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57600000002

第2章 为什么物质富有的我们不幸福

物质上行,幸福下降

《新文化报》于2011年7月22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全国8年来72名亿万富翁死亡多数死于非命》。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通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数字足以令人深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72名亿万富翁的队伍中,有17名是主动离开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拥有亿万财产的他们并不感到幸福,反而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呢?而且现在社会上轻生、心理扭曲的案例确实很多,为什么物质富有并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2010年10月,国内一家媒体提到,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从1990年到2001年,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是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为什么幸福感却在下降呢?

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讨论国民的幸福与收入的关系,他认为:“决不能把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看做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利。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贫穷困顿之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地繁荣幸福。”但在某个极限点,高收入对一个人的幸福根本不起作用。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汤普逊提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仅仅拥有财富的问题,而是财富的正确分配问题……人要想快乐,便脱离不了享受的物质手段,这在一切文明社会里主要就是财富,但是人们可以在拥有较少财富的情况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境地,而在财富极为充裕的情况下,却仍可能非常痛苦。和社会利害攸关的主要是财富的使用和分配问题,而不是财富的多寡。”

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对于“完全理性”的人来讲,如果财富越多,那么选择的自由越大,那么就更可能获得自己幸福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也就是说,物质越富有,人们就应该感到越幸福。可是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即使拥有亿万的财富,仍然挡不住他们轻生的脚步;即使现在的生活比以前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反而比以前还低。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在中国存在,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这就让人们不断地追问: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不幸福呢?这就是哈佛大学幸福课流行的原因,现在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都想追寻幸福的源头,让自己更加享受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意义。

幸福是选择而非安排

现在有很多关于幸福的心理测试,诸如“你现在幸福吗”、“你离幸福还有多远”、“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吗”,是否应该相信这些测试的结果呢?有的人相信宿命,根据结果来肯定幸福;有的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把测试当做一种娱乐。那么,你会选择相信这所谓的命运,还是相信命运是要自己去把握、去争取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美国少年,一次晚餐后跟家人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停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无论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很多年过去了,少年长大了,但一直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不再对生活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终于,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平民,努力进取,顽强拼搏,一步一步地成为陆军中校、大校、将军,直至盟军统帅、美国总统。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

是的,命运就攥在自己的手里,不管上帝发给你的是什么牌,幸福美好的人生要靠自己创造。

如果有一天,你手上抓住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财富和智慧,在别人眼里你是个富足的人,你却觉得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幸福,那么,你一定还没有真正领悟何为幸福。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完全在上帝的控制之中。如果你固守着自己有这种支配能力的错觉不放,你就不会建立对于厄运的防御系统。当厄运确实来临时,你就会陷入极度的混乱而束手无策。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过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幸福的人之所以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懂得创造幸福。人的一生会有许多良好的机会:有利于让自己成长的机会,或是事业发展的机会,或是能让自己发财致富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在哪里?该如何去找?机会不是靠上帝赐给,也不是靠瞎碰运气,而是靠自己大胆主动地去创造。

其实很多时候,机会就在自己的手中,只是有些人想不到、看不到罢了。当好的机会出现时,如果掌握住了,就会使自己生活幸福。

幸福由自己创造,由自己把握,与命运的安排无关。

被幸福的感觉牵着走

哲人说,由古至今,人类一部煌煌文明发展史,唯一的动力和能源即是——追求幸福。诚然,我们每个人终日都在为学习、恋爱、事业、名利、子女而苦苦奔波,只因“幸福”二字的蛊惑。那么,究竟何为幸福呢?

有一则小幽默说:

一位青年学者去请教他的导师:“幸福是什么?”导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甜甜的笑。”学者去问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说:“幸福是所有人都向我的碗里放钱,面值越大我越幸福。”学者去问一名惯犯,惯犯说:“幸福是得到自由。”然后低声在学者耳边说:“是下次犯罪时不会被抓到。”学者又去问另一位学者,对方说:“幸福是……”他停顿了一下,说:“是你的研究报告署上我的大名。”

一笑之余,我们似有所悟。关于幸福,每个人有着不一样的体验;对幸福的诠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点,比如,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就定义不一。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底蕴和他的思想境界。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魏晋名士嵇康的幸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仙”李白的幸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圣”杜甫的幸福;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曾说:人间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爱情又清白无瑕。

一代伟人林肯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乐圣”贝多芬呐喊,“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幸福不止这些。呻吟的病人说健康就是幸福,风烛残年的老人说活着就是幸福,顽皮的孩子说得到一件心爱的玩具就是幸福,流浪街头的盲人说有家就是幸福,苦读的学子说金榜题名就是幸福,失恋的青年说被人爱着就是幸福……

在不少人眼里,金钱、成功就等于幸福。事实果真如此吗?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群,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人群,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南方周末》曾就60位“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顶尖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人算得上是最成功的人吧,可结果竟有70%的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和担心。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是你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你身心的舒适、自由,你摆脱了欲望羁绊后的无忧无虑。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

幸福是知足,是豁达。幸福是短暂的满足与快感。幸福是发自个人内心的感觉,在于我们的体会。幸福是享受自由,也给他人自由。幸福不分性别,不依赖于年龄,不取决于财富。幸福是……

每个人的幸福不同,但幸福并不是世间的稀缺品,它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惠及万物生灵。它又似一杯透明的水,虽淡然无味,口渴之人却能品咂出其中的甘甜。许多时候,只需换一种心情、换一个角度,本来索然无味的事也许会变得精彩无比。

在生活中,尽管幸福如同随处可见的阳光,但有些人却习惯把目光投向阴影和黑暗,身在福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幸福,导致了无数遗憾和悲剧的发生。

可见,幸福至关重要的,在于领悟,在于感觉。

然而,我们太忙碌了,总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思绪,没有时间反省自己的行为,甚至没有时间倒掉鞋里的那粒沙子。我们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甚至疲惫不堪,可是我们却一直在无奈与阵痛中蹒跚前行。

其实,简单来说,幸福就是你的感觉,它来自你的心灵深处,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犹如花开般奇妙的人生体验,潜藏在你的心底,只是常常被你忽略。

幸福常与深沉的爱连在一起。随着你的希望逐渐被失望代替,最诚挚的爱连同心灵的寄托一同失去,久违的幸福就会被巨大的失落感和深深的痛苦挤压在心的最底层,被“郁闷”和“无聊”所反复驱赶。但幸福从来都不曾消失或走远,始终默默伴随着你的每一个平凡生活。

自始至终,从来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够将幸福从我们心底夺走,那是上天分发给我们的,永久属于我们的丰厚无比的私有财产。除非我们自己甘愿放弃,它时时刻刻都在那里,通过你的真诚和你的感恩之心,一碰,就会触到!

幸福与否,取决于你怎么看待

每一个人都拥有幸福,只看你是给自己一个肯定还是否定的答案。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不一样。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告诫我们:“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你首先得学会吃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表示,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强调,“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那么,幸福到底该如何被定义呢?下面这位哲学家的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一位哲学家,当他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快乐、很幸福。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这样的生活也能算是幸福吗?”

哲学家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哲学家一个人,但是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幸福吗?”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几年后,哲学家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幸福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费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些花、种些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

后来,那人遇到哲学家的学生,问道:“你的老师总是觉得自己很幸福,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学生笑着说:“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同样,生活可能反馈给我们的影响,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是悲观的、消极的,那么我们从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都将是伤感的、带着痛苦的;如果内心是乐观的、积极的,那么不管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能感觉到同样的幸福和快乐。

所以,幸福的生活并非是要住好房子、吃大餐,只要内心感到了幸福,那么,幸福就会降临在你身边。

我们随时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如果你遇到了挫折,遭遇了失败,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情绪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地步,那么请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哪怕打一针镇静剂。铺开一张纸,就好像铺开自己的心情一样,把自己的不快乐都列在这张清单上。当然,你还要找出一张纸,上面写上你可能得到幸福的事情,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幸福的源泉,比如,你长得漂亮,你的身体很健康,你的家人对你很好等。紧接着,你就可以对比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让你幸福的理由远远大于悲伤和难过的,既然如此,你就不该再将自己放置在悲伤痛苦的阴影当中了。

多年以前,有一个女孩因为失手伤了人而坐牢了,尽管后来被释放,她仍然很痛苦,就到教堂祷告,希望上帝能够分担她的痛苦。看到女孩一脸悲伤,一位牧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女孩哭了,她泣不成声地说:“我好惨啊,我多么不幸啊,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情了……”

听罢她的陈述,牧师对她说:“这位小姐,你是自愿坐牢的。”

这个女孩被牧师的这句话吓了一跳,说:“你说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坐牢?”

牧师对她说:“你尽管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但在你的心里,天天心甘情愿地被关在牢里,那你不是自愿坐在心中的牢狱里吗?”

“这是什么意思呢?”女孩不解地问。

“在你身边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好像看了一场不好的电影一样,天天在回想,这不是很笨的事情吗?这与重蹈覆辙有什么区别呢?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生活本身已经制造那么多问题了,如果我们又进一步在脑子里提炼出那么多不幸福,的确是在增加心理的负荷。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无法预测的事情,还要承受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不幸福,这本身难道不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吗?

我们不要再强调那些制造自己不幸福的人的态度,我们来看看怎么才能停止制造不幸福的过程:我们是因为想不幸福的事情,是用我们惯有的悲观情绪去想问题,所以才变得不幸福的。那么,只要我们停止再想这些问题,停止用悲观的眼睛看待世界,就会开心得多。

其实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选择幸福和不幸福两个方面,也许我们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选择幸福,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

活着其实就是一种幸福

有位青年,厌倦了生活的平淡,感到一切只是无聊和痛苦。为寻求刺激,青年参加了挑战极限的活动。活动规则是:一个人待在山洞里,无光无火亦无粮,每天只供应5千克的水,时间为整整5个昼夜。

第一天,青年颇觉刺激。

第二天,饥饿、孤独、恐惧一齐袭来,四周漆黑一片,听不到任何声响。于是他有点向往起平日里的无忧无虑来。

他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不远千里地赶来,只为送一坛韭菜花酱以及小孙子的一双虎头鞋。他想起了终日相伴的妻子在寒夜里为自己掖好被子。他想起了宝贝儿子为自己端的第一杯水。他甚至想起了与他发生争执的同事曾经给自己买过的一份工作餐……渐渐地,他后悔起平日里对生活的态度来:懒懒散散,敷衍了事,冷漠虚伪,无所作为。

到了第三天,他几乎要饿昏过去。可是一想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便坚持了下来。第四天、第五天,他仍然在饥饿、孤独、极大的恐惧中反思过去,向往未来。

他责骂自己竟然忘记了母亲的生日;他遗憾妻子分娩之时未尽照料义务;他后悔听信流言与好友分道扬镳……他这才觉出需要他努力弥补的事情竟是那么多。可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最后一关。此时,泪流满面的他发现:洞门开了。阳光照射进来,白云就在眼前,淡淡的花香,悦耳的鸟鸣——他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人间。

青年扶着石壁蹒跚着走出山洞,脸上浮现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五天来,他一直用心在说一句话,那就是:活着,就是幸福。

像这个青年一样厌倦平淡的生活,感到生活很无聊、很痛苦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生活其实就像这个青年一样是很幸福的,每天有父母的嘘寒问暖、有妻子丈夫的陪伴,有孩子、朋友的支持……只是他们冷漠的心忽略了这一切。放下死亡的包袱,敲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你才能好好地活着,才能够感受到幸福的感觉。

一位名人去世了,朋友们都来参加他的追悼会。昔日前呼后拥、香车宝马的名人躺在骨灰盒里,百万家财不再属于他,宽敞的楼房也不再属于他,他所拥有的只有一个骨灰盒大小的空间,山珍海味浇灌的肚子也化成了一把灰烬。

从名人的追悼会上回来,几乎每一个人都对生命有了新的看法。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那么会算计的一个人,每一个曾经与他斗的人最终都败下阵来,可是他斗来斗去也斗不过命。撒手人寰以后,一切都是空。

人们想:趁现在好好活着吧,活着就是幸福,什么利、权、势,轰轰烈烈了一世,最后还不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以前踩着那么多人的肩膀向上爬,得罪了那么多人,值吗?

追悼会是一次洗礼。从死亡的身边经过以后,才知道活着是怎么回事。

可是,明天还是要忙忙碌碌地奔波,钩心斗角地生活。

一边是死亡的震撼,一边是活着的琐碎,我们很容易被死亡所震撼,然而我们更容易被活着的琐碎所淹没。不要去在意那些繁杂的纠葛、苦痛、伤害、低迷等,一切的一切仅仅是生活中小小的注脚而已。活着,即意味着拥有追求幸福的资本和契机。活着就是幸福,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鲜活的生命。

同类推荐
  •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一招搞定——顶尖社交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纵横世界说搞定、经世致用的本领、一流搞定方案、如何搞定有权势的人、如何搞定有钱人、如何搞定名人、如何搞定你的老板、搞定方案等。
  •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最新)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最新)

    笛卡儿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可见,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学习的兴趣。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呢?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是不同的。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加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使人们坐上学习成才的快舟,把人们带到学业、事业成功的彼岸;而只讲勤奋刻苦,不讲科学方法,则只会使人们奏上奋斗之歌,谱不出成功之曲来。
  • 拿什么安慰自己——成长那些事儿

    拿什么安慰自己——成长那些事儿

    身在异地他乡,蜗居在大城市的你,为什么离开家人,是否时常为生活的困苦和前途的渺茫而忧心?看过本书你会懂得要如何更好的珍惜现在。
  • 诚实守信(中华美德)

    诚实守信(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诚实守信》为“中华美德”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诚实守信”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而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做诚实守信的青年人。
热门推荐
  • 智泡钻石夫婿

    智泡钻石夫婿

    他以为他是谁?一个大沙文主义的家伙,色迷迷地盯着她瞧不说,还不择手段地占她便宜。就那么失身给他了,呜呜!如果他和她只是游戏,她也只当游戏来玩!怎么心里这么疼?他的前未婚妻的容貌和她相同,不会这么惨是位替代品吧!哼!没关系,她才不在乎!大不了她缩回壳里去,不爱就不爱!倔强的性格懦弱的心,这女人她究竟把他当作什么人?拨乱他的心挑痛他的肺,让他整个的人都为她迷醉……
  • 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小学生最想要的故事书: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本书中所收录的哲理低故事,能使你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启迪,使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能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它们是你迷失的灯塔,失败时的守护神,也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
  • 逆神齐天

    逆神齐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结束了他的生命。本以为会就此结束,但意想不到的是另一场生命的旅途却因此打开。这段生命让他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齐天大圣)然而在大圣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心结。。。这心结是一段惨绝人寰的往事,也是这么一段往事才令凌虎(小说主人公)发下誓言【一定要为大圣报仇】于是,他便开始了他的复仇大计。。。。。。
  • 不朽的世界遗民

    不朽的世界遗民

    这是一部2012后1000多年发生的故事,这是一部讲述不存在的人不不存在的生活。世界的最高存在精神体们正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了一次内乱,却在两败俱伤中被未知空间的强大存在攻击,在耗尽银河星系几乎所有精神体的能量后,终于将对方赶出,并且设下一道强大的屏障,以便为自己获得恢复能量的时间。因为此次战斗,使得银河系内的精神体们能量损失严重,为了自身的利益,精神体领袖伙同同伙设下一个不为人知的阴谋。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在世界距离无限缩短的时代,人们该用科技的力量来对抗还是???为了信念,他们生存了下来,因为情谊,他们度过了难关,为了梦想他们持续努力,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永不放弃。继续关注本书,它将告诉我们:主角是如何将世界遗民做到不朽的。附上一个专门为作者与读者交流的Q群:170996283。
  • 浊世凡尘之天武传说

    浊世凡尘之天武传说

    这里有一片天空,这里是一个世界。在这片蓝天白云之下,有流血流泪,有人情冷暖,有猜忌谋算,有不世武力,有他,她,它...盛世久不曾到来,群雄割据,武力杀伐之下,天下共分四域,东域圣州,西陲大漠,南朝诸国,北境蛮荒。故事从一个叫做天元的国度说起。。。
  • 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一部手机打天下:人类最后的掘金机会

    当联想成为PC电脑世界第一的时刻,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与时代的方向背道而驰;当中国移动坐拥十亿用户的同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离用户渐行渐远;当传统行业的大佬们还在算计每分钟能赚多少钱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正走在悬崖边缘……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手机是什么,答错一次,毁掉一个伟大的企业;答对一次,你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巨无霸。通过本书,告诉你如何选择、使用手机,通过手机怎么赚钱,而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策划经验,总结出零售业、金融业、保险业、出版业、物流业、制造业等十二大传统行业与手机的结合方式与盈利模式。
  • 青春黑夜自漫长

    青春黑夜自漫长

    青春,是一场迷茫的旅行,而我们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的前行。青春,是一次未知的冒险,而我们在开始时显得无畏末时才略带后悔。你的青春是怎样的?是否迷茫?是否张扬?腹黑少女的成长纪事,那些不得不说的青春疼痛故事。在迷茫灰暗的青春路上,循着光,我们倔强叛逆的成长。
  • 踏天为尊

    踏天为尊

    世间万事万物皆存联系,人与人就像是蛛网上的露珠,相互影响,动一所有人的命运都会受到影响,当一颗水珠落到蛛网的时候,人们才会发现命运相生相克,所有的人都被其控制,想要挣脱千难万难,唯有踏天。
  • 中国文学原型论

    中国文学原型论

    为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原型理论的专著。作者所提出的中国文学有抒情和叙事两种原型体系等一系列学术观点,至今仍具有原创性和新颖性。作者在新的历史视域和理论高度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改。
  • 紫色蒲公英的爱恋

    紫色蒲公英的爱恋

    因为爱,所以我们相遇。这是上天的安排,紫色蒲公英是上天送给我们来见证爱情的礼物,如果你看见了紫色蒲公英,那么你的爱情和幸福就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