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98800000024

第24章 戏比天大

来人艺就是想实践人生梦想,为这个艺术殿堂添砖加瓦

人艺的演剧风格是:深入体验生活、精心琢磨角色、大胆标新立异、确立京味儿特色

经典是文化的高峰,经典的力量是永恒的不朽的

破解剧本难题是打造经典的关键

一个剧院的灵魂在于她的风格

人艺要招就招天才演员,宁缺毋滥

时代之问

戏比天大

北京人艺是一个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国家级话剧院,从上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以其独特的京味地域色彩和坚持不懈追求经典的艺术魅力成为首都文化地标。自建院以来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剧目近300个。

走进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几代艺术家创造的中国话剧史的辉煌尽收眼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讲述着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故事。 北京人艺是在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老舍的名剧《龙须沟》是她的奠基之作,后来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以及郭沫若的名剧《虎符》等,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此同时,以焦菊隐、欧阳山尊、刁光覃、于是之等为代表的几十位导表演艺术家和舞台美术家蜚声祖国大江南北。

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重视从中外各种戏剧流派,特别是中国戏曲传统中吸取营养,形成了真实、深刻、质朴、含蓄及人物形象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舞台形象和谐统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北京人艺风格,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典范”。

3年多前,张和平成为北京人艺建院50多年来继曹禺、刘锦云之后的第三任院长。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我们走进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22号的首都剧场,在张和平的办公室里,他平静地讲述起北京人艺的经典和艺术大家,讲述着这个国家级艺术院团几十年来打造经典的不懈追求……

记者:北京人艺在我国话剧艺术院团中一直享有崇高地位,被人们称为首都文化地标之一。听说您一直是人艺的发烧友,您是如何与北京人艺结缘的?

张和平:1961年,我考进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之后,看的第一个话剧是中国儿艺的《岳云》,那是我的启蒙话剧。北京人艺的话剧看的虽然不多,但印象极为深刻,如《茶馆》、《蔡文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

我没想到自己会来人艺工作。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我很谨慎,别人也提醒我,你已经功成名就了,去人艺这一步是险棋,你去的是一个不太好管的地儿,万一搞砸了,就是前功尽弃、晚节不保。我这么热爱话剧表演,别说当院长了,能当人艺的演员,都是我最高的追求,怎么能对领导说“不”字呢?以我的身份和年龄,来人艺就是想实践一下人生的一个梦想,为这个艺术殿堂添砖加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人艺在艺术风格上,已经形成了强烈的现实主义旗帜和风格,除了有好剧场这些硬件之外,还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和退休的老艺术家们,他们都是人艺的“宝”,有他们的存在,我才敢接人艺院长这个位置。

记者:作为人艺院长,怎样定位自己的身份?平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张和平:我一直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文化人,平时喜欢搞搞文学创作。在繁忙工作的间隙,我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已经创作歌词150余首,其中包括广为流传的《不见不散》、《天地之间有杆秤》、《糊涂的爱》、《冰糖葫芦》,以及电影《建国大业》中的主题曲《追寻》,还有为政协委员而作的《我们》等。我要是自己不亲自参加创作实践的话,对于那些文艺工作者——对于他们的甘苦就体会得不深不透,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我理解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

“阅读”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重,我每天都是在阅读当中进入梦乡的,不看书不可能。对于任何一个人——包括上了年纪的人,都应该不断地进行学习,特别是读书,因为我们所有知识和对社会的认识,在书里面都能够找到答案,也能找到不断补充自己、加强自己的元素。

记者:关注北京人艺,是多少人多少年来“不自主”的习惯: 喜欢文艺的人到了北京,惦记着走进首都剧场,看一场人艺的戏;对话剧有兴趣的人,时不时打听打听北京人艺最近在演些什么;专业人士则是在大会小会上为北京人艺如何发展献计献策,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而每次北京人艺有点动静,不管大事小情,都是众多媒体报道的焦点。作为首都文化地标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都推出过哪些经典剧目?

张和平:北京人艺如此备受关注,离不开她的特殊贡献——上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北京人艺两度创造中国话剧历史的辉煌:今天人们熟悉的《茶馆》、《雷雨》等中国话剧经典形成于人艺第一个辉煌时期,即1952年人艺建院到上世纪60年代末;而《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北京大爷》等几部代表作则创作于第二个辉煌时期,即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在辉煌时代,无论自家门口还是异地他乡,北京人艺的票都是一售而空,深夜或清晨排队买票的观众常令老院长曹禺感喟不已。

北京人艺的舞台呈现出再度辉煌,除文革前的保留剧目外,像新时期以来的《丹心谱》、《绝对信号》、《推销员之死》、《小井胡同》、《李白》、《鸟人》、《窝头会馆》等,许多戏演出都超过百场,《茶馆》、《雷雨》和《天下第一楼》累计演出450场以上。

北京人艺是郭(沫若)、老(舍)、曹(禺)文学雨露滋养的剧院,经典意识是几代艺术家的不懈追求。从2007年起,北京人艺恢复并创办了“北京人艺精典演出季”,每个演出季连续上演最少3部经典剧目。2010年人艺重点围绕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陆续推出“最忠实原著”版的《日出》、《雷雨》、《北京人》和《原野》,2011年将恢复郭沫若的《蔡文姬》。除了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外,《天下第一楼》、《鸟人》等,也将继续同观众见面。

记者:说到中国话剧,没有人能绕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您曾经说过,“一个剧院的灵魂在于她的风格”,您认为北京人艺的演剧风格是什么?

张和平:北京人艺从上世纪50年代成立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形成了其鲜明、独特的演剧风格。

一、 深入体验生活。《龙须沟》的创作与演出,成为轰动中国话剧界的一件大事。老舍先生被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当年在大导演焦菊隐的带队下,剧组来到北京南城的龙须沟体验生活。《龙须沟》的创作和演出,使北京人艺开始自觉走上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并成为北京人艺演剧风格的开端。

二、 精心琢磨角色。至今,在许多老演员的记忆中,当年《雷雨》的排练工作漫长而艰辛,其中仅体验生活、做分析人物的案头工作就占去了4个多月,这在北京人艺的排戏历史上是最长的。《雷雨》的演出,由此奠定了北京人艺的风格,表明这个剧院的导、表演艺术走向了成熟。

三、 大胆标新立异。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北京人艺《绝对信号》的演出,在话剧界引起了极大轰动。观众对这部戏的兴奋点来自于对林兆华导演艺术的惊叹。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剧作家锦云创作的《狗儿爷涅槃》,从写作风格到导演的艺术处理,乃至剧中的狗儿爷形象都是崭新的。

四、 确立京味儿特色。“京味儿”话剧成为北京人艺一大特点。从《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到《小井胡同》、《鸟人》、《旮旯胡同》等,都充分展现了北京人艺话剧独特的京味地域色彩。《鸟人》等剧目的演出,还出现了北京观众排长队买票的“奇观”。

记者:在审美多元化与市场经济冲击下,北京人艺从未淡出视野,她所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对中国戏剧发展有标本意义。在北京人艺排练场的墙上挂着“戏比天大”四个大字,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的?

张和平:“戏比天大”是在强调对戏、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这也是人艺的戏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在“郭老曹”文学雨露浇灌下,北京人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茁壮成长。一些观众对林兆华、任鸣、濮存昕、梁冠华、杨立新、徐帆、冯远征、何冰等艺术家的评价是,倘若没有对“戏比天大”的身体力行,再经典的文学剧本也无法被成功地“立”在舞台上。

正是因为在“戏比天大”精神的感召下,北京人艺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演出活动遍及祖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茶馆》、《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等剧目应邀赴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个城市访问演出。将话剧这个“舶来品”“返销”国外,这是中国几代话剧人的梦想。

记者:您在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以及电影《张思德》等中都显示了巨大的艺术才干,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怎样表现?

张和平:坦率说,我配合了一辈子。从1960年代做学生开始,那时候出现了焦裕禄,我就排过焦裕禄的戏,是以大跃进的速度进行和完成的。大学毕业后,我在山西的一个部队农场工作,我们组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配合政治形势演出。我后来的写作能力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抓先进事迹,马上编,当场演。一直到后来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配合型、歌颂型、宣传型的工作。

人艺不是一个宣传队,虽要配合政治形势,也但是国家级的最高艺术殿堂,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去创造艺术精品,除了我们所承担的教化功能和社会责任外,最重要的是在艺术上要超越自我。要站在历史的文化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工作。

记者:随着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人艺在“继承传统续写经典”道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

张和平:可以说北京人艺在“继承传统续写经典”的道路上既有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如何使经典成为北京人艺永恒的追求。经典是文化的高峰,经典的力量是永恒的不朽的。我在上任之初走访了几十位艺术家,大家的期待就是永远不能丢掉人艺追求经典的传统。即使在娱乐化泛滥的当今,事实证明经典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年轻人基本没看过《雷雨》、《茶馆》等剧,这对他们来说是“新”的,在他们看了这些经典剧目后,发现剧中所体现的内涵年轻人也是需要的。经典的力量是可以穿透岁月的。

其次,“一剧之本”是制约经典的主要原因,破解剧本难题是打造经典的关键。北京人艺的经典剧目是郭、老、曹等文学大师传承下来的,正是由于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才使北京人艺成为首都文化地标。历史上北京人艺创作室人才济济,鼎盛时期有多名著名编剧,有“小作协”之称,如今一部分人退休了,一部分人流失了,年轻的断档,一个专职编剧也没有。剧院没有专职编剧促使我们不断吸引剧院外的写作力量,我们把目光瞄准一流的作家。2010年年初,北京人艺宣布刘恒、邹静之、何冀平、孟冰、万方、过士行等10位作家成为人艺首批荣誉编剧。

第三是面对文化市场如何传承人艺精神培养舞台大家的问题。中央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给包括话剧在内的高雅艺术的普及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所有艺术院团一样,在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的情况下,面临着优秀演员的培养和院外影视演出管理问题。作为话剧,今天已经很难培养出“腕儿”,话剧的舞台受众有限,戏剧舞台培养出好的演员,却被影视界抢走了。目前,北京人艺探索出一套演员在剧院外演出的管理办法,依靠制度对演员进行有效管理。

记者:你对人艺后备力量有什么计划?

张和平:其实人艺前几届“团代班”还是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因为人艺有非常强烈的艺术个性,所以可能一些艺术院校反而融不进去。像2010年初,就有100多名应届毕业生报考北京人艺,但经过三轮淘汰之后,班子还是开会决定,一个都不要。因为人艺要招就招天才演员,宁缺毋滥。

如今我们有20多出抄家伙就能演的经典剧目,还有一些剧目等待复排推出。所以我说,人艺的庙还在。这个庙就是剧场;人艺的神也在,神是老艺术家们;人艺的魂也在,这个魂是以剧目体现,以风格体现的,它们就是人艺的希望。所以我觉得,新戏的质量一定要把握住,没有好剧本宁可不上,犯不上浪费纳税人的钱。

记者:目前在人艺您最想做的是什么?

张和平:我今年已经64岁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配合上级组织部门物色一个比我更适合的新院长,这可能比我来人艺做一两出戏的贡献要大得多。这方面我也有过教训,我以前离开了一个单位之后,那个单位就不行了。这一方面说明你能干、后来的人不如你;另一方面来看,你太强势了,没有让其他人有机会。任何一个单位,都应该是在变化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把制度建设好,把人找对,这个从战略上来说应该是我的责任。

张和平小传

张和平,1946年出生于北京。上世纪60年代张和平先后进入北京艺术学院、北京戏剧专科学校主修话剧表演专业,这一阶段的学习使他开始热爱文艺表演,但是命运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而是成为了一个管理艺术家的官员。他先后担任过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总编,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参加工作40多年来,张和平一手推出了多部经典作品。《糊涂的爱》、《清官谣》、《冰糖葫芦》等歌曲他是词作者,《过把瘾》、《爱你没商量》、《宰相刘罗锅》等多部电视剧他是幕后推手,从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他首创了内地电影关于档期的市场化概念。1997年起连续推出《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影片,第一个向内地电影市场提出了“贺岁片”的概念。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担任献礼影片《建国大业》总策划,同年还推出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献礼60周年大戏《窝头会馆》,创下了36场过千万的票房纪录。

同类推荐
  • 书香醉我

    书香醉我

    本书收录的书评及读书笔记大多是作者读后的所思,基本上算是读书札记。这里的书评大多是有感而发,自觉写作。也有个别篇什是受朋友所托。主要内容包括: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冒烟的石头》读余、踏得钢丝成大道——闲说《谁能牵猫散步》等。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空巷

    空巷

    海亮的诗歌,扎根于西海固那片厚实而苍凉的土地,有着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人物、事件,在他的笔下,都会带来诗意的共鸣。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热门推荐
  • 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儿童现代生活与健康

    现代儿童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及防治措施,详细阐述了现代饮食与儿童健康、现代环境与儿童健康、现代生活与儿童健康、现代家庭与儿童健康、现代生活与儿童疾病及电视、网络与儿童健康等;同时还介绍了国际、国内现代儿童健康的六条标准、影响儿童健康的八大因素。其内容科学翔实,指导性强,是爸爸妈妈指导儿童健康成长的必备读物。
  • 冷酷总裁只爱我

    冷酷总裁只爱我

    有一个女生为了帮父母还债,有一个男生帮她还债,并提出了一个要求................
  • 我是齐天

    我是齐天

    五千年后,天界打乱,孙悟空等神仙无法抵御如此大的危机,降落下凡,只能修炼,最后再将魔神打败的故事
  • 迷雾之路

    迷雾之路

    新人艰难,大家支持一下冯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却被一个神秘黑衣人弄得家破人亡!父亲为了救他,拼死相救。但还是躲不过神秘组织地追踪,坠下悬崖。所幸未死,但出入江湖的冯明,却被一群强盗暗算,阴差阳错下,误入死人山庄。神推鬼使下,竟然换了另一副面孔。经历苦楚后,终于见到了父亲,却震惊地发现,父亲身边竟然还有另外一个自己。他是“冯明”,那我是谁?一路上,疑惑重重,迷雾弥漫。冯明只感觉,前面笼罩着让人心惊的迷雾。不知下一步将要面对的是烈火焚烧,还是粉身碎骨?但无论如何,冯明必须要越过这个坎。且看冯明如何在迷雾中杀出一条血路来!PS:新人艰难,大家支持一下。如果看了,觉得我的书是渣,我认栽;但如果让我的书默默地烂在书海中,我死不瞑目!不为什么,仅让大家一看。如果不好,请飘过如果觉得还可以,请支持一下;如果还有救,还望大家挽救一把。《迷雾之路》,书号一七八六一四五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遇见你,我记得

    遇见你,我记得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如同阳光照进心里,最美的时光有你相依,我心情无法言喻,从未想过遇见你,你是我人生意义,我怎能把你忘记,因为遇见你,一切就注定,与你一起牵手往前进,每天值得回忆,因为遇见你,我学会珍惜,就算面对再多暴风雨打击,我会坚定走下去。
  • 苍荒道

    苍荒道

    何经年,一名充满传奇色彩的少年,一名被所有人遗忘和淘汰的少年,他的归来,到底会引发什么滔天巨浪?当日月西沉,英雄迟暮,红颜衰老,朗朗乾坤间,又有什么是可以隐藏的呢?宿命是什么?注定又是什么……一切,都待我们的主角来一页页开启,大家拭目以待吧。不知什么原因,一颗五颜六色的星云从黑洞中甩出,最后坠落在一处名为苍州大陆的地方,成就了一个传奇强者的崛起之路。
  • 诗心如莲

    诗心如莲

    “七月的天空下/莲,孤傲地站着/让忘记幸福的人/再一次弯下腰”苍茫尘世,与一朵清新、美丽、脱俗的莲不期而遇,原本就是赏心、怡神之事,然而,当这种际遇激发起灵动、活跃的诗性认知,缘分就不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发现和欣赏,而是一次富含文化、哲学、宗教意味的生命体认和精神交流了。
  • 盲路迷途

    盲路迷途

    生活可能新奇,可能荒诞,可是不论是怎样的故事。生活的本质是不会改变,只是有太多的伪装,不一定真实,不一定可信,但是存在,就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因为,这就是生活,关于青春,关于生命。
  • 桃运狂医

    桃运狂医

    实习医生江帆,打针不会,号脉不懂,抓药不通,却能治百病,靠的是茅山符咒。急急如律令,恶运散退,艳福蜂拥而至!冷艳的医学博士,波霸的美女医生,冷酷的美女特工……妙手嬉春,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