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1500000055

第55章 皇帝的无奈 (1)

1

高拱的家用一贫如洗来描述,可能有些夸张;可是作为堂堂的部院堂官来说,确实是过于寒酸了。

时下的京城,早有“三步曲”之说。士子一旦登科,第一步就是先起一个别号,诸如某斋某庵云云;第二步就是娶小妾,所谓“改个号,娶个小”已成为官场的流行语;第三步就是求田问舍,营造宅第。近年来,京城内外,营造宅第、经构园亭之风日炽。去年查抄籍没的严嵩宅第就达八千四百零四间!可是,出身官宦世家的高拱,对官场的时尚,却总是置身度外。营造宅第的事,似乎从来也不在高拱的议事日程内。多少年了,高拱从来没有搬过家,也没有添置过什么家具。还是破旧的一进院,三间正房、东西两边各三间厢房。不要说花园,连日常踱步之处也很狭窄。京城公卿堂官、部院主事、科道言官,像高拱这样寒酸的,恐怕没有第二人了。对于高拱的清贫寒酸,官场中人也常常议论一二,有说他清廉自重的,有说他克己待时的,也有的说高拱没有儿子,也就无心经营家产了。总之,高拱家如寒士已经在官场中无人不知,甚至成了一个饭后的谈资。

高拱担任着礼部尚书,成为方面主官。他一改嘉靖朝的礼部尚书以精制青词为首务的惯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革除科举制度的弊病上去了。这就牵涉到全国数以百计的学校和数以万计的生员,头绪繁多、矛盾重重。所以高拱夜以继日、十分繁忙。这天,本来已经约好在他家里见面的,我足足等了一个时辰,高拱才匆匆赶回。

“积弊甚多,积弊甚多!”一见到我,高拱连歉意也没有表达,就喟叹说,“非只争朝夕不可!”

待高拱坐定,我神秘地一笑,说:“中玄兄,弟此来,有好消息相告。”

“喔?”高拱半信半疑,“哪里会有好消息?满眼都是积弊,可是满朝都是维持,会有甚样好消息?”

“所以,才要中玄兄这样的干才出而除弊兴利啊!”我得意地说,“元翁肩荷社稷,不堪重负,有延揽我兄入阁、共赴时艰之意。”我把在徐阶面前极力荐扬高拱的话,说了一遍。

“多谢叔大美意。”高拱微微一笑,“目下礼部的事情,刚刚着手,倘若再有些时日,或许会理出头绪,所以对于入阁,愚兄实在不如从前那样期待了!”

我没有想到高拱对入阁的讯息并不格外兴奋,甚至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于是规劝说:“然则,目下内阁诸公,实在说,青词高手,谋国无方,国事日非,难道我兄忍心坐视?”

“倘若能够展布,统筹全局,在阁自比在部,更能为国贡献心力。”高拱顿了顿,叹了口气,“然则……”高拱欲言又止,“况且,当今圣上论相唯青词,恐愚兄不够资格吧?”

我终于明白高拱的想法。入阁对于他来说,是早晚的事,现在入阁,即使徐阶提名,恐怕圣上未必会允准,反倒尴尬;即使圣上勉强允准、能够入阁,能不能施展,也还是疑问。所以高拱听到徐阶要延揽他入阁的讯息,才会那样平静。

“非我兄入阁,难以打破一意维持的局面!”我鼓动说,“既然我兄以只争朝夕相标榜,那就不能回避矛盾,错失良机!中玄兄,你已经等待得太久了!”

高拱沉吟片刻,说:“叔大,我辈虽久居朝廷,然则晋身词林、贵为师儒,却并没有行政的责任。一旦进入部院,负有责任,方知目下难题堆积如山,而官场萎靡、麻木,只知奢华享乐,不知勇于任事。愚兄长礼部,要做的事情,实在多如牛毛,只恨分身无术!要高某写青词,断断不可!没有此打算,也没有此精力!而不写青词,圣上安能允准?还是不存此念的好!”

“中玄兄,你看这样好不好?”我把反复斟酌的主张说了出来,“我兄上一道密札,就说倘若圣上有旨,你愿意写青词。这样,元翁也好替我兄说话。”

“圣上倘若顺水推舟,要高某写青词,不是没有退路了吗?”高拱的态度有所松动,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以弟的研判,目下袁阁老、李阁老都专制青词,元翁也是青词高手,圣上未必需要我兄提供青词的。”我解释说。

高拱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我的建言。

这个关节打通了。

我急忙向徐阶禀报。

“叔大此计,解脱老夫矣!好!甚好!”听到高拱答应上密札表达写青词的愿望,徐阶很满意,对我能做出这样的画策并最终达成,很是欣慰。

我隐隐感到,似乎徐阶要不要荐高拱入阁的顾虑,关键就在这里,而之所以有顾虑,并非是担心圣上是不是会允准,他有更深的心机,更长远的谋略。

“学生从新郑的口气探得,他认定入阁拜相就是他的本分,而且对此时入阁,不仅说不上积极,甚或可以说消极,至少可以说,抱持无所谓的态度,学生引以为忧。”我故意强调说。

徐阶并没有接过我的话茬,似乎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中。沉默了一会儿,徐阶问:“以叔大看来,是廷推好,还是取特旨?”

“廷推当然好,不过,从师相的立场上看,取特旨或许更好。”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廷推想必新郑也能够通过,然则,不足以彰显师相对新郑的延揽之功。况且,目下师相所孜孜以求者,是稳静,倘若付诸廷推,朝中那么多官员聚议,七嘴八舌,万一出了甚样岔口,引起风波,又要师相费心调息,实在不值得。”

徐阶沉吟片刻,说:“那就内阁上公本。”

一个月后,高拱的任命发表了。

高拱的任命一发表,前往礼部高拱的朝房和家里祝贺的官员络绎不绝。我特意选择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辰到他家里祝贺,预备与他作一番长谈。

已经是深夜了,我和高拱在他的书房里对酌。酒是我带来的,菜是高夫人亲自下厨张罗的,有炒鸡蛋、溜白菜、炸花生米,因为高夫人知道我爱吃鱼,所以特意做了一道红烧鲤鱼。这些家常小菜,吃起来有滋有味,分外可口,远胜过平日应酬时的山珍海味。

“中玄兄,弟盼今日久矣!”连续碰了三杯酒,抹了抹嘴角,我便动情地说。

“叔大可曾记得,庚戌之变,国子监的临时营帐内,我们兄弟相期于相业,恍然一十六载,”高拱指着自己的鬓发,慨然说,“发如霜降,垂垂老矣!”

“中玄兄作为裕王最敬重的老师,内阁大学士当然是我兄的本分,”我挑明了高拱之所以能够入阁的原委,又补充说,“但是,倘若当年不是元翁举荐,中玄兄未必会有裕王之师的身分;能在嘉靖朝入阁拜相,我兄自己未必有此奢望吧?”我特意把话题扯到徐阶的身上,探探高拱的底细。

高拱一笑,说:“想来,华亭承严氏之乱,一反严氏之为,举措皆以宽大为念,对高某也可说有知遇之恩;凡事出于公心,老成谋国,行事持正,立朝有相度,以宽缓化解今上的苛暴,对社稷可说有扶倾之功。”

“是啊,”我由衷地说,“正如中玄兄所言,以宽缓化解苛暴,举朝无出元翁之右者。换言之,辅佐当今皇帝,就需要元翁这样的风格。严嵩当国十余载,一朝罢黜,朝臣门户分立、言官各怀己见,元翁折冲其间,保持了政局的稳定,没有出现混乱,确属不易;目下圣上春秋已高,举措往往出人意料,元翁任此巨艰,精心委曲调剂,保存善类,竭力匡救,这也是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以刑立威的当今圣上居然免去了对海瑞的惩罚;拒绝撰写青词的高某人居然入阁拜相,这在严嵩时代,是不可能发生的!”高拱又感叹了一句。

我和高拱你一言我一语,对徐阶歌功颂德起来。说话间,已经喝干了一壶徐阶送我的吴县“洞庭春色”,高拱又拿出一瓶从老家带的“土窟春”。斟上了酒,闲扯了几句酒的话题,一时陷入了沉默。

“中玄兄,”我又试探说,“我兄多次说过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话,如今足登政府,不知中玄兄有何施政方略?”

高拱这么多年来,隐晦忍耐,未敢过露锋芒,终于等来了入阁的一天,以他的远大的抱负,绝世的才干,会甘居人下吗?他会认同徐阶的施政方针吗?徐阶又如何驾驭他?我知道,这是徐阶的一个隐忧。

“所谓施政方略,那是首辅的权责。”高拱郑重地说,“不过,以愚兄之见,放眼宇内,稍有良知者,无不对海汝贤奏疏翕然阖首。当今之世,正嘉两朝达一个甲子的持续失政,已使国力衰微,吏治废驰,边防溃散,民生凋敝,官场萎靡颓废,到处弥漫着末世情绪,为官者惟以贪贿为能事,真是民怨沸腾、士子扼腕。我大明社稷,实处于存亡继绝之秋,非有大气魄、大举措不足以挽此危局。我辈身在庙堂,若不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则将成历史罪人矣!”说到这里,我看到高拱的眼中流露出焦虑、激动的光芒,眼角已经湿润了。他猛地喝了一口酒,沉吟片刻,长叹一声:“然则,以目下之朝廷,若要大振朝纲,开创新局,不亦难乎?”

我相信,高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由衷之言。多年前,国难当头的一个雨夜,在国子监临时搭起的直房里,高拱曾经和我以国器自命、期于相业,发誓有朝一日得登揆席,当不惜一切,振弊易变,与时驰张,成就中兴大业!所以,我站起身、举过酒杯,慨然道:“仰望夜空,漆黑如墨,然居正看到一颗耀眼的明星已然升起,我大明中兴有望矣!”说罢,双手捧着酒杯,一饮而尽。

高拱却戚然一笑:“今日之政府,或许是稳定的,然华亭以宽缓主政,有‘名相’之誉,兴化又以师长事华亭,有‘青词宰相’之称,断不会有大破常格之举。不过,所谓时势造英雄。当今圣上御宇近四十六载矣,恩威莫测,权柄独运,弊由此出、变由是难,故以愚兄之判断,当今圣上在位一日,则维持为第一要务,振弊易变,即非其时也。叔大自然是了解的,愚兄是断不甘作一个操劳案牍、默守官常的庸官俗吏的,但在此大格局下,虽登政府,很可能面临不做事不甘、欲做事不能的尴尬,也是受罪哩!”

在这样的时候——经过漫长的奋斗和等待终于实现了入阁的理想,高拱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甚至没有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说明高拱绝非是一个以追求官位为唯一目的的人。有的人人生的目标就是当官,所以每一次职务的晋升就是一个成功的标志;有的人当官是为了做老爷,每一次晋升,首先想到的就是因此会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但高拱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与职位相比,他更多关心的是做事。

“中玄兄,”我郑重地起身,举起酒杯,鼓动高拱说,“弟喝下这杯酒,所盼者,是我兄只争朝夕,展布经济,力推新政!庶几不负平生所学!”

高拱是容易激动的人,受到我的情绪感染,他也起身高举酒杯,慨然道:“高某无他,唯知报效国家,哪怕荆棘满布,定当在所不辞!”

我兴奋不已。高拱果能只争朝夕、力推新政,于公于私,都是我所深深期盼的。或许,对此,高拱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进入嘉靖四十五年冬天,京城官场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人们似乎从阁臣夜宿当直的安排中,捕捉到了某种讯息。人们私下里在推测、议论着,似乎都在盼望着某一天的到来,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一天的到来,所以上至公卿郎官,下到主事司务,一个个显出一副躁然不安、心事重重的样子,每天到衙门点卯后,就四处穿梭,好象只有这样,心里才会踏实一些。

“岳翁,”这天掌灯时分,吏科给事中陈瓒来到翰林院我的朝房,带着一脸讨好的笑,“岳翁还能稳坐钓鱼台,看来是胸有成竹了?”

经过弹劾杨博事件,作为酬庸,圣上钦命,转任陈瓒为吏科给事中。虽然品级仍为七品,但因给事中除拥有御史的全部职权外,还对口监察六部,六部所有公文,皆须其副署方为有效,所以,地位比御史显赫得多,而陈瓒又是吏科给事中,对口监察吏部,地位就更为重要。或许是陈瓒念及是我给他提供的弹劾杨博的讯息,才使他有了事后晋升的机会,故自此就一厢情愿地与我亲近起来,说话的口气也完全是一副“自己人”的腔调。

“廷裸何所指?”我叫着他的字,明知故问,露出一副不即不离的表情。

“学生刚刚从西苑过来,”陈瓒谦恭地以学生自称,神秘地说,“看见高新郑从直庐往外走,还带了一些衣物,似乎是要回家去。难道新郑不夜宿当直吗?”

“夜宿当直?”我以迷惑不解的语调反问了一句,其实我不解的倒是,陈瓒何以对高拱带衣物回家这样鸡毛蒜皮的琐事如此用心。但如果问出口,一定会引起对高拱的藏否,我不愿和陈瓒之流谈论这样的话题。

可陈瓒并未体察到这一点:“听说,圣上龙体大渐,元翁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陈瓒机警地扫视了门外,“这节骨眼上,新郑怎么能回家呢?何况,还带了衣物!”

“廷裸,”我岔开他的话题,“找居正有何见教?”

同类推荐
  • 凡·高

    凡·高

    凡·高(1853~1890)Gogh,Vincentvan荷兰画家。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死。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曾在巴黎结识E.贝尔纳、P.西涅克和P.高更等画家。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画派影响,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纳河滨》等。曾两次在咖啡馆和饭馆等劳工阶层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厌倦巴黎生活,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开始追求更有表现力的技巧;同时受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探索自由抒发内心感受的风格,以达到线和色彩的自身表现力和画面的装饰性、寓意性。
  •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

    《才貌双绝——萧观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本书描写了巴甫洛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俄国生理学派创始人的形象,并将他完整、独特的个性忠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铁骨铮铮

    铁骨铮铮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三百年左右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杰出将领。时势造英雄,信哉斯言!在《铁骨铮铮:千古流传的大清武将故事》中,我们介绍了以下人物: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的水师名将施琅;岳飞后人、镇戍边疆、功勋卓著的岳钟琪;忠勇无畏、抗击英法联军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彭玉麟……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除了西汉、盛唐等少数几个时期,中国一向是武备松弛的。中国的杰出武将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 中国历代战神

    中国历代战神

    本书就是在这种亮剑精神的鼓舞下,以人物为线索,在写法上融真实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昨日沙场的战马嘶鸣,感到英雄历历在目,纵马跃然纸上。在内容上通过对精心挑选的十二位战神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奋斗历程及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俱进、残月如钩的大漠的悲壮;体味那山河日下、国家将倾时战神们那种义无返顾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更体味那民族危亡、硝烟战火中英雄们的一往无前和舍生忘死……从而再次唤起中华儿女对我们民族的热爱,让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再创辉煌。
热门推荐
  • 君意难绝

    君意难绝

    他朝阳爱的是他美丽无双的哥哥,而不是这个混蛋坏蛋的东方无心,初次见面就敢那样对他,这一笔账不叫他偿清他李朝阳就跟他姓!可为什么在见到他望着他心痛渴望的眼神,他的心会跳得如此的快?为什么在得知他可以不受他控制自由了时,心会如此的难过?难道、难道——这下可惨了!
  • 九仙湖系列

    九仙湖系列

    仙途漫漫,有的生来便是仙,有的却是人、魔、妖或者连这些都不是,就像那九颗水天石珠,谁晓得那几颗石头什么来历。都说女子为珠,捧在手心要好好呵护,既然得了道,谁又晓得要经几世磨难。拾起的仙珠要好好的护在身边,就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直到那石珠融入自己的灵魂、、、、、、、在不同的时空里,她们等待着一次相遇,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又有几人是真的忘记的。是缘分也是机缘巧合,这九人最终生活在了一起,而真的要忘记、丢掉那些不在上演的过去么?月老的红线从来没有因为战乱消失过,也没有因为距离而斩断,这就是他手中剪不断的浑然天成的丝线,也是你、我、他看不见的缘分、、、、、、
  • 染寒衣

    染寒衣

    他是闻名天下的锦寒山庄三公子,也是望月台的主人楼公子。世人皆称他为天下第一公子,天下无双、巧智狠辣的一个人,偏偏却对她一见钟情。仅在五年前看了她一眼,便笃定他看中的便是他的,无人能夺。
  • 混战星际

    混战星际

    流光、冷心、焚炎、旋风等人,一系列的原因,未来的人生之路已经被更改,却并未消沉而是奋起,混战于星际,混战于网络。当梦想的曙光照进心门,当生的渴求异常强烈,当爱的诉求愈发重要,未来,何去何从?
  • 混迹帝国

    混迹帝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穿越,来自未来的三流学生混迹于一个未曾听说的朝代,怀着一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游戏人间。舌战群儒、醉卧沙场、美人在侧,大权在握,无所谓前路,从来不曾停下自己的脚步...
  • 穿越之吸血鬼的狐妖妃

    穿越之吸血鬼的狐妖妃

    狐妖为行善跨入乱世;血族亲王已活千年之久,却有一张邪魅的混血儿长相,不老不死。当行善想成仙,并修炼三百年的狐妖遇见嗜血残忍的亲王血族,将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面对人的七情六欲,她又懂得多少?一次冒险,她拥有完整的七情六欲。她毫无防备爱上一个人类。为了那个人类,她愿意放弃成仙的机会?只羡鸳鸯不羡仙?霸道邪魅的血族亲王会让她和那个人类在一起?如若狐媚小妖和血族亲王最后走到一起,将生出怎样的神才宝宝还是邪恶的怪物?
  • 一念双生

    一念双生

    十年苦读,换得另一意识诞生。再续儿时梦想,惩奸除恶。读的什么书。额!网络小说。
  • 世界上最复杂的落水者

    世界上最复杂的落水者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清末留学生

    清末留学生

    “1872年,当我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的时候,我就暗暗发誓,我要推翻满清这个腐朽的政府,带领我的同学一起开创一个盛世中华。这是我一个穿越者的执念,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以上话语,摘自《刘家照同志语录》。
  •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她,风风火火又迷迷糊糊,一气之下扇了了妄想为了公司利益而把她作为诱饵出卖了的老板一巴掌,潇洒地出了气,可是,谁来告诉她怎么找工作这么难啊?而且她明明不就是想找个工作吗,怎么好像一不小心被一个腹黑总裁给缠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