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12600000005

第5章 奇特的“孪生子”: 新艺术运动与新文学运动

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核心凝聚起来的新文化运动骁将们,从“改革文学”为决口,一举攻入守旧势力的顽固堡垒,进而或学术,或思想,或政治,意欲从根本上革新中国社会。虽有以发动“中国的文艺复兴”自我期许者,但运动的进程,终不能像欧洲文艺复兴那样,成为一个自发的横向的合力推进的百年历程。浪头峰尖的运动领袖们,其实何尝满足于文艺一端;即使在新文学创作实绩上最为突出的鲁迅,在周作人的回忆中,绝非是为了“文学革命”才加入《新青年》同人:那时《新青年》还是用的文言文,虽然渐渐你吹我唱的在谈文学革命,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是用文言所写,在那里骂封建的、贵族的古文。总结的说一句,对于《新青年》总是态度很冷淡的,即使并不如许寿裳的觉得它谬,但是在夏夜那一夕谈之后,鲁迅忽然积极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鲁迅对于文学革命即是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这是他从想办《新生》那时代起所有的愿望,现在经钱君来旧事重提,好像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在这样逼仄的时空里,陈独秀对“美术革命”理解的浅隘与隔阂、鲁迅对上海漫画界的过分敏感和失望,以及蔡元培对“美育”之社会作用的有意夸张,就都不难理解了。新文化运动最终未能广泛辐射到其他艺术领域,促成其迅速成长转变,而是成为一个以文学为单足、向前猛力跳跃的“跛子”。数年后,在“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们回望这段历史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表达了遗憾甚至怨意:九年前中国有个轰动人间的大运动,那便是一班思想家文学家所领导的“五四”运动。这个运动的伟大,一直影响到现在;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在科学上文学上的一点进步,非推功于“五四”不可!但在这个运动中,虽有蔡孑民先生郑重告诫,“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术”,但这项曾在西洋的文化史上占着了不得了的地位的艺术,到底被“五四”运动忘记了。现在,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中国社会人心间的感情的破裂,又非归罪于“五四”运动忘了艺术的缺点不可!

记得二十年前的“五四”,当时新文学运动,曾非常猛烈地,在文学的形式上改文言为白话,在内容上反对着封建的贵族的文学,那时最早的口号即是要求平民的,写实的,并重民族的文学。像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文学运动,当时却没有影响到其姊妹艺术的新兴绘画的领域中来,这实在是一个大损失。另一方面,在无可奈何接受了“新艺术运动”后发于“新文学运动”的既成事实后,人们又不约而同地将文学革命(主要体现为白话文学地位的确立)的成功经验,视作美术革新的参照和借鉴。20世纪20年代,人体写生曾在中国社会激起强烈反应,一时被视为洪水野兽。但已有白话文的例子在前,有人便对这类新鲜事物定能突破旧势力围攻的必然性表示了乐观:白话文在以前差不多是人人反对的,但现在官厅都用起白话文来了。裸体画正似此一般,我们只要尽力地去说明,宣传,不怕一班人不欢迎!到了某个时期,恐怕还要向艺术家去求呢!再者,从“人的文学”受到启发,提出“人的艺术”:神权的时代的美术,已经过去了;接着已后的,献媚,装饰,自娱,一些花花绿绿或是奇巧怪异的;或者也不是这时代的需要了。我们要在艺术的基地上培养着“人”的艺术;发挥“人的意义”;同时反映着这时代的特性。甚至鲁迅,在1927年以他欣赏的青年画家陶元庆为例,说明他所期望的新艺术之本质——“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时,也不禁拿白话中“欧化语体”的生成经验,作为中国人新的绘画语言的考量参照:我于艺术界的事知道得极少,关于文字的事较为留心些。就如白话,从中,更就世所谓“欧化语体”来说罢。有人斥道: 你用这样的语体,可惜皮肤不白,鼻梁不高呀!诚然,这教训是严厉的。但是,皮肤一白,鼻梁一高,他用的大概是欧文,不是欧化语体了。正唯其皮不白,鼻梁不高而偏要“的呵吗呢”,而且一句里用许多的“的”字,这才是为世诟病的今日的中国的我辈。

但我并非将欧化文来比拟陶元庆君的绘画。意思只在说: 他并非“之乎者也”,因为用的是新的形和新的色;而又不是“Yes”“No”,因为他究竟是中国人。……我想,必须用存在于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心里的尺来量,这才懂得他的艺术。显然,不论是文学语言还是绘画语言,作为本质同一的新艺术语言,鲁迅对它们的要求也是同一的: 用不惮“拿来”的开放心态,大胆采撷外来的新技法、新工具、新思维,而又不失其中国人的“民族性”,表达的是完全属于中国人的性情与精神——正是在这样的融合性的锻造中,欧化语体与中国人的油画,才真正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独特果实,而无需理会他人的嘲笑与讥评。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1927年留法归来、倾力捍卫巴黎美术学校“学院派”传统的徐悲鸿,不仅在艺术上无法接受后期印象派以来的各种现代画派,在文学上也始终对白话的应用不屑一顾。1926年,他在一次访谈中说道:中国文字每况愈下,其情境之可怜,无异西方画派。将来中国无可读之文,或将转而求之于日本矣!总之一国之文字,决不能因人民程度之低而自趋卑下。譬如中国乡民,遇一切美观之事物,只能说“好看”、“好看”,而法国乡民而能以“joli佳”、“beau美”、“charmant 艳”、“splendide华”等不同之词,以形容之,此盖知识程度之不同也。在反对白话替代文言方面,徐悲鸿一直身体力行,居然在1927年——白话文已然完胜的年代——还写作文言小说;一生凡涉及文字者,几乎必用文言,仅见的几篇白话短文基本上都写于1949年后。这位致力于“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入中国画的名家,不仅美术观念上的保守屡遭先锋派抨击,文学语言上的守旧与固执也着实惊人。

与此同时,艺术评论界开始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艺术发育迟缓、“革命”未遂的深层原因。《申报》增刊“艺术界”编辑朱应鹏认为,“五四”一个极大的缺陷是“知有‘科学’而不知有‘艺术’”:西洋的文化,根本希腊,是“艺术的文化”。有艺术文化,才能产生科学。因为艺术的目的,在扩张情感,创造生命。譬如一座伟大的建筑物,必先要有享乐它的欲望,有构成它的理想,然后有科学的要求产生出来。科学根本于现世思想,否则决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的。中国人有一种极不可解的观念,就是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如果人人安于陋巷,不求享乐,不求优胜,那末要科学何用?……总之,科学不能离艺术文化而独立,不能附礼教宗教文化而并存,这是无可疑义的。作为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之一的“赛先生”,此时早已深入人心。朱应鹏发现,当年被用作反孔教运动的武器引进中国的“科学”观念,现在竟然与孔教相安无事了——“一方面提倡礼教,一方面提倡科学”,这种“极不可解”的观念,无疑是再次落入了“中体西用”的思维窠臼;一般民众对于“科学”的认识,大都限于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角色,完全忘却它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的丰厚文化土壤,受到艺术发展需要的刺激和带动。相对于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说,朱应鹏的“艺术科学观”另辟蹊径,但殊途同归: 在此时此地的中国提倡艺术,不能不将艺术的“无用之用”略加修饰,或取宗教而代之,或借科学以存之。

1939年,当全民族已逐步卷入抗战漩涡之中时,人们对美术界寄予了新的期望:“五四”时期未能获得质的飞跃的现代中国美术,现在能否和中国文学一样,走上“抗战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新阶段去”呢?二十年前中国新兴绘画正在启蒙时代,那时正在努力吸取外来的营养,故当时虽有文学指示其创造的去路,无奈他正在模仿时期。这也就是“五四”的新文学运动没有影响及绘画的一个客观的重要原因。……经过二十年来的吸收,模仿,在技巧上足以给予绘画本身的艺术价值以相当的完成性,所以现阶段中国的新兴绘画已步出模仿而达到创造的阶段了,站在文学已铺就的大道上的美术家们,难道还不挺身直追吗?20年就能从启蒙时代、模仿时期跨入创造阶段,对“中国的新兴绘画”的发展作出这种判断未免是过于乐观了。正如英国的东方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所观察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西方绘画,日本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去吸收和消化,到这时却一下子出现在中国画家面前。”在庞大且辉煌耀眼的西方美术体系的参照下,中国现代美术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们相似,就是找到并确立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新的艺术语言——后者几乎是水到渠成地抓住了白话文这个突破口,以此为基体,立刻着手文学创作和批评,在摸索中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丰富、调整;前者却远没有这么幸运,中西的绘画传统看似对立但又不无互补,在精神层面上甚至还能发现某些相通之处(尤其是一些欧洲现代流派),这就形成了鲁迅所说的所谓古国青年身上的“双重的桎梏”——祖先遗下的“旧日的桎梏”和国外新艺术家们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大多数人积极而茫然地学习着,模仿着,然而尚不懂得如何取舍评判,也不敢毅然甩掉“桎梏”的重压(或者在自己和许多人眼里,那还称得上本领)。相比新文学,新艺术孕育期的最初阶段显得如此混沌、茫然;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第一批“五四”影响下的艺术留学生的纷纷归国,以及国内新艺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人才的成熟,新艺术运动才真正开始掀起波澜,并在20年代末30年代前中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同类推荐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 《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们的爱情,是灯火阑珊中的惊鸿一现,忽闪忽灭;她们的爱情,是清寂禅寺里的钟声,惊心动魄,使人无法忘怀;她们的爱情,是响在窗外的铃声,岁月只是匆匆过客;她们的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欲说还休。究竟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是悲是喜,是欢是愁,是鲜花,还是沼泽?
  •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幽微处的亮光(《花园丛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收得《藏园游记》一书,每于颓唐之际接读,辄耽于其文字的雄深雅健,而迷醉不能自拔。最先拜读的是《光绪戊戌旋蜀舟行日记》,这是他逗留北京考试,从少年到青年,首次返川的行路日记,满纸故园之思。既多古典式细腻刻画的笔触,更时有印象式的笔墨予以调和;舟泊陆行,一路风尘,以移步换景的山河风景为经纬,穿插市井风貌、生活方式,地方人物的人生沉浮,劳顿、忧伤、惊喜之余,还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清空和孤寂……那是诗的泥土,也是烟火人间的泥土。一部游记,层次极其丰富而又分明,味道深醇,读之令人心情低回不已。
  • 神曲(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神曲(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精装)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神曲》全诗长14233行,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成,是对但丁梦游三界的神奇描述。诗人自叙在大赦圣年的1300年春天,正当自己35岁的人生中途,一日,诗人迷失于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正当他努力向山峰攀登时,唯一的出口又被象征淫欲、强暴和贪婪的母豹、雄狮和母狼拦住去路。诗人惊慌不已,进退维谷。值此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突然出现,他受已成为天使的贝雅特丽齐之托,救但丁脱离险境,并游历地狱和炼狱。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但丁首先进入地狱,但见阴风怒号,恶浪翻涌,其情可怖,其景惊心。地狱分9层,状如漏斗,越往下越小。居住于此的都是生前犯有重罪之人。
热门推荐
  • 邪王戏妃:毒舌夫君请滚开

    邪王戏妃:毒舌夫君请滚开

    大婚之日,她惨遭陷害,不得已,忍辱负重,带母离开。可这之后的日子,为什么还不消停?伪白莲花来刷存在感?一个幻术吓得屁滚尿流!渣渣炮灰组团来刷存在感?房门放兽,啃得渣都不剩!等等,某毒舌男为毛线也来刷存在感?!某毒舌男:“女人,你占我便宜。”云清漪:“……”某毒舌男:“女人,你脸皮真厚。”云清漪;:“……”某毒舌男:“女人,给你两个选择,第一,嫁给我,将来给我生个娃,第二娶了我,将来给我生个娃。虽然你身材委实太过干瘪,不知道能不能生娃……”云清漪:“……到底是谁脸皮厚?!”
  • 至尊神龙诀

    至尊神龙诀

    他是独龙,蛮荒大陆之人,当穿越之人占据了身体,从此之后,他叫做狂龙。天难灭,地难葬!从头来,谁可争锋!人生不古,何以信天。
  • 血狼

    血狼

    一个总参直属的反恐部队,一位被传颂如神话般的反恐队员,他曾经参战最多,战功最多,敌人最多。有人说他幸运,也有人说他强悍,还有一些人说他聪明,甚至是狡猾,更多的人对他的评价则是“狼王”!在这个被称为狼群的队伍里,他引领者群狼上演了一部铁血的征程。
  • 呆萌男孩爱上我

    呆萌男孩爱上我

    那年,她十六,他孩童大,她笑嘻嘻的说:我救了你,你就当我徒弟吧!那年,他孩童大,他说:就娶你当媳妇吧!那一年,他已长大......哈哈哈哈...等你长大再说吧!那年,他已长大……
  • 禅宗指掌

    禅宗指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箓大斋三日九朝仪

    玉箓大斋三日九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谅我意乱情迷

    原谅我意乱情迷

    女朋友给我戴了绿帽子,我却不想分手。分手后我一直不敢打飞机,我怕一高潮,眼前出现的全部都是你。你的半步,我的天涯。如果时光回转,我们从未彼此伤害。我们还那么年轻。一切的繁重伤害都没来得及登场。如果没有那通电话。可是。没有如果。
  • 网王之七年梦

    网王之七年梦

    她是妖,他是人。都说跨物种恋爱是没有好结果的,他们能否打破这个说法?七年前他们携手共度,七年后又能否再次牵起对方的手?七年之痒,七年之殇,七年……那一片紫藤萝依旧还在绽放,那一片罂粟依旧鲜艳如血……
  • 他在前方等待

    他在前方等待

    祸不单行,本来就够伤心的了,还得应付那个死小子的冷嘲热讽!明明就是当初那个美丽可爱的小弟弟,怎么一下子变得那么不可爱了?阴差阳错辗转反复,她终于知道曾经最爱的人也爱着她。
  • 奈落同人:错爱

    奈落同人:错爱

    私以为犬夜叉这部动漫的高潮,不是二狗子和戈薇的圆满,而是奈落的那句:我想得到的,原来是桔梗的心。但桔梗的存在注定不能够成为反派的归宿,所以我写这篇文,给了它一个全新的角色,不为别的,只为给奈殿的深情一个结局。