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校管理及原则
学校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管理所要考虑的对象,无非是人、财、物、时间和信息。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内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因素的作用,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一般管理工作一样,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最好的效果。
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管理原则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方法。原则高于方法,对方法起指导作用,原则有相对稳定性,方法则是可以随时改变的。学校管理原则,主要应该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方面考虑,能反映管理规律,是学校管理宝贵经验的结晶。
对于学校管理原则,一般都是分以下三个层次论述:第一,各行各业都必须坚持的最基本原则,即党的领导、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即系统管理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动态管理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等。第三,学校自己特殊的管理原则,即坚持教学和科学研究并重的原则,坚持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的原则;坚持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原则。
一般地说,学校管理应注重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化原则
简言之,民主化原则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在学校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是我们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
贯彻民主化原则,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学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群众智慧来管理学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保障教职员工有参与管理学校的权利,有监督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权利;就是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
学校的民主管理,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①学校领导人要随时随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切忌一言堂、家长制。
②有些重要工作,要通过会议形式,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见。通过各种途径集思广益,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③要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以便教职工发表意见和建议。
④要采取各种形式,让有某种特长爱好的教职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一般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主管理机构,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实行民主办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的任务是行使民主权利,发挥监督作用,调动广大教工的积极性。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有利于改变教职工的无权地位,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教职员工积极工作热情;有利于动员群众,群策群力,解决学校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改进领导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使上下之间形成起团结、信任、民主的气氛。
(二)科学化原则
坚持科学化原则,实行科学管理,即根据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合乎规律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它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具体到学校管理,根据学校特点,结合我国学校实际,学校科学管理的内容有:①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什么人干什么事,各级的职责权限要有明确规定,做到人人职责明确,事事有人管。
②有健全的指挥系统。要做到指挥统一,不能政出多门;指挥果断、有效,令行禁止;信息畅通,有灵敏、准确有力的信息反馈。
③有合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有所谓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之分。静态管理即常规管理,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来进行。规章制度制订得合理、执行得严格,是静态管理成功的关键。
④有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长期学校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已得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如调查研究、典型分析、先行试点、点面结合、互通情报等。
⑤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即要逐步做到管理手段现代化,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管理。
(三)责任制原则
所谓责任制,就是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制,要做到有合理的分工,有明确的职责,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并要认真考核,赏罚分明。
(四)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要讲究实效,充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管理有效性的主要要素有:认识自己的时间,重视自己的贡献,注意发挥人的长处,考虑有效的工作次序,作出有效的决策。
第二节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特别是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着学校的全部工作。体制合理,管理人员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因此要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必须认真研究学校领导体制,比较各种领导体制的优劣,探讨一种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领导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的学校领导体制,经过多次变革,实行过六种领导体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强调发扬民主;一长制,强调发挥行政作用,强调责任制;党委领导制,强调党对学校的具体领导。这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了群众、行政和党委。对于这几种领导体制的优劣,最主要的标准是用效率来检验。
委员制是集体领导制,它通过会议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无决策权,许多事情要开会才能作出决定,往往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事实证明这种领导体制效率低下。
学校实行的校长制实质上即一长制,其特点是责任制和内行领导,其实质就是责任制,其精神是分级管理,实行责任制。实践证明,校长制有利于提高效率,而只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构和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一言堂或个人独裁。
党委(总支、支部)领导制,是另一种形式的委员制。它主要在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方面区别于前一种类型的委员制,但在重大问题上须经会议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上则是相同的。如果书记不作出决策,事事要等开会讨论,就必然降低工作效率,甚至贻误工作。
一般说来,一长制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效率较高,强调责任制和内行领导;但不足之处在于个人的智慧、才能和经验毕竟有限,考虑问题难免不周,并可能导致决策不当,滥用职权,贻误工作等。委员制的优点是可以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考虑问题全面,可以避免个人专权;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明,行动迟缓,效率较低,有时会因意见分歧使问题一拖再拖,贻误工作。
由一长制和委员制各自的特点,可以看出:凡是行政性的、事务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和其它需要速决的一类事务的处理,宜采用一长制,当机立断;凡是方针政策、长远规划性的、立法性的、顾问性的、咨询性的、协调性的、学术性的和其它需要深入探讨的一类事务的处理,宜采用委员制,慎重从事。事实上现在世界各国的趋势是两种领导体制互相渗透,取二者之长,克服其短。党的工作与行政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组织原则和领导方法也不一样,党的领导应转移到思想政治领导为主,做到党政分开。
学校的工作,大多属行政性的、执行性的、事务性的,许多事情需要速决,宜采用一长制即校长负责制。但同时要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构和制度,弥补个人智慧的不足,防止滥用职权和一言堂,保证教职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力。
第三节学校管理机构
为避免出现机构重叠、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现象,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与学校领导体制相适应。
我国学校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党支部(规模较大的学校设党总支部或党委)及其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包括教育工会、教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
②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和办事机构。包括校务委员会、教导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校办工厂、农场等。
③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学组织机构,包括各科教学研究组、教学研究室、研究所和系、年级、班等。
上述三大类机构,都是必要的,既不能精简,也不能合并。至于各大类里的分支机构的设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上述三大类机构中,校长、副校长组成决策中心,教导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是执行机构,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工会、教代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团体主要起民主管理作用。至于反馈机构,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管理系统中历来不专门设立此机构,而是通过汇报制度、检查制度、会议形式、通过简报形式、通过管理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以及执行人员如实反映情况行使反馈作用,实施有效的管理。
目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学校的组织机构仍处于改革之中,一些学校确立了新的机构组织形式,至于这些尝试是否符合学校管理的规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第四节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即学校根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法规,上级颁发的规定、决定、条例、指示等制订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即所谓常规管理,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常规,就是是非标准和行为准则,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师生员工的自觉纪律和行为规范有着重大作用。
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些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如校长职责、教职员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中学生守则、学生成绩考察和升留级制度、学籍管理办法、学生考勤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建立学校正常秩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作为学校,还应有一整套具体的、细致的校内细则,对师生员工各种活动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校内规章制度,有针对教职工制订的,有针对学生制订的。主要有会议制度、请假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作息制度、值日制度、总务方面的备课制度、考试制度、课堂规则、升留级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绿化校园制度、图书馆规则、教室规则、实验室规则、食堂规则、寝室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