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5700000069

第69章 反变法的苏轼兄弟及其友生(18)

其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他在《答傅彬老简》(卷三○)中说:“阁下又谓三苏之中,所愿学者登州(苏轼)为最优,于此犹非也。老苏先生,吾不及识其人。今中书(苏轼)、补阙(苏辙),则仆尝身事之矣。中书之道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补阙则不然,其道如元气,行于混沦之中,万物由之而不知之。故中书尝自谓“吾不及子由”,仆窃以为知言。”从秦观这段话可看出,在苏轼兄弟生前,对其诗文的评价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傅彬老认为苏轼“为最优”,秦观却认为苏轼“不及子由”。秦观还具体比较了苏轼兄弟的不同文风,认为苏轼诗文如日月,一望可知;苏辙诗文如元气,深不可测。这大概也是世人不太欣赏(因为不太理解)苏辙诗文的原因吧。在苏轼兄弟去世后,历代都有一些特别推崇苏辙诗文的人。周必大《跋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坐客〉诗》说:“吾友陆务观,当今诗人之冠冕,劝予哦苏黄门诗。退取《栾城集》观,殊未识其旨趣。甲申闰月辛未,郊居无事,天寒踞炉如饿鸱。刘友子澄忽自城中寄此卷相示,快读数过,温雅高妙,如佳人独立,姿态易见。然后知务观于此道真先觉也。”作为南宋“诗人之冠冕”的陆游,特别向周必大推荐苏辙诗。被宋高宗誉为“掌制手”、着有《二老堂诗话》的周必大,经友人推荐后,特意取读《栾城集》,仍“未识其旨趣”。

这就难怪朱熹说“子由文字不甚分晓”,要“识其旨趣”,殊非易事。周必大在“郊居无事”时,读苏辙诗“数过”,才体会到苏辙诗的“温雅高妙”,才觉得陆游欣赏苏辙诗“真先觉也”。这又说明苏辙诗的高妙确系事实,只是不易体味罢了。元人方回也说:

“子由诗佳处,世鲜会者。”持不同看法者,历史上当然也大有人在。清人王士禛不但不同意苏轼所谓“子由诗过吾远胜”的评价,甚至也不同意苏辙的自评:“文定作《文忠墓志》,谓“自黄州后,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乎不能及”,然此早岁之作(指《岐梁唱和集》),亦自不敌矣。”

以上两种对立的意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笼统地对苏轼兄弟的诗文定高低,分优劣,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需要的是作客观的、具体的分析。清人刘埙在这方面作得比较好,其《隐居通议》卷十五《三苏》云:“三苏皆得谥文,老泉文安,东坡文忠,颍滨文定。森然鼎峙,为一代文宗。老泉之文豪健,东坡之文奇纵,而颍滨之文深沉,差不逮其父兄,故世之读之者鲜焉。惟进卷中《历代论》如《夏》、《商》、《三国》、《东晋》数篇,却自精妙有味。他作如《御风辞》,超然特出者甚少,然其所作《古史》,则议论高绝,又非坡所及。又作《管幼安画赞》甚佳,盖有为而发。”刘埙的具体评断,当然还会有不同看法。但他这种具体分析的方法却是值得肯定的。他肯定了三苏父子各有不同的风格,或豪健,或奇纵,或深沉。他对苏辙也作出了总的估价,认为“差不及其父兄”。这也是大体公正的,至少苏辙在文学艺术领域没有苏轼发展全面,在美学思想、书法绘画方面都不能与苏轼媲美,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也远没有苏轼那样多,词作尤少。但又不能一概而论,其《古史》“议论高绝,又非坡所及”。也就是说,苏辙在某些方面也有超过苏轼之处。这样具体分析,就令人信服得多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苏轼兄弟的诗文风格不同,喜奇纵明快者就更推崇苏轼,喜深醇雅淡者就更推崇苏辙。苏辙在《王维吴道子画》(卷二)中曾说:“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我们应该以苏辙评价王维、吴道子画的态度来评价苏轼兄弟的诗文,承认美的多样性,承认他们不同的风格的诗文都是祖国文苑中的奇葩。

苏洵一生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高成就是培养出了苏轼兄弟这样的文坛巨匠、朝廷名臣。前人评价苏洵,经常论及这点,韩琦《苏洵员外挽词》云:“时名谁可嗣,父子尽贤良”;刘攽《挽苏明允》云:“康成(郑玄)宜有后,正使大门闾”,“诗礼终谁及,贤良萃一门”;曾公亮《老苏先生挽词》云:“后嗣皆鸾凤,吾知庆有余”;张焘《老苏先生挽词》云:“一门歆、向(刘歆、刘向)传家学,二子机、云(陆机、陆云)并隽游。”今人论苏洵,也常常论及这点,朱德《题眉山三苏词》云:“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清人邵仁泓在《苏老泉先生全集序》中说:

“宋承五代之后,文气卑靡。自庐陵欧阳氏宗昌黎先生之学以为古文,而后天下翕然知通经学古为高。然求其接迹庐陵如针芥之相合,水乳之交融者,尤必推眉山苏氏父子。间也,二苏具天授之雄才,而又得老泉先生为之先引,其能卓然成一家言,不足异也。老泉先生中年奋发,无所师承,而能以其文抗衡韩、欧,以传之二子,斯足异也。间尝取先生之文而读之,大约以雄迈之气,坚老之笔,而发为汪洋恣肆之文,上之究极天人,次之修明经术,而其于国家盛衰之故,尤往往淋漓感慨于翰墨间。先生之文,盖能驰骋于孟(子)、刘(向、歆)、贾(谊)、董(仲舒)之间,而自成一家者也。……上继韩、欧,下开长公(苏轼)兄弟。”这段评论相当精彩,它首先强调了苏洵能成一家之言颇不容易。苏轼兄弟幼而习之,又有家父培养,能成一家,不足为奇。而苏洵发奋既晚,又无师承,全靠自己摸索,而能与孟、刘、贾、董、韩、欧抗衡,确实是了不起的。其次,它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苏洵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内容十分丰富,“究极天人”,“修明经术”,能尽“国家盛衰之故”;文风雄迈、坚老、汪洋恣肆、感慨淋漓。最后,指出了苏洵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继韩、欧,下开苏轼兄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陆游在《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诗中写道:“蜿蜒回顾山有情,平铺十里江无声。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在这“孕奇蓄秀”之地,孕育出三苏父子,并不是偶然的。

四川,特别是成都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宋以前,特别是在文学领域,无论汉赋、唐诗还是宋词,可说都处于“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地位。两汉、隋唐、两宋,巴蜀文化特别发达。汉赋四大家,除贾谊外,其他三家都是蜀人。司马相如是四川成都人,王褒是四川资中人,扬雄也是成都人,而成都、资中都离眉山很近。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

初唐诗坛领袖陈子昂,是四川射洪人。李白虽未必出生于四川(学界意见不统一),但从小在四川江油长大。杜甫虽非蜀人,但他现存的一千四百余首诗,有八百多首都作于四川。从总体上看,词风不外婉约、豪放二派,而两派都源于蜀。婉约词的鼻祖是《花间集》,编者是五代后蜀卫尉少卿赵崇祚,为作序者是后蜀位至宰相的欧阳炯,入选词人或为蜀人,或虽非蜀人而在蜀做官,或曾游蜀。豪放词的创立者更是眉山苏轼。四川特别是眉山教育尤为发达。先秦孔子办学,使齐鲁文化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西汉文翁为蜀守,在成都建立学校,选属县子弟入学,这就是后来的文翁石室。在文翁的影响下,蜀中郡县纷纷建立学校,教授门生动以百千计。发展到宋明,更是书院林立,超过州县之学。明人李长馥《修子云书院启》说,书院“多以名贤遗址为之,其在蜀者如北岩、紫岩、青莲、金华数书院,皆名人遗址”。四川是开始雕版印刷的最早的地区之一。唐文宗大和年间,剑南两川已刻印历书鬻于市;咸通年间,刻有《唐韵》、《玉篇》、《金刚经》。五代后蜀宰相毋昭裔曾主持刻印九经,又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刻《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入宋以后,宋太祖曾派内侍到成都监雕《大藏经》。宋代有四大刻书中心,成都、眉山即其一。蜀本书字大如钱,墨黑如漆,刻印精美,为历代藏书家所珍视。在古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面高山的四川地形最不便于同外界的交流。但推动四川文化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恰恰是同外界的文化交流。纵观古今四川出生的文化名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出川的。汉代四川的三大赋家,唐代的陈子昂、李白,宋代的苏轼兄弟,他们都成名于川外,其主要文学活动都不在四川。另一方面,外地文人的纷纷入蜀也大大推动了四川文化的发展。天下诗人皆入蜀,唐、宋尤为明显。初唐的王勃、卢照邻,盛唐的高适、岑参、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晚唐的李商隐,五代的韦庄,宋代的黄庭坚、范成大、陆游,都曾入蜀做官或流寓蜀中。“蜀江水碧蜀山青”,蜀中山水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诗兴。唐五代入蜀画家也很多,画圣吴道子曾两次入蜀,把三百余里嘉陵江绘成壁画。安史之乱后,中原战乱频仍,避难入蜀的画家更多,五代、宋初蜀中绘画名家辈出,显然与中原大批画家入蜀分不开。这就是眉山出现三苏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四节 二苏友生

苏轼同欧阳修一样很注意奖拔后进,他继欧阳修之后,成了北宋文坛的实际领袖。所谓“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或“苏门六君子”(外加陈师道、李方叔),都是他首先荐拔的人才。后代不仅以苏轼的诗文作为学习的典范,并且把这六人的文章合编为《苏门六君子文粹》,作为学习的典范。

一、“极风雅之变”的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年十七,随舅氏李公择学于淮南,以孙觉为师。治平四年进士及第,调汝州叶县尉。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元年,寄书苏轼并附所作《古风》诗二首,苏轼称赏之,声名始盛。三年,知吉州太和县,迁着作佐郎。四年,除集贤校理。七年,移监德州德平镇。哲宗即位,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元佑元年,除神宗实录检讨官。四年,为集贤校理。六年,实录成,擢起居舍人。八年,除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哲宗亲政,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劾所编实录多诬枉,二年,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元年,移戎州。

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至州九日而罢,提举玉隆观。与宰执赵挺之有隙,湖北转运判官承赵挺之风旨,指斥所作《荆南承天院记》为幸灾谤国,崇宁二年,除名,羁管宜州。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着有《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又有《简尺》二卷、词一卷。事迹见《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黄庭坚的文学创作受苏轼影响最巨,主张文章诗歌应当有其社会作用,其《王定国文集序》(卷一五)认为“应规摹远大,必有为而后作”,但他又不赞同苏轼那些嬉笑怒骂、敢于讥刺社会的文章,其《答洪驹父书》(卷一八)云:“东坡之文妙天下,其短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卷二六)还认为,诗歌“非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因此,他在诗歌创作上特别追求艺术技巧的探寻,矢志在诗歌创作上独辟门径。他倡导诗学杜甫、文学韩愈,强调诗人应当博学,其《答洪驹父书》认为:“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同时又提倡融汇古人成句入诗,“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他认为,“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因此他提出“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这一“夺胎换骨”法,后来即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纲领。

黄庭坚一生非常推崇杜甫,尤其推崇杜甫诗歌忧国忧民的忠义之气,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多反映,以诗歌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同情,《流民叹》(《外集》卷二)记述河北连续遭受灾害、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对执政者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出批评:“祸灾流行固无时,尧汤水旱人不知。桓侯之疾初无证,扁鹊入秦始治病。”他关心国家的边备,对宋王朝弃地纳币、不修边备深感忧虑。《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外集》卷七)云:“百年弃疆王自直,万金捐费物皆春。”因此当友人出为边防重任的时候,他就鼓励友人在边塞建功立业,像《送范德孺知庆州》、《次韵奉答吉邻机宜》诗,都具有这一鲜明的主题。他在新旧党争中,对王安石的评价较为客观,其《奉和文潜赠无咎》(卷二)称颂“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他在《次韵子由绩溪病起》(卷三)甚至还提出了消弭党争的看法,“人材包新旧,王度济宽猛”。这种包容豁达的态度都展现出他超迈的政治见识。但总的说来,上述作品在黄诗中所占比例甚小,他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一些写景、咏物、抒怀、酬唱、题画的诗篇。像抒发羁旅行役苦闷的《早行》、《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表现洒脱襟怀的《登快阁》,怀念友朋的《寄黄几复》,怀念故园的《夏日梦伯兄寄江南》,描绘江南胜景的《雨中登岳阳望君山》,题杜甫画像的《老杜浣花溪图引》,无不笔酣墨畅,而又意境清远,情意真切,极富韵味。

同类推荐
  • 《品三国(上)》补正

    《品三国(上)》补正

    本书是依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上册)而推出的一部读书札记。作者引经据典,多方考证指出易中天《品三国》书中48处历史错谬。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热门推荐
  • 尸香醉

    尸香醉

    她:现代都市里一只活泼可爱的吸血鬼,从未想过爱情是个神马东西,却懵懵懂懂掉进了爱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哪怕落得魂飞魄散的下场他:现代版狄仁杰,英勇神武,帅气逼人,不过有点冷血的冷面大叔这是一个恐怖的故事?——NO这是一个欢脱的故事?——NO这是一个虐心的故事?——NO那么这是一个神马故事?——这是一个两分恐怖两分欢脱三分轻松三分虐心的故事ps:写给自己的话,写作的道路总是漫长而孤独,每一个点击每一个收藏甚至每一条评论对新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可素……当这些外因无法改变的时候,只有努力让自己更强大,努力把文写的更好。好友陌上琴鸣,一起和臭臭加油哦,不要放弃【ps:新人新作,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三克油~~~~】
  • 仲夏之青春之恋

    仲夏之青春之恋

    仲夏,她和他在一次校选课相识,又是一次意外图书馆偶然相遇,他们之间青春爱情纯洁浪漫,男主人公为了爱牺牲一切,女主人公却怀恨于心。他们经过6年的爱恨情感纠葛,最终能否重逢?能否克服困难幸福圆满走在一起……
  •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我这一生虚度的光阴有你真好

    宋宁雪一直以为老天已经放弃了他她这18年是寂寥而充满黑暗的,可是在最后这三个月她却感受到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温暖或许这世界上还有她留恋的东西吧
  • 桃花朵朵要争宠

    桃花朵朵要争宠

    她是二十一世纪久负盛名的杀手,前半生活的逍遥肆意,怎料一觉醒来,乱葬岗中容颜尽毁的孤苦庶女却成了她新的归宿!扑朔迷离的身世,行踪诡秘的主角,爱恨情仇的纠葛,她究竟要如何做,才能重新踏上返回二十一世纪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 太上有仙

    太上有仙

    他从第八劫醒来,惊觉天地变了,他成了那缕不能轮回的魂儿。在浩渺苍穹间徒留下一声轻叹:『下一世,不为成仙』独行大道绝巅,一半浮光,一半黑夜:是魔应霸绝万界,成道当惟我独仙。第九劫起,他仗剑弑神,弹指诛仙。于仙路尽头,转身君临,以神魔万族之血抒写一曲:鸿蒙混沌,太上有仙。
  • 火焚阴阳

    火焚阴阳

    地玄,天玄,灵玄,武王,武皇,武宗,武尊,武圣,武帝,破天。轮回天道,掌握生死。炼药,炼器,焚天!一位落叶帝国山河城的少年,在一个夜晚遭到灭族,一夜之间,家族变成残垣断壁,从此少年走上了复仇之路。一位遭受袭击躲入少年玉牌中的人物,肉身被毁,将带领少年走向强者之路。掌握玄火,阳实,阴虚,夺阴阳,转乾坤,逆生死,毁轮回,破天道。
  • Polyuecte

    Polyuec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朝皇族

    天朝皇族

    以僵尸之身,登上武者大途。与万千皇族争天下。叛天神龙氏,助卿武道求长生。权势如云烟,红颜长相伴。ps:签约保证,前面十几章只是铺垫,大概略过即可。
  • 无限综漫之顺的路途

    无限综漫之顺的路途

    在某点审核一直没过,来这里碰运气,作者小学语文最低考过16.5,所以不要对文笔有什么期待,不想看的自己点右上角的红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