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淡泊名利坦然处世
南京水西门外莫愁湖,是个游览胜地,历史上称作“京陵第一名胜”。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将徐达曾在此对弈。因为徐达获胜,朱元璋把莫愁湖赏赐给他。园中的“胜棋楼”就由此而得名。楼中挂有一联,写道:
人言可畏,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胜固欣然,败也无妨,如何结果,浪淘尽千古英雄。
联中集用前人佳句,颇具风趣,上联“风吹皱一池春水”系采自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下联“浪淘尽千古英雄”,化用苏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足见作者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使人读了,得到美的享受。
对联点明的主题是:莫愁。劝导人们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不去计较别人说什么,心情就不会像平静的池水那样,因风而皱面(起波浪)。胜败都应坦然,千古英雄不都被历史像大浪淘沙一样,销声匿迹了吗?
(二)寿联训儿孙
有一位老翁,儿孙们都不在跟前,平时也不来照顾。老翁做寿,儿孙们一个个都空着手来了,肚子填饱了就走了。老翁非常恼火,不断地跟老街坊们念叨:“孙子是猫,吃饱就逃;儿子是狗,吃饱就走。”这年,老翁的生日又到了,他自己写副寿联,贴在门上:
拜者,白也!白吃白喝白骚扰;
寿之,受矣!受苦受穷受熬煎。
儿孙们来了,一个个看着对联,满心羞愧,不敢进门。老翁看他们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的样子笑着说:“进来吧!该白吃还得让你们白吃。”儿孙们都跪了下来,请老人原谅,说以后决不让老人家受穷受苦了。果然,从此以后个个儿孙都非常关心老翁,老翁生活得非常愉快。
(三)劝君王理朝
古代有个国王,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而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进谏,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朝中一大批文武官员除了“好啊”“妙哉”的喝彩外,却没有能对出下联来的。只有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在纸上写好后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联字句对仗工整,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四)不贪为宝
清朝有一位镇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鼒(zī资)撰题楹联,吴鼒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义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时,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环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织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诫,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五)清茶淡饭延年益寿
吃粗茶淡饭,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一味追求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人,往往吃出病来,甚至是致命的大病。皇帝短命的多,鹤发童颜的和尚、道姑和山村老寿星数不胜数,就是不争的事实。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就是对清淡生活的赞歌。曰:
萝卜青菜糙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六)以助人、读书为乐
助人为乐,精神快慰,有益于身心健康;读书至乐,脑子越用越活,从而推迟大脑衰老,其情其趣,胜过观赏芳香馥郁的百花。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顾光旭撰联如是说:
万事莫如为善乐;
百花争比读书香。
(七)寡欲清心读书乐
寡欲养心、读书至乐,是养生之道理。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是脑子的运动,有益健康。收复台湾的名将郑成功有一副自勉联曰:
养心莫善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八)知足常乐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相。”知足者不贪,自然少了很多烦恼,不作非分之想,不伤天害理,心安理得的生活,自然常乐。俗话说“人不求人一样高,低头求人矮三分”,求人者强硬不起来。无求才能保持正直的品格。所以说知足、无求是品格的写照和养生的道理,它可以使人延年益寿。我国著名文学家、世纪老人冰心,95岁高龄时书联曰:
事因知足心常乐;
人到无求品自高。
(九)乐观清气健身
自戒自勉,保持乐观心态;融入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最好“补方”。坚持这种养生之道,精神面貌就会显出勃勃生机。当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以此书养生联:
勤奋坚忍,积极乐观,为身心健强要道;
美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十)冰释前嫌 言归于好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鸣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学习特别用功,少年时就很能写诗作对,显示出了他的才气。在他的家乡,因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问题,本村和邻村经常闹纠纷,以致打架。后来,经好心人调解,两村人同意和解,决定唱一台戏,一块儿热热闹闹地了结这几代人的纠纷。
开戏的那天,各村的头面人物都到了戏台前。有人提议说,应该写副对联,挂在戏台两侧,大家都很赞同。于是,请在场的老学究王汝翰执笔撰写,王挥笔写道:
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
王汝翰写完上联,正要写下联,忽然看见了本村里的小鸣盛,他觉得应该让王鸣盛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叫这位少年来书写下联。王鸣盛接过笔,写道:
假梨园,排忧非,冰释嫌疑。
一联书出,大家都夸赞不止。一台好戏热热闹闹地开演了。对联里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凭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