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招死钱变活钱---优先股筹资优先股是一种特别股票,它与普通股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具有债券的某些特征。但从法律的角度讲,优先股属于自有资金。发行优先股使企业既筹集了自有资金,又保持了董事会对公司的控制权。优先股股东权利与普通股股东类似,股利也从净利润中扣除,但优先股有固定的股利,对盈利的分配和对剩余财产的求偿具有优先权,类似于债券。
公司的不同利益集团对优先股有不同的认识。普通股的股东一般把优先股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债券。从债券持有人的角度,优先股属于股票。投资人在购买普通股股票时,则往往把优先股看做债券。从公司管理当局和财务人员的角度,优先股有双重性质,优先股虽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还本金,但往往需要支付固定的股利而成为财务上的负担,所以在用优先股筹资时,一定要考虑它两方面的特性。优先股是公司权益资金之一,但它又与普通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财务主管在处理优先股的问题上,应该从企业的整体利益的角度考虑。
优先股股票的优先首先是指在公司清算时对偿付债务后剩余净资产要求权的优先,即它的索赔权优先于普通股股票;其次,是指获取股利的权利优先,即它的股利支付应先于普通股股票股利的支付。优先股股票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性筹资形式,既具有债券的特点,又具有普通股股票的特点。优先股票持有者对公司资产的要求权小于债权人,但是大于普通股股票持有人。
用优先股股票有很多的优点。首先,财务风险小。由于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优先股属于公司股本,从而巩固了公司的财务状况,提高了公司的举债能力,因此,财务风险小。其次,财务上灵活机动。由于优先股股票没有规定最终到期日,它实质上是一种永续性借款。优先股股票的收回由公司决定,公司可在有条件时收回优先股股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三,它不会减少普通股股票收益和控制权。与普通股票相比,优先股股票每股收益是固定的,只要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优先股股票成本率,普通股票每股收益就会上升;另外,优先股股票无表决权,因此不影响普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不会稀释股权。第四,挽救财务恶化。由于优先股股票股利不是发行公司必须偿付的一项法定债务,如果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这种股利可以不付,从而减轻了公司的财务负担。第五,有利于增强公司信誉。从法律上讲,优先股属于自有资金,因而,优先股扩大了权益基础,可适当增加公司的信誉,增强公司的借款能力。第六,能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当公司既想向外界筹集主权资金,又不想丧失原有股东控制权时,利用优先股筹资是一个恰当的方式。
有利必有弊,虽然优先股票有这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缺点:首先,股利支付的固定性。虽然公司可以不按规定支付股利,但这会影响公司形象,进而对普通股股票的市价产生不利影响,损害普通股股东的利益。其次,资金成本高。由于优先股股利不能抵减所得税,因此其成本高于债务成本。这是优先股股票筹资的最大不利因素。第三,财务负担重。优先股需要支付固定股利,但又不能在税前列支,因而当盈余下降时,优先股股利会成为一项较重的财务负担,有时不得不延期支付。第四,限制条件多。发行优先股通常有许多限制条款,如对普通股股利支付上的限制、对公司借债的限制等,不利于公司的自主经营。
正是由于优先股有以上利弊,因此在筹资时应注意分析在不同盈利水平条件下优先股股票筹资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影响。一般来说,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足以抵消优先股的成本时,公司应充分运用有利的财务杠杆,按某种最佳的负债权益比,同时增加债务和优先股,使普通股股东收益最大化。但是,如果公司经营风险较大,为了回避财务风险,就应当少增加债务,多增加优先股,因为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公司总风险,又可以使普通股股票持有者获得最大的风险收益。总之,如在依靠负债筹资会过多增大公司风险,而又不愿发行普通股股票削弱公司的控制权和丧失风险收益的情况下,最佳的筹资方案就只能是发行优先股股票筹资。如果企业未来的前景看好,也可以增加负债或用优先股进行融资,以保证未来收益全部由现有股东享有。
随着规范化的股份公司日益增多,公司理财目的将会逐渐转向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股票市场的日益健全,公司发行股票的自主权也会相应增加。到那时,股份公司自然会考虑到优先股筹资的问题,优先股票最终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常见证券品种。因此,财务主管要掌握这种融资方式,通过衡量其利弊,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
第87招投资与融资的综合决策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过证明,企业资金成本达到最低的时候,企业价值就达到最大,其基本公式是:企业总价值=预期息税前盈余÷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在此以前,公司的财务管理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企业的投资决策上,他们认为只有投资项目能够赚取利润时,企业总体价值才能增加。现在,融资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直接的联系。只要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就可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直接导致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在思维上的分离,这是错误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以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和投资相互服务,形成综合决策,才可以使企业稳健成长。
公司将资金投放于不同资产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大,风险水平越低,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小,风险水平越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强。当然,这一推论是建立在长期资产均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基础之上的。
公司从不同来源筹集资金会产生不同的资金成本和承受不同的风险压力。资金成本与风险水平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一般而言,资金成本越高,风险水平越低。就具体的筹资来源来看,所有者权益的资金成本最高,但其风险最低,或说没有财务风险;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最低,但相应的还款压力最大,风险最高;而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和风险则居中。
公司对待投资结构的态度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的态度,要求公司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回避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激进的态度,则要求公司减少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投放于可能产生最大收益的领域,以获取最大收益。当然,除了极端的两种态度之外,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众多形式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在于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公司对待筹资结构的态度也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者希望权益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要尽量的大,更有甚者希望负债为零,以最大限度地回避财务风险;激进者正好相反,他们希望负债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重应尽可能的大,以获取低资金成本的利益。介于两种态度之间,存在着多种筹资结构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均在于能使资金成本和风险控制在一个满意的范围之内。
投资结构具有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与筹资结构具有的成本水平和风险水平相匹配,构成了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由于投资结构和筹资结构均有稳健和激进之分,因此,两两组合可以得到如下四种策略:
稳健的投资结构与稳健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在流动资产中,则尽可能压缩存货等变现能力差的资产,增加现金或接近于现金类的资产。结果是资产的盈利能力相应降低。在筹资结构上,首先要求权益资本占资金来源的比重足够大;其次在负债中则要求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足够大。这样,不仅权益资本和长期负债可以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而且还可满足部分流动资产的需要。特别稳健者,甚至全部资产的资金来源都由权益资本提供,且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极强。这就使得筹资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这种策略的风险虽低,但相应的盈利能力也很低。
稳健的投资结构与激进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在投资结构上要求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控制风险,在筹资结构上则要求尽可能用低资金成本的资金来源来满足投资的需要。由于资产的流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筹资风险的扩大,因此,该种策略的风险也属中等。但是筹资成本的节约是有限的,对盈利的贡献一般不如投资盈利能力大,因此,该种策略的盈利能力较下一种管理策略为低。
激进的投资结构与稳健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在投资结构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资产的盈利能力,不惧风险,风险主要依靠削减负债,特别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来源的比例来控制。在这种策略中,即使投资出现失误,其风险也能受到有效地遏制,因为权益资本可以防止风险的扩大。因此,该策略是盈利能力和风险均居中的管理策略。
激进的投资结构与激进的筹资结构相结合的管理策略。该策略不但要求投资结构有最大的盈利能力,而且还要求筹资的资本成本最低,更为激进的,甚至相当部分长期资产的资金来源都靠流动负债来解决。这样,该种策略承受的风险就极大,一旦环境有变,激进的投资结构不能为公司带来相应的收益,风险就会迅速放大,从而导致公司失败或破产。因此,这种收益高成本低的策略盈利能力最高,但风险也最大。
当然,也可能出现公司现行投资规模大于最佳投资规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投资和筹资规模均容易达到最优。总之,实际筹资规模要尽可能地满足最佳投资规模的需要,要在不断地筹资和投资活动中逐渐趋向最优。
投资与筹资并行的策略是现在财务管理的最佳策略,财务主管应该学会运用这项策略,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
第88招有效规避债券筹资风险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的重要方式,与发行股票筹资相比,发行费用和占用费用较低;支付的利息固定,且可在税前列支,具有财务杠杆作用;不会像增发新股那样会分散股东的控制权。
但是,利用债券筹资同其他借入资金筹资一样,要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风险较大;筹资数额有一定的限度,负债比率过高对企业也很不利。财务主管应用不同方法对企业的负债筹资风险进行预测,对防范债券风险意义重大。具体方法是:
1.建立财务报表公开制度和公积金制度这是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前提。财务报表公开制度要求债券发行企业及时公开财务状况,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真实情况,以避免发生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误导投资者。2.找“财务两平点”,作为财务风险的临界点“财务两平点”是指企业利润等于零时的经营收益及销售收入,也称企业财务风险的临界点。公式如下:财务两平点的经营收益=借入资金利息上述公式说明,当企业经营收益等于借款利息时,企业利润等于零。此时,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处于损益两平状态(并非经营损益两平)。只有当经营收益大于财务两平点时,企业才具有筹资偿债能力。
3.降低债券筹资成本降低债券筹资成本有以下途径:
(1)科学预测利率。资金市场利率多变,通过科学预测利率,可以选择适当的利率形式。如果企业通过利率预测,认为未来利率会上扬,那么企业可以按现行利率发行时间较长、利率固定的债券;如果预期未来利率会降低,则可利用浮动利率发行债券,或先发行期限较短的债券,待利率降低后再发行新债券,从而达到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
(2)提高筹资效率。首先,要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这要求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利用财务杠杆,确定负债比率在企业资本结构已定的情况下,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比较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美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增加,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这种关系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描述。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企业偿债压力越大,筹资风险也越大;相反,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则筹资风险越小。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一般来说,如果借款期限与借款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则企业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资金需要,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因负债筹资而产生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并提高资本利用率。这就要求企业在筹资时,尽量使用长期性负债来满足固定资产与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利用短期负债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