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84400000011

第11章 增长优势(1)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经济发展便进入到了一个结构剧烈变动的新时期,到90年代中期开始,那些转变过程中资源配置等一系列过渡性因素已逐渐成为了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主要成份。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爱德华·F.丹尼森等分析认为,在日本高速增长的20世纪60年代,过渡性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占60%以上,也就是说,在日本10%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就有6个百分点是这种超常增长因素造成的。(注解20,爱德华·F.丹尼森等,《日本经济是如何高速增长的》,[美]布鲁金斯研究所,1976年)日本过往的经验对于正确认识未来中国经济复兴进程无疑是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未来几年乃至20年内外,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程中,中国经济景气趋势将继续受到这种超常增长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人口红利效应

历史上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人口总量是5亿4千多万。在“人多好办事”思想的引导下,中国的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到1969年,人口就已经超过了8亿。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把计划生育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这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1982年,中国将计划生育正式定为“基本国策”。有专家测算,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中国至少少生了3亿人口。

从人口波动情况看,建国以来,中国大致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第一次出生高峰发生于1950至1957年之间。这段时期平均生育率高达35.56%。。约有94%的妇女生育3个孩子,近半数的妇女生育6个孩子。尽管这个阶段的人口基数比现在的小,但平均每年出生的人数均为2088.5万人;

第二次出生高峰发生在1962年至1971年期间,而且持续时间长达10年。这个时期的出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0年的平均水平高达32.32%。,而且每年的出生率都在30%。以上,平均每年的出生人数高达2795.2万人,比第一次出生高峰时期的平均数高出了700多万;

第三次出生高峰则发生在1981至1990年间。这个时期虽然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但中国人口的出生水平仍相对高于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以来的出生水平。这段时期出生率的平均值为21.34%。,比第二次出生高峰的平均值下降了34%左右。到第三次出生高峰结束时,中国人口规模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11.4亿人。

对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经济增长目标,还是经济增长方式,都必须符合人口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消费、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人口转变对这两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

首先,人口对消费起着主导与决定作用。人口的规模和收入水平决定了消费的规模和消费的能力。与解放初期相比,中国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都有很大的增长,现在的人口规模差不多相当于那时的3倍,而人均收入水平更是提高了100多倍。1949年,中国的人均GDP大约只有100多元人民币,1980年大约为460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1.4万元人民币。相应地,消费规模和消费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不仅如此,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恩格尔系数为例,解放初期,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80%,农村地区更是高达90%多。换句话说,那个时期人们的收入主要花在填饱肚子上面。到了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大约只有36.7%。与此同时,居民用在其它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则大大提高了。

其次,人口的生育周期还会对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形成周期性的冲击。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中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和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目前正好处在25至45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消费能力,都是最强的。这也是导致当前房地产热、旅游热、教育热、医疗保健热等等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人口基础。

此外,人口的储蓄行为也会影响投资行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储蓄和投资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当前,由于人们传统的储蓄观念和社会保障体制的缺失,导致储蓄率居高不下。1994年以来,中国储蓄率一直高于投资率,储蓄-投资缺口始终存在,平均约占GDP的2.3%,且近两年来储蓄-投资缺口出现了扩大的趋势,2005年储蓄-投资缺口达到4.8%。这意味着在资金紧缺的中国,还有相当部分的本国储蓄没能有效利用。而大量的储蓄资金沉淀在金融机构,也使得中国的资金使用成本非常低下,这又构成了“投资冲动”的一大诱因。

在中国,人口转变又是怎样通过对消费制度变迁的作用来影响经济增长的:

(1)人口转变为经济增长带来潜在人口红利。人口转变的特定阶段通过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为经济增长带来潜在“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指的是:劳动力充裕出现了劳动力廉价,雇工便宜的现象。正是因为中国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的高出生率之后诞生了这么多富余的劳动力,导致了80年代、90年代充分地运用上了这批劳动力,中国正处在一个劳动力非常充沛、非常富余的状态,这使中国有大量的人力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因为人口一多、一竞争,劳动力价格、工资价格、待遇价格就降下来,降下来就使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产品在整个国际市场的比较之下就显得相对廉价。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整个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人口转变引致的人口红利的贡献为1/4至1/3,而在东亚奇迹(超出稳态增长率的部分)中,人口转变因素的贡献更高达1/3至l/2。

经济史学家利用欧洲和北美17个国家1870至1913年的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新大陆的人均GDP增长比旧大陆高0.47个百分点,这个差别的绝大部分(90%以上)可以归结为新大陆人口结构方面的优势,即通过具有年龄选择特点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相对提高了人口结构的生产性。

在中国,人口转变通过高储蓄率、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低抚养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享受“人口红利”。改革以来,总抚养比下降对中国储蓄率的贡献大约在5%左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4强。到2015年,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3左右。

(2)人口转变通过人口增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规模、最终消费和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消费率。一般来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以及消费水平高、提高速度快,倾向于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率;相反,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对消费率的提高很不利。

(3)人口与可供消费资源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将引发消费制度的演变。随着人口转变的进行,人口与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等的对比关系也在逐步变化。人口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环境等的对比所形成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引发消费制度的变化。当某种资源消耗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资源系统的结构和状态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使原有的消费制度难以为继,只能加以改变。

人口增长由高到低的变化,同时经济持续的高速运行,由此造成的生产过剩必然形成不同于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经济底子薄的短缺经济背景下的消费制度,并对抑制消费形成强烈排斥。

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因素。那么,中国又如何抓住人口转变的有利契机,化解其中的不利因素,以保证其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呢?总的来说,中国当前的人口形势对经济增长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而未来10至20年左右正好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能够充分享受“人口红利”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宏观政策上,也是提振消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利时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转变也受到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的推动。据估计,目前中国的流动人口至少在1亿以上。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中,28%的贡献率来自于物质资本,24%来自于劳动力的数量,24%来自于劳动力的质量,也就是人口素质的提高,21%来自人口流动,还有3%来源于管理水平提高等。从这些数字中就能看出,人口的流动、劳动力的转移,会给经济增速带来极大的好处。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持续保持高增长?这一中国奇迹出现的因素何在?从人口学家的角度考虑,人口,其中主要是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是有贡献的。蔡昉认为,人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蔡昉解释说,人口学家所谓的“人口红利”的含义即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当前,中国可以获得的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了26.8%。应当说,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从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分析,蔡昉得出以下数据: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注解:蔡昉:“中国‘人口红利’只剩十年”,《网易理财》,2006年8月19日。)

而劳动力的数量无疑是受到人口数量的约束的。由此,蔡昉称,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人口结构较好,社会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蔡日方的研究正是表明了这一点。以“总抚养比”做人口年龄结构指标进行研究,蔡昉的结论是,1983年至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对人均GDP增长贡献率在26.8%。蔡日方的研究同时还表明,抚养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DP则上升0.116个百分点,反之相同。国外也有基本相同的研究结论:被美国兰德公司相关研究称之为东亚奇迹和新大陆国家奇迹的是,从1970年到1995年间,在东亚诸国超出常规的高增长率中,由劳动年龄人口高比重所做出的GDP贡献比例高达1/2至1/3;北美新大陆开发之初,人均GDP增长率比旧大陆高出部分中,大约为90%至100%可以归于富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优势。蔡昉举例说,为什么东亚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但还是走向了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最后最终走向了以技术进步促使经济发展的道路?就是因为它的人口结构较好。而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前苏联没有此项优势,则经济增长趋向迟缓。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在很大意义上是对外国来说的,使西方国家的资本忽然发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可以利用,他们把大量的技术、资本,以及他们的企业转移到中国来生产。他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赚取了巨额红利,然后通过人民币升值过程将红利再转出去。所以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再很大程度上也被外国利用了。当然人口红利对中国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中国正是利用了自身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才吸引了这么多的技术、外资以及外国企业的进驻,从而带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未来一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红利告高峰期,因为这个历史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还相当大。因为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众多,每年新增人口就高达到1200万以上。他们需要吃、穿、交通费用、结婚,要房子住,将来还需要养老。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将有一个相当长的工业化发展过程。除了工业化必须的硬件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公用设施、房屋等),中国还将再经历一个再粗放发展基础之上的集约化过程,然后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这个工业化打造的过程,就是中国继续享受人口红利的过程,劳动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一项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约40年为期的盈利期。中国人口红利的盈利期的峰值再2010年出现,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红利峰值的前期。当然峰值过去之后直到2030年,人口红利仍然颇为可观,只不过这个盈利在2010年之前是累进的,而2010年到2030年之间这个盈利是逐步减少的。(注解:田雪原:“人口结构变化期应该具备的大思维”,《网易理财》,2006年8月29日。)

二、拥有的不仅是劳动力

如果说七八年前,国际跨国企业在中国建厂还只是为了躲避其本过高关税,或者为了获得中国廉价劳动力,这些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也主要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的话,那么到了现在,任何一个称职的跨国公司总裁已不再像2001年以前中国入世以前那样考虑是否要将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这个问题,而要考虑的是转移速度应该有多快。

同类推荐
  •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国际货运代理实务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包括更新了相关数据、结合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增加了“案例分析”特色模块、扩充了复习思考题,力求既能使理论教学和业务实践相结合,又能充分反映当今国际货运代理领域的最新变化和动态,从而更加迎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的创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 张茉楠说

    张茉楠说

    经济就是财富的分配,世界各大经济体之间关于财富分配的博弈时刻都在发生,了解经济就是了解财富分配的趋势。在这本著作中,张茉楠教授指出了中国国内财富分配的格局,也提出了完善中国经济的建议,以及如何为中国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动源。同时,张茉楠教授分析了欧美经济问题的本质,全球经济问题的结构性风险以及表现出的新趋势,并为中国经济指出了全球格局下的走向。读者可以从中看透这个世界的财富分配格局,洞悉其中的游戏规则。这是一本视野广阔,分析透彻的战略性作品,是张茉楠教授最经典的著作。
  • 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区域发展与公共治理:未完的读书笔记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涉及一些基础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香港公共部门绩效、财政金融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初步观察与思考;第三部分则是公共经济、区域经济和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 地产大博弈

    地产大博弈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难定……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无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大潮起起落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
  • 金融风暴

    金融风暴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热门推荐
  • 篮球学长

    篮球学长

    大大咧咧的五年级女汉子杨伊结束了第二段感情后,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篮球学长辰溪,开始了从未有过的人生。
  • 权倾天下之惊华七小姐

    权倾天下之惊华七小姐

    她阴沟里翻船,从纵横二十四世纪的第一大盗成了天曜大陆的废物七小姐!嫡母欺凌、庶姐骄横,更是因为废柴而被未婚夫退婚!米粒之光,岂敢与艳阳争辉!收拾完渣男贱女,她要努力修炼,登上人生顶峰!身边这只凤凰是伙伴!脚下这头老虎是伙伴!怀里这只狐狸是宠物!肩上这只小神龙当吉祥物!识海里那尊轮回顶是门面担当!一切都圆满,就差个男人!只是……没人跟她说过,这年头的高富帅都有倒贴的毛病!这凤玄大帝能不能消停点,别一天到晚争风吃醋!鬼王可不可以不要两面派,人前人后一样冷酷不好么!两个圣子大人能不能不要一个卖萌一个装可怜,爷这不是收容所!人界帝王可怜兮兮:“红缨姐姐,你……”“滚!”众人心有灵犀。他们还没抢完呢!陌红缨咆哮:“一个个都没吃药么!都给爷回!家!吃!药!”
  • 净土或问

    净土或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笑天超神

    笑天超神

    小天笑天不自量力,欲以七尺肉躯丈量天地。大世又如何?神又如何?该笑还笑,你打我啊?神?努力修炼,只要不死定能超越。待那时,回眸一笑,继续向前。武道巅峰,何处是巅峰。
  • 网游之元神

    网游之元神

    谁能窥探天地的秘密成就不朽的元神?一天一万字,更快把写好的更完
  • 血诅之龙

    血诅之龙

    一颗龙蛋,却身怀龙与恶魔的血脉,龙躯与人躯合为一体,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引出自己身世的秘密......
  • 牽狐

    牽狐

    世界是他手中的玩物,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是棋子。
  • 嫡女狂妃:废柴千金太腹黑

    嫡女狂妃:废柴千金太腹黑

    身为被神偷家族宠爱的大小姐,却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害得自己命丧黄泉。然而,再次睁眼,她破天荒地活了过来。与以前不同的是,她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有着绚丽魔法的世界。她,前世为神偷,家主爷爷称她“鬼才”;她,今生亦为神偷,可天下人都笑她“废柴”。无聊?不如来看看她是如何逆天?说她白痴?她上去就是一巴掌!骂她贱人?她反手又是一巴掌!他,穹国至尊无上的王爷,即使是皇帝,见了他也要礼让三分。毕竟,他冷血残忍、暴虐乖戾的称号不是白来的。那一年,她如同一只楚楚可怜的小白兔,闯进了他的马车,也闯进了他封闭多年的心扉。从此,冷血暴戾的枭王,走上了“护妻狂魔”这条不归路……——某女:把这五只扔出去,谢谢。某王爷:还不快按王妃说的做?某暗卫(泪牛满面):神兽大人……对不住了!说着,一群黑衣人将五只缩小版神兽扔出了王府。——某女:哎……某王爷:怎么了?某女:最近那小郡主烦得要死啊!第二天,亲王府传来小郡主被刺杀、命悬一线的消息。某女:哈!耳根子终于清静了!某王爷:嗯。
  • 决战原大陆

    决战原大陆

    两千年前的上古文明时期,来自不同种族的十二位英雄,为了探索世界起源的秘密和寻找造物之神,他们决定启程冒险,前往大陆最神秘的地方——不朽庭院两千年后的今天,到底十二位英雄发现了什么始终无人知晓。为此,新一届的十二位英雄们再次整装待发,深入古代大陆追寻英雄们的足迹,更多的了解他们的传奇世界和世界起源之谜,一场波澜壮阔的旅程从这里开始。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