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一直以为这句话十分正确,幸福就是做好我们正在做和我们想做的事情。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风在林梢鸟在叫”,举目四顾,总有让我们感动、觉得幸福的地方。
帝王有帝王的幸福,乞丐有乞丐的快乐,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幸福,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一些无谓的追求上面。做好现在的自己,就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
做最好的自己
认为幸福是以成功为基础的人有一种错误的想法,他们认为但凡成功者,只要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是那些优秀的人。
有个所谓的“木桶定律”,在这个定律下,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取决于他的最差的那方面。这个定律是这样的: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在这种情形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就取决于他们最差的某一方面。
因为听信了这种定律,人们开始拼命地向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来努力。
兔子不会游泳,所以兔爸爸每天带它去河边学游泳,盼望能加长他的这块最短的板;小鸭子跑步太差,鸭妈妈每天五点逼它起床跑步,希望它能在下届运动会上夺得跑步金牌。
试问一个人怎么可能让自己成为全能的,怎么可能让自己在所有的方面无所不能。
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有多少人在做自己的人生规划时总是用类似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自己的弱项。
一个人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可能吗?
大家都只是普通人不是超人,就算是超人,也并没有人见他能说二十国语言,能解数学家都不一定能解的方程式。
那些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的人,是他们专注于某一点上,而持之以恒的结果,并不是他们全面开花,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下大功夫的结果。
一个有名的数学家写了一篇散文,一个外交部长写了一首诗,于是大家都来吹捧。说这散文如何如何,这个数学家是全才;又说这外交部长怎样有格调,能写出这样好的诗。
老实说,我看不出那散文和诗有多好。同样水平的文章和诗词如果出自普通人手中,最多也就是让人付之一笑。有人吹捧它们,不过是因为它们的主人的成就。而这成就是因为它们的作者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在政府部门身为高官,不是因为它们的主人是学者是诗人,真的有多高的文学修养。
在很多人眼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往往并不是那样优秀,就是出于这种比较,人们总是习惯于拿那些成功人士的短处来和别人比较,因为这样的结果会让人得到心理上的平衡。
兔子取得了奥运会冠军,乌龟不服气,去找兔子比赛。比什么,乌龟提出两人比游泳。于是兔子输了,乌龟则到处宣扬,称自己和兔子比赛赢了。
在选择人生方向时很多人会有一种从众意识,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功,每个人都从他身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大家全在同一时刻恍然大悟,原来这样也可以成功。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开始纷纷挤到那条路上。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举不胜数。钢琴王子李云迪在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夺冠,成为肖邦赛事开办七十三年来最年轻的夺冠选手。很快全国到处掀起了钢琴热,不管有音乐天赋没音乐天赋,大家纷纷开始学钢琴。刘谦在春晚表演魔术,一夜走红,大家发现,原来变魔术可以成功。转眼间魔术培训班,魔术道具销售广告布满各种媒介。
这里不是要说魔术表演不好,或者是弹钢琴不对,但是一味地把成功放在模仿和跟着别人后面跑,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肯定是一件错误的、得不偿失的事情。
一个人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就要学会放弃,懂得取舍。
有位年轻的朋友想成就一番事业,却不知怎样开始,于是他向一位大师请教。大师赠他一副对联——“无所不为一无所为,有所不为大有所为。”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但是这和一个人要成功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即使在推崇所谓“全才”的今天,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往往取决于他最擅长的才能方面。
没有人是万能的,你不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变得优秀。众所周知,成功者中没有人能在所有的方面,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优秀于别人。
梵高内心孤独,但是并不妨碍他是个天才的画家,也没能阻止他画出传世名作,他的有些作品甚至是在他疯颠的状态下完成的。身材矮小的鲁迅,显然无法去参加选美比赛,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如果你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不用烦恼,也不用费尽心力地去努力超越。你大可以坦然处之,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比一味地去和别人比较要轻松得多。
我们除了他人比较外,有时候还爱和动物比较。没有人能考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人类的语言文字中多了拟人化这种修辞手法。于是人们纷纷把各种动物植物比作人类,之后人类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又开始把人类比作各种非人的生物。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各种想象中,人类学会了像鸟一样飞,学会了像鱼一样游水。但是迄今为止,就算有了飞行器潜水艇的帮助,人类也不得不承认,人就是人,永远无法像鸟一样自由地翱翔于蓝天,也无法像鱼儿一样以水为生。
每种生物所具有的才能都有其局限性,人类也不例外。承认这种能力上的不足,是理智而不是认输。人类如果一定要比,除了和动物比大脑,比制造和使用工具外,在人类的其他方面,并不占什么优势。
尽管明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但是很多人却总希望自己能拥有很多方面的能力。人们分析了自己的大脑,得出的结论是使用过的部分不到十分之一,于是一些人认为,自己还能比现在聪明十倍,能做出多于十倍现在的事情来。
有个青年向爱因斯坦讨教怎样学习。他给爱因斯坦看了他的学习计划:每天早晨起床后,他花两个小时学习文学,两个小时学习数学,两小时学习化学,两小时学习物理,还有两小时学习天文……这个青年对爱因斯坦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发现我的时间怎么也不够。”
爱因斯坦说:“从相对论上来说,你想学的东西越多,你所具有的时间就会越短,直至没有;同样地,如果什么也不想学,那么你的时间同样和没有一样消失掉。”
爱因斯坦是要告诉这个青年,他不可能同时学好所有的东西,做一个万能的学者。
承认生命的平凡性,远比去追求那些虚无的东西更为重要。
有人说,生命就是不断地去追求。这话没错,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也无法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全部。
所以,不断地加长你人生中最长的那块板,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木板效应也许适合一个团队,适合一个群体,但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全部的体验。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为放弃最短的那块板,而把身上所有的板都忘记加长。一些人的理论是:如果某项知识是无用的,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无用的。我在工厂里面听到两个工人在聊天,其中一个说,现在读书没用,他自己亲自看到有大学生找工作,没有人要,即使有单位要,给的月薪还不如他的多。这位工人说着这些,满脸自豪地说,我以后也不让我儿子读多少书,等他大些了,让他出来和我一样打工算了。
我走过去,告诉这位工人,是有大学生找工作很难,但是有知识的人,和没学过知识的人相比较的话,还是读过书的人找工作容易,而且他们的发展前途也更大。你不能看一时,而误了孩子的一辈子。
不仅社会上的一些成年人,很多在校的学生,小孩子也一样持这种观点。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帖子:“你不约会不谈恋爱不出去玩不喝酒不逛街不疯不闹不叛逆不追星不暗恋不表白不聚会不K歌不撒野因为你要学习,请问你的青春被狗吃了么?”
后面有个回答很有趣:“你约会恋爱出去玩喝酒逛街疯闹判叛追星暗恋表白聚会K歌撒野不学习,请问你的青春狗愿意吃么?”
看完这个回答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人生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确实能有很多选择。选择丰富多彩的人生,还是按自己的方向去努力,是每个人的自由。你可以去拼搏去努力,也可以选择做个生活丰富多彩的平凡人,但是不管怎样,有知识能思考地活着,也是人类的快乐之一。
与其抱怨昨天,不如实实在在地过好今天
皇帝久在皇宫,厌倦了国家大事和宫中的生活,于是私自带着心腹出宫游玩。却看到一个身无长物的乞丐在悠然自得地晒太阳。于是皇帝命人上前问乞丐为什么这样快乐。乞丐回答:“今天没有狂风暴雨,我不用担心风吹雨打,怎么会不快乐呢?”
以皇帝之富有,尚有烦恼,以乞丐之赤贫,也能快乐!不贪图奢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生活得潇洒自在。另一些人刚好相反,他们的眼睛永远盯着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要得到的总是很多很多,这类人永远是生活在烦恼之中。
两个兄弟一起上山打柴。弟弟羡慕地对哥哥说:“哥啊,你说还是做皇帝好,我看他砍柴都是用的金斧头呢!”哥哥不屑地对弟弟说:“做皇帝哪里用砍柴。他每天就在家里坐着啃猪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