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①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②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③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④
【注释】
①客:杜甫自称。②岁:这里指岁暮。时当十一月,故云。橡栗:即栎树的果实,似栗而小,长圆形,又名橡子。味苦涩,荒年穷人常用来充饥。狙(jū):一种猴子。狙公:驯养猴子的老人。橡栗也是猴子的食物,所以说“随狙公”。③中原:指故乡。书:书信。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裂开。皮肉死:是指皮肉冻得已没有了知觉。二句写因冻饿而想到战乱中的故乡,已暗伏下文“思弟妹”之意。④呜呼:感叹词。兮:助词,跟现在的“啊”相似。仇兆鳌曰:“垂老之年,寒山寄迹,无食无衣,几于身不自保,所以感而发叹也。悲风天来,若助旅人之愁矣。”(《杜诗详注》卷八)
【评析】
这组七言歌行,是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所作。杜甫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同谷(今甘肃成县)。在同谷寓居期间,没有得到任何援助,这是他一生中生活最为困苦的时期。组诗淋漓尽致地叙写了他极度穷困的生活状况和对弟妹的刻骨思念,诚如萧涤非先生所说:“真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境地。”(《杜甫诗选注》)杜甫采用七古这一体裁,亦有“长歌可以当哭”之意。七首合为一个整体,是取法于张衡《四愁诗》、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七首结构相同,首二句点明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慨悲歌。李因笃评曰:“《七歌》高古朴淡,洗尽铅华,独留本质。”“愈淡愈旨,愈真愈厚,愈朴愈古,千古绝调也。”(《杜诗集评》卷五引)宋末文天祥曾模仿《七歌》而作《六歌》,抒发其家破国亡的悲愤。第一首写自己寓居同谷的窘况。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①我生托子以为命。②
黄独无苗山雪盛,③短衣数挽不掩胫。④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⑤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⑥
【注释】
①镵(chán):铁制尖头掘土器,有长木柄,所以称长镵。②“我生”句:是说我就靠你这柄长镵来活命了。命托长镵,一语惨绝。子:是以亲切的口吻称呼长镵。③“黄独”句:意谓漫山大雪,难以辨认,黄独很难找到。黄独:野生植物,根茎只一颗,肉白皮黄,故名黄独。遇霜雪,枯无苗,可蒸食。也叫土芋。④“短衣”句:是说无衣御寒,把破烂的短衣扯了又扯,还是遮不住小腿。挽:扯,拉。胫:小腿。⑤“此时”二句:意谓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老婆孩子饿得直呻吟。⑥放:放声悲歌。歌始放:亦“放歌破愁绝”意。闾里:邻居。色惆怅:悲悯愁苦的表情。
【评析】
此首写全家无衣无食、啼饥号寒的惨状。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①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②
东飞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③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④
【注释】
①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除了幼弟杜占这时跟随在身边外,其余三人都远在山东、河南等地。各瘦:每个人都很瘦。何人强:没有一个强健的。②“生别”二句:申明离散的原因。展转:即辗转,到处流转。胡尘暗天:指安史叛乱搅得天下不宁。③“东飞”二句:见群鸟东飞,遂生欲乘之去会诸弟的奇想。(jiā)鹅:一种野鹅。鹙鸧(qū cāng):两种水鸟。鹙即秃鹜,鸧即鸧鸹。安得:怎能。④“呜呼”二句:是说即使弟弟们能回到故乡,而我又不知飘泊何处,你们又到哪里去收哥哥我的遗骨呢!
【评析】
此首悲叹兄弟离散。吴瞻泰曰:“本是思弟不归,而兄骨已无处收矣。又似代弟哭兄者,骨肉深情,缠绵郁结。”(《杜诗提要》卷五)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①良人早殁诸孤痴。②
长淮浪高蛟龙怒,③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④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⑤
【注释】
①杜甫有妹嫁韦氏,夫亡寡居。钟离:即今安徽凤阳县。②良人:丈夫。殁:死。孤:孤儿。痴:指年幼不懂事。③长淮:即淮河,钟离临淮河,故欲从水路探望。浪高蛟龙怒:极力形容水行的凶险。④箭满眼、多旌旗:均指战乱不宁。杳杳:遥远貌。南国:犹南方。⑤清昼:凄清的白天。猿多夜啼,今山林中猿却为我感动而昼啼,可见悲至极矣。
【评析】
此首思念远方的寡妹。仇兆鳌曰:“猿啼清昼,不特天人感动,即物情亦若分忧矣。”(《杜诗详注》卷八)
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①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②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③
【注释】
①“四山”四句:是描绘同谷人烟稀少,野兽猖獗的荒凉环境。飒飒:形容风雨声。黄蒿:一种野草,常借以写荒凉景象。跳梁:跳跃。因人少,故狐狸活跃。②何为:为什么。中夜:半夜。③“呜呼”二句:倍写思乡之切,是说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有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此为后者。此句翻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之意,其用意更深,语尤奇警。
【评析】
此首由悲弟妹难见又回到自身,写自己流寓荒凉的穷谷,百感交集。诗先以众多阴愁的景物一风多、水急、雨寒、树湿、蒿黄、云密、野狐出没,状写生活的“穷谷”,高度概括了自己寓居同谷的艰难处境。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①古木枝相樛。②
木叶黄落龙正蛰,③蝮蛇东来水上游。④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⑤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⑥
【注释】
①湫(qiū):深潭。此指同谷县东南七里的万丈潭,相传有龙自潭中飞出。②(lóng zōng):高峻貌。樛(jiū):树枝盘曲下垂貌。③蛰(zhè):动物冬眠,潜伏不动不食。④蝮蛇:一种毒蛇。时当仲冬,蛇应蛰伏,但因同谷气暖(即末句所写“回春姿”),故得出游。⑤“我行”二句:是说我见蝮蛇竟敢冬天出游,本“拔剑欲斩”,而终未斩之,却是为何?因为蝮蛇出游,兆示天气变暖,而天气变暖对无衣御寒的杜甫一家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正因为这喜讯是蝮蛇传报的,故杜甫不忍斩之。这正反衬出生活的艰难。⑥“呜呼”二句:谓溪壑将为我这寒苦之人回生春姿。见木叶黄落,冬日愁惨之象,故有渴盼春回大地之想。
【评析】
此首写杜甫出游同谷的万丈潭,见蝮蛇反常出现,杜甫不忍斩杀之,迂曲地表达了他对春讯的盼爱,也正好反映出他过冬的艰难。
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①三年饥走荒山道。②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③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④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⑤仰视皇天白日速。⑥【注释】
①男儿:杜甫自称。身已老:杜甫这年四十八岁,已变得很衰老了。②三年:杜甫从至德二年(757)四月脱贼奔凤翔行在,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冬去洛阳,二年春回华州,七月弃官客秦州,直到此时流寓同谷,三年来奔走于荒山野道之间,吃尽苦头。③“长安”二句:意谓朝廷中新贵多是少年后生,看来想要富贵就应及早钻营。这是愤激之语。致身:致力于仕途。④“山中”句:这位流落到同谷山中的旧友,当指李衔。杜甫于大历五年暮秋所作《长沙送李十一衔》诗云:“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西康州即同谷。从乾元二年(759)冬到大历五年(770)暮秋,正十二个年头。宿昔:往日。⑤悄终曲:悄然结束吟唱。悄:既是无声,又有忧意。⑥白日速: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此句借不能挽日暮之衰颓,而叹穷老流离之深悲。盖化用潘岳《悼亡》诗“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之意。或谓此句“其声慨然,其气浩然”。
【评析】
最后一首以自叹年老无成,落魄荒山为整组诗作结。仇兆鳌曰:“首尾两章,俱结到天,盖穷则呼天之意耳。”(《杜诗详注》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