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是分散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将有助于扎实地掌握各个知识点,有助于在解决问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到有关的知识,并有助于形成学科能力。因此,我们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 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构建生物知识网络可以有以下六种方法:
1畅 图文结合法
以生物结构图(或模式图、示意图)的各个结构为起点,把有关知识点按一定规律有顺序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一条条以结构名称为起点的知识链,进而形成以图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例如,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我们可以围绕“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将有关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
2畅 技术法
联系一些生物技术(如无土栽培、酶工程、克隆羊等),对某一单元的知识按各个知识点与技术措施的相关性(采取措施的原因和后果)连结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加深和拓宽。例如,在学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一节后,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的有关情况,然后将本节的知识点与无土栽培的技术要点联系起来,构建成知识网络。
3畅 树形法
根据一定的规律按顺序将主要的概念连成主线(树干),然后对主线上各点进行衍射,把其余的知识点放在主线上各点所引出的支线(树枝)上。例如,我们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可将生物研究的多个层次水平排序,形成一条主线: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然后对线上各点进行衍射可得到一个树形知识网络。
4畅 流程法
把细胞分裂、个体发育、生物生理、生物进化、实验步骤等具有发展、变化或形成过程的知识,用文字、线条和箭头按先后顺序编写出知识流程,并把相关的知识放在流程的合适位置上。例如,有关糖代谢过程的知识,我们可以构建成这种知识网络。
5畅 展开法
将某一单元的全部知识,用线条、括号和精练的语言文字,按知识内在的层次关系,逐级概括,层层展开。例如,初中生物“细胞的结构”部分的知识,将其展开成为这种知识网络。
6畅 列表法
把教材中易混淆(相似或相关)的知识,利用横向比较的方法进行对比,找出对比的内容、项目,逐项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以加深理解,并避免知识之间相互混淆。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内容可列成下表的知识网络。
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也会得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形式。例如,“生物与环境”部分的知识,我们既可以用“树形法”构建成知识网络,也可以用“技术法”构建成“生态农业”知识网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是仅仅需要找出各部分知识的现成的结构,而是应该形成构建知识网络的良好习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构建出一个个可以运用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