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①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②
汉源十月交,③天气如凉秋。
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④下有良田畴。⑤
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⑥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⑦
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⑧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⑨
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⑩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
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
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注释】
①生事:生计之事。不自谋:不能自己解决,意味要依靠他人帮助。②“无食”二句:说明离开秦州的原因乃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南州:南方的州县,这里指同谷,因为同谷在秦州之南。③汉源:县名,同谷邻县,旧治在今甘肃西和县汉源镇。④栗亭:在同谷县东五十里,今属徽县,在县城西四十里的栗川乡。栗亭之“栗”乃可食充饥之物,故云“名更佳”。⑤田畴:田亩。⑥薯蓣:即山药。崖蜜:野蜂在山崖上酿的蜜,又称石蜜。⑦方舟:并舟。句谓清池水面宽广,可以两舟并行。以上十句是写同谷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可以衣食之忧。⑧“虽伤”二句:承上言既然同谷是片“乐土”,那么虽然旅寓遥远,但是也正好可以顺遂自己平生喜欢游览的兴致。⑨此邦:指秦州。俯要冲:地势险要,为交通要道。人事稠:人事应酬频繁。⑩“应接”二句:言送往迎来的无聊应酬违拗追求自然的本性,又没有山水可以登临销忧。无异石:言没有景致可供观赏。塞田:山田。微收:收成微薄。“岂复”二句:总承以上种种不满,说明离开秦州的原因。以下八句写从秦州出发的情景。孤戍:孤零零的戍楼。中宵:半夜。杜甫经常半夜动身启程,大概是不愿给亲友造成麻烦。“磊落”二句:写出发时景象:星月高悬,云雾苍茫,景物中寄寓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磊落:错落分明貌。“大哉”二句:慨叹天地辽阔,征途漫漫,言外有不尽的感伤与无奈。
【评析】
此诗原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十二首。”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居数月,十月,又为谋衣食而携家去同谷(今甘肃成县),途中写诗十二首以纪行。此为第一首,故曰“发秦州”,写他离开秦州的原因——“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诗的中间部分描述了对丰衣足食的“乐土”同谷的向往,最后抒发了天涯羁旅的寥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