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65700000030

第30章 曾巩家族及其亲友门生(3)

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范之所以敢于直谏,在于仁宗的听谏:“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的,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由是而已。”

此序作于神宗元丰中,所谓“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等语,都是有感而发,是富有针对性的。王遵岩评云:“沉着顿挫,光彩自露。且序人奏议,发明直气切谏,而能形容圣朝之气象,治世之精华,真大家数手段。”吴闿生对此序评价尤高:“曲折顿挫,而一气舒卷,驱迈淋漓之气勃郁纸上。……(“仁宗在位久”至“而不自用也”)极言仁宗之德化,以其适与当时(熙宁、元丰)相反,故津津言之,以为借鉴。……句句转换,盘旋曲至,悱恻缠绵,使人反覆咏叹,自不能已;而于讥切当时之旨,始终含蓄茹咽,未尝稍露,文情高逊轩翥,敻不可及。”

《李白诗集序》(卷一二)首叙宋敏求所编《李白诗集》二十卷是分类编排,“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而序的主体是记述李白一生的曲折经历,短短的三百字,翔实可信:“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

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末评其诗云:“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

《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

而《新书》不着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一云:“文甚严洁,为考白诗之先后而次第之,故于白始终所更涉特详,而并辨《新》《旧》二书(指《旧唐书》、《新唐书》)之误。”

曾巩一生整理了大量典籍,每整理一部书,他都要写一篇目录序,如《战国策目录序》、《南齐书目录序》、《梁书目录序》、《陈书目录序》、《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说苑目录序》,其中有不少名篇。《战国策目录序》(卷一一)首先反驳刘向之叙: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这是全文主旨。

次论战国游说之士恰恰与此相反,结果是身死国灭:“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末论不可灭其书,只可明其非,明其说之不可从,不可为:“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崇古文诀》卷二七云:“议论正,关键密,质而不俚,太史公之流亚也。咀嚼愈有味。”方苞评云:“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故序古书尤佳。此篇及《列女传》、《新序》目录序尤胜。淳古明洁,所以能与欧、王并驱,而争先于苏氏也。”

《南齐书》,梁萧子显所撰。曾巩《南齐书目录序》(卷一一)首论作史目的云:“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而重点是论对史家的应有要求:“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之形,可幸而掩也。尝试论之,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并举《尧典》、《舜典》以为例,认为二《典》“所记者岂独其迹也?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大小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求其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知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乎?”之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史官得其人:“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一对这段史论评价甚高:“数语通论史学,洵名言也,且不独史法然也。”

接着曾巩批评“两汉以来,为史者去之远矣”,包括司马迁在内:

“司马迁从五帝三王既没数千载之后,秦火之余,因散绝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说,区区掇拾,以集着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

然而蔽害天下之圣法,是非颠倒而采摭谬乱者,亦岂少哉?”至于《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后周书》更不值一谈。对《南齐书》的批评只有最后一段:“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绘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着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

岂可忽哉!”但正如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南丰先生全集录》卷一所云:“以二《典》责萧子显,虽至迂至愚,亦不出此,要以发其胸中史学而已,读者不可不知。”此文重点确实是在发其史论,评史家得失如指诸掌,这也是此序价值之所在,而不在对《南齐书》的具体评论。

曾巩的题跋也写得很好,其《读贾谊传》(卷五一)先总论三代两汉之文的特色:“余读三代两汉之书,至于奇辞奥旨,光辉渊澄,洞达心腑,如登高山以望长江之活流,而恍然骇其气之壮也。

故诡辞诱之而不能动,淫辞迫之而不能顾,考是与非若别白黑而不能惑,浩浩洋洋,波彻际涯,虽千万年之远,而若会于吾心,盖自喜其资之者深而得之者多也。既而遇事辄发,足以自壮其气,觉其辞源源来而不杂,剔吾粗以迎其真,植吾本以质其华。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虑远之激扞有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忧愁不忍之态,然其气要以为无伤也,于是又自喜其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皆无伤也。”中为贾谊一不遇而忧死辩护:“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

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

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末谓悲贾谊实自悲:“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

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然世之知者其谁欤?虽不吾知,谁患耶?”论三代两汉之文气势磅礴,妙喻连篇;“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悲贾谊实以自悲,感情真切,是一篇十分优美的题跋。

曾巩《书魏郑公传》(卷五一)是一篇辨是非的题跋,辨魏徵“以谏诤事付史官”之是,孔光焚谏稿以掩君过之非。文谓魏徵能谏,唐太宗能纳谏:“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徵)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此为人所共知的史实,此跋之可贵在于就魏徵“以谏诤事付史官”一节反复论之:“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因为不当“灭人言以掩己过”,并以太宗末年之悔过,以伊尹、周公的谏语皆存于书以证其说,而历代暴君无谏词存世是“天下不敢言”的表现:“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接着又反驳主张掩过的种种借口,一是“《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是讳恶不是讳谏:“夫《春秋》之所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二是孔光焚谏稿以掩君过:“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末仍归结到颂魏徵之贤:“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七三论此文主旨说:“读《魏公传》,见“谏草付史官”一语,特地拈出,为其足以破孔光焚草之奸,而窒后世诸臣之借口,乃着此篇。彼泛谓表直节云者,未辨眉宇。”确实“表直节”不是此文主旨,“破孔光焚草之奸”才是此文主旨。前人对此文的反复论难颇多好评,《崇古文诀》卷二七云:“专是论后世削稿之失,反复攻击,宛转发明。后面三转论难,每转愈佳。此等议论,有益于世,足以破千载之惑。”蔡世远评云:“南丰此论,屈折尽透,比《范贯之奏议序》更曲畅。”姚鼐《古文辞类纂》卷九评云:“其言深切,足以感动人主,又繁复曲尽而不厌。”

曾巩杂记文往往夹叙夹议,引人入胜,如《墨池记》(卷一七)不着笔墨于景物,而是借王羲之勤学苦练来抒发议论。首写墨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由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提出种种疑问和推论,得出学不可少、道德更需深造的结论。次写学舍:“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同类推荐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欧阳海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欧阳海的故事

    欧阳海(1940年-1963年),舍身救列车的英雄。湖南桂阳人。195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三次荣立三等功。196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1月18日,部队野营拉练经过衡阳途中,在进入一个峡谷后,一辆载着五百多名旅客的282次列车突然迎面急驶而来,列车的鸣笛声,使得驮着炮架的一匹军马骤然受惊,窜上了铁道,横卧双轨上,眼看一场车翻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就在火车与惊马即将相撞的危急四秒钟,欧阳海毫不犹豫地冲上,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铁轨,列车和旅客转危为安,他却被火车卷倒在铁轨边上碎石,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3岁。
  • 战将楚大明(下)

    战将楚大明(下)

    《战将楚大明》是一部讲述楚大明同志一生主要事迹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这本纪实文学作品是一本有利于继承部队优良传统,激发革命英雄主义,完成军队当代职能、使命的好书。
  •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著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 山梦水梦

    山梦水梦

    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的优秀散文41篇。全国首个中国散文研究所,推出全国最大最早的散文类门户网站——中国散文网
  •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

    《与火车有关的事》收入宋烈毅近年来创作发表的62篇散文,精短的散文笼罩着诗意的光芒,同时这些文字浸透了一个诗人对生存的观察、沉思和内省。沉郁冷静、思辩而不失热烈的叙述风格使得这些散文更像是漫长岁月深处的一支深沉的歌。
热门推荐
  • 大唐权谋王

    大唐权谋王

    【起点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不在骄奢中变坏,就在权谋中变态。初唐时代的厚黑生存手册。英年早逝的李骄灿转生之后发现自己成为了煌煌大唐地位最高的冤死鬼——李恪。为了不让历史成为现实,为了不让自己再一次英年早逝,李骄灿决定做一个把权谋厚黑玩到极致的李恪。一个全新的李恪,不停地游走于皇宫、东宫、王府之间,为自己将来的夺储行动披荆斩棘;不停穿梭于关陇贵族、山东豪杰、江南士族之中,寻找着能收归己用的大才权臣;不停奔忙于河北、山东、河套、幽燕之地,为开拓自己未来的疆土而奋战。当一位位英雄豪杰、名臣贤相逐渐聚拢到李恪身边的时候,那个高不可攀的皇位,是否离他还是那么的遥远呢?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请点击观看吧^_^PS:本书只求全本,因此收藏此书的兄弟姐妹们无需担心^_^
  • 情缠明月心

    情缠明月心

    [花雨授权]救下重伤的他,也付出她诚挚的一颗心,他与她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十三年后,她与他因缘际会的重逢,这次的爱或不爱,缠得他与她好苦,可是根源,却不是乱伦后的背德!奇怪,这不是当年他与她分手的原因吗?
  • 我的驱鬼兄妹

    我的驱鬼兄妹

    她叫崔明梓,驱鬼师传承人,有一位老兄叫做崔明安,这两位经常被鬼魂称作催命兄妹。在黑夜中穿梭的驱鬼师,常常要隐藏自己,否则会被当成异类,时时刻刻保护着自己的家园,驱鬼,不仅仅是让它们不伤害人类,更是要感化它们,让一些怨念极深的鬼魂得以投胎的机会。
  • 八千里深海,我还深爱你

    八千里深海,我还深爱你

    如果,在多年之后我忘记你了,请你要记得曾经的我是那么爱你。曾经的我用整个青春来爱你,可惜到最后也只是我一个人孤单的生活。我爱你只用了一秒,可是遗忘了却用了四年。不是鱼的七秒,也不是人的七年,只用四年,不多不少的刚刚好。谢谢你,曾经也爱过我的你;对不起,曾经也伤过我的你;刚刚好,我早已经忘记了你。
  •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苏秦、韩信、慕容垂、武则天、努尔哈赤、俾斯麦、洛克菲勒……每一种成功,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道路,但这些奋斗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共通的道理:如果不是得天独厚,那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 妃常难寻之帝君追妻

    妃常难寻之帝君追妻

    一次不经意的野外旅行,一个迷迭花般的古老手镯不经意的出现,一个不小心让姚蒸蒸穿越了异时空!吃美食、遇美男、上战场、救死扶伤,这是一场意外还是幂幂之中的注定?一系列的奇遇与陷阱,到底是福是祸呢?一代枭雄流凌翼择伏于博源书院,不平凡的出身,不平凡的经历,注定了成就非凡的一代帝王。少年时候的他们,年轻气盛、意气风华。成熟后的他们,已是片片沧茫,身不由己。但任由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他总是愿意为她停留。权利、阴谋、野心之中,爱该如何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相思、相忘中又辗转了多少个逝水年华?平静温和的异时空里又隐藏着怎样的刀光剑影?待繁华落尽之时,爱又该何去何从......
  • 张朝阳管理日志

    张朝阳管理日志

    他是清华高材生,师从全球数字化先驱尼葛洛庞帝教授,创办中国第一家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互联网企业,随后执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同时,他也以个性企业家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媒体。1998年,他入围《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
  • 校长的野蛮小甜心

    校长的野蛮小甜心

    她长得很漂亮,看起来很善良;她打人很痛,吼人很凶,还有一点小腹黑。她看上了苏校长,想将他变成自己的姐夫,结果,校长大人一点也不喜欢她的姐姐……太过分了!她姐姐不好吗?!然后,这位童鞋的小宇宙就熊熊爆发了……十五岁的年龄差距,师生与“兄妹”的伦理辈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 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传承的力量:解码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

    作者从西方管理科学入手,结合中国文化及中国管理思想的精华,分析文化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的本质,整合中国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系,从而引导企业家和研究和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出发点,结合西方的管理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中西文化结合的理论和知识,实用的方法和技术,创新的工具、模型、案例,有趣的行文风格,使本书成为继《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之后对中国化管理的又一探索之作。
  • 快穿之女配开始复仇

    快穿之女配开始复仇

    额,第一次写文,如果有意见跟大大说,但拒绝喷子入内,谢谢,介绍就不多说了,想看文的,就进来,黑粉勿近,谢谢了,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