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77400000009

第9章 经世的理想:君明臣贤,国强民富

魏源于道光初年完成的笔记体论文《默觚》,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他在多方面的学术思想。其中《治篇》十六章,表述了他的政治、经济理念。

他申明:治国长民之术,应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黄、老、申、韩之所长而去其短,斯治国之庖丁乎”!他与历代的进步学者一样,期望出现君明臣贤的政治局面,以达到国强民富的终极目的。

在封建社会里,集大权于一身的君主的言行,影响国家的治乱兴衰,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因此,人们总希望君主明达事理、明辨是非、明察变故、明于决策。这既是人们的最大期望,也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除造反起义外的最好的选择。

如何才能出现“明君”呢?

首先,在统治术的大方向上,魏源也参与了儒家经常谈论的王霸之辩。他主张“王道不可一日熄”,同时又认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中夏之功臣”,“七雄、嬴秦者,罪在一时,功在万世”,故须王霸两手并行。

治、武治两手,乃“先王治世之大物”,魏源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则王,自诸侯出则伯”,不能简单地说以礼乐治国,就叫王道,以征伐治国,就叫霸道。“王”和“霸”的分别,是看谁掌握了文治(礼乐)和武治(征伐)两手。他的这一见解颇新鲜,是有别于对“王、霸”的传统理解的。魏源强调大一统,反对分裂,故礼乐征伐须“自天子出”,“王道不可一日熄”。

如何把王霸两手交叉并行得好,在魏源看来,依然在天子。而魏源的进步处,是绝不承认王权天授说,而认为“天子者,众人所聚而成”。他说:“人所聚而势生焉。”所谓“众人所聚而成”,就是众人聚集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势”来,天子正是凭着这股“势”去治理国家。

什么叫“势”?他说:“井田,利乎;封建,势乎;学校,名乎!”井田,这里泛指土地制度,即劳力者劳作的土地和劳心者抽取的赋役,各谋其“利”;封建,指各级封建政权,即用以统治和管理庶民的权势;学校,指各级教育机构,及可以从中获权获名的科举考试制度。他用“势、利、名”三个术语把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都统摄了进来,说:“治天下之具,其非势、利、名乎!”

凭借“封建”这个“势”,极少数人成为了天子,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天子又凭借“势、利、名”去治理天下。所以,在魏源看来,天子本不过“众人中之一人”,问题是,天子本人以及广大的臣民都不这样看。他希望“天子自视为众人中之一人,斯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这种观点,不仅隐隐约约否定了天子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而且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权观鲜明对立。魏源在19世纪的中国,还没有机会去接触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但“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的命题,表明他思想中已有超越时代的成分。

从对“天子”、“天下”的这种崭新的诠释出发,魏源进一步说:“圣人以其势、利、名公天下,身忧天下之忧而无天下之乐”,“后世以其势、利、名私一身,穷天下之乐而不知忧天下之忧”。他把“公天子”和“私一身”当成君王“明”和“暗”的分野,即好君王和坏君王的分野。他认为,如果“公天下”,则“褰裳去之,而樽俎揖让兴焉”,天下大治;如果“私一身”,必“慢藏守之,而奸雄觊夺兴焉”,天下大乱。可是,“公天下”的君王,历史上有过吗?没有。

君王都是“私一身”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史证明,他这种君王“公天下”的期望,是相当理想主义的,甚至可说是幻想。然而,他的幻想却是美丽的,反映着他的蠹蠹欲动的对改革的憧憬。

魏源概括历史现象道:“历史亡天下之患有七:暴君、强藩、女主、外戚、宫寺、权奸、鄙夫也。”暴君亡国的事实,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暴君究竟是少数,多数是庸君、昏君,只有少数明君英王。魏源历数昏庸的君臣的心态说,他们“以持禄养骄为镇静,以深虑远计为狂愚,以繁文缛节为足黼太平,以科条律例为足剔奸蠹,甚至圜熟为才,模棱为德,画饼为文,养痈为武,头会箕敛为富……举物力、人力、风俗尽销铄于泯泯之中”,还自“以为泰之极也”。在一些“以宴安鸩毒为培元气,以养痈贻患为守旧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的臣子的包围下,有些昏君“被其薰陶渐摩,亦潜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觉”。因此,魏源认为,英明之主必须时时吸取新鲜空气。他设譬引喻说:“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或为旌本、鼓铎、朦瞽、刍荛之遍听,所受愈小则所炤愈狭,所受弥旷则所炤弥博。”君主倾听广大臣民的意见,就像接受阳光一样,倾听的面越广,接受了光的照射面也就越大。

魏源认为,不但要君明,还要臣贤。君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臣贤才,逐小人。他列举了一连串历史上的名人,来论述贤臣的作用与意义:“一介一和惠与夷,一去一奴微与箕;一生一死婴与臼,一覆一变申与伍;一荣一辱李与苏,一默一言介与狐;一亮一瑾蜀与吴,一攻一守墨与输。”各人的情况绝不相同,对国家对社会所起作用也会大小不一,故“用人者宜各因其所长”,但求他们都“以内圣外王《默觚·治篇十一》。为准鹄”。

他进一步说,贤臣的作用,“莫大于成君德,而立政次之”。“成君德”,叫“内匡”,他举例说:“成王与周公同居,故成王化而为周公,管蔡与禄父同居,故管蔡化而为禄父:此内匡之益也。”辅君立政,叫“外匡”,他举例说:“得一颇、牧,天下无难御之外侮:此外匡之益也。”他认为,明君与贤臣,相得而益彰,“人主与忠信道德之士处,若服兰芍然,久而不知其芳也;若食五谷然,久而不觉其益也”;贤臣与“公天下”的人主处,使“势、利、名纯出乎道”,便“可以治天下矣”。

但是,历史上君既明臣又贤的情况很少,因为“天下之奇士不常有,而天下之明君不世出”,故“天之降才也,千夫而一人;才之遇主也,千载而一君”。不过,总的说来,贤才总是有的,“自古及今,遗逸之贤,十倍于遇主之贤”,关键是君主要有求贤的锐利眼光。他指出,“微扬侧陋之尧,则雷泽之渔父耳;微梦良弼之高宗,则筑岩之胥靡也”,这是君臣相遇相知的典型。魏源从这些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说:“奇才之难得,又不如明君之难得也。”故与其臣求君,不如君求臣。

什么人是魏源心目中的贤臣?他说,如果“专以才取人,必致取利口”。有些人“辨足以饰非炫听,智足以舞文树党,警敏强记,口若河悬”,如历史上的张汤、荀勖、朱异、吕惠卿一类,不能说没有才,却足以坏事败政。如果“专以德取人,必致取乡愿”,如历史上的孔光、冯道、范质等,“平时不失为贤相”,但只可佐承平而不可以临大节;还有一类人,如历史上的庞萌、林甫、杞、桧,“明主亦倾任而不疑”,但他们“以小忠小信结主知,以曲谨小廉拒物议,欺世盗誉,静言庸违”,也足以坏事败政。所以,真正的贤臣必须德才兼备,内可以匡君成德,外可以辅君立政。但,现实却不如此。清朝廷中有一批“便文畏事窭陋之臣,遇大利大害则动色相戒,却步徐视而不肯身预”。这些“嵬琐中材”,“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这些人“方托老成文学,光辅升平,攻之无可攻,刺之无可刺,使天下阴受其害而己不与其责焉”。魏源斥责这些人为“鄙夫”,并说:“鄙夫之害治也,犹乡愿之害德也。圣人不恶小人而恶鄙夫乡愿,岂不深哉!”这些人的病根在哪里?魏源揭露说:“鄙夫胸中,除富贵而外不知国计民生为何事,除私党而外不知人材为何物。”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内匡君德、外匡君政。

君明臣贤的政治局面,是达到国强民富这一终极目的的重要条件。

关于“国强”,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完成的《圣武记》。

《海国图志》及其他文章中,表达得很充分、很强烈。这,在后文中将详加阐述。

鼻息论。

魏源把整个国家视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国家观主要体现在他的鼻息论中。他说:“天下其一身与!后元首,相股肱,诤臣喉舌。然则孰为其鼻息?夫非庶人与!”这一鼻息论,是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观尖锐对立的。他认为,君主、臣相,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庶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身体”的重要部分,鼻息不通,整个身体立即死亡:“九窍、百骸、四肢之存亡,视乎鼻息,口可以终日闭而鼻不可一息柅。”鼻息论者,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地把庶民摆到了与君王并列的地位。这个以天下为“一身”,庶民为“鼻息”的比喻,不是魏源的发明。康熙年间,浙江钱塘人冯景写有《鼻息说》,中说:“天子,元首也;二三执政,股肱也;谏官,王之喉舌也。此见于《诗》、《书》、《传记》,天下之公言也。庶人,鼻也;其歌谣谤议,犹鼻孔之息也。此景一夫之私言,亦天下通义也。”魏源接过前人的比喻和思想资料,为自己的“重庶人”的思想立论。

不过,魏源的鼻息论并没有发展成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已有的以民为主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土壤里,还不可能产生这种思想。在魏源看来,君主仍然是“一身”的“元首”。他视庶人为鼻,是希望君主听到鼻子的“息”,即呼声。故他接着说:“古圣帝明王,惟恐庶民之不息息相通也,故其取于臣也略,而取于民也详。”至于他后来在《海国图志》中誉和平民主的瑞士为“西土桃花源”,盛赞弥利坚国之“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则是他的思想的一个新的飞跃。

魏源回顾了中国的监察制度史,认为官方的监察力量是有限的、有缺陷的。他写道:“古无谏诤之官,人人皆谏官也”;“自后世立谏官,而人之无言责者,始不得尽其言”;“天子诤臣,七人而止,诸侯诤臣,五人而止”。而且,因为“谏官不选天下英才,惟取诸科目资格”,以致这些谏官“上焉不知君国远犹为何事,下焉藉以市恩、报怨、希进,否则摭肤词琐事塞责,愈不足动人主之信”。这样的监察制度,所起作用的大小,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他认为,应该继承古代的一些优良做法,通过各种途径听取庶民的呼声:“彻膳之宰,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士传言,遒人木铎以徇于路,登其歌谣,审其诅祝,察其谤议”。一句话,“瞽史、百工、庶人、刍荛皆得进言”,“不以人废言”。如果做到了这些,便会“明目达聪,元首良焉,股肱康焉”。可是,几千年来,有几个圣君明主能如此听取庶人的意见,不以人废言呢?魏源的设想,只能是主观理想主义的,是一厢情愿的。

魏源还说:“士者,庶民之首也。汉宋太学之士皆得上书,明初耆老皆得召见,往往关系国家大计,公议无不上以上引文见《默觚下·治篇十二》。达,斯私议息。”按逻辑推理,庶人还可以道路谤言,作为“庶民之首”的士人,自然更可以上书和被召见面谏。这是魏源在19世纪中叶为还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的读书人争取发言权。

富民论与重商论。

国强必先民富。魏源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强调:“王者,藏富于民。”

主张“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的孟轲,也认为:“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还说:“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荀卿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裕民则民富。”“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荀子·富民》)——这是儒家主张的“仁政”、“王道”的一项基本内容。故魏源概括地说:“自古有不王道之富,无不富强之王道。”他指责那些“口心性,躬仁义,动言万物一体”的人,心则“民瘼之不求”,行则“不足苏民困”,是十足的“腐儒”。他反诘道:“无一事可效诸民物,天下亦安用此无用之王道乎?”

不过,魏源的富民思想,并不是对儒家传统的简单继承,而是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等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的追求,魏源认为,不能看做是“好利”。他说:“求田问舍,服贾牵牛,以卿大夫为细民之行则讥之,细民不责以卿大夫之行也。”已有俸禄足可养家糊口的卿大夫,去“求田问舍,服贾牵牛”,会受到讥讽,对于“细民”,则不能这样。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故“富民”是“养民”本身的必需。

魏源又说:“帝王利民即所以利国也。”这正如《论语·颜渊》所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与国在富足这个问题上,正是如此相辅相成的。

魏源认为,民富则国家富,不仅国家征赋有源,而且国家有重大应变时,依靠的便可以是富裕了的百姓:“公家有大征伐、大徒役,皆倚赖焉,大兵燹、大饥馑,皆仰给焉”,因为民富足可养“一方之元气”。所以,他说:“土无富户则国贫,土无中户则国危,至于下户流亡则国非其国矣。”同时,富民政策也是对剥削者与当政者的一种限制。狂征暴敛,是富民政策的最大破坏者。正如《老子》所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关于富民与赋民的关系,魏源打了一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善赋民者,譬植柳乎,薪其枝叶而培其本根;不善赋民者,譬则剪韭乎,日剪一畦,不罄不止。”本根固,则枝叶茂,赋税加。故治理国家,与种柳一样,要培其本根。

为了给富民政策找根据,魏源说:“《国风》刺淫者数十篇,而刺民好利者无一焉。”又说:《周易》“曷为不言其当行与不当行,而屑屑然惟利与不利是诏?”故魏源主张“于百姓则开之于利”,“以美利利天下之庶人”,让百姓都富起来。

但是,与“于百姓则开之于利”的同时,魏源认为,对于士大夫则应“开之于名而塞之于利”,区别对待。士大夫当了官,已经有一定的“利”在,如果孜孜求利,必会以权谋利,害国也害己。故对他们应强调重名节,堵塞可能谋私利的漏洞。这是魏源富民政策中的一个闪光点。

其次,魏源把富民的“民”字作了扩大的解释。他把富户分为两类:“本富”,即“有田而富者”,指地主;“末富”,即“无田富民”,指商人和手工业业主。他反对“重本抑末”这种向有的偏见,认为“处农就田野,处商就市井,处工就官府,处士就燕闲”,各有各的社会作用。无疑,这种社会生产观是全面的。

但是,他的“有田之富民可悯,更甚于无田”的结论,却相当片面。他说:“有田而富者,岁输租税,供徭役,事事受制于官,一遇饥荒,束手待尽。”这当然符合部分事实,但不包括那些田连阡陌的大地主,更不包括那些与官府勾结或本是官吏的大地主。魏源说:“无田富民,逐什一之利,转贩四方,无赋敛徭役,无官吏挟制,即有与民争利之桑、孔,能分其利而不能破其家也。”这就不对了。商人同样有“赋敛徭役”,同样有“官吏挟制”,他们有他们的难处。

当然,就魏源在19世纪中叶的中国强调发展商业,确是相当可贵的,他看到了商业在“转贩四方”、促进物资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魏源还使用“食、货”这两个传统的术语,指出:“食源莫如屯垦,货源莫如采金与更币。”扩大食源,便要屯垦,扩大耕田,增加产量;货,指的是货币,要增加货币,魏源认为,办法是开采金矿和改革币制两项。至于“食”与“货”孰轻孰重?他说:“语金生粟死之训,重本抑末之谊,则食先于货;语今日缓本急标之法,则货又先于食。”两者相比,魏源更重视“采金与更币”这些“开源之利”。虽然他说得很具体,实际上透过这一主张,可看出魏源提倡“缓本急标”的方针,且重视货币的作用。商人和手工业者,是货币的主要执有者和流通者,所以,从这里也折射出魏源对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视。他在江苏、安徽协助两江总督陶澍改纲盐为票盐、改漕运为海运,都是充分重视和利用商业资本而取得成功的。他的改革实践经验,也许正是促使他重视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包括沙船运输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后来,他在《海国图志》中盛赞英国“不务行教而专行贾”,是有他的思想根基的。

同类推荐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

    1936年12月22日,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逝世。他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30年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奥斯特洛夫斯基,H·(1904~1936)苏联俄罗斯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
  •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文武仁义之帝:赵匡胤

    本书内容包括:乱世出英雄、驼峰山义结十兄弟、陈桥黄袍加身、建霸业南征北战等。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御剑情缘之独孤月

    御剑情缘之独孤月

    孤月一个从小就异于常人的女孩子,她不知道自己出生在何处,自出生起她就不会哭,不会笑。她和风铃婆婆生活在风铃小屋。而风铃小镇上的人却把她当成怪物一样的存在。她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给风铃小镇带来一些威胁
  • 磁化爱

    磁化爱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在青春的雨季里,即使感冒了,也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她永远忘不了小时候的种种,他是疼她宠她的慕鹤北,也是一个爱逗弄她的邻家哥哥。在命运为她们搭起的桥梁上,竹马戏青梅,却由于家庭的变故,她再也没了拉起他的手的权利。六年之后,家破人亡的她只身来到这个有他的城市。上帝总是慈祥而残忍的,他们的重逢,却已是隔了轻舟重山。他仍然是那个高高在上、万人瞩目、自信冷漠的男神,但她不过是一个平凡、自卑、拮据的小女生。她知道她失去了站在他身边的资格,于是立志成为一个配得上他的人。当马虎、清纯、小自卑又粘人的瓷画遇上冷傲、淡定、优秀又高大上的慕鹤北,到底会上演一出怎样的戏剧呢?
  • 天请问经

    天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蝴蝶吟

    蝴蝶吟

    丞相府的义女沈醉凝,从小便是才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有倾国倾容的美貌,却被胆小懦弱的性子,弱不禁风的体质所掩盖!原本只是皇上布的一枚棋子,不料与宇王成亲半年都不曾见过面,第一次见面是在刺客剑下,那就是他胆小懦弱的王妃吗?为何如此淡定?他不仅是天下第一公子,还有一个无人知晓的神秘身份。她已为人妻,而他却认定她是他的良人,无数次的拒绝,无数次的伤害以后最终是否能在一起?请随小优的笔触,你会体会到《蝴蝶吟》里面的侠骨柔情,犹如一曲天籁,荡涤心灵的污垢,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 冥媒正娶:老公是个阎王爷

    冥媒正娶:老公是个阎王爷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在这个年龄,看着同事朋友们一对对喜结良缘,我却只有羡慕的份。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符合各种条件的标准剩女,性情孤傲,事业心强。可是他们怎么会知道,我每天晚上都要被同一个人……哦不,同一个鬼折腾得第二天都要起不来床?同事出去逛街吃饭,听着她们聊老公聊男朋友聊得火热,而我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听众,然后摸着自己已经微微隆起了好几个月的小腹心中忐忑不安。我说我早就跟人有了婚约,你们信吗?我说我的老公还是阎王爷,你们信吗?苍天啊,这辈子想求个解脱,是不可能了吗?
  • 西界情事:驯兔记

    西界情事:驯兔记

    西界灵帝有个独子叫光尘,光尘头一回到天庭赴宴竟顺手牵兔,把嫦娥仙子最钟爱的玉兔给带回了西界。玉兔无礼,却终究被光尘以暴制暴给驯服了,当玉兔仅仅是只兔子,要驯服并不难,可是当兔子成了兔美人?驯兔易,驯兔美人难,噫嘻,岂有弃易而从难乎?
  • 明璃乱嫣色

    明璃乱嫣色

    推荐卫子倾的新书——《祸江山》,极致宠溺,看《祸江山》的简介就明白多宠溺无边啦。推荐卫子倾完本作品——《奢宠》,宠得无与伦比,宠文1v1,放心观看。《明璃乱嫣色》简介:云清璃:“血染的江山如画,怎及你眉间一点轻砂。负了天下也罢,终究不过一场繁华。”恭荥王:“倾尽所有,只为她梨涡红透。”北名五皇子:“生生世世,换卿笑靥如花。愿覆水难收,愿至死不休。”夜轻允:“你要什么,我都允你。”……
  •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爱你怎样都可以

    爱你怎样都可以

    两个人相识在浪漫的咖啡厅,发生了好玩的故事;相爱在自己的内心中,男主角的大胆表白,两个人走在了一起。许下了属于自己的山盟海誓!但是因为两个人家境的悬殊,女主角不得不放弃心爱的人,用生命忘记这个深爱的男人。男主角的悲痛欲绝,因为他的心里只有这个天使般的女孩!一次与客户的见面,见到了与他最爱的人一样的面孔,他即心喜又心痛,这个女人却不认识他!
  • 杏花阙

    杏花阙

    春日游,杏花吹满楼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终被无情弃,不能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