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触摸会使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对行为发送者产生更为积极的感觉。
拍、握、嬉戏般的接触、拥抱及亲吻表明了家庭成员及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环境
人们处在聚会的环境中比在工作的环境中更易发生触摸行为。
比起随意的交谈,人们在进行深度交谈时更可能发生身体部位的接触。
交流目的
在交流过程中,当人们试图说服对方或要给予对方信息、意见或命令时,人们更可能会进行身体部位的接触行为。相反,当人们被对方游说或回应对方的命令时,人们通常不太会进行身体部位的接触行为。
较好理解触摸行为能有效帮助人们成为更具辨别力的观察者、信息接收者,还能帮助倾听者成功地控制、发展和结束传播活动。在交往刚开始相互问候的时候,倾听者通常是触摸行为的发出者与接收者。在不同地方,问候时身体接触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拉丁美洲和意大利,男人们通过拥抱相互问候对方;而在印度,男人们以手掌对手掌的接触来表示问候;在北美洲,男人和女人见面时的问候是习惯性地握手(语言上翻译为:很高兴见到你或你好等等);在中国,人们在工作场合通常以握手来表示对另一个人的问候和欢迎。一个人握另一个人手的方式能够传达出情感和态度,心理学家梅拉比安分析了三种形式的握手方式:紧紧的坚定的握手方式——表达较强的喜欢和热情;松软的握手方式——表示冷淡的、疏远的,不太愿意参与对方的交际活动;软弱无力的握手方式——表示缺乏情感。在交际过程中,身体部位的接触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对一个正在经历痛苦的人的支持和援助(例如,伸出手触摸他的身体,这种行为就好像在说:“我在这”)。
表示感谢(交际过程中的一方接触另外一方的手臂或肩膀,就好像对对方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支持”)。
在不打断对方的情况下,为对方指示方向(例如,信息接收者接触或轻拍信息发出者,好像在说“朝这边移一点”)。
引起关注(例如,信息发出者轻拍信息接收者的手、手臂或肩膀,暗示“我想让你听我说”)。
强调(例如,信息发出者轻拍信息接收者的手臂,好像在表达:“我对此是很认真的”)。
加强或强化(例如,信息发出者轻轻地拍打或接触信息接收者的肩膀,用来加强和强化伴随着此动作的语言信息)。
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信息发出者紧握对方的手,由此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如“我非常兴奋”、“我非常吃惊”等等)。
亨利的研究认为,在传播互动中,身体接触还有另外两个功能:当人们想请求信息发出者帮忙的时候,他会比同意帮忙的那一方更有可能做出身体接触的行为。其次,当人们表达兴奋的时候,信息发出者比信息接收者更愿意进行身体接触行为。在交际结束时,倾听者通常是身体接触行为的发出者,同时,接触行为与交际开始时的问候接触是非常相似的(握手、轻拍、拥抱、亲吻等)。采用抚摸、拥抱(语言上翻译为:我爱你、我会想你的等等)等具有道别性的身体接触形式会显得更加亲密和温柔,当然也是相当普遍和常见的。
在交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具有辨别力的倾听者应该能观察到信息发送者的身体接触行为,就如同观察自己的一样。自身的调节方式包括自我触摸,这种类型的调节信号在交流过程中是无意识发生的,也是一个个体内心状态的外在表现(特别是焦虑的内心状态)。例如,把自己的眼睛蒙住或是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嘴唇上,可能暗示出自己害羞的内心状态;对外表的修饰可能显示出对自我保养方面的担心。具有观察能力的倾听者要学会通过观察交流过程中信息发送者的自我触摸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状态。
除此之外,从交流活动开始到结束,倾听者应该对自身接触行为的反应保持高度的敏感。研究指出:“交流时人们身体部位的接触需要相应的回应,对接触行为缺少反应或回应都有可能表示拒绝的含义。”研究人员已经能够辨别出“移开,做苦脸,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一动不动”等非语言符号所作出的拒绝回应。一些研究成员强调了认识并能辨认出对身体接触行为的回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很多人不喜欢被别人接触,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别人接触自己。这种不喜欢可能不是源于他们自身所特有的东西,而是源于他们受到的文化方面的训练。当一个不喜欢被玩弄的人遭遇到身体上的接触,这种情况会让他非常的不舒服。如果一个接触者把手放在另外一个人的手臂上,这时被接触者突然地把自己的手臂拿开,接触者很可能会认为自己被拒绝了,而实际上,被接触者拒绝的是接触本身,而不是接触者。
为了补充说明手臂突然拿开的非语言行为,被接触者可能会在语言上表达自己的不舒服感觉:“我希望你不要把手放在我的手臂上,这样我感觉很不舒服。”
实际上,身体接触是在交际过程中最有力量的传播通道。如果倾听者是一位对身体接触行为反应敏感的人,这种行为可以为他传递许多信息。
作为对身体接触行为具有辨别力的信息接收者,他们能够辨别出许多身体接触行为所表达的意思:从引起对方注意到寻求交流时的主导地位;作为对身体接触行为具有辨别能力的观察者,他们能够辨别出许多身体接触行为所表达的意思:从内心的紧张到害羞;作为对身体接触行为具有辨别能力的反馈者,他们能够辨别出许多身体接触行为所表达的意思:从感谢到拒绝。
环境。最后一种非语言传播的形式是环境,它由多种因素组成,例如声音、光线、温度、家具、尺寸以及颜色。交流互动者对以上这些因素的认知会直接影响交流活动的进行。例如,纳普和霍尔认为,声音的种类和强度会影响人们的交际行为。纽曼同意纳普和霍尔的观点,因此她在与顾客谈生意的时候,尽量做到不让客人听到她孩子发出的声音、电视机的声音以及家里其他东西发出的声音;为了展现出更强的职业形象,她特意制作了一盘记录办公室声音的磁带,并在她和商业对象进行电话交谈时作为背景声音播出。
环境的光线与温度也应该被考虑到。因为光线和温度会刺激或延缓沟通进程。例如,光线昏暗的房间能够为沟通者提供温馨的感觉,能够促进沟通者进行亲密性的对话。而如果人们在一个没什么光线的房间进行交谈,沟通的双方都会感到昏昏欲睡。关于温度对沟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间的温度会影响一个人在与别人沟通时的心理和情绪,较高的房间温度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而较低的房间温度或适度的、令人舒服的温度导致消极情绪的可能性就小得多。布朗奈尔补充说,较高的房间温度很可能会使沟通参与者昏昏欲睡。
除此之外,房间里的家具摆设和房间的大小也可能对交流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梅拉比安认为,理想的沟通环境就是能为沟通的即时性与隐秘性提供必要保障的环境。
最后,颜色也能够影响人们的沟通行为。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蓝色——代表安全、舒服、体贴和平静;红色——代表兴奋、刺激、反抗、敌意和保护;黄色——代表欢呼、高兴和开心;黑色——意味着力量和力气;黑色与棕色——代表深沉、沮丧、不高兴和忧愁;橙色——表示悲哀;紫色——代表尊贵。沟通者会对这些颜色以及其他一些环境因素在感情上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给出自己的感知和判断:是温暖还是冷淡的,是隐秘的还是公开的,是自由自在的还是受拘束的,是亲密的还是疏远的,是让人放松的还是让人紧张的,是警惕的还是不在意的,是重要的还是无意义的。
我们分别研究了非语言行为的每种视觉形式和听觉形式,具有辨别力的倾听者应该做好对一系列非语言行为进行观察、解释的准备。下面我们来看两种非语言行为:欺骗性和常规性的非语言暗示。
观察欺骗性的非语言暗示
在对欺骗性非语言行为的研究中,埃克曼和弗里森发现,欺骗性暗示(欺骗已经被发现但没有提供具体的信息)和非语言泄露性暗示(已经揭露出具体的掩藏信息)的最好来源是:(1)腿/脚;(2)双手;(3)脸。而腿或脚最具表现力,脸的表现力最弱。尽管许多研究人员提出,脸是非语言行为传递中表达情感信息最好的身体部位(其次是双手、腿或脚)。但同时,脸也是人体中最容易通过练习以控制表情的身体部位,因此,脸是最佳的“说谎者”。相比而言,手和腿/脚在表达非语言信息时比较会“说真话”。
当人们试图发现欺骗性信息时,通常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对方的脸部,其实这阻止了人们对能传达出真实信息的其他线索的观察,比如脚/腿和双手。不幸的是,一个人的手、腿和脚通常不太会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因此,倾听者在一般情况下都不能观察到它们。
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行为的泄露性暗示是非常复杂的。腿和脚传达的暗示包括紧张的腿部姿势(不自然地直挺挺地伸着),对倾听者身体倾向不够,频繁的身体姿势的变动,失败的行为举动,挑衅性地用脚踢对方,焦躁不安地重复着脚和腿的活动等等。在手部欺骗性暗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双手的压抑性活动(比如坐在自己的双手上,把双手放在口袋里,双手交叉相扣,用双手抱住膝盖等等),它们通常被用来表示某些暗示。另外,还有一些频繁的手部行为(如摸自己的下巴,用手压自己的嘴唇,摩擦自己的脸颊,用手拔自己的眉毛,整理自己的头发,用手摸自己的鼻子等),面部的非语言暗示如笑的频率的增加、不自然的模仿行为、变形的或不对称的面部表情等,这些暗示是绝大多数人难以观察到的,但却能泄露沟通者的真实情感。
关于手部活动的另外一点思考是,左手做出的手势在表达情感上可能更加真实,那是因为大脑的右半球被认为是储藏情感的。
声音,也同样可以扮演欺骗的角色。例如,试图欺骗别人的人倾向于用较高的音量说话,说话时言语上犯的错误较多;说话的时候,使用一些没有意义的词语(比如“你知道的”或是“像那些之类的东西”);或是变得更加的沉默;或是说话的时候,中间经常有停顿——特别是被提问之后。
观察常规性的非语言暗示
非语言行为的第二种类型是常规性非语言暗示,它们可以控制和指导在沟通过程中的说话者与倾听者。从面对面交流谈话开始到结束,沟通参与者的双手、身体、声音,尤其是眼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沟通者打开交流渠道,轮流变换说话和倾听的次序,并最终关闭传播渠道,从而结束沟通活动。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在彼此之间建立眼神接触后开始进行互动,眼神接触表明沟通的渠道已经打开,沟通双方有义务继续进行交流。当两个人同时看了一下对方,或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突然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打扰一下”之类的话语,这时常规性非语言暗示就出现了。另外一些伴随着沟通双方相互注视时的非语言行为有:头部垂直方向的活动,迅速地抬眉、微笑、嘴唇呈椭圆形(表示做好开始说话的准备),或是手部活动,比如敬礼、握手、拍掌、拥抱、拍某人的手臂,或做出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如竖起大拇指、举起拳头等等)。
视觉和听觉上的常规性非语言暗示主要用于表示次序的轮换。互动者在沟通过程中运用这些指示信号能够顺利地进行说与听之间的转换。
纳普和霍尔对它们之间转换技巧的重要性作出如下阐释:
我们对别人的一些重要判断似乎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在沟通过程中是如何分配说与听的,以及沟通是如何顺利进行的。交流过程中说与听的有效轮换可能会引发你和你搭档的感知:“对方真是一位善于沟通的人”,或者你的伙伴是一位非常称职的沟通者;而交流中低效的说与听的轮换可能会让你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和对交流对象的评价,比如粗鲁(经常打断对方的说话),或是急于要处于主导地位(不留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或是让人迷惑不解(不能表达出自己要表达的重要的观点)。
一共有四种轮流交换的行为:说话者让出说话的轮次,说话者试图保持说话的轮次,倾听者要获得提出问题的轮流机会,倾听者拒绝轮流的机会。每一种行为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逐一进行解释。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说话者表现出让出说话机会的行为,这表明他愿意放弃自己说话的轮次,并期望他的交流对象开始说话。一个说话者如果不太了解这种规则(或是虽然知道规则但没有运用,或是不愿意放弃说话的轮次),则很有可能在沟通过程中,造成更多次数的尴尬局面,而且他本人很可能在说话的时候,经常被打断。而了解轮流说话机会让与规则并能有效运用这些规则的人则更易于创造顺畅的沟通行为,并且能使交流的倾听者获得较多的进行轮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