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24900000013

第13章 任诞之风(1)

不拘格套

丧礼中的驴鸣

在中国历史上,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年份。这一年,照例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大事,小事,喜事,丧事,似乎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有意思的是,很多让当时的人心惊肉跳的大事都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却有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被后人记住了。

什么事呢?其实是一件丧事。确切说,是在一个男人的葬礼上发生的事。丧事嘛,我们都知道,不仅古代,就是今天,也是一件令人悲哀、痛苦、哭泣、流泪的事。在古代,丧礼有很多讲究,可以说非常严格。因为丧葬礼仪的核心就是为了体现对生命、天地乃至鬼神的敬畏。

但是,我们说的这场葬礼,却发生了一件今天看来特别“出格”的事,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反而更令后人难以忘怀,不仅难以忘怀,而且每当人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会十分开心地笑起来,而完全忽略了,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人的葬礼中。

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简单说,就是在这次场面很大的葬礼中,发生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情况——整个庄严肃穆的追悼会现场,竟然成了吊丧者表演口技的舞台。

难道这些吊丧者都是马戏团的演员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他们不仅不是在古代身份低贱的演员,恰恰相反,他们都是一些地位显赫的文人士大夫和达官贵人。其中有一个,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口技表演不是这些吊丧者的专业,只不过是他们的业余爱好罢了。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口技呢?说起来有点不雅——驴鸣。也就是学驴叫。

葬礼上学驴叫,你说好笑不好笑?

为什么偏偏要学驴叫呢?答案是:这个将要安葬的死者,生前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驴鸣。估计他不仅爱听驴叫,自个儿还爱学驴叫!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死者已经下葬了,本来应该是“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时刻,却一下子驴叫声声,响彻云霄。那该是一种多么不和谐,多么滑稽、荒诞、搞笑的场面!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死者究竟是谁?为什么竟有人敢在他的丧礼中如此不拘格套的学驴叫?又是谁下了这道命令,竟让一大帮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如此放下身段,大学驴叫呢?这种出格行为的背后,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哪一种风气呢?

王粲其人

先说这个死去的人是谁。说来死者可是个大大的名人。他就是汉末着名的“建安七子”中最有才华的王粲。“建安七子”又都是哪些人呢?排行第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其余的六个分别是:陈琳、阮瑀、徐干、王粲、应瑒、刘桢。大家也许注意了,我们讲过的很多人,现在看来似乎只是个“人名”,可是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名”,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这些“人名”的主人,没有一个不是“名人”的。

一般而言,名人一开始总是一个普通的人名,等到他成了名人之后,这原本普通的人名就被赋予了一道光环。有的名人,一夜成名天下知,但那道光环很快就黯淡下来,转瞬即逝,“过气”得很快;有的名人,当时知名,身后也知名,因为他赖以成名的资本很雄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以那道光环也就一直璀璨夺目,永远不会黯淡。

王粲就是这么一个名人。

王粲的名气之所以大,我以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出身名门。王粲的曾祖父名叫王龚,官拜太尉,祖父名叫王畅,后来官拜司空,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所以王粲的曾祖、祖父都是位至三公,乃朝廷重臣。王粲的父亲王谦官阶低些,也曾做过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幕僚之长)。这样的一份家谱和出身当然是得天独厚,水涨船高,加上家学渊源,王粲博学多才,是个天生的读书种子,所以年纪轻轻,就已是闻名天下的少年才俊。

第二,名流提携。我们知道,汉末最有学问的大儒蔡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当时第一流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和大名士,是个众望所归的人物。当时蔡邕门前经常是门庭若市,车马辐辏,家里是高朋满座,络绎不绝。但是王粲第一次来拜访他,竟弄得比他年长40多岁的蔡邕“倒屣迎之”——为了迎接王粲,鞋子都穿反了!当时王粲只有十几岁,容貌丑陋,身材短小,宾客们看了都十分惊诧。蔡邕却说:“此王公(畅)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而且说到做到,当真把自己的藏书都给了王粲。古人欣赏一个晚辈,常有两大礼遇:第一是嫁女,如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学生公冶长,把侄女嫁给了学生南容。第二就是赠书,不是一般的赠一本签名本,而是把自己的藏书全部拱手奉送。由此可见,王粲深得蔡邕的赏识。这么一来,王粲的名气就更大了。

第三,王粲还有一些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三国志·王粲传》记载,有一次,王粲与人共行,看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碑文。两人就一起读碑文。读完之后,同伴就问他:“你能熟记碑文吗?”王粲想都没想就说:“能啊。”然后就哇哩哇啦地背了一通,同伴一边听一边和碑文核对,发现竟然一字不差!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一不小心把棋盘弄乱了,下棋的人很不高兴,王粲就说,别着急,我能为你们复盘,说着三下五除二地把棋局摆好了。下棋的人不信他真有这么神,就用手帕盖住这个棋局,让王粲另外再摆一盘。王粲二话不说,就在旁边重新摆过一盘。摆好后,经过对照,两个棋局一个子儿都不差!王粲的记忆力简直是照相机式的,真叫过目不忘!

有了这三条因素,王粲就是想不出名都难。

但是,王粲这样一个名人仕途也不顺利,他先是依附于荆州的刘表,刘表是他祖父王畅的学生,关系应该挺近的,但是刘表见识浅陋,对王粲并不重用。为什么呢?原因有三个:第一,因为王粲“貌寝”,就是长得丑;这也难怪,刘表本人长得高大俊伟,难免有点以貌取人。第二是王粲“体弱”,身体弱小多病。第三个原因是王粲个性“通侻”(亦作“通脱”),也就是旷达洒脱,不拘小节。只要从王粲竟然喜欢学驴叫,就可想而知了。刘表原本打算将王粲招为乘龙快婿,因为这些原因就作罢了。

可以说,才华奇高的王粲在刘表这里,真应了一个成语——明珠暗投。不过,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建安十三年(208),王粲投奔了曹操,对他个人而言,可以算是“弃暗投明”了。因为时任丞相的曹操对王粲非常器重,先辟他为丞相掾,就是丞相府的属官,属于曹操智囊团和秘书处的核心成员,出谋划策,撰写文书,哪一样都离不开王粲。这还不算,又被赐爵关内侯,“建安七子”中被封侯的只王粲一人。魏国初建,王粲又官拜侍中,官儿做得越来越大。当时的典章制度都是由王粲主持制定的,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

为什么王粲这么受重用呢?我想与他文才很高大有关系。王粲被南朝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就是说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文学才华最高的。怎么高呢?《三国志·王粲传》说王粲: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

就是王粲写文章根本不假思索,也不打草稿,下笔立就,给人的印象就像是头天晚上就写好了一样。曹操也是文学艺术的“发烧友”,所以他对王粲十分欣赏,无论巡游还是出征,总是把王粲带在身边。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16年5月,曹操被封魏王,10月,曹操发兵南征孙权。不用说,王粲又是随军出征,参与军机大事的谋划。但是这次战争进行得并不顺利,孙权筑城坚守,两军相持不下。到了第二年,也就是217年3月,这仗就打不下去了,曹操于是率军北还。也就是在这次战争中,王粲“道病卒”,病死于行军途中。时间是正月二十四日。一代文星,就此陨落。

王粲死亡之谜

王粲究竟是怎么死的?他到底得了什么病呢?说来也是一大悬案,一大谜团。

晋朝的皇甫谧写过一部《针灸甲乙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可以为我们破解王粲死亡之谜提供一个参考。说张仲景遇见20岁的王粲,就立马看出王粲有病在身,不治疗就会死。于是对王粲说:“君有病,如不及早治疗,到了40岁,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他当即给王粲开了一剂药方,什么药呢?五石汤。这五石汤应该就是尚未被何晏改良过的五石散。张仲景说,吃了这五石汤就可以避免病情恶化。一般人总是讳疾忌医的,王粲也是如此。他听了这样的“逆耳忠言”很不高兴,觉得自己压根儿没病,张仲景是出言不逊,信口雌黄。所以他虽然接受了汤药,却并没有服用。过了三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问他:“吃药没有?”王粲说:“已经吃了。”张仲景仔细观察一下他的神色,说:“你的神色不像是吃过药的样子,为什么你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王粲还是不信。20年后,王粲刚好四十岁,眉毛果然慢慢地脱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也就是正好半年后就死了。

这故事听起来挺邪乎,似乎这张仲景不是医生,而是“半仙儿”,连人家哪一天死都算的这么准。我以为这事不可尽信。但是,其中透露的一些信息,比如眉毛脱落,开了五石汤的药方等等,倒可能是真实的。

那么,这王粲得的到底是什么病呢?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认为,王粲得的是大麻风病,他的根据是,麻风病的症状之一正好是病情严重时,眉毛胡子都会慢慢脱落!(《章太炎全集》第八册《论狐惑及疠》)因为章太炎是个大学问家,所以长期以来,他的这个推断差不多就被大家默认了。

但是,章太炎的这个判断真的可靠吗?我以为不可靠。因为第一,史书和文献只说王粲“道病卒”,没说患有麻风病的记载。这叫文献无证。第二,麻风病虽有一定潜伏期,但不可能长达二十年——于理有悖。第三,麻风病是一种流行性传染病,皮肤和神经都会受到损伤,身上有红斑和疹块,症状很明显,如果王粲患有麻风病,那是需要“隔离”的,曹操怎么会让他随军出征呢?这也于情不合。所以,王粲患麻风病的可能基本可以排除。

那么,王粲到底得的什么病呢?我们只能从张仲景开的药方“五石汤”——其实也就是五石散——来推断,当时王粲所患的极有可能是由伤寒症引起的羸弱体虚之病。伤寒也是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有两个:一是发热,一是恶寒。就是高烧不退,还特别怕冷畏寒。这里必须要交代一个背景:东汉时候,瘟疫流行,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瘟疫。当时就把这种流行瘟疫统称为“伤寒”,远比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伤寒”严重,只要染上这种病,死亡率最高可达50%。比如,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有200来口人,可是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张仲景才发奋钻研,终于写出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而在这部书中,张仲景明确提出,五石散是能够治疗伤寒的。

所以,我以为,20岁的王粲很可能得过伤寒病,而后虽然恢复,但病根子还在,一旦遇到外部的病源或者疫情的刺激,便会再次发作,最终导致死亡。

这么说,有根据吗?当然有。因为无巧不巧,建安二十二年年初,也就是曹操攻打孙权的这场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候,恰好爆发了一次特大的瘟疫,曹操的撤军很可能就与这次疫情有关。这一年刚开春,中原地区就被疫情所笼罩,死亡人口急剧增加。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就说: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瘟疫简直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交叉感染的原因,竟然有一家或一族人都被瘟疫杀死的恐怖情况。

这一年,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着名的“建安七子”在这一年,一下子死了五个,哪五个呢?分别是王粲、徐干、陈琳、应瑒、刘桢。

大家要问了:那还有两个呢?还有两个死得更早:一个是孔融,十年前,也就是公元208年,就被曹操所杀;另一个是阮瑀,也早在212年便因病去世了。

这一年去世的五个人中,除了王粲,其他四位的死因非常清楚,曹丕《与吴质书》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说明徐干、陈琳、应瑒、刘桢四人都是死于这一年的瘟疫。我推测,王粲很可能也是死于这场瘟疫。曹丕之所以没有点王粲的名,第一可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四言比五言更有节奏感;第二,大概王粲死在正月,而紧接着的二月,瘟疫大流行,其他四子全部感染,他们死亡的时间更接近。也就是说,没有提王粲,不等于王粲的死与瘟疫无关。

所以,建安二十二年这一年,是一个历史上着名的“灾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许多人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建安七子”中的五人在这一年全部死亡,可以说,这一年是“建安七子”终结的一年,是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和缅怀的年份。

同类推荐
  •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简史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浓缩50年来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历史。中篇主要反映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改制的历史,比较详尽地叙述了集团成立后的组织结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做的努力以及转企改制之后的初步效果。下篇从各个子分公司的角度分别叙述了它们各自的发展情况。
  • 共和中的帝制

    共和中的帝制

    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此一时期政坛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张勋复辟前后军人集团、文人集团的反应等等史事,读来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学术性。在此基础上,张鸣老师在行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推进社会的进步?执政者在面对不完善的游戏规则时,尽力弥补制度的漏洞还是采取厚黑的手段,哪一种更能实现其执政理念?
  • 一统秦两汉

    一统秦两汉

    我打开史书,看到商鞅被腰斩,看到秦始皇称帝,看到项羽乌江自刎,我当时就愤怒了,所以,我拿起笔写下了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有问题请联系我:444543799
  • 穿越之极品闲人
  • 农业学大寨始末

    农业学大寨始末

    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城东南的虎头山下。在互助合作运动中,贾进财和陈永贵,积极带领农民组织起来,走上集体化道路。1947年冬,陈永贵被吸收入党,迈出了他政治旅途的第一步。贾进财是大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主动“让贤”,成为颇受后人赞誉的一段佳话。大寨村的成绩和陈永贵的才干不仅受到昔阳县委的表扬,也开始引起晋中地委的重视。本书将向您介绍大寨人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热门推荐
  • 盛庭荒年

    盛庭荒年

    他谱下《笙歌断》,离人心肠。她是彼国太女,他是他国太子。她要祸乱朝纲,弃她者绝无幸存。而他,天下在手,翻手云覆手雨,却想在这乱世,护他所爱。封她为相时,他说,“本宫之徒,举世无双,封王封侯,谁敢有议?”赠她嫁妆时,他说,“你要这天下?有何难?本宫便将它赠你作娶你的聘礼如何?”(以前用盛世无争这个笔名发表过我也不想再做一次封面了电脑最近出问题了)
  • 简爱80后

    简爱80后

    初恋男友突然失踪,邹周伤心欲绝,既然你要以这种方式伤害我的爱,那我就和你最好的兄弟在一起,让你后悔莫及。一场报复的爱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吴清玉,我到底该拿你怎么办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灾变之逆战

    大灾变之逆战

    李钤:男年龄:20身高:177cm体重:63kg视力:双眼1.5血型:O型婚否:否健康状况:非常健康毕业学校:山南绿翔专业:掘倔机A级驾驶员现状:因与领导不合辞职后失业在家(自己的小出租屋内
  • 有你在的世界是彩色的

    有你在的世界是彩色的

    她是降临于不幸的孩子——“不!妈妈!不要走!不要丢下我!”“祈箫,去见你爸爸最后一面吧……”“阿姨,我来找小兮。”“你走吧,小兮她不想再见到你了。”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走了,都要离我而去……为什么,为什么要留下这些狠话抛下我,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可是她又是幸运的——“咦?这不是祈箫嘛,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啊?”咦?是谁?是谁在叫我的名字?这个人,好耀眼……“别逞强,和大家在一起就会忘掉所有不愉快啦。”“没事,我来帮你,没必要因为这事而留到这么晚。”因为有你在,我的世界是彩色的!
  • 时宜不如你

    时宜不如你

    萧晓没想到这一切来得这么突然,事情源于她研究生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关于她的工作问题,她第一次和父母起了明面上的争执,一场眼泪的洗礼之后,她决定曲线救国,先挣钱,待时宜。但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奶茶店的偶遇,她班上学生的家长么,又成了她相亲的对象,相亲结束后又要一直出现在她身边……这样真的好么,好烦哦,再这样下去,她可能真的会去表白的,所以……她最后等到的到底是什么呢
  • 神奇宝贝之精灵射手

    神奇宝贝之精灵射手

    一位少年因为偶然穿越到了神奇宝贝世界,与意外救起的小火猴一起冒险。他为成为神奇宝贝大师。而奋斗他收服了很多神奇宝贝并且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他能胜利吗?他能回到地球吗?
  • 花与剑

    花与剑

    人间情愫,为情?为义?谁能分的清楚。连理缤纷,纠葛多枝,蓦然回首,青剑冷浸,花开依旧千倾江山。
  • 被抛弃者物语

    被抛弃者物语

    我们被世界所抛弃,我们就是你们口中的“垃圾”。你们用错误的方法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就用错误的方法来回报你们吧。讲述了一些黑化的少年少女们与一些非人类复仇的短篇故事。
  • 错爱假妻:总裁请放手

    错爱假妻:总裁请放手

    “嫁给你是给你面子,别以为我会为你养老送终,你以后要是敢生病敢残疾敢直接挂掉,老娘可是要改嫁的。”教堂里,她穿着白纱趾高气昂地看着他。他微微一笑,“牧师,誓词改一下,只问她要不要嫁给我就可以了。”一时间,楚致集团总裁楚梵睿疼老婆的传言甚嚣尘上,作为女主角的林夕却很清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为了奶奶的病,她被迫假扮自己素未谋面的姐姐嫁给重病缠身的他,本以为是个病秧子过几年等他死掉了就好,可是她就没见过这么毒舌骁勇的病秧子。“你装的吧?”她终于忍不住问他。他淡淡一笑,一脸狡黠,“你不也是装的?”
  • 前妻,束手就婚

    前妻,束手就婚

    天上掉下个熊孩子,被砸成孩子妈的许月晴感到压力山大。当发现孩子爸比孩子更熊,许月晴决定:总裁,孩子留下,你滚蛋可好?熊孩子:拔拔,拔拔,窝们去哪里呀?卓总裁:去捉麻麻回来,和我复婚啊~许月晴:想复婚?总裁,当年你弃我奔向狐狸精的事情该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