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赵国、齐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主地位,不断发动各种战争,而各国之间出于相互利用的需要,也会彼此援助。在齐国军师孙膑的精心导演之下,中原大地上演了一场“围魏救赵”的好戏,千百年来一直代代相传!
邯郸之围
战国初期,经过魏文侯时期的改革,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中的首强。魏惠王即位之后,雄心勃勃,希望能够成就在中原地区的霸业,采取了一项看似进取实则失误的举措——迁都大梁。魏国位于中原地区西北部,国土东西方向扁长而南北方向狭窄,它的北面是赵国,南面是韩国、楚国,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这样的地理位置如果利用得好,是能够成就一番霸业的。然而,魏惠王并没有这样的深谋远虑,他采取了对自己最为不利的政策,将都城从山西安邑(夏县)迁到中原大梁(河南省中部的开封),直接造成了东齐、南楚、北赵、西秦四面为敌的不利局面。这次迁都基本可以算是一个序幕,从此,魏国陷入了令人心力交瘁的四面作战之中。
首先和魏国交战的是赵国。和魏国一样,赵国也觊觎中原已久,赵国以都城邯郸作为根据地,多次公然抢夺魏国的势力范围,双方发生了多次战役,互有胜败。赵国对魏国的附庸国卫国非常感兴趣,几次攻打卫国,占领了一些城邑,这当然激起了魏王的愤怒。当时庞涓正好就任魏国大将,他率领着魏军出兵救卫,不仅胜利击退了赵国大军,还一路追击,把赵军赶回了都城邯郸,并且顺势包围了邯郸。
赵国人一开始并不害怕,因为城墙也还算坚固,粮食也还算充足,估计能守个一年半载。可是,赵国人低估了魏国的决心和实力,庞涓摆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踏踏实实地安营扎寨,展开了长久的攻城战。当时攻城和守城的武器都有所进步,而且战争双方都比较坚决,相持不下,所以战争整整持续了两年还没有结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邯郸之围”。
魏国仗着实力雄厚,毫无退兵的意思,赵国可有点吃不消了。赵国先是向南方的楚国求救,楚王表面上答应了,却一直没有行动。眼看着邯郸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兵力越来越弱,赵王再也坐不住了,火速向齐国告急,请求援助。
齐国出兵
赵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召集大臣们进行讨论。有人认为魏国是当时的首强,还是不要惹他为妙;有人认为魏国消灭了赵国之后肯定还会进攻齐国,所以还是应该遏制魏国的势力,帮助赵国;有人则认为可以出兵去援助,但是不要着急,最好趁着魏军进攻邯郸的机会,看看能否拣到什么便宜。总之是众说纷纭,似乎个个有理。最后齐威王还是觉得,应该去援助赵国,就打算让最近刚刚成为重要谋士的孙膑当将军,率兵出征。孙膑听说要去攻打庞涓率领的魏军,当然十分高兴,既可以建功立业又能够报仇雪恨,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怎么能错过?不过孙膑十分谦虚地婉拒了让他做大将的要求,他说:“我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之人,让我当大将显得齐国好像没有人才了,会被敌方耻笑,所以请让田忌当大将,我来辅佐他就可以了。”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领8万齐军大举攻魏。田忌认为应该率领大军直奔邯郸,与魏军主力决战,也解决邯郸的燃眉之急。但是孙膑认为,首先应该弄清楚形势,不能跟着上去乱打。庞涓率领大军远征已经有两年之久,精锐部队基本都派到了战场上,留在国内的都是老弱病残的军队。我们应该率兵火速前往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如此一来,庞涓必会回头来解救大梁,这样邯郸之围迎刃而解。田忌听了之后,觉得果然孙膑的计谋更胜一筹,就采纳了孙膑的意见,打算按照孙膑的计划行事。
巧布疑阵
孙膑知道,自己的同窗庞涓虽然心胸狭窄、为人狠毒,但是在兵法谋略方面还是有一定才华的。为了按照计划把庞涓引回大梁,孙膑设计了几个小小的计谋。他首先建议田忌进攻魏国的平陵,给庞涓造成齐军指挥失利、不懂兵法的假象。因为平陵是魏国的战略重镇,兵强马壮,不但不容易攻取,还会造成后援部队被切断的危险。不仅如此,孙膑还特意派了两个不懂兵法的将领带队,阵势上漏洞百出,一攻即破,平陵一战,齐军大败。远在邯郸的庞涓听到齐国出兵,也吓了一跳,他担心齐军直接杀到邯郸,那样自己的压力就会增大很多。后来发现齐军去攻打平陵,而且明显是乱打乱撞,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样子,这下庞涓就放心了,想趁着齐军没来捣乱,赶紧攻下邯郸。终于在公元前353年,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魏军攻克了赵国都城邯郸。虽然此时赵王已经从都城撤退,邯郸经过几年的拉锯战之后基本成为一座没啥油水的空城,但是毕竟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胜利。然而就在庞涓享受胜利的快乐时,魏王传来急令,说齐军攻击大梁,让他立刻回援。其实,这又是孙膑的一个计谋。他故意派遣少量的部队去骚扰魏都大梁,让魏王把庞涓召回来,这样他才能继续实施下面的计划。果不其然,庞涓听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十分焦急和气愤,一方面由于大梁是魏国的国都,是政治经济中心,如果大梁有危险,必然会影响到魏国的安定;另一方面他觉得,齐军凭借弱小的兵力和糟糕的兵法,竟然想进攻国都,简直是活腻了,恨不得马上回去教训他们一顿。于是庞涓不顾连年战争给士兵造成的巨大伤痛,根本没有好好休整,就率军赶往大梁。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设计好的圈套,未来还有更大的危险在等待着他。
桂陵之战
为了击败庞涓,痛击魏国大军,孙膑做了十分周密的战略部署。他派出少量的人马攻击大梁,目的在于吸引庞涓迅速赶回援救;事实上,孙膑将齐国大军埋伏在大梁以北约一百里的桂陵,准备在这里迎击魏军。而远在邯郸的庞涓一方面担心大梁的安危,一方面也没有把齐国军队放在眼里,所以放松了警惕,完全不讲究什么战略兵法,丢掉笨重的车辆给养,驱赶着疲惫不堪的军队日夜兼程,火速赶往大梁。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齐国大军以逸待劳,早已等在半路。
在前面探路的魏兵发现在桂陵地区有大量的兵马摆出迎战的阵势,赶紧向庞涓汇报。庞涓心想:就凭你们齐军这点小谋略,想伏击我可没那么容易,就命令士兵们稍作休整,准备作战。庞涓登上高处观看,却意外地发现齐军的阵势摆得非常严整,漫山遍野的军队摆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旗帜飘扬、兵器闪亮,自有一番威慑力。庞涓心中大为惊讶,心想不知道齐军由什么人率领,看看这阵势,怎么不像是先前情报中说的那样不通兵法啊!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冲了!庞涓将军队分成三部分,分别攻击齐军的中央和两翼。
而孙膑这边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看到魏军分成三路冲过来,孙膑先指挥齐军假装混乱溃败,四散奔逃。庞涓一看高兴了,认为齐军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就放心大胆地把主力部队全派上了战场,试图一举获胜。可是当大部分魏军冲入齐国方阵之后,庞涓震惊地发现,局势似乎起了变化。随着齐军各个方阵旗帜的变化,原来看似退败的齐军忽然掉转方向,开始进攻魏军,而且阵势变化十分迅速,转眼就把魏军主力分割成若干部分,团团包围了起来。
庞涓大惊,心想这下坏了,难道是中计了吗?就在这时,齐军打出了写着“孙”字的大旗,庞涓就像被雷击中了一般,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一瞬间,他的心中出现了无数个念头:难道这支齐国大军竟然是由自己的老同学孙膑率领的吗?不可能啊,孙膑成了残废,齐国怎么会让他率兵打仗呢?如果不是孙膑,谁又能如此娴熟地运用兵法,排列出如此严密又如此变化多端的阵势呢……眼看大势已去,庞涓只能下令撤退。可是10万大军已经完全陷入到齐军的包围之中,根本无法脱身,庞涓只能率领着少数随从亲信,杀出重围,仓皇逃窜。
齐魏桂陵之战结束,魏国的10万大军基本覆灭,这给了魏国以沉重的打击。而且由于兵力损失严重,庞涓花费巨大代价攻下的邯郸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魏国没有能力继续占有邯郸和进攻赵国,只能被迫与赵国议和,将邯郸归还,魏国在争霸的道路上摔了一个很大的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