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标本”一词。那么什么是标本呢?查阅词典,我们可以知道,根据词义和不同的引用范围,对标本有不同的解释。标本有表里、内外、本末的意思,就科研教学活动来说,标本是指能够供学习、研究及观赏用的实物原样或者经过整理而保持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
标本大致可分为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标本、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矿物类标本等。但是,本书所要讲述的是除后2种外的其他7种标本,它们统称为生物标本。
一、生物标本的概念
生物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学校的实验室或博物馆中,供生物学等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陈列观摩用的实物。
二、生物标本的特点
生物标本的广泛应用取决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1)生物标本具有生动、形象、稳定性好、真实感强的特点。
生物标本准确、完整地反映生物,为同学们观察、实验和深入地钻研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带来了方便,有助于同学们正确、迅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记得快、记得牢,从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望。例如,家兔的生理机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而通过家兔的解剖浸制标本和外形剥制标本,首先能使同学们明白任何动植物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生活环境和生理机能相适应的——家兔的盲肠粗大就是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等等。其次,结合标本表现的家兔的形态结构去领会其生理机能,学习也变得生动活泼,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容易理解。又如,同学们通过观察植物根系的干制标本,能很容易理解庞大的根系有利于固定植物体,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家兔解剖浸制标本
(2)生物标本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有特殊的效果。
动植物种类繁多,区域性分布复杂,有的只生在南方,有的则为北方所特有。如果把不同地区特有的物种制成标本并广泛流传,就可以从根本上克服区域性的空间限制,使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可以看到北方的动植物,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可以看到南方的动植物。
在生物教学时,如果遇到植物凋谢、动物蛰伏的寒冬时节,使用事先采集制作各种生物标本,就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动植物的实体,克服了时间给学习带来的种种限制;如果需要系统地了解某种生物的系列发育变化,例如蝌蚪的发育、蚕的生活史、种子的萌发等,由于观察活体的这个全过程需要有足够长的时间,所以使用事先在其各个发育阶段选择典型个体制成的系列标本,那就可以收到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不同时期生物发育过程的效果。
三、生物标本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生物标本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
(1)按制作对象不同,可分为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微生物标本。
(2)按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干制标本、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腊叶标本、玻片标本、模式标本等,也有把剥制标本和腊叶标本列入干制标本的。
除模式标本外,其他几类标本的具体知识将在后面章节中一一介绍。此处只说明模式标本的概念。
所谓模式标本,是指作为规定的典型标本。在生物标本中,对新发现的生物进行原始描述和定名所依据的标本,通常以“模式标本”、“Type”(英文)或“Typus”(拉丁文)标明。这种标本在一般中小学中很少见,常常被保存在这个新种(或新亚种、新变种)的原始记录和命名者的研究单位或大学的动植物标本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