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发现惊动了禄县。因为县志上有几段记载,与此有关,最早是吴三桂进剿反清复明义军,追到燕子洞迷失踪影;二是嘉庆年间土匪作乱,朝廷派兵进剿,在燕子洞附近不知所终;三是同治年间,又是匪乱,擒匪首于燕子洞,就地正法;四是一支义军在民国幺年藏于燕子洞一带。县志是民国二十年编撰的,解放后又编了一次,最近成立了县志办公室后又重编撰了一次,将匪盗通通改成了义军。道理也说得通,官逼民反,揭竿起义,聚啸山林,同朝廷作对,就算义军,就算干些匪贼勾当也在所难免。县委会上有人说,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朝廷称之为匪的都是义军。县长姓张,张县长说,现在不兴提阶级斗争了,不要这样说。县志办的人就说,哪怎么说?张县长说,考虑问题可以换一种角度嘛,打家劫舍可以理解是杀富济贫么,这县穷得拉屎不长蛆,打什么家劫什么舍,还不是打富人家劫有钱人的舍。这事儿就这么敲定了。张县长祖上就当过土匪,这里是穷乡僻壤,解放前家家都有人当过土匪,张县长最听不得土匪这个词,也不怪他,他父亲就为此事老背了个出身不好的家庭包袱,他也几乎成了黑狗崽子。
郑荣是学历史的,比高远高好多级,他兴冲冲地将洞中取回的土碗和钱币拿回来考证,却大失所望,碗是民国年间的土瓷碗,钱币却是一枚中间钻了一个孔的袁大头。骨头不能用碳14鉴定,因为这得花大价钱。张县长亲临郑荣住处关心此事的结果,劝满脸失望的郑荣不要泄气,从怀中掏出一枚铜币说,你看看这可是真货,郑荣一看,是枚真正的古币,上有嘉庆通宝四字,背面有星月纹,铜质不佳,铸技不精,似有气眼杂质,显得粗糙。张县长说,这是我父亲的父亲从燕子洞一带购来的,反正都是这儿出土的,按这个铜钱推测,正好是县志上记载的那第一次义军所用。末了张县长字斟字酌地说,你们发现的那个石洞,就是义军的议事厅,是不是啊?
郑荣明白了县长的意思,说,张冠李戴?
张县长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们肯定会在这地下找到证据的。哎──文革中好多案子都是先下结论后找证据的,当然我是不主张这样干的,不过──既然肯定有这么回事,就算不得编造,是啵?
郑荣还在琢磨县长的话,县长又说了:我们县要以旅游为龙头发展,没有历史和人文景观不行,光有自然风光是不够的。
郑荣再一次掂量县长的话,这时县长又进一步发挥了:我看,将来可不可以在燕子洞内加这一个新景点,干脆把它建成一个洞中的历史展馆……你看行不行?
张县长一步步到位并且把这个皮球硬投过来。皮球软软的,有弹性,光滑圆满,郑荣就不由自主地接了这个球,为了全县的全局,大局为重啦,怎么都得接这个又软又重的球。
郑荣长得结结实实,一点没那种从故纸堆中爬出来的学究味,他盘算了一下,这事天知地知我知县长知,也不会有人来查来“打假”,再说也没谁吃饱了来管这等闲事,而且,就算戳穿了,也是为公,为县里,为全县的旅游事业和经济的繁荣,错不到哪里去,这世界当下吹牛的事儿还少吗,我这还不算吹牛嘛。还有,这事同县长达成默契,就同县长深一层非比寻常的关系……这一箭几雕的事儿可以干。
郑荣决心一下就找了高远。这时得靠这笔杆子来宣传了。
高远一听喜形于色。他从没被官方重视过。何况自己是当事人,发现者之一,就来了神儿,一口气写了几篇报道,兴致不减,又写了几篇散文,还不过瘾,又写了一首诗。
寻找
崖壁深刻的皱纹
永恒的舒展不开
沉思
从没想过的问题
牛和驴
重轭之下的呼吸
成了远古的风物
钟乳凝固的泪滴
洞穿
另一个世界
失明的鱼
在黑暗中游弋
寻找光明的昨天
昨天并没有死去
游过时间的隧道
在豁然洞开的日子
有情人们的吻
印在红唇的洞口
竖起梦的路标
用诗一样的语言
写着
一个字
高远的报道和散文都很快发表了,唯有这首诗却石沉大海,就像深藏古洞的历史被人遗忘。他对诗就顿时兴趣索然,决定停笔一段时间,不再写这种无关痛痒的句子。
高远的文章引起了全县全省的关注,参观燕子洞的游客空前增多,每天游览人数从400多人增至800多人,翻了一倍。正如郑荣所料,燕子洞发现古迹的新闻引起了轰动并带来经济效益,没人来考察核实,反有商家来洽谈合作事宜。立了功的高远被当神一样地供起来,高远就沾沾自得起来,飘飘然又露出狷狂的本色。
这期间旅游局加大了对开发新洞的投入,郑荣成了骨干,他一心要找到嘉庆年间的文物,以证实那个真实的谎言,只是总不如愿。他们一连又发现和探清了5个原始洞穴,都有精妙绝伦的钟乳,相继命名为宝石洞、菊花洞、花红洞、水帘洞、珍珠洞,洞都不大,是死洞,空气不流通。这时郑荣接到县长的电话,电话里县长表扬了一通郑荣的工作,最后问,我要的血燕呢?找到了吗?郑荣这才想起忘了县长的大事。
他找了几个采窝人了解,都说这血燕可是百年难遇的宝贝,哪能说找就找到呢。他又绕到后山找到一位有四十年采燕窝经历的李老汉,李老汉是光棍,正站在山岩上一个人在吼唱一支民间小调,他声音嘶哑,脚边有一壶酒,他不是唱,是吼,郑荣怀疑他破锣似的嗓子一定吼出了血,像一只用血吐出粘液的雨燕──嫁人莫嫁采窝人,采窝哥哥坑死人,七月三十讨媳妇,八月初一爬鬼门,爬上鬼门无踪影,留得小妹守孤魂。吼完了老汉回过头来,眨巴着眼问,啥子事?
一听说血燕,他摇晃着干瘪的脑袋,说,作孽呀,作孽呀……说罢盯着郑荣,鼓起一双充满血丝的昏黄眼珠,又闷声闷气地说,哟,那是一只只黑色的精灵,扑哧扑哧地飞,卟──就飞了,飞到天上去了,叭地一下就来了,啁地一下就飞了,嘎地一下就来了,唿地一下就飞了,唰地一下就来了,嗖地一下就飞走了,不见了,嗤地──他比了个可怕的姿式,吓了郑荣一跳,嚓嚓嚓──啁啁啁──啐啐啐!
李老汉抓起酒壶灌了一大口,不再说话,仰面躺下去,双臂伸开。
他疯了。郑荣想。
走时回头一看,李老汉还那个姿式躺着。走到坡上,再一回头,在灰褐色的岩层上老汉像一只奄奄一息的燕子,无助地躺在这片荒凉的山石间,郑荣不知道老汉的人生经历,不过他一定有疯的理由。他飞过,活过,跳过,他如今老了,飞不动了,跳不动了,活不动了。他最后望了一眼,山岩下的一个黑点,静止不动,在群山中微不足道,风无言地掠过,山林发出一阵叹息。
后来郑荣打听到民间关于血燕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刚出壳的乳燕,周身通红,带有细细的绒毛。采窝人都是只采燕窝的,不愿伤天害理地取走乳燕。据说这乳燕在瓦片上焙干制成粉状,拌蜂蜜水服下,可滋阴补肾,治肾虚、肺虚、失眠、咳喘等。这乳燕出壳时,常有扑出窝的就从高空处摔了下来,一般就拾这种血燕作为药用补身。偏偏那几日就没有摔下来的血燕,郑荣就求人去窝里抓几只乳燕来,众人都面露难色。当地有风俗说,这种杀生之举会惹来大祸。人夺走雨燕的窝巢已是罪过,再伤害小燕子就太残忍了。人与燕的依存关系就世世代代约定俗成,所以采窝人都拒绝了郑荣的请求。
郑荣决定自己去寻找。
这时高远刚好收到一封同学从学校转来的信。信意外的是白洁写的。她有事要高远帮忙。地址是云边县云水乡。这正是当初高远没去报到的那个地方,白洁到那里去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