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4400000038

第38章 中国崛起的国际制衡(1)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安全保障系数明显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国家安全状况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各种复杂交织的因素不仅使大国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也使地区性冲突此起彼伏。这当中,有冷战体制的存留,有传统民族、宗教、地缘的旧账,更多的则是国际经济利益瓜分和新格局构建的“无规则互动”。在未来至少10年左右,很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中国在国际上会面临更大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与舆论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由于中国经济迅速起飞及其安全利益在扩展,许多新的国家安全问题正在出现。从长远国家安全利益角度看,中国的保障系数并不算高,被迫卷入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周边地区冲突的威胁并没完全消除,分裂势力活动的隐患正在显现,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1世纪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进一步从它现今乃至未来所面临的外部国际环境来加以分析。

一、在国际冲突的大弧上

“9.11”事件之后,美国先后开展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国家的反恐战争,然而到了今天,即“9.11”事件后的5周年,美国的反恐战争越反越恐,正在逐渐演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和以中东为首的伊斯兰教两大宗教文明的大冲突。难怪有人惊呼“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

从阿富汗的中亚到伊拉克的海湾地区,两个多事之地是彼此相连的。而在西亚,巴以、冲突还在僵持中,却在2006年年中又爆发了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事件。从阿富汗往东南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对峙依然,因为两国间从边界到宗教的一揽子矛盾没有得到解决。这样,从西亚经中亚到南亚,就形成了一条紧张的动荡链。统观这些连成一片的“局部”,我们不能不惊叹一声:半个亚洲正处在动荡和危机之中!

一个在平静的外表下潜伏着危机的链条,那就是另外半个亚洲——东亚的整个海岸线。从现象说,这一地带目前既没有战争,也没有动荡,只有局部紧张,似乎不可与动荡不定的另一半亚洲同日而语。但用战略眼光看,这个从朝鲜半岛到孟加拉国湾的重要地带,历来是世界主要力量都力图控制和争夺的地区,仅二战后就曾经发生过著名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现在这个地区仍有爆发严重危机的可能,其战略分量决不轻于另半个亚洲。

这里我们所说的“东亚海岸线”,用美国战略家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使用的术语说,就是东亚沿海地区,不过他们话中所包括的范围颇大,“从日本海以南经澳大利亚到孟加拉国湾”的广阔地域。在这条联线上,分散着一些重要战略要地,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日本岛、中国台湾岛和东南亚诸岛构成的所谓“海岛防卫链”。(注解69,“美国防部发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新华网》,2006年2月4日。)

显然,东亚沿海这个链条与西亚到南亚链条在孟加拉国湾相衔接,形成了一个将整个亚洲兜住的大弧圈,用美国战略家的话说,从朝鲜半岛到西亚有一条“大弧线”,上面布满了国际冲突焦点和热点地区,其中一些“无赖国家”(朝鲜、伊朗和叙利亚等)就在这条弧线上。2002年,这些“无赖国家”再次被美国布什总统贴上了“邪恶轴心”的标签。布什用“邪恶”这个概念把3个国家连在“大弧线”的两端,虽然不乏要在“9.11”事件后乘反恐战争之势收拾这些“无赖国家”的打算,更重要的是,从地缘战略角度看,却包藏着控制“大弧圈”的更大战略野心。

面对这样一个高危地带或战略弧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战略态势?国际矛盾和冲突为什么会汇集在这条线上?答案并不复杂,主要是战略位置和战略物质。例如,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从理论上说是典型的民族与宗教冲突,但在美国人眼里却被赋予了浓重的战略色彩。又如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是为了攫取石油;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动的海湾战争,则不单为了解放科威特,它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确保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可以说,中东的战略价值就在于它的石油价值,以色列的优势和幸运正在于它地处中东而不在撒哈拉大沙漠。

同样,中亚因富产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世界又一个引人瞩目的地区。加上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难怪有识之士发出预言,美军即使活捉了深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本.拉丹,也决不会从阿富汗撤军。其实,美国捉拿本.拉丹是假,觊觎中亚丰富油气资源和战略位置才是真。美国不禁要控制中亚的能源,还要设法在那里建立军事基地,以便从背后对俄罗斯和中国构成压制。

南亚和印度洋也同样对美国具有战略价值,在现阶段,美国需要该地区保持相对平静。但印巴关系的紧张也有利于美国的另一个目的,那就是给中国造成压力,牵制中国在东部实施国家统一的战略。

再看东亚,由于美国战略调整和反恐行动,这一地区在平静的外表下正酝酿着新的危机。美国在东亚保持屯兵10万的同时,不断在关岛增加尖端武器部署,同时变本加厉地对台湾出售武器,显然有其重大的战略意图。美国的这种行动正在重新造成朝鲜半岛的紧张,而为台湾岛上台独势力助威,则可能引发新的台海危机。

在东南亚,美国在“9.11”后动作频频,它渗透马六甲海峡,设法重返菲律宾军事基地,觊觎离中国不远的属越南领土的金兰湾。但美国采取的任何方式的反恐行动,都将引起该地区穆斯林的关注和反应,而且是反美的反应。其结果是该地区发生动荡,动荡反过来又为美国增加在该地区军事存在寻找顺理成章的口实。

如果把所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部署和举动加以串联看,一幅地缘战略的地图便赫然惊现在世人的眼前。美国一向看重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它的盟国日本更视这两个海峡为其经济生命线上的咽喉,必欲竭力协助美国控制而后快。南中国海也是日本的经济生命线,对美国也具重大战略价值。这些又都与石油运输线相关,同时也于东亚地缘政治架构和有关国家地缘战略有直接关系。此外,一向有“东方巴尔干”之称的朝鲜半岛也是美国极为重视的战略要津,美国人在朝鲜半岛的韩国一侧驻军4万,并时时刻刻对朝鲜保持着高度戒备。更重要的是,美国战略家们对中国近些年来经济实力、进而军事实力的显着增强忧心忡忡,担心中国崛起将威胁到美国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利益,认为中国将是全球最接近于美国同等级的军事对手,并依据这种判断来调整和制定美国的全球及地区战略。

从“大弧线”上的力量结构来看,力量的不对称性非常明显。美国与两伊之间的不对称,美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不对称,印巴两国之间不对称,中美之间不对称,美朝之间更是不对称。在力量对比具有非对称的条件下,冲突双方虽不至于走向大规模战争,但严重的矛盾又使双方都处于对立甚至对抗之中,双边关系紧张,发生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增强。其中,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印巴冲突,都是一个个显例。眼下,由于美国对在“大弧线”上朝鲜和伊朗两国进行核试持强硬立场,美国和朝鲜、美国和伊朗的军事对抗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强。

总之,由于“大弧线”上汇集了具有冷对抗的这两种特性的对立和冲突力量,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这一幅员辽阔的地带都会危机频仍,动荡不定,严重的对抗此起彼伏,谋求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则要化费巨大力量。而中国,就在这一国际冲突的大弧线上。

二、“中国威胁论”与围堵中国

东欧和苏联剧变之后,西方世界便把目标集中到硕果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中特别重视现存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大的国家──中国。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的政治风波加剧了中国和西方的对立。显然,在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里重演类似前苏联、前东欧各国的剧变,是西方多年来不会放弃的终极目标。他们试图在中国实现的两个目的是:首先,改变中国社会主义政权以实现其政治利益,即,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将其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并按照西方的民主政体来改造中国。第二,分裂乃至肢解中国,以削弱其广袤的地缘政治优势,使中国在分裂和内战中积弱从而变为西方强权的附庸。这就是西方大国在亚太地区一直在着手实施的“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实质。只要后冷战时期新的国际格局没有完全定型,只要在冷战时期存在的那种僵化的意识形态框架还在不断地被用来解释世界范围的种种新现象、新问题,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仍将继续存在,从而给发展和改善这种关系造成障碍。

1992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源自西方的”中国威胁论”便产生了,并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盛行开来。”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大的战略压力。树大招风,中国失去了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争霸时期的部分战略空间和主动性。

随着中国崛起,21世纪初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至少发生了以下三个重大的也是必然的历史转变:第一,中国由一个十分落后的发展国家变成一个迅速崛起,并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第二,中国由国际体系的反对者、旁观者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改造者;第三,中国由一个过去被国际社会忽略和偶尔借重的对象变成一个既被重视又被借重,同时又加以防范和制约的对象,而印度、东盟等国则成为大国竞相拉拢的对象。由于以上三个角色定位,中国已不可能置身与大国矛盾之外,而越来越成为别人可以利用的矛盾之一。”中国威胁论”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之一。

面对中国经济起飞和大国的兴起,某些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所处的比较复杂的心态是不难理解的。这些西方大国猛然发现,一个非西方化的具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不但没有被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没有被肢解介和分裂,它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和它们平起平坐。这一点对它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国威胁论”的出台,正好反映了西方大国对崛起的中国的一种无知和偏见。

“中国威胁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学术界里,它的始作俑者是日本防卫大学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诸君》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的威胁》的文章。(注解70,转引自刘小彪,《“唱衰”中国的背后》,转引自《网络中国E书》,2003年。以下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均出自该权威图书,特此声明。)他从国力角度把中国视为一个取代前苏联的潜在威胁。当时他的这一观点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直至1992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英美等西方国家才开始了舆论上的随声附和。西方一些人士意识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或许不一定是世界之福,也许是世界之祸。

1992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刊物《政治研究》秋季号刊登了芒罗题为“觉醒的巨龙:亚洲的真正危险来自中国”的文章,并专门就此发表了新闻公报,指出中国将对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构成威胁。

日本《朝日新闻》1992年8月3日报导中提及“中国正在成为破坏亚洲军事均势的不稳定因素”。

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在“中国作为经济军事力量而崛起”的文章中宣传中国军事现代化使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

1996年,克林顿政府就“建立亚太安全机制”问题致函东盟各国时,声称“中国已有取代前苏联在亚洲构成主要安全威胁的迹象”。

1996年,《华盛顿季刊》(秋季号)中,“东亚新的安全问题议程”一文指出:在东亚安全方面,引起人们极大担忧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实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增长可能会转变为一种军事实力。

美国已经渗透到了马六甲海峡,眼下正在设法重返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它还在觊觎中国不远的属越南领地的金兰湾。以学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性影响的有两个人的观点,一个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另一个则是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奇特.布朗的“中国粮荒论”。这两个向世界传递的、带着明显误导的信息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不能持续增长,社会不能保持稳定,中国肯定是世界之祸。一个四分五裂、混乱无序、人口庞大的中国将是世界背不起的包袱。越南难民、几百万波黑难民曾经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安宁,更何况有着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历史上,中国发生过的内战,其规模之大、程度之惨烈、次数之频仍,是任何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中国一旦发生灾难,必然波及到世界,漫流全球的难民潮更将一发不可收拾。上述观点可以将西方人看中国演绎成两种看法:一是你发展起来,就是威胁;二是即使你发展起来了,这一奇迹也是虚假的,最后也会象东欧和苏联那样崩溃。

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达到了极致,并不断发展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总括起来,”中国威胁论”大致可以分成军事威胁、经济威胁、政治威胁、文明威胁等4个部分:

同类推荐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

    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中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区域发展梯度现象有力地显示出,政府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与作用。在整个国家层面的改革和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条件下,在政府提出了诸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等具体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看待区域开放、制度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之间的链条联系亦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见证辉煌

    见证辉煌

    本书收集了对多位在浙工作多年的外籍人士的访谈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 家庭理财好帮手

    家庭理财好帮手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有通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收入,谨慎地投资理财才能走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那么,如何设计自己家庭的致富之路?怎样才能在家庭生活和经济压力等问题中做到平衡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途径呢?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家庭理财的好帮手。本书根据中国家庭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述了家庭理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人们从生活中获取智慧,从而使每个家庭在生活和经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理的缓冲区,从而保证家庭生活朝着稳定、和睦、健康的方向发展。
热门推荐
  • 巴黎恋爱家

    巴黎恋爱家

    在幸福和利益下,我逃婚了,我遇到了江慕晨,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生活,本以为会这样好好地平凡的生活,却被江慕晨的身世搞得一团遭,难道我们的爱情终究不会圆满吗?
  • 特种兵之异世毒王

    特种兵之异世毒王

    洛雨本是“尖刀”部队的一名非常出色的特种兵,在一次任务中意外身亡,穿越到一个不存在的历史时期,并结识了他一生的挚爱-莲藕。莲藕的母亲被“邪教”五毒教所杀害,但事实是这样吗?洛雨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五毒老祖的传承,并成为五毒教主,他和莲藕的爱情还能继续吗?名门正派是否真的万人敬仰,歪门邪道又是否真的是十恶不赦?看洛雨如何用当世的经验训练五毒教,如何撕破名门正派的嘴脸,横扫整个国度。
  •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最初校园相遇时,一见钟情;多年进入职场后,一心保护。职场干练女王,善良单纯的小菜鸟,两人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幸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都在我们爱和爱我们的人的身边。
  • 羊皮日记1956-1976

    羊皮日记1956-1976

    高校档案管理员的回忆手记记录1956-1976年北X大学最不愿公开的诡秘事件两千家论坛疯狂转载近十年最轰动的新闻二十多年前,北X大学赫赫有名的陈步云教授和他的三个研究生同时失踪于茫茫草原中;二十多年后,我在北大档案馆当管理员时,无意中发现半本尘封在角落里的残破日记,上面记载了一张神秘地图,而日记主人竟是已失踪多年的陈步云!为了寻找地图上的线索,我不远千里跑到甘肃寻找,却险些被旅馆服务员暗中杀死,在两名退伍兵的帮助下逃得性命,却又误入一个封闭的巨大怪异石墓。
  • 暴君溺宠嚣妃:皇上求放过

    暴君溺宠嚣妃:皇上求放过

    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却惨遭车祸,一觉醒来身处古代。不敢相信自己穿越了,居然还是皇上的弃妃,她最爱的人还在现代,怎能苟活下去。于是一心求死,可耐暴君百般刁难,始终不让她死。某男狠狠的说道:“想死!朕就偏偏让你活的好好的。”某女擦了擦嘴角的血说:“我亦是你的弃妃,少我一个不少,何必如此费尽精力对我。”谁知某男坏坏的笑道:“多你一个也不多。”曹公公慌慌张张的跑过来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萧妃娘娘掉进荷花池里了”“没事淹不死”“皇上不好了,萧妃娘娘把丽妃给打了”“没事随她”“皇上不好了,萧妃娘娘把皇后最爱的衣服给剪了”“没事随她”“皇上大事不好了,萧妃娘娘在晋王府待了一整夜”“什么!我看她是活腻了”
  • 重生石绝恋

    重生石绝恋

    丈夫三年前去世,为了怀念他,狄小仙偷偷从墓地捡回一个鹅卵石,之后的生活冥冥中有预示,通过梦境来指引着狄小仙的生活,是前夫不忍离去还是石头获得了重生?
  • 花开花落之爱情坚守

    花开花落之爱情坚守

    在恋爱中的男女,做的很多事情,用常理都难以解释的清楚,但是,一个爱字,也只能用一个“情”字来解释,不管是对是错,或者应该不应该,在爱的面前都无所谓了,如果你心里真的有爱,这份爱有这个重量,你就一往无前的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吧!不管是横刀夺爱也好,狐狸精也罢,只要这个人的心里是真的有爱的,那就没有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降临者大千世界刀

    大降临者大千世界刀

    帝舍利,大千道果之象征。苏醒在宇宙大爆炸以后的新时代,上一个宇宙纪元的绝世强者,卷入了新时代的风云。大位面降临时代,超级宇宙文明,世家与学院,神殿与世界,个人与组织,过去与未来。空前广阔的大时代下,无数矛盾潜伏于水面之下。世界与时代滚滚向前,谁能笑到最终呢。铁马默默观察着世界,心中浮现觉悟。大千世界如刀锋,我辈正在刀尖舞!
  •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本书是作者移居澳大利亚后创作的最新感悟、哲理、温情类文字的精选散文集。本书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能让读者从中吸取营养——要么是成功的智慧,要么是轻松的欢笑,要么是深切的感动。这是一本温暖之书,是一本快乐之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人生哲理图书。
  • 再来一次爱上你

    再来一次爱上你

    林芷打开门,她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他正抱着另一个女人,她不敢相信,她只想逃离这儿,跑了出去,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两年后,著名设计白灵归来,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