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42300000037

第37章 天理良心(3)

阿海进了张家大门,连起码的招呼礼节也不顾,就在张老太的引导下,立即奔到依妹床边。夫妻俩超越了五千年的传统礼节,当着人前抱头痛哭。还是老太太及时提醒:依妹在坐月子,不可伤泪泉。这时,阿海才把依妹的头从怀里轻轻地放在枕头上,抱起她身边的胖儿子。二十二岁却饱经风霜的阿海,一股说不出的亲情暖流,涌上心头。他不在意自己满腮胡子,把脸贴住儿子,惊得儿子哇哇地哭。老太太赶快接过“蜡烛包”。阿海这时才想到,应向张老先生致谢。他出了房门,即见等在外头的张雅悟,便赶紧上前道:“落难时节,多蒙老先生收留与照顾,只怕晚辈今生无以回报!”阿海双手揖拳,很为激动。

但张老摆摆手道:“自己人不说客气话,照料自家儿媳,理所应当。”

张老一时忽略,未去想阿海并不知道自己要收他做义子这回事。因此,阿海听到“儿媳”两字,有些突兀。

张雅悟的儿子立即解谜道:“父亲派我赶到林府,要我传达两桩事:一是他老人家要与你结义为父子;二是我们会服侍好阿嫂月子,请你不可冒险进山。”

此情此景,此恩此义,阿海听着十分感动,未有片刻迟疑,立即行大礼:“父母亲大人在上,受不肖一拜!”

阿海用的是戏台及书摊上的语言。因为他自幼熟记的是这类书语,不加思考,即刻反应的就是这类书语,因此,它是发自肺腑的。张老夫妇即刻上前扶起阿海。

老太太说:“现在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坐月子怕风,又加依妹体弱,应好好静养,满月后出山不迟。”

阿海听了义母的话,觉得道理很明白,如不遵从,就是见外了。便应答道:“听从两老安排,请指点应采购些什么,我明日出山照办。”

义父立即阻止道:“山里情况不明,你不宜出村,阿头他们是不敢进村找麻烦的,来了也不怕。明日还是叫你弟去跑一趟,先到林府向你岳父母报个安,后到渔溪街买些补品。”

张老这先到林府报安的安排,是很聪明的。只要看一看礼数是否到家,就可测试林府与依妹的亲情是真是假。因为,此间考究人家坐月子,由娘家各方亲戚供应“每日一鸡”,供三十只鸡。对你林府来说这是小意思,但要动员三十家近邻远亲来送礼,那就要看你林府的亲戚是否把这女儿当一回事了。此外,张雅悟也想到,有了娘家的三十只鸡,要添购的其他食补品就不多了。

林继祖三兄弟得悉张雅悟花大力找回阿海,都十分感动。张雅悟儿子多余地说:“我们会照应好阿嫂的月子,我娘说,她会把你们的女儿当自己的一样看待,请放心。”此话一出,立即震动了林家三兄弟特别是继祖夫人。这两天林府的人都在担心阿海夫妇的安危,倒把应该给依妹备月子礼的事忘了。仓促间如何应付,那倒是需要时间商量一下。于是,继祖夫人一面着佣人备饭招待客人,一面与家人背后商议,之后,对张雅悟儿子说:“亲戚们山路不熟悉,陆续送来的礼鸡由我们收下。今日先请亲家叔带回三十只鸡,如不够用,尚有劳你再辛苦一次。”

林夫人明知张家哪有再来讨鸡的道理,但话总尽量说得悦耳,大家风范嘛。

山里人上街,除张有财这类好吃懒做的少数人外,往返路上都不让肩膀空着,连张雅悟儿子这样比较富裕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因此,他个子虽小,但肩膀很硬。他今日挑了两个双层鸡笼,外挂两个布袋,一袋装着继祖当时带回来孝敬老父但未用完的炼乳、奶粉、麦片等罐头食品,另一袋塞满新旧的婴儿衣裳、尿布及小毛毯等等,总共超过百斤。因此他无法再到街上购物添重,径直回张家庄。

张雅悟听了儿子转述,再看看这一大担的月子礼,更加确信这产妇依妹是林继祖的女儿。林府千金哟!非比寻常百姓家的女子。他想到张家出面办满月酒的时候,林继祖将带领林府至少三十家亲戚进山,那三十多顶轿,加上夫人们贴身的丫头、佣人,必将组成长长的人阵穿过村庄,其声势好比元宵节游灯,那是多风光、多壮观!那么,张、林联姻就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了。张雅悟不禁感到庆幸,阿海儿子在这里降生,的确是我张家之福啊!

阿海回到了身边,依妹百无忧虑,静心坐月子好了。但她身体仍然那么软弱,饮食难进,每顿只能勉强喝些老太太特别为她熬的糯米粥,至于鸡、鸭、鱼、肉,那只能眼看着端进端出。她平时话就不多,甚至跟阿海一起,也没有太多话好说。她见的人不少,但见了并不聊天,肚子里的世事自然就少。外婆那里听来的“嫁给鸡跟鸡走,嫁给野猫满山跑”这类故事,说一次也就够了。因此,她跟阿海住在郁家村时,虽然是独门独户,本可不受拘束地说悄悄话,但她却没有什么可多说的。过去,她总是在那夫妻特别节目完成之后,靠在阿海的肩膀上,听丈夫“说古”。阿海肚子里的料子多,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依妹未必都要听新鲜的,一个故事,即使重复860遍,她也听不厌,反正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阿海只比她大四岁,可是她把他当做大四十岁的父亲,虽然,她并不知道父亲的怀抱有多么温暖。在“龙海之家”,美玉母女的卧房与他们夫妻俩只有一板之隔。当美玉隐隐约约地听到阿海哄依妹睡觉的故事后,第二天总是找碴发脾气。一次、两次、三次过后,依妹体会出什么来了,再也不敢叫丈夫说古催眠。但今夜在张家,房墙是花岗石建造的,即使鼾声如雷也传不到隔壁,做丈夫的就大胆说吧。但阿海突然惊觉,贴在胸脯上的依妹,全身发烫。此时已是深夜,夫妻俩都不愿打扰张家人。按依妹的说法,发热是常有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阿海心神不定,熬到天亮,立即找张老夫妇商量。

要找医生的话,阿海与张雅悟首先想到的无疑是俞老中医。但世局如此混乱,山路如此不太平,勉强去请,实很为难名医,还是先请邻村的医生来号脉吧。那医生诊断依妹得“月子风”,说他见得多了。他知道病人是镇上来的,因此加了一句话:“请谁看都一样。”可是,见得多了与治好的多了,本是两码事,做医生的含糊其辞,却使病家听了感到放心。戏法人人会变,山村里走江湖的更通此道,不然哪有病家上门?但依妹用药后毫无起色,每当过午至深夜,便热得滴汗不出,时睡时醒,醒时语言也显得含糊。三天了,吃的那么少却时有呕吐,吐的是酸水和苦汁。阿海非常着急,张老夫妇也十分地担忧。阿海想,与其去抬俞老医生勉强进山,不如把依妹母子抬回渔溪街,一切也就方便了。老夫人坚持说:坐月子不能受风。但张老倒是想:已经受风了,留下来责任太大,出了事对张家也不吉利。因此,他同意阿海的决定。

依妹是无法坐轿子的,即使不透风的大轿也不行。好在张家有一张“南洋帆布床”,把床脚一折,便是一副担架。找一位矮个子搭档抬布床,上山时阿海抬后头,下山时阿海抬前头,跟当时抬曾殿臣进山那样,轿子平稳,担架也可平稳。再叫一顶大轿,让张家儿媳抱着月内婴儿上轿。张雅悟却有意坐上竹轿显眼,并带一帮保丁开道,大小土匪不便也不敢来找麻烦。万事安排妥当,依妹上担架时,张雅悟儿子放了一串“百子炮”,为壮行,也为祝福。

此刻约莫是上午十时,太阳已照到了山村,从村道进入山径的时刻,也不至有寒意,但张老夫人事先还是用棉被把依妹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还给她头上扎了一块红布,这自然是最要紧的事。依妹凝神仰望,树梢间破碎的天空,忽明忽暗,闪闪烁烁。望着望着她似乎睡了,不过,她本来也不算很清醒,只是此刻她眼前出现了外婆,她老人家忽近忽远,似笑非笑,不知是喜是悲……

依妹十八岁了,她在外婆身边度过了十六七个春华秋月。她梦里从来只有个外婆,即便在阿海出洋,令她日夜思念的日子里,入梦的仍是近在眼前的外婆。她不知父母是什么意思,都到哪里去了?她相信外婆说的,等她长大了父母都会回来看她、疼她。但当她长到能挑起担子往镇上送海杂,送外婆做的绣花鞋、针线活,人们都说她一举一动像母亲的时候,还不见母亲回来,也不见父亲回来。她高兴的时候,趴在外婆怀里笑,但更多的时候是趴在外婆怀里哭!个个孩子都在哭哭笑笑中长大,穷孩子富孩子莫一例外,但依妹哭比笑多。她才过十五岁,世事懂得不比别的孩子多的时候,就听说有人要来抢亲。她知道“抢”总是可怕的事,于是听令外婆、姨婆,躲在家里,像躲海盗那样,战战兢兢不敢出门。后来又说抢亲不可怕了,可又抢不成。她十六岁生日才过不久,就吹吹打打地把她嫁给了阿海。啊!阿海,只有阿海,一夜工夫就驱散了她多少年的恐惧,并解开那多么深奥的神秘。人们必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嘛,人人都如此,那算什么稀罕!但依妹是不会同意这种说法。有了阿海,依妹不再羡慕别人有父母、兄弟、姐妹,有了阿海,依妹感到这人世间多么有趣,再也不埋怨父母把她带到世上。无论是隔洋思念,或者惊慌的逃难,凡事只要跟阿海连结在一起,是苦是乐她都吸收,也都能转化成营养滋补自己成长。

依妹多么热爱现世生活。酸甜苦辣都是味哟!

担架把迷迷糊糊的依妹抬进了“龙海之家”。陈美玉和她的母亲,一起奔到店前,抱着布床放声大哭,说不清是喜是悲,应当说是悲喜交集吧。因为她们并不知道依妹病有多重,以为只是落难中分娩,惊慌一场而已。

张家儿媳告诉美玉,依妹还没有开奶。美玉立刻把孩子抱上楼喂奶。真是有奶便是娘,这孩子一碰到奶头,就吮吮啄啄地吸起奶来。

阿海把依妹抱上二楼卧房,盖好被子之后,交给美玉母亲照顾,自己赶快去请医生。他先跑到俞家,但俞医生出诊不在。这时他想起助产士医馆一姐,她会接生必也会治产后病。可是医馆一姐说,她愿意来帮助做些必要的护理,但不会用药治病,应尽快去请陈医师,并说,陈虽是外科医师但产后发热的病症,应当也会治的。

陈医师按西医规矩,问了病情,量了体温、血压,检查了身体,下楼时才对阿海说:“接生时不干净,得了产褥热,病情很重了,已有酸中毒。”

陈医师说此话时,刚好曾殿臣闻讯赶到,听了感到莫名其妙。他读过医书,认为热症应分“虚热”和“实热”,哪有“酸热”?因此他责问阿海道:“坐月子,你怎可给她吃太多的醋?”

“两码事,两码事,一时跟你们说不清。我已替她打了退热针,还要挂两瓶‘葡萄糖盐水’,但那都是对症的、暂时的,希望她能渡过难关。”陈医师简要地解释道。

阿海相信医生就跟去取药。曾老却愈感糊涂:既然用药对了症,何以又是暂时的?这也怪陈医师书呆子不会走江湖,把话说得太彻底了。可是,这些话对已有根深蒂固的中医概念的人来说,对不上号,因此难懂。

曾老是热心人,他安顿好张亲家及其儿媳,就亲自跑到俞家,恰巧俞医生出诊归来,就及时请他到阿海家。

俞医生号脉后,感到脉象脆弱,病症沉重,危在旦夕,但还是开了处方。他下楼后跟曾老耳语:“耽误了,耽误了,很可惜!”

但曾老不死心,请求道:“立即去配药,立即服用。晚饭时刻,有劳老友再辛苦一趟!”

俞医生一是看在老友恳求的分上,一是知道曾某常在此饭店小酌,这“晚饭时刻”的意思也很浅白,用不着客套。

阿海拿了两瓶药水与陈医师一道上楼。医馆一姐帮着陈医师作静脉穿刺,看到药水顺畅地滴注着,便主动留下看护。约莫过了两个多小时,才滴完两瓶共一千毫升的葡萄糖盐水。此时,依妹的热度退了许多,神志也见恢复。

晚饭前,俞老中医来复诊号脉。他见依妹的脉象与气色都明显好转,甚感诧异。在俞医生看来,产妇气血亏损,发热属虚劳之症候,治则宜调补气血,用药不出“黄荬补血汤、补中益气汤”。但依妹病情如此危急,只一服汤剂即转危为安,那是江湖郎中说说而已,他自己不以为然。美玉母亲虽然炒了好菜,酤了好酒,但俞老食之无味。凭良心说,像俞老这样的正派医生,他希望每个病人都得以起死回生。可是他行医几十年,误诊是很失面子的事,但病危的话已说出口,就难收回了,不免心里矛盾,与老友对话也语无伦次。

那个年头,虽然英国人弗来明发明了青霉素,黄氨药也已问世,但连陪都重庆也难得到此类药物,何况边远沿海的福清县?渔溪镇的名医们用葡萄糖盐水加清凉解毒中药,能救回依妹吗?老天呐!依妹芳龄才过十八呢,不能让她多活几年吗?

同类推荐
  • 蓝蓝的大亚湾

    蓝蓝的大亚湾

    本书着意写人,写不同层面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作者相信,世间的一切全在"人"那里,"人"自有世间的一切。所以。本书负载的,不是一座核电站,两是言说不尽的很多很多。当代长篇小说。以简单、大气、朴素的方式,描述了一座核电站非比寻常的诞生。
  • 玉谷传奇

    玉谷传奇

    古代有个种玉谷。最好的玉是种出来的。浸润这美玉的沃土,是人们的血汗、油脂、骨殖……今天的种玉谷,成了贪婪之徒舐舔正义之剑的硝烟战场。作者在丰赡的文史底蕴,娓娓讲述古今故事,从容不迫之中,道出人世间至真之理。
  • 悉尼阳光下的梦魇

    悉尼阳光下的梦魇

    苏磊,北京人,大学毕业后,去悉尼投奔大哥苏光,准备就读悉尼大学MBA。他是第一次离开家里,也是第一次出国。可是,说好到机场接他的大哥却没有出现。苏磊在机场生生等了五个钟头,最后只得打电话给早来澳洲几年的发小杨成,请他来接。两人匆匆赶到大哥家公寓,却发现大哥家被抄家似的翻得挖地三尺,闻讯赶来的大哥的干女儿菲比和她的母亲宋美洁也都一筹莫展,随后,又赶来了苏光多年的同事付小民和大学同学江汉。很快苏光的尸体在海边发现,警方也成立了专案组介入调查。就在警探罗杰斯和玛吉·梁他们去寻找最后一个在中国城见到苏光的目击证人时,中餐馆的老板刘大江,即目击证人被杀死在西北某社区的公共停车场内。
  • 女记者死里逃生:12小时惊魂

    女记者死里逃生:12小时惊魂

    孤岛,黑暗中的小楼,死里逃生的女记者12小时惊心动魄的遭遇……沿海某报社女记者胡小明近来有一种被人跟踪的恐慌。恰在这时,她那不太光彩的感情纠葛又节外生枝。在一个黄昏,胡小明负气出走,到边境海岛上去找好友、缉私队副队长阿英。没料到一路上屡遭不测、险象环生。终于历尽险阻到了岛上,却发现误入了更加险恶的境地……雨夜,胡小明逃进岛上的庄园,蓦然间发现她要寻求庇护的那座小楼,已是人去楼空……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景象,就在黑暗中孤零零的小楼里发生了……
  • 幻行天下-短歌三国行

    幻行天下-短歌三国行

    我是幽灵,到公元一百八十四年的时候,我已经活了三百多年了。我存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复仇,向大汉王朝第二任相国、平阳候曹参复仇。我出生在盛秦,是一名大秦王朝叱咤风云的著名战将。始皇帝穷兵黩武,淫奢极欲,到了二世皇帝便天下大乱,烽烟四起。
热门推荐
  • 西游—斗战序曲

    西游—斗战序曲

    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有着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
  • 《鸢兰瑶雪依梦寻》

    《鸢兰瑶雪依梦寻》

    他本是傲视苍穹,却甘愿为她画地为牢。他本是四海风流,却甘愿为她独善自身。他本是权倾一方,却甘愿为她袖手天下。他本是少年英华,却甘愿为她青灯在侧。她是雍容华贵的宛怡皇后,也是聪颖无双的平逸王妃;她是神秘莫测的赤雪庄主,也是武艺超群的赤绫圣母。一朵旷世奇花,引出一曲绝世恋歌。是谁说的负尽天下独为卿?又是谁一滴清泪奈何桥上永相随…兰鸢来袭,谁主沉浮?
  • 黑玉扳指

    黑玉扳指

    万千世界,芸芸众生,总有人行那逆天之事!此时,此地,李汕就是一个。
  • 御天行者

    御天行者

    ‘外炼筋骨,内修本命,承载自然,与天争锋。’我们身体虽然天生五行,但是由于不加以滋养,五行失调,彼此消减,随着时间会慢慢消散,所以才有,生老病死。如果我们加以滋养,要达到五行相生不断运转,这才是我们滋养的本质。也是凌驾于天的基本。
  •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品读季羡林的人生智慧

    他是享誉中外的知名学者,也是淳朴真诚的文学家,更是博古通今的国学大师。通过他,人们可以看到,“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的壮举,更能找到追求智慧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季羡林,一代学术宗师。季羡林大师一生风雨历程,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品格、修身、名利、学习、家庭、人生困顿等,皆在季羡林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的光芒,指引我们与幸福相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季羡林大师人生智慧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循着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市场化管理机制和集群信息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下的企业信息服务的协同组织,基于企业信息需求和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集成化信息服务流程重组及其集成服务模式的实现等。
  • 钱眼

    钱眼

    历史上富人发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李家可谓独树一帜!大家族的传奇铸就了“讨债鬼”的不平凡:为求当家,他代替大伯坐牢;为谋发展,他开始了多元经商之路;为求官位,他从商人爬到道尹;他开炉房,开钱庄,办报纸,修铁路。
  • 聚灵城:二货皇族子女的日常

    聚灵城:二货皇族子女的日常

    在聚灵城,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神器。至于皇族儿女嘛,神器自然要有所不同,不同的就是,他们的神器是胸针、手绢神马的。这和老百姓的大宝剑、小毒针差远了啊喂!
  • 时间飞过那片海

    时间飞过那片海

    五年,一千八百二十五天,一千五百六十八万秒,太可怕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竟然一直在想你,“亲爱的,你过得好吗……”原本打算忘记的,又或许已经忘记了,可偏偏他又出现了,于是那些被尘封得回忆都被拂去尘埃,变得触人心扉,每一天,每一画面,都任然那么清楚。触动着她那根紧绷的心弦……
  • 麻辣杀手

    麻辣杀手

    他是黑暗世界的帝王。他是平凡的一个小人物,喜欢偷懒,喝酒,抽烟,美女等不良嗜好。他的行为准则是只要能躺着就决不坐着。他就是白羽,一个渴望平凡的生活,却屡屡被卷入各种麻烦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