冒热气的包子,嘻嘻哈哈要尝一下,结果其中一个女生一尝,觉得味道好极了,于是呼朋唤友买走了8个。李锋刚转身要走,又被她们叫住,买走了两个,这天开局很好,李锋信心大增,很快卖完了包子。拿着新新旧旧的10块零钱,李锋高兴得手都有点抖了。这次成功卖包子燃起了这娘儿俩心头的希望之火,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时间投入做包子、卖包子上去。天道酬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熟客越来越多,包子的利润也越来越多。不久之后,李锋卖的包子成了校园里的名牌,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往往是刚一到宿舍就被哄抢一空。刚开始一天能卖二三十块钱,到后来一天竟然能挣八九十块钱,母亲将这些都交给李锋管理。什么时候该买面买菜,什么时候该缴自己的学费了,什么时候该给爸爸寄钱买药,什么时候该给妹妹寄学费和生活费了,今天收入多少,明天要支出多少……李锋记了一本有条不紊的账。特别是许多吃过李锋包子原以为他是打工仔不想他竟是自己同学的人,对他既敬佩又羡慕。哈尔滨理工大学也有不少贫困生,有的靠家里借钱上学,有的靠亲朋的资助,有的靠拿国家的贷款,有的靠学校的贫困补助……正因为这样,许多贫困生压力很大,有人甚至情绪特别消沉。他们和李锋的共同点是大家一样的贫困,不同点是李锋家的悲剧更甚于其他人。因此许多贫困生都来找李锋聊天,向他请教脱贫求学的经验,每当这时李锋都坦诚以待,并鼓励大家互相帮助,自强自立战胜贫困。李锋的事迹很早就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学校领导很支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贫困,充分肯定他给当前的广大贫困生带了一个好头。由学校党委主管的校报对他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这些都让李锋母子感到了温暖。

由于李锋和母亲的共同努力,家境有了很大改善。这给李锋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家里的父亲用李锋寄回的钱去看病买药,身体也有了很大的康复,心境也更加开朗,并坚定了与病魔抗争的决心和信心。而小妹不但顺利完成了初中的学业,而且还考入哥哥曾就读的司马迁中学,因为有哥哥每月寄来的钱,她不但能吃得好一点,还可以买一些小女孩喜欢的化妆品、装饰品,这样一来,她出落得更加健康漂亮。家境的好转带来了全家人心境的好转。当母亲和李锋站稳脚跟后,李锋发现母亲时时牵挂着行动不便的父亲,不干活的时候她常常会陷入沉思,李锋特别理解母亲,就主动向母亲提出将父亲接到了哈尔滨,这样不但家人可以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还可以更好地照顾父亲。听完他的话母亲欣慰地笑了。在接父亲来哈尔滨的列车上,李锋讲着打工、卖包子的一件件往事,讲述着辛劳中的艰难,艰难里的甜蜜,父亲笑,他也笑……

父亲到来后,本来李锋想让他好好休息养病,没想到他竟然承担起了李锋以前干的好多事情,而且乐此不疲,这样一来,李锋反而没事可干了。父母每天做包子、卖包子,李锋就将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到了学习上。每天九点多的时候他上完晚自习后再到宿舍去卖包子,既不耽误学习,又可以赚钱。别人玩的时候,他就一个人拼命地学习,他知道,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依靠,他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努力,这样才会拼出一条活路,才能养家养自己。卖了整整一年的包子,到大三时,李锋想好好学习,他深知现代社会知识比金钱更重要。父母很支持他,不让他再参与卖包子的事了,可他还是在功课不紧的时候去给父母帮忙。看父母天天这样忙太累,李锋就强迫他们休息,并带上父母到哈尔滨的景点去游玩,刚开始他搀扶着父亲,后来,见父亲实在累得走不动了,他就弯腰背起了父亲,母亲拿着父亲的拐杖跟在一边。李锋一边背着父亲走,一边给二老讲述关于景点的典故,路边碧草悠悠,鲜花艳艳,一家三口笑容甜甜,其乐融融,路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2002年7月李锋毕业了,本来他可以选择一家很舒适的国营单位,但是,他选择了深圳一家私营公司,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小妹现在上高二,明年就要考大学了,那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而且,他的老母和残疾的父亲的未来没有任何保证,他得给他们攒些养老钱,他的梦还很长,他脚下的路也很长……

李锋带着父母去上学的故事,其实并不新颖。我之所以自己采访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是被一个年轻人的不屈打动了。今天的大学校园,学子的精神世界显然不容乐观。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的话说:“你们在精神上已经残疾。此话虽然刺耳,但是振聋发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壮大与复兴,离不开有追求、有理想、有奋斗精神的年轻学子。很多学生,拿着家里的血汗钱,在校园“享受着现代科技,却不思进取,这让辛辛苦苦劳作的父母情何以堪?不要说做带着父母上学这样的事情,即便只是管理好自己的身心,踏踏实实做好学问似乎都遥不可及。这怎么能让人不心焦?过好大学生活,既是对自己,也是对父母和社会的交代啊!

在母亲的心中,不管儿子成了什么样,都是她一生一世的宝贝……

同类推荐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本书是一本关于职场成功励志的通俗读物,分“潜伏”和“创业”两篇,“潜伏”篇里以李开复为例,“创业”篇里以马云为例,对潜伏和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态、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处理、人脉的搭建、提升自身的能力、创建自己的团队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而且配有多个成功的案例,有很强的借鉴性。每个小节讲完一个内容都配有相关的“潜伏秘招”和“创业秘招”,从理论方面给读者支招,以指导读者的职场实践和创业过程。
  • 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 尊享生活

    尊享生活

    本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
  •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人生总会有很多迷茫到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决定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38位人气作者为我们讲述迷失的时候,那些和选择有关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死魔心经

    死魔心经

    千年之前,纵横天下的天尸大帝自觉问鼎天境无望,便转而修炼顶级功法《死魔心经》,随即假死埋葬,欲修成死魔之躯,再求突破。而千年之后当他功成苏醒之时,却是碰到了一群盗墓的修士……
  • 寻梦冰山

    寻梦冰山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和同伴深入新疆的颠峰幽谷、冰川雪原、戈壁大漠,去阿尔金山腹地耐受缺氧的痛苦、去孔雀河三角洲追忆古老的辉煌、去库鲁克塔格追踪野骆驼的足迹、去罗布荒漠凭吊先民的遗骨、去轮台沙漠体验胡杨林的生生死死等探险经历。
  • 三生三世之错生

    三生三世之错生

    三生三世的恋情,换来的确实一场空......第一世,你若不弃,我便不离。第二世,我愿意用我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的一世。第三世,你干的很好,你彻彻底底的让我伤心了。第四世,谁又能够知道,会发生什么呢?第四世,本来是郡主,却过着下人的日子。。本来是下人,却过着郡主的日子。两人情同姐妹,却为了一名男子反目成仇......
  • 天书镜

    天书镜

    一个叫天枢的女孩,做了一个奇幻的梦,在梦里有她前身和后事,最后虽然结局没有跟男主在一起,但是我相信,时间到了,她肯定会在原地等他。
  • 步步勾婚:权少蜜宠小妻

    步步勾婚:权少蜜宠小妻

    她香软的身是他情毒首发的良药,坑洞外,烽火连天,坑洞内,男女两具身体如千年藤蔓交缠……“说,你到底是谁?”他挑起她的下巴,双眸猩红,厉声质问她是谁?当然是他的敌人。最爱的人将她推入险境,她却不小心惹上一头恶魔,而她发誓,伤她害她的人一个也跑不掉,她与恶魔签协议达成共识,恶魔无止尽地享用她的身体,却在同时帮她将坏人推下地狱……
  • 暹罗猫

    暹罗猫

    从不打烊的街边图书馆,从未露面的馆长和奇怪的管家,午夜在此阅读书籍的人,却发生了一桩桩古怪离奇的故事......
  • EXO之女配超级逆袭啦

    EXO之女配超级逆袭啦

    这就是所谓的爱吗?爱我就要骗我吗?你们想过我的感受没有?如果你们给的爱是这样,那我宁愿不要。她意外穿越小说世界,遇到了EXO,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小说世界中,EXO都是那样的耀眼。EXO我到底喜欢你们什么呢?【恢复更新,不会弃文。】
  •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道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二辑·第六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冷雪之谜

    冷雪之谜

    内容很搞笑,结局很悲伤。中间不要笑,结局不要哭。
  • 通书述解

    通书述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