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只是一种方法
如果没有梦想,生活也就没有目标,当然也就无法成功。
有了梦想,而不去坚持,也没法成功。
很多人相信了这种说法,于是有了“坚持就是胜利”。
于是有了千万人聚集一起学英语,他们的口号是“坚持就一定成功”。我曾经在一个广场看到过这个场景,当时群情鼎沸,很多旁观者都深受感染。
那些当初在广场上呼口号的英语学习者到底有多少人学到了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不乐观。学英语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成功的,喊口号只能给办英语培训班的人带来生源,对自己学习英语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至于坚持,那只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唯一条件。不是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中国古代寓言中有两个坚持就能成功的例子:一个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另一个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后是因为天上的神让愚公的坚持精神所感动,派大力神来移走了两座大山。精卫填海的结果也差不多,龙王怕精卫真的填平了大海,于是向精卫认错,并且想办法弥补了自己的过失。
大家看看,坚持真的一定会胜利,而且会胜利得让人不敢相信。
寓言就是寓言,经不住任何推敲,也不会有任何的真实性。小学时老师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不畏强暴,相信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的这个道理。直到今天我也没明白,为什么海里的龙王就会惧怕一只小小的鸟儿?
劝人坚持者能举出很多类似“精卫填海”这类的神话故事来,但是他们发现在现实中,大多数坚持者面临的都是失败。
也许有些特别的例子,有些人专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最终取得了超人的成果。但是我们在研究这些成果时就会发现,更多专注于这个领域的人,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所以,人们这次改变了说法,他们说:“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坚持一定不能成功。”
是这样吗?鲁迅年轻时感叹国人体质太差,于是立志学医。后来一系列事情让他认识到,中国人精神上的缺陷更甚于体质上,于是他开始习文。最终鲁迅成为一代文豪。
事实上,很多人在面临选择时,经常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坚持,还是放弃?
在面临这个选择时,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不是他们选择的事情本身,而是抛开坚持这种品质是否会招来人们的嘲笑,会不会让人觉得做事有始无终。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更在乎的是坚持本身,而忘记了事情的本质。
应该说,坚持只是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品质工具。当它用对地方时,它就是好的。如果用错地方,那就是错误的。
学会明智地放弃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身怀绝技,武功独步天下,时人称:北乔峰,南慕容。出身也非同寻常,为大燕国后裔,胸怀大志,立志要复兴大燕,重振前辈雄风。别的方面,也少有人能望其项背:王语嫣绝代佳人,对他一片痴情;风波恶等几位高手忠心耿耿地追随,至于家财万贯等等自是不在话下。
然而,就这样一位高富帅中的高富帅,最后却落得个心智失常的下场。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不知进退。
对慕容复来说,他人生的所有意义就在于复兴大燕国。为了达到这一目地,他可谓不择手段,种种常人所不能想和不能为的事情他都做了,但是最后却仍然没能达到目的,所以心智失常,也许对他是个很理想的结局,因为这样他就仍然能在一群小孩子中间做着自己的皇帝梦。
生活中,大多数人同样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而且也常常在心中鼓励自己:“我一定要成功。”曾经在一个求职的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个文学爱好者,据他自己说,他从事文学创作十来年,志向是改变中国文学没有真正的作家的现状。节目中他展示了他写出来的几部手稿,并且即兴和主持人表演了他所写的一部剧本的片段。因为有这份文学方面的爱好,所以他想找一份文学统筹方面的工作。现场招聘的面试人员中,也有几位平常会给一些杂志写稿。当时问了他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他的作品有没有曾经发表过,或者是曾经正式出版过,回答是没有。然后这位求职者把这些归罪于没有识才的出版社,他举出了几部世界名著出版如何艰难的例子来鼓励自己。
个人看法是这位求职者的作品很差,他的志向和他的文学才能并不相符。现场也有面试人员委婉地向他指出了这个问题,劝他可以先找份工作,增强些生活方面的积累。但是显然这位求职者并没有听进这些忠告,退场时他举着手对着镜头说:“我一定要成功!”
诚然,有着坚定的信念是一件非常值得赞赏的事情。问题在于,很多人和这位求职者一样,在说“我一定要成功!”的时候,并没有对自己有太多的认识,对自己该走怎样的路,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在他们的印象中,一个人只要有激情,就一定能成功。
激情很重要,但是它只是成功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并不是有激情就一定会成功。至刚易折,通常满怀激情者,面对挫折时最容易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
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喜欢用格言来鼓励自己,让格言成为精神支柱的人是很可怕的。因为这类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常常不是去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而是在格言中找原因,用格言来指导他们的下一步行为。”
人们常常以偏概全,比如一个人某一方面不错时,就会认为这个人所有的方面都不错。这种情形常见于生活中很多方面: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有礼貌的;有智慧的人,肯定是道德高尚的;这种习惯甚至延伸到如果一个人长得漂亮,那么她一定心灵非常美好。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更注重于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表面或者某一面。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当夸赞一个人的执着时,就会对他所有的方面都持赞赏的态度,并不去想他的执着究竟是不是正确的。
事实上,很多人执着只是一种性格上的倔强,并不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持。
更多时候,执着的结果只是让自己无路可退。有个笑话,有父子两人都很倔强。一天,儿子挑东西去街上卖,父亲在家等儿子回来吃午饭,等了很久儿子还没回来,父亲就去找。结果发现儿子和另一个挑着担子的人对站在田埂上。原来儿子早晨挑东西出门走到田埂中央遇到那个人,两人谁也不肯后退,也不肯放下担子让对方先过,就挑着担子站在那里等对方先认输。父亲一看大怒,对儿子说:“你先回家吃饭,我来帮你挑着站这里,看到底谁先认输。”
有些人的执着就和这父子俩一样,是一种别人眼中近乎好笑的想法。但是当局者迷,往往这类人总以为自己的坚持是有道理的。
记得小时候读愚公移山的故事,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个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认准目标不放弃的精神。在这个故事中,让愚公放弃移山的智叟一直都是一个被嘲笑的对象。但是智叟错在哪里,愚公对在哪里,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够弄明白。如果愚公移山的精神,真的能够让他的门前出现一马平川,那么故事的最后也不用借助天神的力量来移走大山了。还有就是,如果这表现的仅仅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最后的事情还要靠上天来完成,那么我们不如直接去虔诚地求神拜佛。
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代的故事中有很多这类背离科学和现实的坚持。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李白小时候非常顽皮,不爱学习,有一天上课时去外面游玩,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粗大的铁棒。好奇的李白就问老婆婆磨这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准备做一根针。于是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开始发奋学习,终于成了一代大诗人。
每一个名人身后都会被人编出若干这类故事来勉励后人,但是能不能取得效果,我不得而知。
故事可以虚构,在故事中坚持是一种精神,可以鼓励很多人积极向上。但是生活是真实的,生活中如果坚持那些不必要的事情,常常会徒劳无功。
坚持该坚持的是一种执着,放弃不该坚持的是一种明智。如果现实让我们看不到希望,不如明智地学会放弃。
为自己找一个借口
有人告诉我们说,要成功,你就得勤奋,得像猎豹一样勇敢,像鹰一样飞翔,像牛一样勤奋,像狼一样团结和永不放弃……这么多的美好品质,真的很让人振奋。但是这类话语中少了一样东西:我们自己到哪里去了?
忙碌的我们总是找出无数的理由和榜样来让自己不停地向前,有些时候,我们的努力甚至成了一种习惯,连我们自己都不太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我曾经问一个非常勤奋的年轻人,他那样努力是为了什么。他回答说:我要赚很多钱,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买上一套好的房子,开上好的汽车。
我又问,在这之后呢?
他笑笑说,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这之后的事,我不想再去想。
多数勤奋上进的人都如这个年轻人一样,虽然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努力奋斗着,却并没有明白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在东部的大大小小的工厂里,在城市中高高的写字楼中,无数的人整天忙碌着。如果你是身处其中的一位,你就能体会到,当有一天你突然停下你的工作,无所事事时,你会立刻觉得茫然无措,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只会如工蜂一般忙碌,而忘记了生命中的其他呢?
有人说,现在的生活压力这样大,不努力行吗?不努力挣钱就无法生存,就会让社会淘汰。
该埋怨残酷的现实,还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现实社会的牺牲品呢?
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借口,让忙碌的脚步能够做一些短暂的停留。除了工作、挣钱,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驻足,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
除了日复一日的劳碌工作,除了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我们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生活追求。诚然,生活的压力会一直存在,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生活的理由。
身处在这个纷繁忙碌的世界,找一个停下来的理由,为心灵找一块静地,能够得到比那些现实的成就更为重要的东西。
给自己一个借口,忙碌时学会停下自己的脚步,看看四周的风景。即便不能让自己真正地从烦琐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也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稍稍的休息。
一位单身妈妈面临着很多烦恼,她已经独身三年了,需要找个新的男朋友,但是她苦于时间不够。她向朋友诉苦说:“我每天要上班,下班了就得去学校接孩子,回到家就得做饭,准备明天的工作……我觉得我所有的时间都不是属于自己的。”
她的朋友,一位心理学专家建议她可以调整些时间出来给自己。这位单身母亲瞪大了眼睛,在她看来,从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找出多余的时间,简直比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