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18700000052

第52章 推恩令:让诸侯王自废武功的绝招

从血腥的战争中走出来后,汉朝的皇帝们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但皇帝的意志和命令实际上并不能在全国通行,一些诸侯王从开始就对皇帝极度不信任,总觉得皇帝整天在憋着坏心眼儿,想把自己嘴里的好东西抠出来。大家都知道,诸侯王们的怀疑和担心并不是无中生有。比如,实践表明,刘邦就以各种借口,消灭了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用不太要脸的方式,把以前说好的地盘,重新拿过来。然后,刘邦拉着大家共同发誓,以后只有姓刘的皇族才能封王,只有立军功的人才能封侯,谁敢不同意、不满意,且违反这个誓约,大家都可以打他(如果愿意的话)。从此以后,从道义和法理上讲,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比如,嫉妒和看不惯),揍这种人,不犯法,不缺德。那时候,大家思路很乱。在长安坐在金銮宝殿上的那个人,不管他是谁,时刻觉得诸侯王们都是捣乱分子,哪怕是自己的亲叔伯堂兄弟,哪怕是和自己共享一个爹。而在地方上的诸侯王们,也不傻,对此是门清得很。

以后,虽然被封王的刘氏子孙都有着血缘关系,有着一个祖宗,按说大家应该都消停了,从此手拉手过上其乐融融的好日子,地方上诸侯王们一起维护在中央坐龙椅的那个刘姓子孙,中央的皇帝以老大的姿态关心和爱护这些诸侯王的福祉和幸福。但正因为大家都姓“刘”,都感觉自己掌控天下也很合法,也很合理,这些刘氏的孙子对中央的态度并不是大家主观认为的那样,始终能够真心实意地拥护,死心塌地地跟随。吕后驾崩后,齐国来的诸侯王就以极大的主人翁精神,投入诛杀吕氏集团的战斗中,这当然是让已经变鬼成魔的刘邦欣慰的,但杀完吕氏宗族之后,这些立功的刘氏子孙就很自觉地表达出要在长安城长居不走的意思。而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臣集团觉得他们实在太彪悍,撺掇他们搞窝里斗还很好使,但这种人一旦称帝,还指不定会闹出多少让大家提心吊胆的事,功臣集团当然不会答应。从这点看,刘氏诸侯王们确实是时刻准备翻身做主人的一群人,是那时和谐社会的定时炸弹,一不留神,这些人就要爆炸。

文帝即位后,如何处理与这些王爷的关系,如何让王爷们既老实又听话,真心实意地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是一个让皇帝头疼的问题。汉中央里的能人贾谊看出来了,他告诉皇帝,虽然这些诸侯王还很乖,表面上很恭顺,是因为他们都还小,没发育好,但“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到那时,想天下大治,就是皇帝变成尧舜这样的帝王,也是没啥用的。而要想真正长治久安,就是让这些有能力找事的诸侯王,变得很弱小,最后都变成有贼心没贼胆的货色,这样看,应该“众建诸侯”。

贾谊的意思很明确,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如果这样的话,皇帝再拿着刀分奶酪,即使有人不满意,说皇帝偏心,光想着自己拿大份,让别人拿的奶酪都不够塞牙缝的。但是,因为这些人地盘小,实力弱,一旦表达不满,皇帝给小鞋穿,根本就没能力反手一击,甚至龇牙咧嘴的表情都不敢显露,只能干瞪眼,没咒念。文帝听了觉得很在理,落实了贾谊的建议,比如,把齐国砍成六块,把淮南国劈成了三份。

不过,把火腿肠砍成数段,这一段段的火腿肠还是火腿肠,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在汉朝的封建制度下,诸侯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和皇帝的权力是一样一样的。尽管汉朝为了防止诸侯王们“上房揭瓦”,干出太出格的事,也为他们送去了辅佐施政的国相,但这些人一般都是外乡人,身份是中央派来的特务和眼线,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这些国相是“死心眼儿”,对诸侯王们指手画脚,严格按照汉中央的指示办事,对诸侯王们的不守规矩的行为追着不放,且下手太狠,诸侯王们也会明里暗里使绊子,甚至放黑枪,把他撂倒后,还要设置现场,布置出他被好人报复,或者自己吃错药死了的假象。如果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安逸,这些国相对诸侯王们温柔,假装自己眼瞎,皇帝也不会饶他们,往死里整他们,也不是不可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心眼儿坏、脸皮厚的诸侯王不但不觉得皇帝在杀鸡吓猴,还会在旁边抱肩、跷腿看笑话。实践表明,这种往诸侯国里掺沙子的做法,除了让大家堵心,真正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不做也罢。

汉初的政治架构实际上是半封建、半专制。皇帝当然想搞彻底的独裁、专制,但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始终是让他恶心的苍蝇,或者是让自己肚子疼的蛔虫,不除去,总是不好受。从方便搞专制的角度看,皇帝其实喜欢的是郡县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那些在地方上当县令和郡守的人,都是皇帝按照一定标准选拔上来的人,这些人手中的权力也是皇帝亲手给的。在制度构建上,县令和郡守受到中央的直接控制,皇帝派个检查工作的官员(那时候叫刺史)来到这些人地盘上视察,这些人也都是跪接、跪送,如见圣颜,比见亲爹还亲,比见神鬼还惧。皇帝还用虎符这种东西,遥控郡县地盘上的军队,任何图谋不轨的行为一旦被风吹到长安,皇帝拿出一根指头一戳,这些人立马就彻底完蛋。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既不是皇亲,更不是国戚,一旦有一天不好好干活,甚至动心思想搞独立王国,皇帝不答应还在其次,老百姓也会觉得你算老几,也敢消极怠工、称王称霸,俺们都没想过,还在当着低眉顺眼的良民呢,仅仅出于嫉妒、不忿,这些不老实的郡守和县令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更何况,这些县令和郡守自己出身一般都很“白丁”,正常情况下,很少想着从“走狗”变成“牵狗的”。对他们而言,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得到皇权的安抚,就是自己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如果最后能搏一个封妻荫子的下场,这些人感动得为皇帝去死的心都有了。

可惜,汉景帝即位后,其老师晁错是个暴脾气,而皇帝也是“一根筋”。在消除诸侯国、推行郡县制的改革大方向上,晁错唆使皇帝赤裸裸地颁布“削藩令”,使出了直奔出题的笨招,出招如此生猛,谁吃了这样的果子都不容易消化掉。诸侯王们消化不了的后果是,闹出了“七国之乱”这只硕大无朋的“幺蛾子”,差点把汉帝国掀翻在地。汉景帝的削藩计划虽然失败了,但也是有价值的,最起码为汉武帝的成功积累了失败的教训。

在武帝时期,曾经受过儒家、法家和术家等多学科训练的主父偃为皇帝提出了一个叫“推恩令”的削藩策略。大家都知道,这个策略的做法就是,打破各个诸侯国长子继承王爵的铁律,诸侯王的儿子们都可以继承诸侯国内的一片土地,但这些非长子继承的地盘只能是侯国。而侯国和王国在基因构造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按照汉朝制度的规定,侯国要归郡守管理,也就是说,非长子继承的侯国实际上要归中央直接管理的。侯国们因为对地方没什么管辖权力,没钱没粮,没人追随,造反连想都不用想了。

当然,这个制度的核心还不在此,而在于如何为王爷们的儿子分家产和地盘。“推恩令”提出,对诸侯国如何分、分不分、分多少,诸侯国的君主自己看着办,只要诸侯国提出方案,皇帝就批。与文帝时期相比,皇帝并不直接出手分割诸侯侯国。主父偃打着儒家所主张的孝悌理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削藩,对此谁都不好意思公开反驳。他长期修炼术家理论,精准地把握了人心中最隐秘的自私本性,知道兄弟之间为了绿豆大点的利益都会打得鸡飞狗跳、狗血喷头,更何况是分家这种大事,继承王业的老大一定会在弟弟们的压力下,主动出手分割自己的王国,否则弟弟们不答应。如果老大死顶着不干,弟弟们马上就会去都城上访。当然,弟弟们也不傻,不会说老大不厚道,想吃独食,让中央帮着他们抢,而是说老大不爱兄弟,没有当长兄的样儿,父亲尸骨未寒,弟弟们就衣食无着、度日如年了(这是相对于老大而言,不是相对于老百姓的),这样的人不配做一个诸侯国的表率。顺便表达一下老大有不臣之心,中央自然会顺水推舟,拉下脸,下个敕令,没效果的话,中央军肯定会做出准备杀过去的姿态。实践表明,还真没有哪个不识时务的王国敢顶着“推恩令”就是不执行的。

一般而言,诸侯国的国王们有钱、有实力、有精力,娶老婆很多,生的孩子也很多,据说,中山靖王刘胜就生了100多个儿子。如果这些儿子和儿子的儿子们都被封侯的话,大家一定会被一个个地封成乡侯、亭侯,当个县侯想都不要想。依此类推,他的孙子们最后都应该变成土里刨食的老百姓。这样看,他的后代刘备(如果刘备没瞎掰、乱攀祖宗的话)从小卖草鞋求生,自力更生打天下,也就很合情合理了。因此,从实际效果上看,“推恩令”确实不错,很多小王国和侯国很快涌现出来。这些王爷和侯爷即使有想法搞串联造反,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这种联合做事的成本如此之高,每个人的收益却很小,让人想想都泄气。

削藩大政顺利实行,郡县制度真正成为汉帝国版图上主流的行政管理制度,面对那些谨守皇令的郡守、县令,汉武帝和他之后的皇帝们可以安安心心地搞起专制独裁了。搞独裁自然离不开申不害、韩非主张的以术治国的套路,可是这时候,大家即使都看出来了,觉得被皇帝忽悠,很不舒服,但也没几个人敢反抗,甚至出来说几句怪话、发几句牢骚都没胆。大家往往还会非常配合地做些皇帝喜欢看到的表演,特别是帮助皇帝运用儒家提出的那些让老百姓听起来很入耳、很在理、很贴心的说法,把术家那些见不得光的东西包裹起来,使皇帝在牧民施政过程中把权术耍得更艺术、更玄妙。

在皇帝支持、官僚配合的大好局面下,中国政治从此走上了“儒术融合、阳儒阴术”的新时代。因为在战国时期,术家也曾钻到法家壳里示人,比如,商鞅和韩非实际上遵从的以术为主、以法为辅的治国理念,但他们都叫嚣着以法治国,所以,后世也说中国从此进入了“儒法融合、阳儒阴法”的时代。“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们因此没少骂法家净干些为虎作伥、祸国殃民、贻害千年的坏事。说实在的,纯的法家主张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不会同意皇帝随着自己的兴致胡来。法家在近代被大家群殴,显得很无辜。不过,即使法家感到很憋屈,也没什么办法。术家这种东西因为是皇帝们的最爱,也一直以来把儒家当衣服穿,想想孔子、孟子这些顶级圣人都被术家把玩了两千多年,法家们其实在心理上也应该平衡了。

同类推荐
  • 真君武松

    真君武松

    一场意外,让他成为一名著名的人物,武松!当拥有这个身份之后,他该如何面对霸气不拘小节的晁天王?如何去面对忠诚却又阴狠的宋三郎?如何对待北宋末年的四寇?如何对待积弱无比的赵氏朝廷?北辽强盛欺人,女直崛起欲霸,西夏顽固不堪,吐蕃混乱无比,大理臣而独守。更有水浒英杰争相现世,他该何去何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既然来了!我唯一的愿望便是,不要让华夏史上的耻辱再度出现。华夏男儿、汉家男儿岂能由异族侮辱!
  • 辽西夏金

    辽西夏金

    本书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全面反映辽、西夏、金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
  • 2005:历史的辉煌

    2005:历史的辉煌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详细的记述了这三大历史事件由来和历史依据,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特色等内容。
  • 玉门谣:天山战神修真记

    玉门谣:天山战神修真记

    英雄自是不问出处,抵抗匈奴,保家卫国,且看汉朝将军李照胆,这传奇一生如歌被赋予诗词文采?
  • 变革1854

    变革1854

    “我们是帝国主义接班人,继承殖民先烈的光荣传统……”在高度发达的学园都市疗养院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两个老人听着外面传来清脆的童歌声忍不住泪流满面。林海洋对老友说:“看来我们没有白来。”宋海平眼前闪过一个个已经逝去的熟悉又陌生的面容,忍不住流泪答道:“是啊,没有白来这一趟。”
热门推荐
  • 残夜天之血

    残夜天之血

    天为人悲,夜空化血。人为情困,一念成魔。两世生死,感悟天道。指算生门,济世苍生。====================诡异的十方天地,妖艳的血色夜空,以及神秘的圣域玄武峰,这些无数秘密的源头,直指一个曾经名声响彻全大陆的大能者。作为这名大能的后人,一个天生残魂的少年,在寻找失却的魂魄的同时,无意间陷入了真相的漩涡中。。。
  • 无情女王

    无情女王

    年月花开,或许我曾经爱过,但却无法寻找到什么是真爱,不敢去爱,亦不敢放开我知道爱情不可改变,但是有时候被人所伤亦是不可改变的,但我却想要真实的爱情,尽管那是很渺茫的,且看无情女王的逍遥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美女师姐们

    我的美女师姐们

    女大三抱金砖,这个年龄的师姐,正配。十六岁的师姐,是不是太小了点?唉!都是幻想,修炼才是王道,男人不挺起,什么师姐,都是浮云。
  • 法外之人

    法外之人

    本是天赋异禀之人,在最兴奋之时从云端跌入炼狱,这天要封我,那我就逆天而行。我——凌天,要做凌驾苍天的法外之人!
  • 潇潇秋风,璃后雨

    潇潇秋风,璃后雨

    她,只是在寺庙中回眸一笑。他便铭记一生。再次相遇时,黑色人影中,那一抹高洁的白影,深深地映在他的心里,挥之不去。误会的产生,让她对他失望至极。他们能否继续携手前行?
  • 回忆无殇

    回忆无殇

    他是冰一样男生她是傻小子似得疯孩子从未相交的人生,直到毕业,,,以为朋友,哥们,闺蜜,最好最后是那种关系
  • TFBoys之桃树下的梦

    TFBoys之桃树下的梦

    他们,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星,享受着呐喊尖叫她们,是人群中毫不起眼的人,仰望着心中的梦当有一天,他们与她们相遇男孩遇见粉丝女孩遇见梦想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敬请期待!
  • 毕业第一年

    毕业第一年

    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也曾渺茫地穿梭在各大招聘场;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曾是职场小白,从学校里的懵懵懂懂到社会上的头破血流;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肤不白貌不美还没人爱。你是否也曾和我一样,过着九九六的生活,每天挤着公交车上班下班。刚毕业一年的我,比去年这会儿相比,唯一的收货就是身上那几斤肉,你们呢?这一年过的还好麽?
  • 谜茫

    谜茫

    尘世中,有这样一个人,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护士,少年的他因为种种原因被送到农村,在那里遇到了和蔼的爷爷奶奶,天真的玩伴,他们在这个孤僻的小山村愉快的度过了主人公赵立最快乐的一个月,后来,赵立长大了,离开了小山村,混迹在都市之中,但是他的内心却始终被故乡召唤着......当我们谜茫之时,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听从内心的呼唤?跟随赵立一起,探求生活的意义
  • 极品男神的高冷女友

    极品男神的高冷女友

    她,黎忆凡,三年前的一场车祸彻底把她打造成一位高冷;他,唐轩,被称为极品男神却从不沾女人的腹黑.腹黑与高冷,他们的故事,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